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222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0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docx

01对智慧城市初步认识01

规划与建设智慧城市若干共性问题初步认识

 

目前全社会都在规划与建设新一代电子政务系统、云计算系统、物联网系统、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

社会是由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在现实生活中辅助处理各类事务对象的外延与内含,从来没有发生丝毫变化。

因此,IT行业每年推出新概念之和的外延与对象永远是一个——政府、企业、居民。

即新一代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类概念的外延永远是统一的。

本文仅就智慧城市若干共性问题谈点初步看法。

一、理性认识智慧城市系统

智慧城市是什么,是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吗?

智慧城市与智能城市、智慧节能城市的相同点与交叉点又是什么?

笔者认为智慧城市不是新一轮信息系统建设,也非智能系统简单的换个名称,更不能简单称其是新一轮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也不能简单用一句话可以定义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外延,但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描绘智慧城市:

(一)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体系发展到高级阶段实现融合升级平台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实现将政府共性综合办公系统、政府综合管理业务系统、政府执法监督管理业务系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类业务系统、企业与商业智能化应用信息系统、民生系统(社区/村居管理与服务、社区医疗、智慧养老与居家养老、家居智能)等各类子系统高度融合为一体化阶段的产物。

为此要有统一规划、统一的总体设计、统一的业务需求规范与数据格式标准、统一的技术架构、统一的升级方案。

智慧系统与传统的各类智能信息子系统的最大区别点是:

前者以是大数据交换、汇总、分析与有控制共享利用为主;后者是以技术功能实现、获取数据为主。

(二)智慧城市是利用工业化模式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的平台

近20年来,我国各类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均采取手工作坊模形式规划与建设。

特征是:

各系统分散规划、分散设计、分散建设、分散应用、分散运维;业务需求、数据格式、接口标准、测评标准全部私有。

智慧城市时代,各类信息系统将采取工业化模式规划与建设。

特征是: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应用、统一运维;实现一体化、标准化、集约化、系列化、产品化、组件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三)智慧城市是编制业务需求规范与数据格式标准规范的平台

智慧城市核心问题是如何制定统一的业务需求规范,进而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统一的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标准,为验证前三者,再形成统一的测评标准。

这四项实现了,规划与建设城市的数据中心、交换中心、共享中心是非简单的工作。

而长期以来,IT企业为达到降低成本,会推荐用户使用其现有产品系统;要达到长期控制政府的项目而不断盈利的目的,想尽一切办法,将数据格式、接口标准做成私有的,加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保护。

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不形成,所谓智慧城市则永远是概念。

(四)智慧城市是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作成果实现融合的平台

近20年来,我国信息化是“四四三二管理部门+N部委”模式,即批项目四家:

发改、财政、工信、科技;共性主管四家:

秘书、保密、档案、密码;纵向网三家:

中办、国办、国信;安全二家:

公安、安全,管理着信息化工作的某一方面(同时各自指导、扶持着一批IT公司),N是各部委办局规划与建设了众多的、独立的纵向职能业务系统(典型代表是“十二金”)。

智慧城市系统是将这些国家主管部门分管信息化某一领域的工作进行高度融合的平台。

智慧城市将是一个重大创新,但同时又极容易被传统旧观念所制约,更容易将某一智能应用偷换概念称其是智慧系统。

一些单位长年认为自己是信息化领域的领导者,他们也很难在短期内认识到他们做的一切工作,只是智慧城市的局部、一条线而不是全局。

智慧城市是全局统一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系统工程,相关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系统工程是各类局部工作成果有机组合具体落地的平台。

(五)智慧城市是城市单位信息中心走向物理或逻辑整合的平台

长期以来,各城市的信息化项目是由各委办局及所属单位独立规划与建设的,视同各委办局自建发电厂且电压自定,自建自来水厂且输水管道口径自定。

智慧城市时代,要逐步整合市(区、县)各委办局的信息中心机制,有三种模式:

1、经济条件较好、信息化做过多轮的地方,可先从业务需求规范体系、数据格式标准规范体系、接口标准体系、技术架构进行整合,数据控制权限仍有原单位管理,即逻辑整合。

视同统一各单位自建发电厂的电压、自建自来水厂的供水管口径,并与市网互联互通。

2、经济条件较好、信息化做过多轮的城市,可先从业务需求规范体系、数据格式标准规范体系、接口标准体系、技术架构进行整合,但各单位逐步取消信息中心,由政府统一信息中心负责,即物理整合,但应用子系统与相关数据控制权限仍有原单位管理。

