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495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广西南宁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广西南宁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5小题,共30分。

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

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星宿(sù)恪尽职守(gé)

B.汲取(jí)造诣(yì)强聒不舍(guō)

C.狡黠(jí)深邃(suì)怒不可遏(è)

D.睿智(ruì)恣睢(shuī)味同嚼蜡(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诓骗阔绰刻骨铭心

B.繁衍天娇轻而易举

C.萧索亵读言行相顾

D.谀词藻饰豁然惯通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最近,习主席多次出访拉美,中国和拉美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携手共进的伙伴。

B.“洪荒女孩”在里约奥运会之后死灰复燃,再夺亚洲游泳锦标赛女子50米仰泳冠军。

C.受亲信干政丑闻冲击,朴槿惠的支持率一落千丈,创下了所有韩国总统的最低纪录。

D.让90后大学生群体与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接,知行合一,无疑是不二法门。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天宫二号当“菜农”,在3

D打印的白色装置内人工栽培植物。

B.国家标准委日前发布了“新国标”,校园塑胶跑道标准滞后的问题将得到改善。

C.广西有关部门将查处北部湾地区为建设滨海新城,侵占破坏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D.到2020年,我区将实现市市通高铁,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李明的父亲过生日,我买了一束花递给李明说:

“请替我转交令堂,祝他生日快乐!

B.方萍对同学说:

“一下课就请教老师问题,你这种不耻下问的求学态度值得大家学习。

C.100米决赛前,王红发信息给参赛同学:

“如果比赛失利了,也不要气馁,虽败犹荣嘛!

D.公交车站旁的宣传栏里贴着温馨提示:

亲,我也爱美,请不要在我周围乱贴,乱抹!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踏着阳光,步入森林,寻冬雪之味。

,像树上松鼠啃食的松果一样;,像是寒风吹拂在脸上的的感觉一样;,像“嘀嗒”掉下的冰块之声;,像兔宝宝毛茸茸的大耳朵一样。

1冬雪是涩涩的②冬雪是柔柔的③冬雪是清脆的④冬雪是甜的

A.④①③②B.④②③①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学。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则是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B.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鼎盛之作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西游记》、吴承恩的《水浒》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C.法国作家莫泊桑师从福楼拜,短篇小说创作数量大、成就高,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列,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终结于清,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明代以后,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格式为八股文。

8.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水浒》第三回中,鲁智深在痛打西门庆之前先消遣他,先后让他将十斤肥肉、十斤精肉、十斤寸金软骨剁成臊子,从而激怒了西门庆。

B.《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述了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C.“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比喻生动形象,通过写天气的炎热,侧面烘托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艰辛。

D.《童年》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生活,阿廖沙是高尔基的乳名。

作品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二、现代文阅读

(一)(每小题2分,共6分)

创纪录的隧道

①2016年6月1日,一条长度、深度皆史无前例的铁路隧道在瑞士贯通。

这是人类迄今挖掘的最长最深的隧道。

两条周长8米的平行管道穿越瑞士圣歌达高地,以57千米的长度一举超越了前世界记录保持者日本青函隧道(53.85千米),以及英法海底隧道(50.5千米

)。

隧道上方的岩层最厚处达2300米!

②该条隧道在今年12月投入使用后,每年将有5000万吨货物涌入这条新隧道,而当前,位于山顶的老隧道(建于19世纪末)年吞吐量只有2000万吨。

届时,货运列车将几乎沿直线水平行驶,里程将缩短30千米,速度将更快,班次将更多,而且还能节省一半的能源。

③整个工程异常庞大,算上前期研究、挖掘和装修,整个工程持续四分之一世纪,动用将近1万名工人、技师、工程师和测量员,花费90亿欧元。

庞大的计划为工程师提出了不寻常的地质学、几何学、力学难题,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一一解决的。

④层层叠叠的阿尔卑斯山拥有二十多种不同的岩石,既有非常硬的,也有非常脆的,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千层蛋糕。

鉴于隧道很深,地质学家不得不通过文献、钻探和航拍定位来推断地下情况。

皮奥拉的内斜是这个项目的难点,它被水浸透,是一个由砂糖一样的粒状岩石组成的向下断层。

施工人员必须在预想路径上方300米处先挖凿一条5.5千米长的探测管道,以保证未来隧道能够平稳通过内斜正下方的大理石层。

最终路线稍有一些弯折:

那是一个权衡了直线方案、地面设施(水坝等)、隧道搭接高度和岩石材质之后的理想解决方式。

⑤整个工程从圣歌达高地掏出不下2.82亿吨岩石!

隧道全长57千米,但挖掘的地下管道总长达152千米。

为了节约工期,施工人员从三个中间点同时掘进隧道的两条平行管道,为此必须首先开凿施工管道。

四台450米长、3000吨重的隧道掘进机被拆开送入,再就地组装,它们能够捣烂南、北两面的坚石。

路线中段松软的岩石会让隧道掘进机打滑,所以需要通过爆破开凿。

这项技术非常耗时,以至于这15%的路线的开凿时间,竟与隧道掘进机掘进其余85%的路线的时间相同。

⑥如何在2000米深的地方行进那么长的路程又不迷失方向?

