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2284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docx

中央银行选择判断题目汇总

1.宏观管理主要指(A)、(B)、(D)等。

A.货币流通总量的确定B.货币流通量与结构的计量与测定

C.货币流通的渠道与方式确定D.货币流通调节手段的选择

2.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一般可分为(A)和(C)两大类。

A.银行性业务B.资产类业务C.管理性业务D.货币资金业务

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不得(ACD)。

A.对政府财政透支B.给政府贷款C.直接认购政府债券D.包销政府债券E.购买国债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的关系有(BCD)。

A.自有资本=资产+负债B.资产=负债+自有资本

C.负债=资产-自有资本D.自有资本=资产-负债

5.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A)、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A.认购B.购买C.买卖D.回购

6.下列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中属于管理性业务的是(B)。

A.清算业务B.金融调查统计业务C.会计业务D.兑付债券业务

7.下列不属于中央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的是(D)

A.对中央政府的债权B.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C.对私人部门的债权D.发行债券

1.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ABC)。

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政府的银行D.调控监管职能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1发行的银行

(1)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

(3)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基本职责

2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金

(2)最后贷款人

(3)票据交换和清算

3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

(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

(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

(5)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7)金融监管

(8)向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建议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央银行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各种金融措施的总称。

3.再贴现:

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转让给中央银行。

4.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而不受政府的干预、影响和控制,也就是中央银行具有金融调节方面的独立性。

(1)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

(2)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门,它不可能超过所隶属的整体。

(3)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是在国家的授权下进行的

三、判断并改错题

1.中央银行对黄金外汇拥有的经营管理权产生了黄金外汇的买卖业务,成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负债项目。

(×)

2.中央银行可以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

(×)

3.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

4.中央银行只要能有效地执行各种金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则其经营获利与否无关紧要。

(√)

5.当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总额大于负债总额时,若其他对应项目不变,其差额部分通常通过减少货币发行量来弥补。

(×)

 

4.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类型金融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5.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就是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时,须以某种贵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的规定,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贵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1.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它主要由(再贴现率)、(贷款)、(证券买卖)、(黄金外汇)及其他一些资产业务构成。

2.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应考虑(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数量)和(保持合理的外汇币种构成)两个问题。

3.构成国际储备的资产主要是(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及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

4.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一般都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5.按贷款对象划分,中央银行贷款可以分为:

对(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放款、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放款、对(政府)的放款以及其他放款等。

1.大多数国家的再贴现利率是一种基准的官定利率。

(√)

2.再贴现和贷款业务也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途径。

(√)

3.在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多的时期,提高再贴现利率可以抑制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势头,从而减少货币和信贷增加额,(√)

4.作为国际支付手段,要求国际储备必须具备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

5.中央银行用自己发行的货币买人证券实际匕是通过市场向社会投放货币;反之,卖出证券等于将流通中的货币收回。

(√)

四、选择题(含多选、单选)

1.中央银行在外汇储备经营中,主要面临(ABC)三种风险。

A.市场风险B.商业信用风险C.主权风险D.流动性风险

2.国际上一般认为,一国外汇储备持有量应该保持在该国()个月的进口用汇水平上,并且不少于该国外债余额的30%。

(C)

A.1~2B.5~6C.3~4D.7~8

3.再贴现利率是一种(AC)利率。

A.基准利率B.短期市场利率C.官定利率D.长期市场利率

4.一张票据面额为1000元,离到期还有30天,在年贴现率为7.2%时,再贴现实付金额为(C)元。

A.1000B.928C.940D.820

5.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BC)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达到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A.降低再贴现率B.提高贷款利率c.提高再贴现率D.降低贷款利率

二、填空题

1.结算与清算是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两种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2.清算机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组织,在支付清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票据交易所)是最传统和最典型的清算机构。

3.按照对转账资金的不同处理方式,银行同业间清算可通过(全额结算)与(差额结算)两种形式进行。

4.1773年在(英国伦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票据交换所,开创了票据集中清算的先河。

(1853年),纽约市成立了美国第一家票据交换所。

5.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是在国家级金融通信网(CNFN)上运行的我国国家级的现代化的支付系统,是集(金融支付服务)、(支付资金清算)、金融经营管理和货币政策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系统。

6.跨国支付清算解决的是国际间的资金转移与债权债务清偿。

跨国支付的质量不仅事关本国利益,也涉及其他当事国,因此跨国支付具有(全局性)与(世界性)的特点。

7.支付系统风险既是(金融风险)的组成部分,又是(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对一国的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一旦发生支付系统风险,其危害将难以估量。

四、选择题

1.支付清算体系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社会经济往来提供各种清算服务的综合安排,它主要由(ABCD)构成。

