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41191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923 大小:13.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3页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3页
亲,该文档总共9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9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电子课件.ppt

1,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教材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电子课件,制作者:

卢进勇、邵海燕、赵囡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2月,卢进勇、杜奇华、赵囡囡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3,目录,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总论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第三章跨国公司第四章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第五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第六章国际证券投资第七章国际技术贸易,4,目录,第八章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第九章国际租赁第十章国际发展援助第十一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与资信调查第十三章国际税收,5,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总论,6,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总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交往方式,国际经济合作开始出现并取得了迅速发展。

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已成为国家间经济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力的推动了参与合作国家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7,本章内容提纲,第一节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与含义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8,第一节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与含义,国际经济合作:

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流域(侧重生产领域)内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9,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主体:

不同的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和个人原则:

平等互利范围:

主要是生产领域内容: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配置特点:

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10,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广义、狭义宏观、微观多边、双边垂直、水平,11,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技术合作国际发展援助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其他方式,12,国际工程承包,具体形式包括总包、单独承包、分包、二包、联合承包和合作承包等。

业务涉及范围不仅涵盖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还包括技术转让、设备供应与安装、资金提供、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等。

13,国际劳务合作,劳务人员(劳动力)的直接输出和输入海员厨师工人国际旅游国际咨询服务外包加工贸易中的一些业务环节,14,扩展内容:

间接境内形式的劳务输出,通常劳务输出都要求劳务提供者出境,然而间接境内形式劳务输出则不需要劳务提供者出境,在境内间接地将劳务物化到商品或具体到服务当中,以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实现劳务的输出。

间接境内形式的劳务输出产生的背景是

(1)国际间人员流动限制较多;

(2)劳务输出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加工制造能力和服务提供能力。

典型的国家如中国。

15,扩展内容:

中国的加工贸易即被视为一种“变相的”劳务输出形式,“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特点决定了加工贸易企业主要利用的是中国丰富而相对便宜的劳动力资源,从而将中国的劳动力贡献物化到商品当中,通过跨境贸易实现“变相地”的劳务输出。

“变相的”劳务输出作用增强了加工贸易的就业促进效应,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据统计,加工贸易企业大约解决了3000万人的就业。

如果将这3000万人直接劳务输出,目前来看是绝对不可能的。

16,17,扩展内容:

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包括商业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

18,扩展内容:

商业流程外包(BPO),BPO是把一个或多个IT密集型业务流程委托给一家外部提供商,被外包的业务流程可以包括物流、采购、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客户关系管理、或其它管理或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功能等。

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服务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库服务企业运营数据库服务企业供应链管理数据库服务具体形式包括:

注册管理服务、办公室租赁服务、电话代接代转、异地商务秘书、会计报税代理等。

19,扩展内容:

信息技术外包(ITO),ITO包括产品支持与专业服务的组合,用于向客户提供IT基础设施、或企业应用服务、或同时提供这两方面的服务。

软件研发及外包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信息技术研发服务外包集成电路设计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测试平台信息系统运营维护外包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基础信息技术服务具体形式包括:

软件开发服务、网站建设服务、商业尽职调查、异地市场研讨、供求配对平台、网络资讯服务等。

20,扩展内容:

知识流程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是服务外包的高端部分。

知识流程外包也是基于IT技术的服务外包。

ITO强调技术,更多涉及成本和服务,BPO更强调业务流程,解决的是有关业务的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

KPO则更强调服务的知识性和创造性。

具体形式包括:

专业策划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培训服务、政策法规调研、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规划等,21,国际技术合作,有偿转让包括许可证贸易(分为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许可等)、技术服务、合作生产或合资经营中的技术转让,工程承包或补偿贸易中的技术转让等。

无偿转让一般以科技交流和技术援助的形式出现。

22,国际发展援助,包括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两个方面。

具体形式有财政援助、技术援助、项目援助、方案援助、智力援助、成套项目援助、优惠贷款、援外合资合作等。

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

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

其中,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在国家财政项下支出,优惠贷款由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提供。

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

23,资料来源: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2011)。

24,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包括一个国家引进的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和在其他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

具体方式包括:

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境外投资企业、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境外研发中心、境外并购、非股权投资等。

25,国际间接投资,主要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投资两种方式。

具体形式包括发行国际债券、境外发行股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混合贷款、吸收外国存款、项目融资、国际风险投资以及国际租赁信贷等。

26,其他方式,双边与多边(分全球多边和区域多边)经贸合作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Bank)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8国集团(G8)、20国集团(G20)金砖国家(BRICS),国际土地合作对外土地出售土地出租土地有偿定期转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开发国际经济信息合作国际经济管理合作,27,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2013年12月3日于印尼巴厘岛),28,扩展:

“金砖国家(BRICS)”,“BRICs”是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而成,由于“BRICs”发音与砖块(bricks)相似,故称为“金砖四国”。

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BRICs”变为“BRICS”。

“金砖四国”(BRICs)一词最早由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TheWorldNeedsBetterEconomicBRICs)中首次提出。

