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A速率提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325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PA速率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DPA速率提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PA速率提升.docx

《DPA速率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PA速率提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PA速率提升.docx

DPA速率提升

DPA速率提升专项算法开启及参数优化配置说明(5月版):

算法开启及参数配置:

应开启三个算法:

a.同频轮询

b.预同步硬切换

c.VIP+BRU预留

其操作说明及参数配置分别如下。

同频轮询算法开启

原理:

在配置的同频邻区中轮询出同频干扰最大的小区参与同频干扰抑制算法。

同频轮询算法开启的开关见下图,建议采用轮巡工具批量修改。

其他相关参数(如轮询周期、递归因子)采用默认值。

预同步硬切换算法开启

原理:

减少同步时间,进而减少数据停发时间,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该算法参数在操作维护中的位置为,建议采用OMC批量修改,或采用导表的方式修改。

VIP+BRU预留算法开启

VIP+BRU预留主要是用于拉网测试,基本思想是:

通过把拉网用户设置为VIP用户,以获得最高的调度优先级。

同时,通过为测试区域预留某载频的BRU,保证该载波的同频干扰较小,有利于提高H下载速率。

该方法使用场景如下:

1、拉网测试

2、网络用户较多

3、同频干扰较严重的区域

在拉网测试后,为了保证正常用户的业务,需要回退此功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每个小区仅预留一个H频点的BRU,预留的频点选择建议以网格为单位,选取非主频点,一般选择同频干扰较大的H频点。

有条件的区域,也可以全网预留同一个H频点,以进一步降低同频干扰。

1、通过OMC设置VIP用户

(1)、创建Vip用户

OMC上右键点击业务规划参数—VIP用户配置—创建VipUser配置参数,如下图:

点击创建VipUser配置参数后,在弹出的对话框内正确填入IMSI位数、IMSI号与组号,点击确定,完成VIPIMSI设置。

将特定IMSI号设置为VIP用户后,该IMSI号即有资源分配最高优先级。

组ID设置为0表示该用户不需要考虑分组的策略。

(2)、VipUser配置参数配置

配置VIP用户,业务规划参数--VipUser配置参数节点下,VIP用户是否开启H速率保障功能配置为“开启保障且限制其他用户速率”(注意:

是‘限制’,不是截图上的‘不限制’!

);

VIP用户的SPI设置为15,VIP用户的GBR(kbps)设置为256。

2、VIP用户相关算法参数:

(1)、配置小区

在所有拉网测试的小区配置,具体如下:

小区--小区算法级--CAC算法节点下,设置“小区是否开启VIP用户H速率保障功能”为打开。

(2)、全局算法参数中,VIP相关功能开关

请注意:

该参数按照以下配置(不要看截图!

VIP用户是否执行PS调度降速开关

VIP用户是否执行PS调度升速开关

VIP用户是否执行降速接入的开关

VIP用户是否允许抢占触发FDCA的开关

VIP用户是否执行其他算法的开关

(3)、QoS配置

正常登陆LMT-B,被管对象--协议软件--MAC层--HSDP--调度算法节点下,设置小区Qos调度算法开关。

设置“Qos调度算法开关”为SPI算法打开。

设置完成后,需对设置的参数进行查询,确认参数已修改成功。

(4)、设置SPI权重

正常登陆LMT-B,被管对象--协议软件--MAC层--HSDPA--调度算法节点下。

设置小区SPI权重;设置“SPI为16权重”为20。

SPI权重的修改方法如下:

方法一:

使用轮询工具修改的。

先用相应版本的LMT-B登一个基站,确认LMT-B中是否有“SPI权重”这一项。

如果有的话,就把LMT-B安装目录中的Data文件夹下的“超级基站70MIBVersion.mdb”文件考到Spider目录下的data文件夹下覆盖。

启动Spider后,就有这一项。

如果LMT-B中没有“SPI权重”这一项,应该是轮询脚本的数据库没有更新到28版本基站的数据造成,更新到最新的LMT-B。

方法二:

直接批修改的,在OMCR--超级基站-QoS调度算法,就可以看到。

3、VIP用户预留BRU数配置使用说明

参数配置说明如下:

(1)、在时隙表中选择对应的时隙,修改VIP用户预留BRU数。

(2)、VIP用户预留BRU数批量配置使用说明

批量配置使用说明:

1)在操作维护界面,批量操作-配置批修改(界面),选择网元类型为“TDR3000”,对象类型为“时隙”;

2)选择需要配置的时隙(Ts6),配置VIP用户预留BRU数量为16;

参数优化配置:

以下参数是基于28及28补丁版本,且在之前的优化参数基础上做修改,具体修改参数如下:

序号

参数名称

建议配置值

修改工具

所在位置

1

reorderingReleaseTimer T1定时器

300ms

(背景类、流类、交互类)

OMT

参看图1

2

MACHSDISCARDTIME丢弃时间

250ms

(背景类、流类、交互类)

OMT

参看图1

3

HARQ最大传输次数

6

LMT-B

参看图2

4

timerStatusProhibit

70ms(建议修改2048K,32K,64K,其他采用默认值)

OMT

参看图3

5

QM使用的SEND类型控制帧发送最大周期

5

LMT-B

参看图4

6

空口平均速率统计窗长

4

LMT-B

参看图4

7

CQI功控开关

打开

LMT-B

参看图5

8

CQI修正参数

CQI修正步长:

1

最大增量:

+3

最小增量:

-3

LMT-B

参看图6

9

HARQ信息

QPSK:

0/2/1/3/0/2/1/3

16QAM:

0/1/2/3/0/1/2/3

LMT-B

参看图7

参数修改位置:

(1)、reorderingReleaseTimer T1定时器设置为300ms

原理:

增加重排序等待时间,设置到200ms以上后其实该值不起作用了。

图1

涉及业务类型包括:

背景类、流类、交互类。

(2)、MACHSDISCARDTIME由200ms设置为250ms

原理:

拉长mac对数据的丢弃时间,尽量不丢弃。

参见图1;

涉及业务类型包括:

背景类、流类、交互类

参标中注:

对于流业务,RAB指派消息中携带有Transferdelay,此参数应该小于Transferdelay。

23.107中Transferdelay不低于300ms。

对于交互类/背景类业务,应该不超过RLC层轮询定时器(AM-轮询定时器)

(3)、HARQ最大传输次数由4设置为6;

原理:

增加物理层重传次数,提高物理层传输成功率。

图2

(4)、timerStatusProhibit/am状态报告禁止定时器取为70ms;

原理:

降低上行状态反馈频率。

图3

(5)、QM使用的SEND类型控制帧发送最大周期由10设置为5.

原理:

与(6)结合使用,及时将uu口速率情况反馈到iub口。

图4

(6)、空口平均速率统计窗长由32修改为4。

同4图。

(7)、CQI功控开关打开。

原理:

功率控制,非常重要,一定要打开。

尤其是新开站,好像默认关闭着。

图5

(8)、CQI修正参数配置为1、3、-3

原理:

让nb对ue的cqi修正更加符合现网。

图6

(9)、HARQ信息qpsk:

0/2/1/3/0/2/1/316qam:

0/1/2/3/0/1/2/3

原理:

提高重传数据的抗干扰能力和成功率。

图7

注意:

LMT-B上qpsk和16qam是交叉出现的,因此修改时界面值显示如下:

0-0-2-1-1-2-3-3—0-0-2-1-1-2-3-3

(qpsk、16qam的1-4修改值为:

0-0-2-1-1-2-3-3,5至8的重复配置。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所有参数修改值以表格所列为准,图片只是示意修改项所在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