A.清算机构B.清算工具C.支付系统D.清算制度

2.为了保证银行同业清算持续、有序地进行,中央银行通常对银行的(B)管理有所要求。

A.安全性B.流动性C.收益性D.创新性

3.付款行首先将完整的支付信息发送给中央银行,待中央银行完成资金汇划后,再将完整的支付信息发送给收款行,这属于(A)。

A.V型结构B.Y型结构C.I型结构D.T型结构

4.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ABD)。

A.组织票据交换清算B.办理异地跨行清算

C.不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D.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

5.中央银行()是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

(C)

A.实时支付系统B.小额支付系统C.会计核算系统D.大额支付系统

6.跨国支付清算的特征包括:

(ABC)。

A.具有全局性与世界性的特点B.涉及不同国家货币和不同的支付清算安排

C.需要借助跨国支付系统及银行往来账户实现跨国银行闯清算

D.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7.美联储在CHIPS系统运行中的主要作用是(AD)。

A.提供支付清算服务B.经营管理C.提供资金支持D.风险管理

8.在现代化支付系统运用的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及通讯系统出现技术性故障或操作失误时,使整个支付系统运行陷入瘫痪的潜在风险属于(D)。

A.信用风险B.流动性风险C.法律风险D.操作风险

国库制度:

是指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保管、出纳及相关事项的组织管理与业务安排。

一般而言,国家根据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确立和实施相应的国库制度。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3.中介目标

中介目标是介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最终目标产生直接作用,为此,银行需要选定一些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变量作为观测指标,这些变量就称为中介指标。

4.操作目标

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选定的能被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又与中介目标联系紧密的金融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或利率。

国际收支平衡: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即略有顺差或逆差。

金融稳定:

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的一种状态。

金融稳定缘于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能有效提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会而不会产生大的动荡的金融体系。

它反映的是一种金融运行的状态,体现了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要求,服务于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10.单一目标论:

担心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1.双重目标论:

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12.多重目标论: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制定应该在总体上兼顾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不同时期以不同目标作为相对重点。

1.货币政策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

(√)

2.货币政策主要调节的是总需求,而非总供给。

(√)

3.调整经济结构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

(×)

4.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决定了真实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

5.内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所以货币供给量首先应该是一个内生变量。

(×)

6.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产出、就业和通胀的影响显著。

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银根紧缩,产出减少,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较低;反之,当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时,银根较松,社会产出增加,相应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也会跟着上升。

(×)

7.新凯恩斯学派认为,即便是公众完全预期到货币政策的变动,价格也不能完全调整,因此货币政策不能影响实际产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

8.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

(√)

9.货币政策应该不断调整最终目标和灵活选择政策工具。

(×)

10.货币政策是国家直接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

11.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

12.按照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程度及施加影响的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最终目标、中间性目标和操作目标三个层次。

(×)

13.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选定的能被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又与中介目标联系紧密的金融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银行信贷规模等。

(×)

14.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与宏观经济受中央银行控制的程度从弱到强,与宏观经济的相关程度也是从弱到强,三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

15.在各类物价指数中,物价平减总值指数范围最广,因而成为经济形势变化的先行指标。

(×)

16.摩擦性失业主要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

17.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来衡量。

(×)

18.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是负的。

(√)

19.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取一般要满足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和互补性的基本原则。

(×)

四、选择题(含多选、单选)

1.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首先会影响到(C)。

A.最终目标B.中介目标C.操作目标D.中间目标

2.反映经济形式变化先行指标的物价指数是(B)。

A.物价平减指数B.批发物价指数C.零售物价指数D.消费物价指数

3.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除了引起价格水平变化以外,对收入、就业、总需求、投资、实际工资及利率等变量都无影响。

这一观点属于(A)。

A.古典学派B.凯恩斯主义C.货币主义D.理性预期学派

4.货币政策目标中所讲的充分就业指的是(D)。

A.季节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自愿性失业D.非自愿性失业

5.我国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是(D)。

A。

经济增长B.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保持币值稳定

C.稳定物价D.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6.依据经济发展状况来协调货币政策目标的方法属于下列方法中的(A)。

A.相机抉择法B.“逆经济风向”抉择法C.“简单规则”抉择法D.“临界点”抉择法

7.下列选项中不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是(D)。

A.货币供给量B.利率C.银行信贷规模D.基础货币

8.下列选项中符合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有(ABC)。

A.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B.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C.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的间接性D.货币政策目标的短期性

9.下列选项中关于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有(ACD)。

A.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

B.商品供给决定货币供给

C.社会总供给决定了真实货币需求

D.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

10.下列关于货币政策的命题正确的有(AC)。

A.它是以总量调节为主的政策B.它是以结构调节为主的政策

C.它是调节总需求的政策D.它是通过调节总供给而间接影响总需求

11.按照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程度、速度及施加影响的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ABC)。

A.最终目标B.中介目标C.操作目标D.中间目标

12.下列选项中可选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有(ABCD)。

A.币值稳定B.经济增长,金融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

13.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币值稳定的含义是:

