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1911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

金融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

一.在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定义的主要代表性观点有:

(1)货币金属论。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就是贵金属,贵金属就是货币。

(2)货币名目论或符号论。

该定义否认货币的商品属性和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于交换的技术工具,是由法律规定的换取财富的价值符号,是一种观念的计算单位,是一种票券。

(3)货币数量论。

该观点认为货币价值是由货币供给的数量所决定的。

(4)货币职能论。

该观点是从货币职能或用途来给货币下定义、解释货币本质的。

现代货币的定义一般表述为:

凡是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货币。

二.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1)实物货币。

任何货币,如果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则统称为实物货币。

(商品货币兼具商品和货币双重身份。

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

特征:

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

(2)金属货币。

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缺点:

——

(1)携带不便,流通费用高;

(2)金银数量有限,供应缺乏弹性;(3)流通过程中铸币会自然磨损、或人为的刮削铸币、政府有意识地降低货币金属成色和私人伪造铸币等,使铸币的名义金属含量与其实际含量分离,使铸币逐渐向价值符号转化。

(3)代用货币。

也称代表实质货币,即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

表征货币是黄金等贵金属的替代品,代表黄金等贵金属发挥货币的职能。

代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交换日益扩大的结果。

代用货币解决了贵金属数量上的不足。

(典型的代用货币——银行券:

银行券的基本特征

(1)可以随时兑换的货币,代替贵金属流通中。

(2)发行必须由黄金和信用作为保证。

(3)早期各家银行在保证银行券随时兑换金币、银币的前提下都可以发行银行券。

)与金属货币相比,代用货币有以下优点:

①代用货币的印刷成本远低于铸币费用;②避免了日常交往中的自然磨损和人为有意损毁;

③更利于保管、携带和运送。

但同时,代用货币的发行量受贵金属准备的限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代用货币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被信用货币所取代。

(4)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在流通领域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

信用货币的形式:

现金、存款、短期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

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P7:

(1)只是货币符号,不具有内在价值。

(2)是债务货币。

(3)具有强制特征。

(5)电子货币。

是信用货币与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

通过计算机运用电磁信号对你信用货币实施储存、转帐、购买和支付,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三货币的主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两个职能。

价值尺度:

指货币能用来衡量和表示一切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将其转化为价格从而可以方便地把不同类的商品进行比较。

流通手段:

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简单概括就是“卖——货币——买”的不断循环。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同,前者只是观念上的货币,在表示商品或服务价值时,并不需要用现实的货币来表示;后者却必须要用现实的货币。

四.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在一般情况下,货币可区分以下三个层次:

M0,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

M1,即狭义货币,它等于现金加上活期存款之和。

M2,即广义货币,是由狭义货币加准货币构成的。

所谓准货币,也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各种可以提取的“通知放款”以及各种短期的信用工具,如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等构成。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量;

M0是最窄意义上的货币,是度量货币的最小口径。

M1等于MO加支票存款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

M2等于M1再加所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五.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货币层次划分的口径如下:

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M1之差是准货币。

六.货币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货币金属:

指确定铸造本位货币的金属,它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货币单位:

亦称价格标准,它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本位货币和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

亦称发行保证制度或金准备制度,指国家集中黄金于国库或中央银行,其目的在于稳定货币。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路径: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

其中:

A.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是由16世纪英国理财家汤姆斯.格雷欣所发现的,故后人称之为“格雷欣法则”,即在金银双本位制中,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继续流在流通中,即劣币把良币驱逐出流通领域。

B.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特征:

a.以一定量的黄金计量和表示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标准;b.货币可自由在国内外兑换为一定数量的黄金;c.黄金可以自由买卖,自由输入与输出。

C.金本位制中的金币本位制的特征或条件主要有:

a.金币作为货币单位的价值标准;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换;c.黄金与金币可自由输入与输出;d.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八.国际货币体系先后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管理浮动汇率体系三个发展阶段。

其中,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1945-1973)P24----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双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

内在缺陷——“特里芬”两难: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美元荒;

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美元灾,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种不是关于货币起源的唯心论解释_____

A、国家货币论  B、圣人先贤制币论   C、众人协商论   D、货币价值论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_______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3、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______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4、“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在下列那种货币制度中_________

A、金银复本位制 B、银本位制C、金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     

5、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________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二、简答题

1.将100元人民币存入商业银行活期帐户,同时把100元人民币存入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帐户,两种行为对M1和M2有无影响,为什么?