由于那里有岩层,无法使用卫星定位系统,但两截隧道(每一截的长度都在8到16千米之间)交接处的最大可容许水平误差不得超过25厘米,垂直误差不得超过12.5厘米。

为了在隧道中测量角度和距离,勘测人员首先在地表确定28个坐标。

然后,他们要将这些点转移到几百米下:

这是一项新技术。

为了减少错误,他们使用了两种方法:

传统的铅垂线和光学测深仪(它用视准仪替代了铅垂线),由于引力场并不均匀,铅垂线测深必须经过矫正。

结果,最大水平误差13.7厘米,最大垂直误差1.7厘米——整个工程超级精准!

⑦在一些地方,岩石施加的力甚至达到了每平方米2000吨!

除了传统加固技术(锚固、金属网架、混凝土喷射),工程师还需要动用一套新组件:

环形滑拱。

它可以通过收缩,让岩石在被锁住前,发生足够大的变形以减少它们的受力。

隧道本身还有一道双层拱。

第一层直接与山体相接,在施工时为隧道承受载荷。

5毫米的防水层覆在其上,防止水渗入内层至关重要的混凝土拱。

内层混凝土拱的厚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大部分路段只有30厘米,但是为了承压,有些地方达到l米。

这样做可以让它在

不用维护的情况下维持100年。

(选自2016年《新观察》第9期)

9.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题目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文内容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B.文章开头介绍了隧道的突出成就,进而解说如何解决这个庞大工程设计、施工的难题。

C.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突出隧道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便利。

D.文章语言平实准确,第⑤段中加点的“不下”就很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下列关于解决工程难题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解决路线难题时,施工人员在预想路径上方先挖一条探测管道,来保证未来隧道能通过皮奥拉内斜正下方的大理石层。

B.在解决挖掘难题时,为了节约工期,施工人员从三个中间点同时掘进隧道的两条平行管道,为此必须首先开凿施工管道。

C.在解决精度难题时,勘测人员使用了卫星定位系统,先在地表确定28个坐标。

然后,他们要将这些点转移到几百米下。

D.在解决加固难题时,工程师动用了环形滑拱,它可以通过收缩,让岩石在被锁住前,发生足够大的变形以减少它们的受力。

11.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人类迄今挖掘的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全长57千米,隧道上方的岩层最厚处达2300米。

B.这项庞大的工程持续四分之一世纪,动用了整整l万人,花费90亿欧元

才完成。

C.整个工程超级精准主要表现在:

最大水平误差13.7厘米,最大垂直误差1.7厘米。

D.隧道本身有一道双层拱。

第一层直接与山体相接,内层则是至关重要的混凝土拱。

三、古诗文阅读(12-15小

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19小题,共10分:

本大题共18分)

(一)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紧扣题目,描绘密州出猎的壮阔场面;下阙转为抒情,表达了作者抗击西夏、建功立业的抱负。

B.作品首句自称“老夫”,略带抑郁之意:

“鬓微霜,又何妨”则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C.“西北塑,射天狼”一句,作者用天狼星暗喻自己征战杀场的勇猛,表达词人渴望抗敌戍边保家卫国的雄心。

D.词的上阙用孙权的典故表现作者的英雄气概,下阙用冯唐的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意,言少而意丰。

(二)出师表(节选)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

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愿陛下亲之信之 讲信修睦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元方入门不顾

C.故五月渡泸 故日月星辰移焉  D.至于斟酌损益 香远益清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计日而待也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苟全性命于乱世 拼死于槽枥之间

C.先帝不以臣卑鄙 能以径寸之木  D.不效则治臣之罪 怅恨久之

1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以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作对比,并以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例,简洁有力地论证了“亲贤远佞”的利弊。

B.第②段作者回顾了先帝三顾茅庐的殊遇,既表露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又向刘后主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

C.第③段“今”字由对往事的回忆转入当前,引出自己将率兵出征,北上讨伐奸凶之事,句式整齐,铿锵有力,气势充足。

D.选文语言质朴,情真意恳,多次提及“先帝”是为了训斥并告诫后主一定要深追先帝遗德,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

(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l)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三)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曾致①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②可知矣。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致:

送到。

②校:

通“较”,比较。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每小题1分,共2分)

(l)咸莫能出其理   咸:

 

(2)太祖大悦   悦:

1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直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译文:

1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曹冲的“智”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2分)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20.按要求填空。

(l)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2)

,叶底黄鹏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思乡之情与建功立业的抱负的句子是:

(4)《武陵春》李清照运用夸张、比喻,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重量的东西,巧妙地表现了她愁情的深重的句子是:

,。

(5)完整默写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下阙:

,,,。

五、综合题(共8分)

21.在“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材料。

请你按照要求答题。

(l)【观点论辩】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书籍通过电子书的形式走入我们的阅读视野。

有人认为电子书可以取代纸质书

,有人认为不可以,你的观点是什么?

