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309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docx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详解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信息

课程编码:

32344

课程名称: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

课程类型:

B类

课程属类:

职业能力课

课程学分:

4.5

参考课时:

72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开课部门: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层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中专)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EDA技术》等

后续课程:

《单片机应用技术》、《顶岗实习》等

职业资格:

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维修电工证书(中级)等

制订: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开发团队

批准人:

姜义林

课程负责人:

张洪涛

 

一、课程简介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以培养学生制作、调试、检验电子产品等能力为目标,重点讲授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电子产品的焊接技术,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的调试、检验、管理等内容,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电子产品工艺与制作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团结协作能力。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通过讲授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电子产品的焊接技术,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的调试、检验、管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工艺与制作的基本流程、电子产品的调试、检验、管理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电子电气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其前修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EDA技术》等课程,后续课程为《单片机应用技术》、《顶岗实习》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校企共建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共同分析确定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课题组老师通过以下形式与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关系:

1.走访大量从事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的相关企业,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的调查;

2.与企业电子产品生产一线人员共商教学大纲,共同建立起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

3.回访大批毕业生,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管理的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确立了以面向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岗位、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入手,全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二)基于电子产品开发典型工作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与分析,我们得到了企业中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本课程就是基于电子产品的典型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开发学习项目,做到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实施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图1电子产品开发的典型工作过程

(三)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要求——职业性、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实践性和教学内容的灵活可选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如图2所示。

 

图2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剖析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开发与生产相关工作岗位,推衍出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如图3所示。

这些职业能力都是基于电子产品开发工作过程中,承担各工作环节中具体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分解出来的。

同样,基于企业文化分解出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在学习情境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融入到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之中。

 

图3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子电路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子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子产品制作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方法;

2.掌握常用工具、设备的使用;

3.掌握电子产品准备工艺、焊接工艺、整机设计与装配工艺;

4.掌握电子产品调试工艺、整机检验与防护;

5.掌握典型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

6.掌握单片机编程语言的运用,开发平台的运用及外围资源的运用。

(3)能力目标

1.具备电气识图、制图的能力;

2.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

3.具备电子线路焊接与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4.具备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检测、维护维修能力;

5.具备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

6.具备常用元器件的识别、选择、使用能力;

7.具备安全作业、规范生产能力;

8.具备常见电子产品的故障诊断及排除能力。

(四)素质目标

1.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科学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身体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能处理好男女之间的友谊、爱情关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2.职业素质

职业道德:

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不谋私利,廉洁自律,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保守职业秘密。

职业行为:

增强学生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文明生产,团结协作,热爱集体,求新追优。

职业态度: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健康的择业心态,正确的择业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择业态度。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单元名称

教学内容与要求

单元

学时

实践考核项目与要求

实践

学时

1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1.正确识别电子元器件型号和厂家;

2.正确选择电子元器件型号;

3.正确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10

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能够正确识别与检测二极管、三极管

6

2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1.正确认识常用电子仪器、工具;

2.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工具;

3.正确处理电子仪器故障;

12

旋具、尖嘴钳、剥线钳等工具的使用

能正确使用旋具、尖嘴钳、剥线钳等工具

6

3

电子产品制作工艺

1准备工艺;

2.焊接工艺;

3.整机设计与装配工艺;

4.调试工艺;

14

电烙铁及电烙铁的使用

掌握焊接的操作要领

6

4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

1.电路设计;

2.元件选取;

3.整机装配;

4.产品调试;

5.材料整理;

18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

正确制作与调试直流稳压电源的

9

5

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

1.电路设计;

2.元件选取;

3.整机装配;

4.产品调试;

5.材料整理。

18

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

正确制作与调试数字钟

9

合计

72

36

六、教师任职要求

专业能力要求

教学能力要求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1.具备电子电气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具备维修电工或电子产品维修工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3.具备《电子产品制作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

4.具备电工电子相关仪器仪表、工具的使用能力;

5.熟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6.熟知《电子产品制作技术》课程与课程体系内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

7.熟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对学生电子产品制作技术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1.具有一定操作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的专业技术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等。

2.既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3.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

1.熟练使用多媒体相关硬件、软件;

2.熟练使用电子产品制作技术的工具与方法;

3.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

本课程拥有技术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很好的完成本课程的现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综合实训等项目。

学生的实验、实训不受空间和课时的限制。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CAI课件、虚拟实训、工业案例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相辅相成。

