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621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docx

教师资格证问答题

考试习题集

教育学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1)斯特鲁米林的研究。

提出劳动简化率的概念,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

(2)舒尔茨的研究。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3)丹尼森的研究。

应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4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

1.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3.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

15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一)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

人才培养的职能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高等教育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

柏拉图公元前387年创立学园;在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奴隶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创建于齐国桓公年间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唯一的官办高等学府。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萨莱诺大学,创建于11世纪初)。

中世纪大学的代表有:

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6世纪整个欧洲都有了大学。

美国哈佛学院,1636年;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1898年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

(二)19世纪德国大学首先确立了发展科学的功能

1810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三)19世纪末美国大学首先确立了社会服务的功能

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乃尔、威斯康星大学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16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现在依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8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特征:

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

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特征:

首先,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教育内容偏重于应用;

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40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

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专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

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其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课程体系应该由一维,深井型向二维,T型转变。

☆44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5在大众化的前提下,高校在各自条件下办出特色。

48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

1高等教育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A、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

B、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

C、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49高等教育的效率反映了教育内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50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

(平等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

高教资源要适当集中;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

2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统一的范畴:

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平等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追求效率本质上离不开平等。

平等和效率应该兼顾。

☆51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显示,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个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

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再次,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和地区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6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

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的角色地位;

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70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96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劳动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2创造性;

3个体性与群体性。

教师个别劳动寓于教师群体劳动之中。

2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

2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

3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道德义务)。

3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2心理学、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12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2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具有现代意识,(合作、效益、法律、竞争、国际意识)

4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进取、开拓、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22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师和其他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23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1应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并反映一定社会的需要

2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

3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务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4教学的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5制定教学原则时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专业性、研究性、自主性等特征。

☆24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

思想性是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做到:

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能力离不开知识,是在对一定知识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

能力的发展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条件。

要做到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

教师应做到:

第一,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地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地状态;

第二,充分挖掘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三,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的结合起来: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

第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第三,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要把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统一起来。

第一,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

第二,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第三,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由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由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

第四,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五,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善于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

第二,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9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32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35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有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3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精选精制的插图、照片、图标,便于学生学习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编写者应从全局出发,积极配合,以提高教材的总体质量。

47教师在指导学生泛称毕业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52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地传递

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58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

3强调教学方法地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地相互配合。

59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四个方面。

学习者,学习资源,教育开发职能,教育管理职能。

☆70高等学科科研的特点:

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

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

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

教育心理学

☆38大学老师问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6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

根据作用范围,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

☆65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

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

√66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1能动性2普遍性3有效性。

√67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往往也高。

在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68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69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70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72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73教师威信是如何形成的:

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

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

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

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首因效应)

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75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师爱的特征:

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

师爱是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更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表现。

△76师爱的心理功能:

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能。

△77师爱的表现形式:

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2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四大类:

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40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4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42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43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4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45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5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56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7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58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

√59定势的作用: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60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

(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

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把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材的主干。

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

63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

思维品质主要是指:

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五方面

△66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常规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的,但对于问题解决者可能是新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大学生的思维基本属于常规性思维;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元认知即对认知活动的认知。

☆☆70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适当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结合。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

强度律指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

组合律指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观察后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写出观察报告。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71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教材概括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

☆74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A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B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指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3科学地进行比较。

两种方式:

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

指导法和发现法。

☆80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83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的数量增加而递减。

a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

b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

c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

d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

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识记的主动性越高,识记的效果就越好。

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果最重要的条件。

4组块化编码。

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是人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

6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

7识记的信心。

☆☆93合理复习,防止遗忘(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复习?

1复习时机要得当。

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复习。

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

如果材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采用部分复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

材料比较短,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复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

3复习次数要适宜。

必要时可采用“过渡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19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20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21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22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23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它可能会突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24原型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25在一定的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6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动机)

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3教育学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