29,扩展:

“金砖国家(BRICS)”,2003年10月,该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

通往2050年的道路(DreamingwithBRICs:

ThePathto2050)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BRICs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风骚,其中:

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过日本;BRICs合计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这样,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

高盛的这份经济报告,使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由此BRICs(译称“金砖四国”)的称谓便风靡世界。

30,扩展:

“新钻十一国(N-11)”,2006年,高盛集团继“金砖四国”之后推出又一全球新概念即“新钻十一国”。

通过5年前筛选“金砖四国”的同一预测模型,高盛2005年底选出经济潜力紧跟“金砖四国”的11个新兴市场,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国,统称为“新钻十一国”。

31,扩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ECD是主要西方国家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国际组织。

简称“经合组织”。

前身为1948年4月16日西欧十多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1960年12月14日,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等共20个国家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决定成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在公约获得规定数目的成员国议会的批准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于1961年9月30日在巴黎生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成立。

总部设在巴黎。

目前经合组织共有31个成员国,它们是:

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2010年1月11日加入)。

32,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和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是一个历史性的经济范畴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变化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国家(地区)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33,34,世界海运概况,35,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和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竞争更加激烈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合作形式多样化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制度化,36,世界主要经济区域,37,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国际经济合作加深了各国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国际化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了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要素收益国际经济合作直接实现了各国之间在生产要素数量、质量和种类方面的互补国际经济合作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均等化的趋势国际经济合作将扩大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范围,影响和改变国际贸易的流向国际经济合作有助于参与各方调整其产业结构,改变在国际分工中承担的角色国家间的经济协调行动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38,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种类生产要素分析的历史发展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与重新组合配置的机制及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类型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内在联系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39,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种类,关于生产要素的概念和各类,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五种: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资源,通常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

(三要素论)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社会资源,通常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四要素论)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力的细胞形态,是生产力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存在“七要素论”和“九要素论”之争。

生产要素包括人员、资金、土地、固定资产、物资、技术、信息、管理和经营权等。

40,一要素论:

亚当斯密二要素论:

大卫李嘉图三要素论:

萨伊与俄林四要素论:

马歇尔多要素论:

许多专家,各类要素论的提出者,41,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种类,生产要素是指使具体的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

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经济信息和经济管理等六种。

资本包括资本货物和金融资产劳动力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技术包括有形形态,也包括无形形态土地不仅包括土地本身,也包括地下的矿藏和地上的自然资源经济信息具有可传递性、可再生性、可处理性、可贮运性、可共享性等特征经济管理要素也称生产组织要素或企业家才能要素,主要职能是决策和协调,42,生产要素分析的历史发展,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中的要素分析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要素分析的新发展,43,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中的要素分析,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绝对成本说”认为各国在商品生产的劳动成本上存在差异,导致各国在商品生产效率上存在优劣势,通过专业化生产和相互商品交换,各国皆可获得“绝对利益”。

“绝对成本说”无法解释:

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家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产品,但仍然可以参加国际贸易;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皆具有优势或劣势的国家是否仍有必要参与国际贸易与获得利益。

44,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中的要素分析,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说”。

该学说认为: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皆具备优势或皆处于劣势,也可通过国际生产专业化以及商品交换而获取所谓“比较利益”。

“比较成本说”将决定商品优劣势的基本原因归结为各国在劳动成本方面存在的差异。

45,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中的要素分析,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采用的都是单个要素,亦即劳动要素分析法。

古典经济学家坚持了劳动价值理论,以劳动成本来说明贸易的流向和利益。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析劳动成本差异时,都把各国自然资源的差异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

46,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迷,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亦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47,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迷,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要素禀赋理论也受到了“里昂惕夫之迷”的挑战。

1947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实证研究“赫俄”理论时观察到: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与“赫俄”理论的预测背道而驰。

“里昂惕夫之迷”的提出带动了其他经济学者对国际贸易新现象的分析,促进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更加全面的认识。

48,二战以后生产要素分析的新发展,生产要素分析在深度方面的新发展生产要素的非同一性(异质性)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动性生产要素配置比例密集性特征的变换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密集特征的转移,49,二战以后生产要素分析的新发展,生产要素分析在广度方面的新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要素分析的新发展还表现在新要素观点的提出。

新要素观点认为,在考虑国际贸易商品比较优势时,除了以往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要素以外,还有其他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理论赋予生产要素新的内涵,突破了原先的局限,提出了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规模经济等可以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见解。

50,生产要素分析的特征,对生产要素的分析总是伴随着对贸易的分析。

这说明我们在研究国际经济合作时不可能完全离开对国际贸易的研究。

生产要素的种类由少到多,非自然的、非物质的生产要素逐步增加。

生产要素分析趋向动态化,越来越反映现代化大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构成状况。

51,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各国(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性各国(地区)之间资本要素的差异各国(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的差异各国(地区)之间技术要素的差异各国(地区)之间在其他生产要素方面的差异各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各国(地区)政府的干预,52,生产要素国际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的机制,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与重新组合配置有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两种主要机制。