视同逐步取消各单位自建发电厂、自建自来水厂,实现全市统一的发电厂与自来水厂,并全市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3、发达地区领导开拓意识强的城市,或经济条件一般,信息化进展一般的城市,建议直接进行物理整合与逻辑整合,形成全市统一的信息化规划、设计、建、应用和管理运维中心。

各地方选择某种方式,可根据本地情况自行确定。

(六)智慧城市是各类信息子系统通过整合升级实现一体化平台

智慧系统与传统的各类应用系统(智能信息子系统)的最大区别点是:

前者以是数据汇总分析为主,后者是以技术实现为主,智慧系统是各类智能系统的融合。

“智能”:

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处理各类工作的行为。

传统的各类应用系统,先进一些的基本都属智能系统。

“智慧”:

是通过将不同网络中各类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交换、汇总,再利用数据聚合、挖掘与分析模型技术,来获得数据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关系与各种认知,并推算出新认识,即形成智慧方案,指导各方面工作,产生智慧城市。

智慧系统是各类智能系统标准化、一体化高度融合的产物。

(七)智慧城市是真正实现安全保密整体解决方案一体化的平台

毫无疑问,智慧城市建成以后,各类数据可以在网上交换互通、实现共享,如果不真正系统地解决各类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一切都是空谈。

新一代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就必须同步规划成高安全、高可靠、高度实现安全保密需求的综合安全保密防御体系。

就必须实现智慧城市体系一体化的、标准化的、自主可信化的安全防御体系。

(八)智慧城市是不同类型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平台

我国目前各类信息子系统是分别建在各类涉密与非密的内网、电子政务外网、单位与企业远程专网、互联网、移动网等各类有线与无线的网络之中。

智慧城市要想建设成功,就必须解决在不同网络间实现安全可靠互联互通,各类网络内建设的各类信息子系统形成的数据才能汇集、才能利用数据聚合、挖掘与分析,才能形成智慧方案,辅助指导工作,形成智慧城市。

(九)智慧城市是实现按统一标准研发系列软件与硬件产品平台

智慧城市是统一的业务与技术架构体系。

信息化发展到今天,需要统一业务与技术架构。

如果承担智慧城市项目相关的100个公司提供出100个先进的解决方案、100个先进的技术架构平台,不仅不能实现智慧,恐怕联更广泛一点的智能都实现不了。

因此,技术架构要找出通用的、明晰的、共认的、统一的技术架构,多一些产品逻辑关系、产品接口标准,少一些技术造词(诸如“引擎、平台”等虚化的东西)。

(十)智慧城市是民族IT企业通过标准规范实现大联合的平台

科学就是要将“复杂工作简单化、简单工作规范化”。

智慧城市说到底也不是神乎其神的东西,说简单点,他就是一个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因其涉及的领域太广、范围大宽,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设与升级。

我国信息化系统经过20年建设,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与案例、加上各种利益集团的误导,导致建设方案五花八门、技术路线七国八制,形成众多的技术孤岛、导致数据孤岛,形成逻辑上的行政割据。

国外企业仅是诱导中国用户不断升级基础软硬件,不关心中国用户是否将业务做深、做透、做成一体化的、安全可靠的体系,相关城市规划、建设一体化的智慧城市系统,将必须改变这一局面。

智慧城市工程建设之际,是民族IT企业通过标准体系实现联合的平台。

综上所述:

智慧城市一是机制、体制与制度的创新;二是业务、管理、安全保密、技术模型和标准规范创新再融合。

应借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之际,全面梳理政府工作机制、体制与制度,创新适合智慧城市时代的全新的政府工作机制、体制与制度。

二、城市基本现状与建设智慧城市定位

经过近20年信息化建设,全国各类城市基本都建设了几百仍至上千个大小不等的各类应用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应用(可理解为已建成数字城市),每个城市均不例外,只有多与少的区分。

