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803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复习等级

一、   阅读《伤仲永》一文,做题。

(原文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团结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          

(3)邑人奇.之(  对。

感到惊奇          )

(4)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原本   )         

2、本文开头用9个字交代了主人公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籍贯   、  姓名    、   家庭     、 职业        。

         

3、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D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意少舒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并自.

为其名 C.不能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D.泯然.众人矣  父利其然.也 5、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

 

(1)忽啼求之(   书写工具   )         

(2)借旁近与之(   仲永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诗   )    

(4)余闻之也久(    事情  ) 

6、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此指一个物品让他写诗他就能马上完成。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为此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请仲永题诗。

 

(3)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最后变为常人,是因为他接受的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7、选文主要记叙了方仲永哪三个阶段的故事?

(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

“自是。

可观者。

”“不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8、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福利其然也不使学       。

(用文中原句回答) 

9、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答:

先天的天资很重要。

但是后天的教育更重要。

我们要努力学习。

  

 一、 1、

(1)团结;

(2)完成;(3)认为„„奇特;(4)本来。

 2、籍贯、身份、姓名、职业。

  3、D   4、C   5、

(1)书具;

(2)仲永;(3)诗;(4)这件事。

 6、

(1)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马上完成。

   

(2)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求仲永题诗。

  (3)(他)最终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7、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

  8、不使学。

 9、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二、 阅读《木兰诗》,做题。

(原诗略)        

10、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A.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B.出郭相扶将(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北方)  策勋十二转(记功)        

D.军书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有余)        

11、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B.军书十二卷  策勋十二转        

C.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D.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      

12、翻译句子。

 

(1)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脱下战斗时的战袍,穿上平时穿的衣裳。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战士们有的战死沙场,壮士们十年胜利归来。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早晨与爸妈分别,晚上在黄河边睡觉。

      

13、用原文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1)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2)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3)从侧面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4)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14、对诗歌最后一段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   ) 

 A.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的赞美。

 

 B. 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善意的嘲讽。

 

C. 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正确的解释。

 

 D. 以巧妙的比喻,说明木兰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原因是总在行军、从未停顿。

 

15、从文末最后一段提炼一个成语是 扑朔迷离              ,现在我们常常用它来比喻 事情错综复杂,不变认识真相。

                                               。

       

16、你最欣赏木兰哪一点?

你还知道哪些女英雄?

        

我最欣赏的是:

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我知道的女英雄是:

刘胡兰,秋瑾,江姐。

   二、 10、D  11、B  13、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A  15、扑朔迷离  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16、

(1)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2)梁红玉、秋瑾、刘胡兰等。

三、 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做题。

(原文略)      

17、解释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权   )  

(2)非复吴下阿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 

18、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      

A.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B.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但当涉猎   木兰当户织    D.治经为博士邪  得为众人而已耶

19、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志士相别三日,就应该另眼相看。

 

20、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是 但当涉猎     ,目的是  见往事耳         。

 

21、本文主要通过 对话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孙权是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       ;吕蒙是   真诚坦白,知错能改,勤劳刻苦                             。

 

     22、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对吕蒙的敬佩之情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吕蒙学有所成  ;文末“结友而别 ”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三、 17、

(1)当道,掌权  

(2)比喻人学识尚浅    18、D   19、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2)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20、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21、对话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    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     22、对吕蒙佩服、赞叹    吕蒙才略大有长进      结友而别  

四、阅读《伤仲永》(甲文)和《孙权劝学》(乙文),做题。

      

23、填空。

      

(1)选文(甲)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王安石    。

请写出“唐宋八大家”其余七位中的任意三位:

苏轼      、   苏洵  、    苏辙   。

      

(2)选文(乙)中鲁肃的话里包含的一个成语是:

 吴下阿蒙  。

 

2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并自为其名  如此其贤也 

C.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D.于舅家见之   见往事耳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6、说说选文(乙)中描写的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

 关爱部下,勤奋,善于抓住时机,爱才。

                    

(2)吕蒙:

  知错就改,真诚直白,勤奋刻苦                         

(3)鲁肃:

敬才,爱才                               

27、试比较方仲永和吕蒙在学习方面的差别,并谈谈这两则故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说明了后天的教育很重要。

     

四、 23、

(1)王安石   韩愈、柳宗元、苏轼等;

(2)吴下阿蒙   24、A 25、

(1)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只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6、略   27、略 

 五、阅读《口技》一文(原文略),做题。

 

2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百千人大呼(      ) 

(2)虽人有百手(       )   

(3)不能名其一处也(      ) (4)群响毕绝(         ) 

29、解释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1)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

(2)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3)众妙.毕备(       ) 以为妙.绝(       )   

(4)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 

30、翻译下列句子。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1、文中描写听众的表现有几处?

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32、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答:

 

33、文章首尾为什么都交代“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五、   28、

(1)一会儿

(2)即使(3)说出(4)全,全部   29、

(1)动词,喂奶;名词,乳头。

(2)副词,极;动词,尽,消失。

(3)名词,妙处;形容词,美妙,奇妙。

(4)名词,指头;动词,指出,指明。

   30、

(1)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2)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的逃跑。

(3)即使一个人有上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种声音。

 31、三处。

细腻地刻画了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队听众具有的吸引力,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32、以动写静,衬托深夜的寂静。

 33、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同时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六、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略),做题。

    

34、解释词语。

 

     昔(     )  维(      )  西北(       )   潦(     )    

3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触不周之山   结友而.别   B.天柱折,地维绝.    群响毕绝.    

C.故.日月星辰移焉   温故.而知新 D.故水潦尘埃归焉.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36、翻译下面句子。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37、你觉得共公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

  

六、 34、从前;大绳子;向西北;积水。

  35、A   36、(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37、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七、阅读《狼》(原文略)一文,做题。

    

38、《狼》选自《            》,作者是清代的           (人名)。

    

3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屠暴.起:

                   ②目似瞑.:

                 

③洞.其中:

                   ④狼亦黠.矣:

               

4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从.先人还家   一狼仍从.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暇甚  D.宾客意少.舒  少.时,一狼径去      

E.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F.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41、翻译。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2、如果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                 、      和屠户杀狼。

 

   43、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句子:

                                                              

意思:

                                                           

4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七、38、聊斋志异  蒲松龄   39、打洞   闭眼  突然  狡黠   40、BE  41、

(1)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追赶着屠户。

(2)其中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42、屠户惧狼   屠户御狼  43、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意思: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44、示例:

对待敌人不能一味妥协,退让,这样只能让对方得寸进尺;遇到危险情况不是硬拼,而应该用智慧战胜敌人,保护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