市场机制是一种自发过程,主要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

非市场机制主要指政府和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调节,它是一种自觉的过程,主要通过法律、行政、计划等手段和政策协调来实现调节。

非市场调节机制不仅可以保证一国在国际生产要素流动中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生产要素流动的方向和生产要素流动与重新组合配置的规模。

53,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类型,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完全垄断的要素市场垄断竞争的要素市场,54,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内在联系,生产要素的国际直接流动,使各国原本相互独立的生产过程走向国际化,使国家间经济关系的重心由传统的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各个国家在生产领域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较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活动。

国家间借助于生产要素的直接流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而进行的活动就是国际经济合作,生产要素的国际直接流动与重新组合配置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实质和主要内容。

55,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开展的领域不同国际经济合作业务与国际商品贸易的交易方式不同。

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商品贸易对各国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不同,主要联系:

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两种主要形式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都与生产要素禀赋相关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都与商品生产有关在现实生活中,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常常结合在一起,56,扩展:

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介绍,3大喜好:

研究与教书、独身、孝顺。

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出版)。

蜜蜂预言:

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中心观点,其实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Mandeville)于18世纪初在其蜜蜂的故事中已经预言过了:

即当经济活动受到商业指导时,公众利益不会因为个人的自利而受到阻碍,而是恰恰相反。

斯密认为把主张利己的曼德维尔和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他的一生都在批评“个人的罪行造就了公认的美德”。

斯密强调,人还应该有同情心,有道德,懂得爱自己,也爱别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符合人性的人。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57,扩展:

李嘉图与克鲁格曼介绍,大卫李嘉图:

14岁进入交易所工作,25岁左右成为拥有百万英镑的大资产者。

其代表作是: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

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其对“贸易格局分析与经济活动区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具体贡献3个:

预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张战略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变竞争优势)提出“不可能三角形”(认为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固定汇率、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之间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一国只能同时实现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而不能同时实现三个)。

58,案例一: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及发展状况,案例见课本第2426页。

案例思考与讨论:

中国对外经贸业务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在国际经济合作业务中会涉及哪些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59,案例二: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业务,案例见课本第27页。

案例思考与讨论:

本案例中所述经济活动属于哪种方式的国际经济合作?

该种方式的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涉及哪些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国际经济合作还有哪些方式?

请举例说明。

60,本章思考与练习,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和含义是什么?

它有哪些方式?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原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国际经济合作是什么关系?

在历史上,人们对生产要素进行过哪些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生产要素的分析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61,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2,本章内容提纲,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理论第三节跨国并购第四节国际直接投资环境与环境评估方法第五节双边、区域及多边投资协定,63,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近年来全球跨国并购投资的状况,64,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DirectInvestment)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对外直接投资或海外直接投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这种控制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海外企业的设立。

很多海外企业都是股份制的,一般认为拥有一家海外企业10%以上股份的投资就属于对外直接投资。

65,扩展内容: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表述,FDI本身并未指明投资方向,既可以是对外直接投资也可理解为外国直接投资,因此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写的世界投资报告将FDI具体区分为外向FDI(OutwardFDI)和内向FDI(InwardFDI)。

在中国,FDI通常理解为内向FDI。

其正式名称为“外商直接投资”,而不是“外国直接投资”,原因在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属于外商直接投资,但并不是外国直接投资。

外向FDI通常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境外直接投资等。

66,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国际合资企业国际合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有关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企业。

特点是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国际合作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依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

特点是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均由各方通过磋商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是典型的契约式合营企业。

国际独资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特点是作为单独的出资者,外国投资者独立承担风险,单独经营、管理独资企业,独享利润。

67,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出现大起大落。

发达国家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双重主角,在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方面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同时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资金额有所增加。

跨国公司继续扮演FDI的主要角色,其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发动机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各国纷纷采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规范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

跨国并购超过了绿地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多边投资协定(框架)谈判步履维艰。

68,19962011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金额(亿美元),资料来源:

整理自历年WorldInvestmentReport。

69,19962011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金额(亿美元),资料来源:

整理自历年WorldInvestmentReport。

70,2011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前十强(十亿美元),资料来源:

整理自WorldInvestmentReport2011。

71,近年来跨国并购投资状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各国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跨国并购活动逐渐增多,并购金额屡创新高,大型跨国并购交易也层出不穷。

72,资料来源:

整理自历年WorldInvestmentPeort。

1987-2011年全球跨国并购投资金额(单位:

亿美元),73,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74,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市场导向型动机(以巩固、扩大和开辟市场为目的)绕开东道国或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贸易保护主义企业对国外某一特定市场开拓已达一定程度,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在当地直接投资进行生产和销售,或者在当地投资建立维修服务和零部件供应网点为了更好地接近目标市场国内市场已接近饱和或者受到其他企业产品的有力竞争,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此时对外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