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618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docx

河北狮州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2

河北定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周练试题

(2)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影评进入自媒体时代后,。

对电影投资人来说,票房是评价电影好坏的重要标准;对职业影评人来说,更看重电影的结构、叙事方法、演员演技等比较专业的内容;当然,你去问普通观众,从一万个人那里,可能收获到100个评价标准。

A.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B.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C.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D.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参窝水库是辽宁省大型水库之一,位于辽阳县、灯塔县和弓长岭区交界处的太子河干流上。

参窝水库,,,,,,山鸡鸿雁分布沟梁水边。

整个风景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①水库浩淼无际

②山珍野果遍布群山众壑

③植被覆盖率达到%90

④周围自然景观优美

⑤大坝巍峨壮观

⑥四季景观各异

A.②④⑥⑤①③B.①⑤④⑥②③C.⑤①④⑥③②D.③④⑥⑤①②

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

一项是()

(1)这种鲜明的创作个性还贯串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使他在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2)这个戏说之词是法国人发明的,但是它很快,在西方学界流行开来。

(3)映入眼帘的是一堵墙,墙上画了九条的龙。

A.独树一帜不胫而走栩栩如生

B.标新立异不胫而走活灵活现

C.独树一帜不翼而飞活灵活现

D.标新立异不翼而飞栩栩如生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狂人日记》是一篇表现内心生活的小说,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构思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其语言似杂乱实敏锐,既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又象征着新文化的声音。

B.奥菲莉亚虽然爱慕哈姆莱特,但在父兄卑劣的怀疑和诽谤下,遵从他们的意愿,不与哈姆莱特接近,却又成为他们刺探王子的工具,她所受的宗法家庭的教养和管束决定了她的绝对驯服和无知。

C.《三国演义》中,袁绍因好大喜功拒绝采纳沮授休养生息的建议,贸然出兵攻打曹操,最终大败;曹操因生性多疑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最终在赤壁之战中惨败;诸葛亮因个人感情任用毫无作战经验的马谡为主将,致使街亭失守。

D.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给了堂弟查理,却等来了查理的忘恩负义和无情抛弃,但她毅然偿清了叔父的债务,成全了查理的婚事,直到最后成了有钱的寡妇,热衷于宗教和慈善事业,才终于从大量的金钱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

E.《茶馆》里的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实业”被国民党政府没收,直到老年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

“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她地理的新脉象,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她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

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

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

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广州立白集团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乐善好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奉献。

A.

B.

C.

D.

二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各题。

告别语

铁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

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

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

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

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

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日,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

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

“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

”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

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

“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

”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

”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

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

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

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

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再殴打母亲呢?

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潮水般向她涌来。

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飘进房间。

她又听见早已熟悉的提示:

“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

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

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

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

“再见!

”那童音分明

是小宝的。

所有人都听见了这声“再见”,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

”小宝说。

“再见!

”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

她看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

”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

”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

”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见!

”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

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

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捯着气,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

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

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

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

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

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

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刪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所以,尽管之前来北京多次,朱丽对舅舅和他家的客房也没有太深印象,不曾发现二楼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鲜明对比,他和

露露此起彼伏的“再见”声,看似耍贫嘴、逗乐子,实则是他们对相见的欢欣和不能相见的绝望的激烈表达。

C.“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生动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贵;而“迅速”“赶往”等词语,形象表现了朱丽第一次听到小宝说“再见”时的意外。

D.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小宝与他根本不认识的人说“再见”,小宝始终不愿合作,充分

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E.小说中的“客房”,既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朱丽”和“小宝”两条叙述线索的交汇点。

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也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

(2)小说中的朱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结尾,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

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

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

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

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

“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

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

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

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

“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

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

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

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

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

”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

可是她老了,病了。

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

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

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

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

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

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

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

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

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摘编自2015年11月《思维与智慧》)

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祖母逝世前示意我们点上蜡烛写起,既扣住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一标题,又增添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B.“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苦难”拟人化,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C.小说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思考,颇具匠心。

D.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E.小说大量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伤舒缓的特点。

8.小说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

请简要分析。

9.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

万历二年进士。

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

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

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

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

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

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

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

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①恣行,言路横尤甚。

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

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

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

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②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

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

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

尝并坐

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

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

又尝叹曰:

“见泉无子。

”见泉,允贞别号也。

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龁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

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

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

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卒戍南星代州。

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

子生七龄,惊怖死。

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

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

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

贿赂。

②夤缘:

攀附权贵。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

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

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

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

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

他与尚书孙巍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

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

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

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

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

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四、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名句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五、语言表达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高考前,一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牌匾的文具店买2B铅笔。

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

学生:

请问有没有2B铅笔卖?

售货员:

都在那边摆着呢,你自己看吧。

学生:

(拿着铅笔)新闻里说,市场上有不少伪劣2B铅笔,这铅笔该不会……

售货员:

什么意思嘛!

我们这怎么会有伪劣商品呢?

学生:

(仍然顾虑重重,犹疑不决)

(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2B铅笔)

经理:

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

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为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顾客更有亲切感,心里更为踏实,但不能改变原意。

第①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②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情景,补上商店经理的话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里约奥运会上一大波“奥运表情包”刷屏。

“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以第三名成绩进入决赛的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成为新晋“网红”。

20岁的傅园慧表情丰富夸张而有喜感,语言幽默而耿直,被网友戏称为“洪荒少女”。

网友忍不住惊叹:

“这个女孩太可爱了!

”“真实而不做作,我已经完全被‘圈粉’了”。

甚至国外很多主流媒体包括BBC、卫报和纽约时报都报道了这个新晋网红。

美国媒体称,这个人她甚至连金牌都没有,但这都不重要。

因为没有人比傅园慧更有趣、更享受比赛、更招人喜欢。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D

5.C

6.

(1)CE

(2)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

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

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

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顾一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③能自我反省。

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

④爱面

子。

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

⑤容易冲动,不冷静。

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一切地逃跑了。

(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呼应上文“关了手机”的情节,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

③暗示了小说主题:

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

④小说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

同意。

理由:

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的生命。

“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

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真正的“生活”。

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

③能发自肺腑地对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

不同意。

理由:

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

“小宝”的“再见”建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

②生活是从勇敢面对开始的。

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想要面对生活。

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

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小宝行为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时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

7.BE

8.①在人称选择上:

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真实可信,易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②以“蜡烛”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文章起于蜡烛,止于蜡烛,构思独特,结构完整;③采用倒叙手法,通过回忆的形式,以“我”之口叙述祖母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我”的讲述相结合,赋予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此点具体答为“手法上:

大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形象的语言增强讲诉故事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