2.简述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信用

一.信用的经济学定义:

所谓信用,是指以偿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或转移。

信用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a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b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c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d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思考:

给学生提供的无息助学贷款属不属于信用?

二.按参与信用的单位即信用主体划分,则可区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六种。

A.一)商业信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典型形式包括:

商品的赊销、赊购和预付货款

产生的根本原因:

产业资本在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不一致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和基本形式

二)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2.商业信用的客体主要是商品资本或货币资本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即商业信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工业生产、商品流通的数量、规模是相适应的,在动态趋向上是一致的。

三)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商业作用的优点在于方便和及时。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规模;

(2)方向的;(3)期限;(4)授信对象;(5)分散性、不稳定性。

B银行信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及地位

银行信用是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政府、企业或个人的信用。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现代商品货币经济下,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二)特点:

主体、客体、与产业资本变动的规模不一致

C、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形态或货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赊销,即延期付款,它是零售商对消费者提供的短期信用。

(2)分期付款,指零售商对消费者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提供的中长期信用。

(3)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4)消费信用卡,多由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发出。

放在现代经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次贷危机).

全球性的信用危机——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

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近440亿美元收购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提前消费的美国人遇上了慷慨的银行

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其实是美国长期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显著标志,是美国借贷消费、超前消费模式走到尽头以后,经济过程对它进行强制调整的过程。

这次次贷危机最根本的原因还并不是多少金融机构倒闭,也不是国际市场上有多少次级债。

最核心的是,政府是以融资方式过度地给消费者融资,过度地使用金融工具,过度地产生市场流动性,从而导致了现在一系列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三.信用工具(金融工具):

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特征:

偿还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信用工具分类:

一、短期信用工具(票据、信用证、信用卡);二、长期信用工具(股票、债券);三、不定期信用工具(银行券)。

票据(BillsorNotes)是出票人签发并无条件承诺由自己或委托他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凭

证。

a.本票的自白:

我可能没有我的大哥和二哥知名度高。

因为我的使用蛮有限的--只能在同城内使用。

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我的出票人和付款人是一个人。

说专业点,我是一种自付证券,而我的大哥、二哥是委付证券。

我也有许多种种类,什么记名式本票、远期本票、即期本票……都是我。

不过在我们国家只有银行本票可用。

  现在,我就来讲讲银行本票(其实就是我的一种),银行本票,由文及意,就是使用我的出票人只能是银行,相应的付款人也就是银行。

这是相当特殊的也可以说是相当安全的。

  银行只要一见到我,立马就要付款,国家还规定拥有我的时间不能超过2个月呢。

b汇票的自白:

我叫汇票,我可是票据一家的大哥大。

为什么说我是大哥大呢?

是因为我的用处最大,也最受大家欢迎。

我具有支付功能、信用功能和融资功能。

我的当事人:

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

出票人:

就是指制作我的人,他将我制成后会在我脸上写明由谁来付这笔钱。

收款人:

顾名思义,就是法定的对付款人有付款要求的人,也就是债主。

付款人:

就是由出票人指定的出钱人,他对付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出票人、收款人、付款人虽然都很重要,他们会随着我的变化而变化。

我有许多套衣服,一穿上,我就可以变成新面目。

我可以变成即期汇票、远期汇票、银行汇票好多好多。

c支票的自白:

我使用起来是非常方便的。

只要在我脸上正确地把一些要素填写清楚,你就能很方便地支取现金。

使用我同样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当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他们的相互关系还是与我汇票老大哥介绍的一样。

有一点需注意。

我的出票人必须在金融机构存有足够资金,而且和银行之间订有约定后才可以使用我;还有,我的付款人只能是银行和金融机构。

这些,可与汇票不同呀。

要使用我很方便,你所要做的就是去向银行申请,提供身份证明和可靠的资信证明,并且在银行预留签名样式和印签,然后,你就拥有了使用我的权利。

虽然我有很多种类,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好象只有现金和转帐两种。

第三章利息、利率、外汇及汇率

一、利率的含义:

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一定时期运用借贷资金的交易价格。

利率=利息/本金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利率--是重要的经济变量;是衡量利息高低的重要指标;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二、利率的类型

1、按计算利息的时限长短:

年利率(2%,分);月利率(0.2%,厘);日利率(0.02%,毫)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2、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划分

固定利率(fixed):

不随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变动

浮动利率(Floating):

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调整

3、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划分

市场利率:

随货币资金供求关系决定(货币供大于求:

利率下跌;货币供小于求:

利率上升)

官方(法定)利率:

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央行确定的利率

行业(公定)利率:

由行业协会或非官方的民间金融组织确定

4、按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划分

基准利率:

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基准利率一般多由中央银行直接调控,并能够对市场其他利率产生稳定且可预测的影响。

在放松利率管制以后,中央银行就是依靠对基准利率的调控来实现对其他市场利率的影响。

非基准利率:

商业银行对个人和公司的贷款利率

5、按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划分

名义利率:

包括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是市场上实行的利率。

实际利率:

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剔除通货膨胀率

(1)没有通胀的条件下,两者相等。

(2)发生通胀时: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计算公式P65

6、按借贷期限长短划分

短期利率(short-terminterestrate):

一年以内,变动频繁,对货币供求关系敏感

长期利率long-terminterestrate:

一年以上,利率较高

7、按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划分

优惠利率:

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经济部门、行业或产品或产品制订较低的利率,目的在于刺激这些部门的生产,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首套房贷优惠利率政策:

如果符合银行规定“资质优秀客户”的衡量标准,部分银行可给予在基准利率上打9.5折的“优惠”举措,甚至有个别银行还可以扩大至9折优惠。

普通利率

三、利率的经济功能

利率对货币流通的影响——供求关系;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利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四、利率结构

风险结构:

期限相同的金融资产,如债券或贷款,因不同的风险程度所形成的利率差别。

反映风险的大小对其收益率的影响。

期限结构:

具有相同风险、流动性和税收待遇的债券,其利率由于期限的长短不同而呈现的差别。

A.风险结构:

(一)偿还(违约)风险:

1、违约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到期可能无法按期还本付

息的可能。

(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2、违约风险越大,利率越高;3、有风险债券和无风险债券之间的利率差被称为风险补偿/风险升水,riskpremium。

 

(二)流动性风险:

因资产不能及时兑现而遭受的损失,流动性越高,利率越低。

(三)税收风险:

利息税越高,利率也越高

自上一世纪40年代以来,违约风险为零,且有极高流动性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券,其利率却始终高于有一定的违约风险、且流动性也更低的州和地方政府债券。

如何解释?

原因是,根据美国的税法,州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收入可以免交联邦所得税,因而其税前利率自然要低于利息收入要交联邦所得税的联邦政府债券。

B.期限结构:

 

(一)预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差异造成的。

该理论提出了下面的常识性命题:

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长期债券到期之前人们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

预期理论的重要假设:

假定整个债券市场是统一的,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也就是说,债券的购买者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没有任何特殊的偏好,只根据预期回报率来选择。

假设现在要投资1元钱,投资2年,有两种投资策略:

到期策略:

购买2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满;

滚动策略:

先购买1年期债券,期满时连本带息再购买1年期债券。

设;

 

到期策略:

2年后本息和为:

滚动策略:

2年后本息和为:

由于本金均为1元,所以只有两种投资方式2年后的本息和相等时,人们才会同时持有两种债券,故

可见,2年期利率必须等于两个1年期利率的平均值。

推而广之进行分析,可知n年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在该债券n年的期限中预期每年的1年期债券利率的平均值。

预期理论结论:

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短期利率变动的预期。

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上升,收益率曲线呈上升趋势;

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线呈下降趋势;

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不变,收益率曲线呈水平趋势。

(二)风险溢价理论

长期债券比短期债券有更大的市场风险,对放弃流动性要给予补偿,因此,长期利率应高于短期利率。

由于人们倾向于短期债券,所以长期债券要求支付正值的期限(流动性)升水人们才愿意持有它。

用公式表示如下:

 

(三)市场分割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债券市场可分为期限不同的互不相关的市场,各有自己独立的市场均衡,长期借贷活动决定了长期债券利率,而短期交易决定了独立于长期债券的短期利率。

根据这种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是由不同市场的均衡利率决定的。

市场分割理论最大的缺陷正是在于它旗帜鲜明地宣称,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是互不相关的。

因为它无法解释解释长期债券市场的利率随着短期债券市场利率波动呈现的明显有规律性的变化。

五、利率的决定因素

1.资金供求状况;2.平均利润率;

3、通货膨胀预期:

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储蓄减少/投资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4.汇率水平:

本币贬值刺激出口增加和外资流入增加国内资金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利率会下降;

5、国际利率水平

6.国家经济政策

7.利率管制

此外,银行的贷款利率还受到其资金成本、借贷期限、借贷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六、西方主要学派利率决定理论(p78-p81)

作业:

1、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论B.流动偏好论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2、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所决定。

A.资本供求B.借贷资金供求C.利润的平均水平D.货币供求

3、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物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投资量随利率的提高而(),储蓄量随利率的提高而(B)。

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增加D、增加,减少

七、利润市场化

1、市场化的含义

一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2、利率市场化:

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解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

3、我国今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

目前,我国金融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达成的共识是:

放开利率先从货币市场开始;存贷款利率改革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再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再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

利率逐步放开后,要发挥好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中央银行将通过再贷款、公开市场等来调节影响利率水平。

八、汇率

(1)汇率(foreignexchangerate):

是指不同货币间的折算比率,也可理解为用一国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英国美国欧元采用间接标价法。

但美元对英镑欧元是直接标价法。

Eg:

在伦敦外汇市场上,1英镑=1.613美元。

在纽约外汇市场上,1美元=100日元。

汇率(直接标价法):

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多的本币才能兑换单位外币,说明外币的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相反,如果用比原来少的本币就能兑换单位外币,说明本币的币值上升,或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跌。

练一练

1.若外汇市场上部分管制、部分放开,就会出现(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

2.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不仅使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也使其成为惟一采用汇率间接标价法的国家。

(错)

3.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只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则表明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错)

4.复汇率扭曲了汇率形成机制,不利于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容易引发别国的非议和报复;却也可以体现政府对不同的国际经贸活动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意图。

(对)

(2)利率决定理论:

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金融资产说.

A、国际借贷说。

背景:

英国学者乔治·葛逊1861年在其著作《外汇理论》中系统提出。

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形成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

观点:

汇率变动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引起;外汇供求取决于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流出入。

评价:

从阐释外汇供求角度看,有一般的意义。

B、购买力平价说(PurchasingPowerParity)。

背景: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其1922年公开发表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提出,也是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的古老理论。

观点:

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

评价:

是一种有很长历史且影响深远的汇率理论;前提条件严格:

两国具备相同或相似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价格体系。

(例:

以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布的1999年的中国数字为例:

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NP同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NP之比是:

US$3291:

US$780=4.22:

1。

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是按汇率计算的4.22倍。

C、汇兑心理说。

背景:

法国经济学家阿夫特里昂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