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033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程朱理学思想兴起②书法艺术各具情态③词的成就达到顶峰④昆曲风靡大江南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明朝时江浙盛行了一些现象,比如男子成年分家造成家庭成员争家产而不和;婚嫁时为聘礼而讲价还价;葬礼时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等。

这些现象共同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落后思想

C.社会经济发展助长了奢靡之风D.江浙成为明朝的经济中心地带

3.据统计,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

在此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还有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②一批实业家的涌现

③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④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书》中说: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严复是在抨击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5.周开庆在《四川与对日抗战》中写到:

1942年,(重庆)“突出四川的范围成为号召全国的大都市,同时亦在政治上成为国际城市,而与伦敦、巴黎、华盛顿、莫斯科等相提并论。

”材料中“在政治上成为国际城市”主要是指重庆

A.是中国跨入世界反法西斯强国的平台

B.是联络中共和国民党联合抗日的枢纽

C.是当时社会贤达和各界名流荟萃之地

D.是中国抗战时期对外政治合作的中心

6.《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

“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这一重要文献出台时间最有可能是

A.1958年

B.1960年

C.1982年

D.1997年

7.马啸原在《西方政治制度史》中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

”在这里,作者强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B.是保留传统的渐进变革

C.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D.促进了英国的社会发展

8.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强调了这次战争的残酷性②预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③揭示了这次战争胜负原因④指出了交战双方武器的落后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评论推动欧洲政治革命的某思想信条道:

“(它)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

(它)在19世纪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

该思想信条是

A.人文主义B.自由主义C.社会主义D.军国主义

10.裁军问题从进入20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国际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

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最终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成为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该协议

A.结束了英日同盟

B.规定德国只能保留少量船舰

C.削弱了美国实力

D.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

11.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用“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的概括依次把1945年前的苏俄(联)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以下属于“退却的年代”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莫斯科保卫战

12.美国作家唐纳德·卡根在《西方的遗产》一书中这样描述一个文学流派:

(它)“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

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该作者所描述的是

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理性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科给事中)“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驳正其违误。

——《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

材料二“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夫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

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六科给事中的主要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的监察制度与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有何本质不同。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在了解到市易法施行的情况后,对王安石说)“闻市易买卖极苛细,市人籍籍怨谤,以为官司浸淫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

”……“闻榷货(政府专卖场所——编者注)卖冰,致民卖雪都不售;又闻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脂麻即脂麻贵。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JimPowell等人之所以指责新政延长了萧条,是因其一系列“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

比如税收,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

众所周知,高收入阶层是私人投资的核心来源,当你收入的四分之三会被政府收走时,整个社会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新政中的劳工保护法案也不是没有争议,有组织的工会权力增强之后,工人工资大大提高——这貌似是件好事,但雇主却通过减少雇佣的方式“用脚投票”,结果失业率居高不下。

——《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材料三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5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市易法造成政府“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脂麻即脂麻贵”状况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最初推行市易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受到指责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材料中“新政”受指责的举措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请提炼其中蕴涵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使书法的个性化趋向明显,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宋词和宋话本在宋代萌芽并且迅速发展,故②③均反映了宋代市民社会的特征,B项正确;理学思想由儒学士大夫兴起,昆曲盛行于明清时期,故①④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A

【详解】

根据题干“争家产……为聘礼而讲价还价……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传统观念不再重视,逐利奢侈风气显现,故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对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并不仅仅反映奢靡之风的显现,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江浙成为明朝经济中心,排除D项。

故选A。

3.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01—1911年间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了以张謇等人为代表主张“实业救国”的实业家,面粉纺织业发展迅速,故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1873年1月李鸿章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于1866年由方举赞、孙英德创办,故①③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4.A

【详解】

根据材料“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可知严复主张体用应结合,批判的是洋务运动坚持封建制度下学习西方器物的“中体西用”主张,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未涉及体用层面,排除B项;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体现了体用的结合,排除CD项。

故选A.

5.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成为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建立联络的政治中心,故D项正确;中国是最早步入反法西斯的国家,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国共联系,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重庆是社会名人汇集的中心,排除C项。

故选D。

6.C

【解析】

根据题干“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包干到户、到组”可以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故答案选C。

1958年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A;BD项不符合史实。

7.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作者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封建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即保留了君主;而变革了阶级构成,即是资产阶级获得统治地位,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留传统的渐进变革,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君主权利受到议会制约,并未体现浓厚的封建色彩,排除A项;C项表述仅涉及材料中的阶级构成变革,排除;题干未体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B。

8.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现代化的战争,是俄罗斯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进行的战争,俄国战败促使俄国认识到农奴制需要改革,同时说明了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在经内济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英法等西欧国家,故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及俄国因军事武器落后而战败,故①④错误,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9.C

【详解】

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主张代替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革,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开启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模式的竞争并影响20世纪的政治格局,故C项符合题意;人文主义属于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排除A项;自由主义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排除B项;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并不主张政治与经济变革,排除D项。

故选C。

10.D

【解析】

《四国条约》结束了英日同盟,不是《五国海军条约》,故A错误;《五国海军条约》与德国无关,故B错误;《五国海军条约》增强了美国实力,故C错误;《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美国与英国海军力量并驾齐驱,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故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国内外势力的干涉,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为“凯歌年代”;新经济政策时期,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故为“退却年代”;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牺牲农业利益,为工业化的发展筹集资金,故为“剥夺年代”;二战期间德国进犯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出现了莫斯科保卫战,故为“战争年代”,B项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2.A

【详解】

根据题干“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结合所学可知,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象,主张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排除B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与理性主义相悖,排除C项;现代主义除具有反传统特征外还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A。

13.职责:

监察六部各项事物,纠正政策失误

影响:

有利于皇帝直接控制六部,强化君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特点:

监察独立的思想;或人民监督

不同:

明代的监察制度主要是维护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统治;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主要是防止独裁与腐败。

【详解】

(1)职责根据材料一“稽察六部百司之事……驳正其违误”概括即可;历史影响结合所学从加强君权及决策科学性进行阐述。

(2)特点根据材料二“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可知孙中山主张监察独立及人民的监督权;不同点结合二者服务对象的本质特点可知明代监察制度为加强专制服务,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体现人民主权,为资产阶级民主服务。

14.

(1)原因:

政府经营商品范围广泛,政府专卖垄断市场。

目的: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物价、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原因:

对资本家征收重税,导致投资萎缩;保护劳工权益,引起资本家不满,增加了失业率。

积极意义:

推动政府高投资实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缓和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3)特点:

逐步推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

原因:

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欲望;政策支持;先行者的成功。

(4)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买卖极苛细……以为官司浸淫尽收天下之货”可知政府经营商品范围广泛,及政府专卖政策的垄断性进行回答;目的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推行市易法旨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物价、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原因根据材料二“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工人工资大大提高……雇主却通过减少雇佣的方式“用脚投票”可知政府的高税收政策及保障工人权益的做法损害的资本家的利益;二问影响结合扩大就业缓解经济危机及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进行分析。

(3)根据材料三1978年至1992年的改革进程得出逐步推进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重大决策……1980……包产到户……1983……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1987……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得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的特点;二问结合所学可从人民的动力欲望、国家政策支持及先行者的成功进行回答。

(4)结合北宋王安石变法、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决策的进程及结果,可从“改革理论影响实践成效”进行立论,结合材料中王安石变化市易法的弊端及实行结果、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的实施及影响及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及取得的成果进行阐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