电子产品制作实训室

设备

总值

40万

面积

120m2/间

台套数

40套/间

主要

配置

电子产品制作工作台80套、焊接等工具80套

实训

功能

该实训室能完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工具仪表的使用、准备工艺、焊接工艺、装配工艺、调试工艺、电子产品制作等方面的训练。

照片

电子创新实训室

设备总值

64万

面积

220m2

台套数

36套

主要

配置

HL-NC2100现代电子设计创新实训装置、单片机编程器、仿真器、数字存储示波器等

主要

功能

承担《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任务;承担《电子创新设计》综合实训任务;承担教师的应用技术开发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训练任务。

实训

项目

线路板设计与制作训练;单片机电子产品开发训练;嵌入式电子产品开发训练。

面向

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职业

能力

以单片机、ARM等先进设备为载体,形成集教学、培训、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产品开发和综合设计能力;通过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团队精神。

照片

EDA技术实训室

设备

总值

45.6万

面积

120m2

台套数

50套

主要

配置

方正科技电脑、EDA技术专用实验箱、protel实训模块、电工电子EWB仿真实训模块等

实训

功能

通过protel实训模块实训,学生基本掌握:

电子电路自动化设计的基本过程;PROTEL环境下进行电子电路原理图设计的操作方法;元件库的使用与编辑;PCB的设计过程及布线技巧;电路规则检查(ERC);简单电路的仿真;学生初步具备运用PROTEL软件完成各种电子电路及系统设计的能力。

通过EWB仿真实训模块,学生基本掌握:

电子电路仿真的基本过程;元件的选取、参数设置、电路连接;模拟电子线路的分析与测量;数字电路的分析与测量;电路故障分析;电路设计与调整,学生初步具备电子电路仿真与调试的应用能力。

照片

虚拟仿真实训室

设备

总值

30万

面积

220m2

台套数

36套

主要

配置

HPxw6600图形工作站、Proteus仿真软件、TK206维修电工虚拟仿真软件等国内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仿真软件。

主要

功能

承担《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仿真层面的实训和一体化教学任务。

同时可以承接全国信息化工程师电气智能应用水平培训和维修电工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

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和虚拟仿真项目开发,学生可以反复训练,为实际的训练奠定基础,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真正的“开放性教学环境”。

实训

项目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单片机与嵌入系统软件的仿真实训;电机与变压器;低压电器;电子器件;电子技术;电力拖动;照明电路;机床电路;常用工具;仪器仪表;导线连接的仿真实训。

面向

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职业

能力

培养学生电气装配与调试、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以及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中高级维修电工和电子产品制作工的职业资格技能;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照片

本课程使用到的配置有:

方正科技电脑、protel实训模块、Proteus仿真软件,电子产品制作工作台、焊接等工具。

本课程使用到的功能有:

电子产品的设计,虚拟仿真实训室的虚拟仿真,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

本课程使用到的实训项目: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线路板设计、仿真与制作训练;电子电路的焊接与调试。

八、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教学的需要以及教学条件,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加强实验教学,增强感性认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1.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1)项目化教学。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要求,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六步教学模式,即:

学习工作项目:

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检测→评估反馈。

(2)现场教学。

教师在现场环境或模式环境中边讲解边进行演示,然后学生在现场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边学边动手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程教学以典型电路设计任务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为:

教师展示典型电路设计范例→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介绍(教师教)→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学生学,校内基地或校外基地)→学生练习实践(学生做)→开展评价(师评、学生互评等),通过此方法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对于现场教学,教学做一体,实施“四阶段教学法”,即“师说生听——师做生看——生练师看——生做师评”。

(3)小组讨论法。

在教学中安排小组讨论课,在讨论课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相互交流。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讨论课中通过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沟通、团结协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组学习,团结合作,完成工作项目。

(4)注重学生在生产一线环境中的实践锻炼,课程中间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实习过程请工厂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做讲解,从而了解工厂的生产管理情况和主要产品的加工工艺,开阔视野,提高感性认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2.教学过程中,要从中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还要适当兼顾专升本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4.重视习题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

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1)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加工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表达典型电路设计过程和产品制作过程,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通过对各种电子产品设计过程及产品的装配过程进行图文并茂分析及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很容易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采用虚拟项目动态模拟了各种加工方法和各类典型的电路设计过程,使学生在教室里就能真实地看到电路设计、调试的全过程,将生产现场搬到了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解决了工艺生产实习环节存在的电路品种单一、加工工艺过程很难看全等问题。

