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325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课题:

第九章机械和功§9-1杠杆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

教具:

杠杆、天平、钩码、支架、钳子等。

教学过程:

§9-1杠杆

一.什么是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有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注意:

(1)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

(2)形状多种多样。

2.杠杆中的几个名词。

(1)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动或F1)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阻或F2)

(4)动力臂: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动或L1)

(5)阻力臂: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阻或L2)。

难点成因:

学生实际感觉使学生认识为什么要画力臂,指导学生画力臂的具体方法。

(用数学中画点到线的距离的画法,降低难点)

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2.介绍实验步骤。

3.数据及分析。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阻力F2、阻力臂L2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反之。

四.三种杠杆:

(利用F1L1=F2L2分析可得出三类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动力臂>阻力臂特点:

省力,但动力多移了距离。

(2)费力杠杆(L1

费力,但动力少移了距离。

(3)等臂杠杆(L1=L2)动力臂=阻力臂特点:

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力臂相等。

五.三类杠杆的例子。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天平)。

六.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杠杆、案秤、天平

①杠杆的应用例子。

②介绍案秤。

③天平的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的道理:

∵F1=G1=m1g;F2=G2=m2g;L1=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得

m1g·L1=m2g·L2

即:

m1=m2

(2)计算支点的位置(题目略)

七.轮轴

(1)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内容,认识轮轴

(2)轮轴是变形杠杆,平衡时有F1R==F2r(F1是作用在轮上的力,作动力;R是轮的半径,是动力臂;F2是作用在轴上的力,作阻力;r是轴的半径,作阻力臂)

 

布置作业:

P651~3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9-1杠杆

一.什么是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有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中的几个名词。

(1)支点:

(2)动力:

(3)阻力:

(4)动力臂:

(5)阻力臂:

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四.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动力臂>阻力臂特点:

省力,但动力多移了距离。

(2)费力杠杆(L1

费力,但动力少移了距离。

(3)等臂杠杆(L1=L2)动力臂=阻力臂特点:

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力臂相等。

五.三类杠杆的例子。

六.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杠杆、案秤、天平

七.轮轴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9-2滑轮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教具:

定、动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细绳等

教学过程:

§9-2滑轮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知识点。

(提问方式,学生回答)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本节教材5分钟

2.以课文图9--9的画引入课题。

3.演示(图9-9甲),让学生认识定滑轮。

(1)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是等臂杠杆(L1=L2)。

4.演示(图9-9乙)。

让学生认识动滑轮。

(1)能省力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L1=2L2)

5.演示(如图所示),让学生认识滑轮组。

学生分组实验(照图9-10,9-11,9-12,9-13,9-14)

学生填表

结论:

(1)省力情况: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2)判断几段绳子的方法:

只有与动滑轮连接的那段绳子才算进去。

可用如图画虚线的方法:

(3)连线情况:

定→动,箭头向下。

动→定,箭头向上。

三.小结及测试。

 

布置作业:

P681~3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9-2滑轮

1、定滑轮

2、动滑轮

3、滑轮组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9-3功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教学难点: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9-3功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

"工"和"功"的例子。

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

W=FS

(2)功的单位:

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

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四.例题

 

布置作业:

P711~2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9-3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2.举例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

W=FS

(2)功的单位:

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

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9-4功率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功率

教学难点:

功率

教学过程:

§9-4功率

一.复习提问

1.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它的定义是什么?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从下列问题引入新课:

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

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

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

4.功率的单位:

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

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

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

(学生阅读)

8.例题,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而W=Gh、G=mg、m=ρv

9.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小结

 

布置作业:

P741~3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9-4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

4.功率的单位:

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

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

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9-5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的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体会实验研究方法。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同学们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机械效率

教具:

动滑轮(1个)、绳子、木块、桶、沙。

教学过程:

§9-5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功的原理?

2.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的

物体,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

3.让学生计算最近一次考试本班的合格率。

二.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教材(图14-6)

2.演示启发,引入课题。

 

G(N)

h(m)

W阻(J)

F(N)

S(m)

W动(J)

η

1.96

0.05

0.098

1.2

0.1

0.12

比较W动和W阻发现W动>W阻为什么呢?

引入机械效率。

3.有用功的定义:

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W有=Gh

4.额外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W额=W总-W有

5.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FS

6.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之比。

计算本实验η。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7.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

8.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

9.例题、关于η的计算。

三.小结

 

布置作业:

P771~3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9-5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1.有用功的定义:

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W有=Gh

2.额外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W额=W总-W有

3.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FS

4.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之比。

5.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同学们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同学们进一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培养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活动来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会测滑轮组的η。

教学难点:

理解S与h的关系。

教具:

滑轮组、刻度尺、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二.启发实验

1.阅读教材

2.讨论:

A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B要测出机械效率,需要知道W有用W总,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应如何测。

3.教师示范演示测η的全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重点部分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学生分组实验,完成(P79的表格)。

实验步骤:

1.按图把滑轮组装好,并记下钩码和弹簧称的位置;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大小,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格。

3.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填入表中

4.组装另一组滑轮组,重做1,2,3

四.教师巡查指导。

五.想想议议。

六.小结

 

布置作业: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