(ABCD)。

A.其中的物价是指一般物价水平,而非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变动

B.币值稳定不是绝对静止的,可以有一定的波动,但波动不能过大

C.稳定币值包含一定程度的物价变动

D.当物价波动过大时,可以通过抑制物价上升来解决

14.金融稳定是指(ABCD)。

A.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一种状态

B.反映的是一种金融运行的状态,体现了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要求,服务于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C.缘于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能有效提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会而不会产生大的动荡的金融体系

D.包括金融体系中关键性的金融机构保持稳定和关键性的市场保持稳定

15.货币政策要兼顾两个目标存在困难,下列选项中符合这种情况的有(ABC)。

A.币值稳定与充分就业B.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

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D.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16.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理论主要有(ABD)。

A.单一目标论B.双重目标论C.三重目标论D.多重目标论

17.货币政策决策主要依据有(BCD)。

A.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分析和预测B.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和预测

C.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其对国内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D.国内货币金融形势预测分析

1.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

(1)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货币的调控来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从而对市场产生影响,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其方向的引导。

(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利率水平的变化将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形成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

(3)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的间接性。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水平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对经济行为主体产生间接作用。

(4)货币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要实现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的,以保证其经济金融的稳定,若非其它重大因素的影响,并不轻易改变其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保持币值稳定

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

4)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3.简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货币政策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金融是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的。

以利率为例,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意味着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利率降低,银根较松,市场资金充足,产出增加,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也会上升,反之则相反。

2)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由于经济人对货币政策理解、预期和反应速度的不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与影响速度也有大小与快慢之分,同时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也会有所侧重。

4.简述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效应的不同观点。

1)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

古典学派认为,假如货币当局增加名义货币供给量,则会使利率降低,从而使价格上升,但价格上升后,货币供给的实际价值会减少,直至利率回升到初始水平,投资不会受到刺激,从而总需求也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除了引起价格水平变化以外,对收入、就业、总需求、投资、实际工资及利率等变量都无影响,货币必然是中性的。

2)早期凯恩斯主义者的货币政策“非危机时期的有效论”。

凯恩斯从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以及利率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出发,论证了货币政策在危机时期无效,而在非危机时期却有不同程度的有效。

3)弗里德曼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弗里德曼采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来阐明在适应性预期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效应。

在适应性预期、自然率假说和黏性价格的基础上,弗里德曼建立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并将其区分为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4)卢卡斯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理性预期使中央银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扩张性政策只会带来通货膨胀而非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在长期与短期均是无效的。

5)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论。

新凯恩斯从工资和价格黏性、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以及理性预期这三大假设前提出发,认为市场不能出清,宏观经济处于非瓦尔拉斯均衡状态,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实际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

5.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第二阶段(1984—1994)发展经济、稳定币值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稳定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目标(金融稳定)

评价: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都有所调整。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特征集中体现在“计划”二字上,因此该时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随着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中市场调节的成分越来越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再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稳定货币渐渐挤入货币政策目标的行列,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货币政策目标被概括为“发展经济、稳定货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以稳定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思想开始在我国获得了生命力。

1990年10月,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公开宣称:

“银行,特别是中央银行必须保卫货币、保卫币值,这是第一位的职能。

”①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货币政策重大转变的决定,强调货币政策应以保持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1995年3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则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以预防和治理通货膨胀。

现阶段则应把稳定币值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唯一目标,这一方面符合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规律,另一方面也迎合西方各国的具体实践经验。

在我国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具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

这是人民银行在分离主要的监管职能之后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

正确认识并认真履行金融稳定的职能,成为人民银行在经济金融工作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六、综合题

2.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孰优孰劣?

A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1)其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强。

(2)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3)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

(4)易与政策意图紧密相联,不致与非政策效果混淆。

缺点:

(1)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多层次概念。

(2)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并不是绝对的。

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B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1)可测性强-易于收集观察。

(2)可控性强-直接控制再贴现率。

(3)利率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

缺点:

(1)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往往使人们难以在货币政策变动时准确地区分货币政策效果和偶发性的外生效果。

(2)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是名义利率,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实质影响的是实际利率。

(3)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多的依赖于市场主体对经济效益变动的敏感性,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量,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2.再贴现政策:

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包括对再贴现率和申请再贴现金融机构资格的调整。

3.公开市场业务:

又称为公开市场政策或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调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它是货币政策最有力的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工具。

7.不动产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就一般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新购买住房或商品用房贷款的限制措施。

8.优惠利率:

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经济部门、行业或产品制订较低的利率,目的在于刺激这些部门的生产,调动它们的积极性,以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1.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走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

3.应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①发展国债市场②建立高效的资金清算和证券簿记系统③适度放松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具有弹性④建立健全银行体系⑤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同财政部关系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引起金融与真实经济领域的某些经济变化量的一系列变化,并最终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发挥作用,从而影响总体经济活动,实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的途径和过程。

2.流动性陷阱:

是当现实经济运行中利率水平已降低到无法再降低的程度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任何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都不会对利率水平产生影响,因而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以及物价水平均不会产生作用。

3.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股票价格,使公众持有的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个人财富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的效应。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