(2)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制作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精品课程学习资源,通过提供内容丰富的辅助教学网络资源,供学生在网上进行课程扩展学习、问题咨询、答题自测,扩大课堂教学效果。

(二)评价建议

1.对学生的评价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本课程以实践为导向、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基本原理考核,实践考核。

考核形式多样,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笔试与操作相结合,期末与平时相结合。

课程总成绩化整为零,减轻期终考试负担,注重平时学习的考核。

根据行为向导型教学法的“质量控制”要求,就是要把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具体分值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

20%,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阶段考查成绩、平时的出勤率等形式去完成。

实践考核:

20%,通过相关的实验、综合实践项目完成。

期末综合考核:

60%,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综合项目考核等方式完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与考核方法

满分

得分

专业能力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

主要观测点: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能力、标志读数能力;元器件的检测能力等。

考核方法:

1.平时现场检测的测试方式;

2.期末技能考核方式。

20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主要观测点: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标志读数能力;元器件的检测能力等。

考核方法:

1.平时现场检测的测试方式;

2.期末技能考核方式。

20

电子产品常用工艺的应用能力

主要观测点:

识图、读图、导线加工、元器件引线成型能力;焊接工具使用能力,焊接能力、拆焊能力、焊点修补能力等

考核方法:

1.平时现场检测的测试方式;

2.期末技能考核方式。

20

简单电子产品(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主要观测点:

直流稳压电源电气原理图的设计能力;PCB板(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元器件的选择能力,电路板的焊接能力,电气连接能力,机械连接能力;产品的检查能力,产品的调试及故障排除能力等。

考核方法:

1.平时现场检测的测试方式;

2.期末技能考核方式。

20

稍复杂电子产品(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主要观测点:

数字钟电气原理图的设计能力;PCB板(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元器件的选择能力,电路板的焊接能力,电气连接能力,机械连接能力;产品的检查能力,产品的调试及故障排除能力等。

考核方法:

1.平时现场检测的测试方式;

2.期末技能考核方式。

20

2.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院相关规定进行。

3.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教务处相关要求进行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虚拟实训、工业案例和网络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网络资源教学库,以文字教材为中心,辅之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建议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参考资料:

王成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例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廖芳《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与实训》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王卫平《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解相吾《电子产品开发设计与实践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曹巧《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徐爱华《单片机应用技术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房小翠《单片机实用系统设计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孙蓓、张志义《电子工艺实训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孙蓓、高振红《电子产品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李光宇《电子创意制作》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李洋《现代电子设计与创新》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黄纯《电子产品工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王为民《电子产品生产与组装工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王讯《电子装配工快速入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王天曦《现代电子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九、附录

常用专业英语单词

ICT:

 In Circuit Test电路测试;

  EVT:

 engineer Verification Test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设计验证测试;

  MVT:

 Mass Verification Test多项验证测试;

  ORT:

 On Going Reliability Test出货信赖性测试;

S/W:

software软件;

  H/W:

 hardware硬件;

  DCN:

 Design Change Notice设计变更通知;

  PVT:

 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生产验证测试;

  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整转换功能;

  CAT:

 Carriage Alignment Tool载器调整具;

  ID:

 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

PCB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电路板组装;

  F/T:

 Function Test功能测试;

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扫描仪只读器;

  ERS:

 External Reference Spec外部规格;

  PMP:

 Production Management Plan工程管理计划;

  QA   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

QRA:

Quality & Reliability Assurance质量与可靠性保证;

  MQA:

Manufacturing Quality Assurance制造质量保证;

 DQA:

 Design Quality Assurance设计质量保证;

  QC:

 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收益质量控制;

  VQC:

 Vendor Quality Control售货质量控制;

  IPQC: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进货质量控制;

  OQA:

 Out going Quality Control出货质量控制;

  QE:

 Quality Engineer质量工程;

  AQL: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可接受的质量水平;

  DPPM:

 Defective Pieces Per Million units百万件中有损件数;

  PPM:

 Pieces Per Million百万分之一;

  CS:

 Custom Service顾客服务;

  T/C:

 Temperature Cycle温度循环;

  H/T:

 High Temperature Test高温测试;

  L/T:

 Low Temperature Test低温测试;

  ISO:

 In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