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779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docx

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

2021届高考语文答题要点

一、

小说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模板】

Ⅰ.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

(1)设问方式:

某段文章中划线的环境描写句的作用是什么?

(2)思考角度:

(牢记三要素的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1.环境本身:

①突出季节特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反映、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映衬人物形象;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性格等;暗示人物心理转变;③象征、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④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3.情节方面:

①换转或展开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③设置、制造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④前后多次描写,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

①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温馨提示:

联系段落位置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1)设问方式:

某段环境描写运用了哪些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领略其妙处。

(2)两个思考点:

A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B.从写景角度看,有: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3)赏析公式:

技巧(手法)+特点(二或四字形容词)+表达效果+作用

Ⅱ.情节类题型

一、情节梳理题(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

(1)设问方式:

1.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技法: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形式组织(什么人做什么),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2.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不同于“概括小说的情节”)

(2)满分模板:

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需要,如果题干中是“概括回答”,则不需要)。

二、情节作用题

(1)设问方式:

作者安排这样的情节有何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

(“三要素”不离手)

1.环境角度:

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情节本身:

为后文埋下某个情节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为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照应前文某个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线索,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3.人物角度: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发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4.主题角度: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5.读者角度:

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3)满分模板:

答题格式一般为:

作用点+体现点。

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三、情节安排(艺术)题

(1)设问方式:

这篇文章情节曲折,饶有波澜,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

(2)思考角度:

a.线索的安排

1.结构全文的线索:

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2.分析线索的特点:

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3.双线结构:

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4.寻找途径:

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b.情节安排的技巧

1.就全文看:

一波三折。

作用: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看:

首尾呼应。

作用:

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看:

①倒叙式。

作用: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②设疑式。

作用:

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③写景式。

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

4.就结尾看:

①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

作用:

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

作用:

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

作用:

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

④留白式结局。

作用:

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四、情节探究题(探究角度主要有情节安排的合理与否、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安排的艺术等,重点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问题。

(1)设问形式有: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3.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思考切入点:

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技巧、读者感受、时代背景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

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

(3)满分模板:

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②阐述理由,如“理由:

A、……;B、……;C、……”;③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

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

Ⅲ.人物类题型

一、人物形象概括题

(一)概括、分析人物特征

(1)设问方式:

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答题格式:

一般为: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特点)+分述性格特点型

它是借助各种传媒对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作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

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的特点。

内容一般包括6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有三类:

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1)设问方式:

这篇文章讲述了某人的怎样的心理过程,请结合文本进行归纳概括。

(2)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

A、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叙述;

B、内心独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

C、梦境和幻觉,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

D、借助环境衬托心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

E、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

二、人物形象作用题

(1)小说中某个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2)思考点:

(三要素+主题)

1.人物方面: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身份;对比、衬托、烘托其他人物,突出其他人物形象特点;使其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情节方面:

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的陡转;

3.主题方面:

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三、人物形象技巧题

(一)刻画技巧

1、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动作描写。

2、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

3、其他术语:

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态度。

(二)答题技巧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四、人物形象探究题

(1)设问形式:

主要围绕人物本身评价(性格成因、命运成因、行动成因或内涵、现实意义与启示)、人物形象作用(对环境、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人物形象地位(是否主要人物/主人公)、人物塑造意图等角度展开。

(2)思考点:

(三要素+主题)

(3)满分模板:

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②阐述理由,如“理由:

A、……;B、……;C、……”;③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

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

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②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③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④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⑤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IV.标题类题型

一、明确小说标题的考点

(1)设问形式:

1.这篇小说标题有什么含意?

(双重或多重)

a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b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c一语双关(或反讽),双层含义。

2.这个小说标题有什么用意?

(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a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b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转折,寄托作者情感,揭示、突出、暗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双关的作用。

c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d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e标题如果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还要指出其表达效果。

二、小说标题探究题

(1)设问形式

1.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2.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2)答题思路

①能否体现主题(体现主题的哪几方面)

②能否表达情感;(隐含哪几种情感)

③是不是线索;

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⑤是不是富有情趣或悬念,引人入胜。

⑥是不是意蕴丰富,富有双关义等。

⑦是不是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

二、散文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模板】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线索)

1.常见题型及设问方式:

a.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b.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

或概括特点?