因此,智慧城市时代不是要再建多少个新系统。

而是要全面梳理在线运行的老系统,按统一设计的业务与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全面整合、升级各类应用系统,使之成为一体化的系统,达到全市(区、县)统一交换与共享数据各类数据,为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服务,为市民服务。

在此基础上适度新建一些需要的系统。

三、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机制

要想建设智慧城市、前提是必须汇集并有控制地共享全市各类数据,为此就必须统一全市各类应用系统数据格式标准,其前提条件是先统一全市各类业务应用系统需求规范。

而全市原先规划建设的各类信息子系统是各由几十个委办局经十多年自行分散规划与滚动建设的。

因此,要想成功建设智慧城市系统,首先要创新机制模式:

由传统的“科长模式”转变为“市长(区长、县长)模式”,见下图:

这里最大的障碍,是在发达地区,经过近二十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形成众多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希望永远控制政府有已形成独立的项目(这些公司无能力整合政府各类系统),这些公司因实力因素最不希望整合。

由全市统一规划与设计智慧城市就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

为此,市主要领导就必须一手硬、一手软。

四、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策略一手硬一手软

一手硬:

坚持工作机制的创新:

由分散规划与建设,转变为全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设计与建设分开);坚持以统一标准规范、实现业务与技术及相关系统的整合、升级为基本红线;所有政府投资形成的软件产品、数据必须全市共享。

一手软:

利用智慧城市工程经费为杠杆,引导相关企业走向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建设智慧城市的道路。

对各类软件按统一标准整合、升级、已入库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等工作,给予经费保障。

对在线运行系统的相关支撑企业给予一定的优先入选机会。

五、智慧城市的总体业务与技术工作目标

社会及城市是由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构成的。

政府职能是一级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而一级政府的职能又依托于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管理部门以及特设机构来完成;换句话说,政府的职能可以分解为政府组织部门职能、直属机构职能、管理部门职能以及特设机构职能。

狭义智慧城市: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市政、城管、园林等单位管辖范围的工作。

广义智慧城市: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所有委办局、直属单位管辖范围的工作。

这些政府部门的工作按照性质又可分为:

共性办公应用类、综合管理类、执法监督管理类、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类、民生应用类-社区/村居综合管理与服务类(这些职能为交叉关系),另外还有企业与商业类。

所有应用系统均是实现某种业务需求的,智慧城市系统也不例外。

因此,梳理分清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分类,也就是分清楚智慧城市将要建设、升级的信息系统的最大外延。

需明确的是城市的业务分类也是相对的,有些应用系统是交叉关系,因为笔者知识面有限,业务分类也可能是不全面的。

梳理城市的六类管理与服务业务:

共性综合办公与行政后勤业务;政府综合管理业务;政府执法监督管理业务;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类业务;企业、商业与其它业务;社区/村居管理服务业务。

具体分类见下图:

明确了智慧城市将要实现的工作目标:

确定六类业务关系与整合思路:

在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技术架构的基础上,实现融合,产生智慧方案,建设智慧城市。

关系图如下:

在此基础上,梳理并形成智慧城市的“链条模型”,即要同步做好链条各环节工作,确保形成封闭环路,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城市。

图1-8智慧城市链条模型图

六、智慧城市的业务与技术特征

一是实现信息系统标准化。

各类业务实现标准化、一体化;相关技术支撑实现标准化、一体化、兼容国产化;安全防御体系实现标准化、一体化、支持国产化,由城市形成的各类信息安全可靠、有控制地由全社会共享,为此智慧城市时代,各类信息系统将采取统一规划方案、统一设计、统一新建、统一升级建设和统一运行维护。

二是规划与建设城市各类网络之间、各类应用系统之间的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

使智慧城市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被多维度的直接利用或加工后再利用,这就需要改变目前的规划、建设与运维的管理机制,这是智慧城市建设最难的一点。

三是规划与建设可持续的智慧城市运行维护、不断升级与推建的管理与商业模式。

七、建设智慧城市实行设计与建设分开实施的原则

要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初步设计与实施分开。

就应像所有城市建大楼一样:

设计院不能承担建设者的职责。

我国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基本都是由政府提出规划要求(规划基本由IT企业在幕后免费代写),项目承建商负责设计、研发与上线实施。