说说理由。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80字以内。

(4分)

 

(2)

【故事链接】右图与初中教材内容有关,简要复述其中的故事,60字以内。

(3分)

 

(3)【对联续写】选择下面的一副对联,续写完整。

(l分)

①上联:

饱读万卷书,上可知天

下联:

②上联:

,。

下联:

勤奋苦读,宋濂奋发成才。

六、现代文阅读

(二)(共12分)

开在心灵的荠麦花

张西武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

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

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

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我心情烦乱地嚷道:

“这都什么时

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

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

“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的,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哈。

”在那个贫困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

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③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

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

“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我摇摇头说:

“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

”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

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④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

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⑤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

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

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

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

“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母亲的自信,让我很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

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⑥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

“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

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⑦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⑧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选自2016年11月《思维与智慧》)

暴怒无常

22.根据提示写出“我”的情感态度变化。

(3分)

心酸落泪     ——

————————

2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4分)

(l)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2)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24.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25.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荞麦花”在文中的作用。

(3分)

七、作文(50分)

26.冬日的暖阳无声,却带来了光明与温暖:

春天的细雨无声,却滋润了生命与人心:

手中的书本无声,却传递着知识与思想:

师长的凝

视无声,却满含着关切与期望……无声,并非无感,更非无情,有时无声反而更具力量。

  体察身边的人、物、事,以“无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l)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B

C

D

A

B

A

C

C

B

C

C

B

D

一、积累与运用(1~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B(A项:

“宿”应读“xiù”,“恪”应读“kè”;C项:

“黠”应读“xiá”;D:

“睢”应读“suī”;“嚼”应读“jiáo”)

2.A(B项:

“娇”应为“骄”,C项:

“读”应为“渎”:

D项:

“惯”应为“贯”)

3.B(A项: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B项:

“死灰复燃”比喻己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此处为误用。

C项:

“一落千丈”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D项:

“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C(C项:

缺少宾语,句末加“的行为”。

5.D(A项:

“令堂”是指对方的母亲。

B项:

“不耻下问”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用在此处不合适。

C项:

措词不妥。

6.A(注意对应关系)

7.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水浒》的作者是施耐庵)

8.A(“西门庆”应为“郑磊”)

二、现代文阅读

(一)(每小题2分,共6分)

9.C(是作比较而不是分类别)

10.C(没有使用卫星定位系统)

11.B(是“将近1万”而非整数)

三、古诗文阅读12—15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19小题,共1O分:

本大题共18分)

12.C(“天狼”代指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13.C(A项:

信任:

诚信。

B项:

拜访:

回头看。

C项:

因此。

D项:

兴办、增加;更加。

14.B(A项:

连词,表方式: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可是”。

B项:

介词,表处所,在。

C项:

介词,因为:

动词,用。

D项:

助词,的:

助词,形容词词尾。

15.D(《出师表》是诸葛亮给君主上表文,没有训斥君主之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16.

(1)亲近贤臣,远避小人(1分),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1分)(意对即可。

(2)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

(1分)(意对即可。

17.

(1)咸:

全、都。

(1分)

(2)悦:

愉快、高兴。

(1分)

18.把象安放到大船上(1分),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

(1分)

19.示例:

冲的“智”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的。

其中“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以及对曹冲语言的描写是正面描写,“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及“太祖大悦”是侧面衬托。

(答出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l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共2分。

附《曹冲称象》参考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头大象,大祖想知道这

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

“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

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20.

(1)人迹桥霜 

(2)池上碧苔三四点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五、综合题(共8分)

21.

(1)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中给分。

观点1分,分析2分,结论1分。

示例一:

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

电子书具有获取方便、便携、交互体验更佳、无库存等优点;同时,互联网的发达给电子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因此,电子书必是未来阅读的主要载体。

示例二:

纸质书无法被取代。

从阅读方面来说,纸质书由于更利于理解和笔记,利于阅读心理的满足;从经济方面来说,有利于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因此,我更赞成纸质阅读。

示例三:

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各有优劣。

纸质书多为内容深刻的书籍,而电子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读者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做出自己的选择。

目前,电子书、纸质书我们都离不开。

(2)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推辞,孙权现身说服:

随后,吕蒙开始读书,鲁肃过寻阳时与吕蒙论议,惊叹于吕蒙的才学,便和他结为朋友。

(劝学、就学、叹学,复述清楚各l分。

(3)①遍行万里路,下能知地理②知耻后学,吕蒙令人刮目(知错能改,吕蒙学有所成)

六、现代文阅读

(二)(共12分)

22.心情烦乱、失魂落魄、激动万分(每空l分)

23.

(1)原指“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1分)文中指“荞麦花飘香”,表达了作者对荞麦花的喜爱之情。

(1分)

(2)原指野草到处生长,多形容一片荒芜、萧条的景象。

(1分)文中指我的思绪乱如草,表达了我内心的空虚和烦躁。

(1分)

24.运用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作者把荞麦花比喻成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在月光下美如雪的意境。

(1分)

25.“荞麦花”是文中的线索,(1分)是作者坚定的信念,(1分)是作者心中的理想。

(1分)(意近即可)

 

七、作文(50分)

26.评分细则

一类

50~46分

二类

4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