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

c.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

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

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

时间上组织材料;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效果)

1.常见题型及设问方式:

a.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b.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

为什么?

c.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d.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

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a.某段或语句:

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b.引文的作用: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c.景物描写:

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

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

升华感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

传说故事:

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某一事件:

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名言:

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

1.常见题型及设问方式:

a.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b.根据文章解释或分析某句话的含义。

c.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主旨句、中心句、景物描写句)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2.解题思路:

从主旨、构思、立意、选材结构等方向作答。

a.词语含义分析题:

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b.句子含义分析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置;分析艺术手法)

3.答题格式:

a.词语含义分析题:

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么表达有……作用

(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

b句子含义分析题:

内容+手法+作用

如:

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

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附】某一词语含义或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动词:

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词语顺序: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三、形象分析类

1.常见题型及设问方式:

a.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b.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解题思路:

a.人物形象最基本的评价方法是:

首先对人物做一个总的评价,然后从不同侧面逐点说明人物具有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答题要使用总分总结构。

b.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3.答题格式:

a.人物形象分析:

他是……的人(概述,总说),从他的……言行中(文中语句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看出他……的性格(分说),可见他是一个……的人(总说)

b.物象分析:

起到了线索作用;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主旨。

【附】物象在散文中的作用

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

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四、人称类

1.常见题型及设问方式:

a.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b.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2.答题格式: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的展现丰富的生活,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诗歌鉴赏【常见题型模板】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附录: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勃:

劲健婉畅韩愈:

古朴奇险陈子昂:

古朴雄浑柳宗元:

明净幽峭高适:

苍凉高壮

白居易:

流丽坦畅岑参:

雄奇瑰丽元稹:

精警浅切王昌龄:

自然雄浑刘禹锡:

清新豪丽

王之涣:

晴朗雄健李贺:

奇诡璀灿孟浩然:

闲静淡远杜牧:

俊爽明丽王维:

幽静谐和

李商隐:

幽婉典丽李白:

飘逸豪放温庭筠:

精巧艳丽杜甫:

沉郁顿挫李煜:

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

朴素平淡欧阳修:

清新疏畅王安石:

遒劲峭拔晏殊:

闲雅婉丽柳永:

伤感缠绵

苏轼:

豪放旷达秦观:

清丽典雅黄庭坚:

瘦硬新奇范成大:

清新妩媚杨万里:

浏亮晓畅

周邦彦:

富丽精工陆游:

雄放流畅李清照:

凄婉清丽姜夔:

峭拔雅丽辛弃疾:

沉郁豪放

文天祥:

沉郁悲壮

★元明清

马致远:

清隽流畅关汉卿:

泼辣清新于谦:

朴直浅近顾炎武:

苍劲沉郁

王士祯:

含蓄清远纳兰性德:

抑郁婉约龚自珍:

清奇瑰丽

四、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注意点

1.成语的主要考虑角度:

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

2.语病:

(1)复习:

语病类型重温熟悉,典型错题收集,已做过的试题等。

(2)做题:

要善于寻找敏感点,标志处,善于比较。

(3)句子成分分析法。

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

(4)逻辑思维判断法。

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3.嵌句题:

注意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注意句式的一致和陈述角度的统一。

4.得体:

要考虑是口语的还是书面的;(注意广播稿的特点)考虑接受语言信息者的身份、特点。

对话和应用文改错,要注意语言的场合、对象、目的、语体色彩及谦敬词的使用和应用文的固定格式。

5.仿句:

要注重分析被仿句的特点,结合要求。

话题要统一;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统一;色调要统一。

6.句式的选择与变换

(1)句式变换的实质是同义句间的转换,变换前后可有语气和表达效果的差异,但不改变句子原意。

(2)长变短要先提出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将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其它分句;同时注意上下分句的连贯。

短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可在几个短句中选定一个句子作为基本句),将其它短句按顺序镶嵌到这个基本句中去,作为修饰语出现。

最后务必检查结果是否成为单句。

(3)下定义要注意格式: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定义句应该是单句形式。

要注意从语段中准确筛选出能被定义项本质特征的语意信息。

(4)整句是指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散句改整句就是将散句变成排比句或对偶句。

7.压缩与概括:

形式有新闻语段的概括、一句话新闻、对联式概括等,仔细分析信息点,不遗漏;准确表达,符合字数要求。

8.图文转换:

表(格)文(字)转换题

基本流程:

图表(源信息)—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要综合分析三个维度:

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图文转换题:

无论是徽标类还是漫画类,答题流程是:

审读画面,观察要素-合理想象,描述画面-分析寓意,文字表达。

注意“三看一联系”读图表要仔细全面。

9.其他创新题型:

写广告语、颁奖词或串场词、对对联、手机短信、新闻短评等。

手机短信:

答题技巧:

(1)突出主题。

(2)语言要简明、得体。

简明主要是注意字数的限制。

得体指用语要适合场合、对象的特点。

(3)注意情境,讲究文采。

公益广告:

答题技巧:

注意字数不宜多,一般10—30字。

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编写串场词:

要注意突出节目的主题,符合演出的氛围,用语要饱含激情,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