基本是以承建公司私有的、现成的技术架构、私有产品需求、私有数据格式标准、私有接口标准为依托进行免费设计,政府也乐见省了一笔设计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的弊端已全面显现出来,即政府规划建设了一大堆技术孤岛、信息孤岛、形成逻辑上的行政割据,验证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道理。

在做智慧城市项目实施时,应先改变这一种模式,在国内目前没有专业智慧城市设计机构的现状下,可邀请全球知名机构与专家、邀请国家专职研究机构(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协助本城市的总体初步设计,包括业务需求规范、数据格式标准、软硬件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标准、测评标准的编制,同时吸收地方专业研究机构和各类商业公司积极参与并提供的合理方案。

八、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近十年来,各级政府在做信息系统规划时反复强调做好“顶层设计”,但屡屡收效甚微。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片面理解“顶层”,仅按字面意思理解是最上层、最宏观层面的设计。

在现实社会中,万丈高楼平地起,核心是不仅要有整体设计方案,最重要的设计是基础设施的设计;城市中绿树成荫,每棵树的核心都在于树根是否粗壮与成活。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际含义是“全局性基础设计”,即如何理清城市全局的综合业务需求并尽可能实现标准化、一体化,应由下至上逐层设计;相对穷尽最大值的技术实现方案与具体实现,并实现标准化、一体化并兼容国产化。

包括网络分类与互连互通、共性的可复用的业务与技术组件提炼、共性与个性应用系统统一规划、设计与升级建设等。

九、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业务一体化改革

继广东顺德试行大部制“物理改革”后,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率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行政机关工作机制“逻辑改革”(特征:

不拆庙不赶和尚),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业务一体化,并实现多维度整合。

(一)政府管理与服务业务工作目标

1、创新与市民相关的行政审批与服务事项不出社区、行政村在网上办理

2、创新行政审批大厅系统横向与市属各单位内部相关业务系统一体化,纵向与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一体化。

(二)政府多维度工作综合整合工作目标

1、业务整合。

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人大的执法监督、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政协的民主监督、舆论与公众的社会监督一体化规划与建设整合;

2、应用整合。

实现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纪检及各类、各级机构的共性综合办公应用系统一体化整合。

之后在逐步整合职能业务系统。

3、标准整合。

实现业务、管理、服务、安全、保密、技术标准一体化;

4、技术整合。

实现软件共性支撑平台、工具类软件、业务与功能组件、共性应用系统接口统一标准建设,并公开、透明与标准化;

5、数据整合。

实现各“信息孤岛”中有效数据资源的一体化,形成完善的数据中心,全面支持数据共享、统一管理和分析决策。

6、条块整合。

实现市属横向系统与纵向系统一体化,尽可能与国家纵向系统共享数据。

十、智慧城市技术整合与创新

在智慧城市技术工作领域实现按统一标准整合升级,目前智慧城市领域最不缺少的就是分散的技术与产品、共性与个性应用系统。

缺少的是整合后的一体化的、标准化的技术与产品、各类应用系统。

1、创新智慧城市各类信息系统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与按统一标准体系建设;

2、创新智慧城市系统实现共性业务需求规范、数据格式、软件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实现标准化、一体化,并向社会公开;

3、创新智慧城市系统实现共性技术标准化、一体化、兼容支撑国产化(国产CPU/OS、数据库装机服务器与客户端环境);

4、创新支撑平台层(共性应用支撑平台:

统一机构人员、统一信息分类、统一权限分配,通用工具软件与业务功能组件,认证加密、应用系统辅助定制平台)、共性应用与个性应用软件层,二层所有软件与系统按统一标准一体化设计与研发。

5、按国家标准实现常用工具软件一体化设计:

流式文档执行国标UOF格式、兼容DOC,版式文档执行国标OFD格式,兼容PDF主流格式(二合一后再扩展电子表单、报表工具),全文检索支持对加密文件检索。

十一、确定智慧城市工程同已建系统的关系

(一)确定“三继承”原则

已建成并正在运行系统的网络与硬件设备全部继承、软件功能全部继承、已入库数据全部继承。

在执行统一标准规范体系的红线下:

利益分配原则为:

保持现有存量、和谐分配增量。

(二)编制业务需求规范、产生数据格式标准、统一升级系统

统一编制各类业务系统需求规范、数据格式标准、接口标准规范。

形成业务、管理、安全、保密、技术模型并融合为一体化,提炼共性业务与技术实现形成组件。

统一升级各类工具类软件、业务与功能组件、在线运行各子系统,形成统一的智慧城市体系,汇总各类数据,通过分析、挖掘产生智慧方案,建设智慧城市。

(三)新建系统按统一业务与技术标准建设

今后城市新建设的各类信息系统,将严格执行城市统一制定的各类标准规范体系。

十二、规划智慧城市软高速

物理世界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与作用世人皆知。

相对于传统公路,高速公路取大的特点就是各环节业务与技术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运维工作均实现标准化。

但在逻辑世界的软硬高速现状是二级分化。

第一,逻辑世界的“硬高速”领域:

包括各种类型的有线与无线网络、机房、各类有线与无线硬件设备,包括计算、存贮、备份、微机、手持、备份电源、空调等。

这一领域技术相对成熟,建设无风险。

一些信息化走得较快、经济条件较好城市新一轮的“云计算”,主要是在重新建设机房及机房硬件设备,即数据中心硬件系统(简称IDC),在商业公司提出的“云计算”三层结构的概念中,属“基础设施层”。

第二,逻辑世界的“软高速”领域:

这一领域主要包括:

统一的规划、建设、运维管理机制与商业模式;统一的业务需求规范、数据格式标准、软件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标准、测评标准;统一的城市数据统一交换与共享中心等;共性业务与技术实现模型与产品形态。

这一领域即涉及广泛、深入的各领域业务、还涉及支撑平台层与应用层各类软件技术的整合,又涉及错综复杂的管理机制改革、难度较大。

多数城市由各委办局规划、升级与新建自己单位的信息系统,好一点的只是服务器实现物理集中,这就如同各单位继续自建、升级发电厂且电压自定,各单位自建供水厂且管道口径自定,综合成本、综合效果可想而之。

因此,智慧城市工程,必须解决信息化逻辑世界的“软高速”规划与建设问题,补上历史欠账。

十三、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整合国家综合成果

除去上图所示的“四四三二+N”机制,还有各地方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五花八门、技术路线七国八制,同时还受部委纵向系统数据不开放的困扰。

另外,还有众多的商业、企业、个人应用信息系统。

在过去十多年中,“四四三二+N管理机制”为我国信息化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但上述管理机制最大的问题是,将原本是一体化的系统工程,人为割裂成众多独立的系统,最终形成众多技术孤岛、信息孤岛,导致行政逻辑割据。

此次轮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应该整合我国信息化领域过去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与工作成果,形成城市整体的解决方案。

拟由国家专业研究机构联合设计组协调相关部委办局,一同规划、设计、建设智慧城市系统。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为降底智慧城市创新风险,高起点建设,不搞重复建设,应引入国家重大课题形成的综合创新成果为基础,整合升级后示范应用:

1、国家发改委《电子政务重大示范项目》工程形成综合成果(2006-2009)综合成果首批示范城市

2、国家档案局《国家电子文件支撑平台系统1-3期》课题综合成果(2010-2012)首批示范城市。

3、国家工信部“核高基”2012年基于国产CPU/OS在综合办公领域重大示范课题成果,首批一体化推广城市

4、国家保密局《复杂网络中涉密与非密信息流向管控系统原型本研究报告》课题成果(不同密级网络可一体化交换数据),首批示范城市

5、科技部智慧社区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示范城市

十四、建设单位入选基本原则

有工程就有利益,有利益就会有竞争,新一代的信息化系统暨智慧城市系统核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重组原有利益体,打造新的利益体,达到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政府各部门的利益、民族IT企业的利益“相对和谐平衡”。

为避免各类非合理因素干扰智慧城市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须事先明确建设单位入选的基本原则,由市(区、县)委、市(区、县)政府领导集体确认后实施:

1、借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打造智慧园区品牌

2、由本地城市运营公司总承建、园区公司分包

3、先设计后建设,设计与建设分开执行原则

4、制定智慧城市统一标准规范是设定基本红线

5、引进部委行业标准或项目成果的企业优先

6、在线建设或运行的企业优先

7、有创新业务技术的企业优先

8、技术先进且性价比优产品优先

9、经济效益好便于还贷项目优先

10、上述原则执行冲突少的企业优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