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有感doc.docx
《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有感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有感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有感doc
但是,她曾经读过的那些优美的文字,实在太有诱惑,她爱读《毛泽东诗词》的每一首,大气磅礴的意境把她的思绪带到辽阔的天地间;她向往浩然笔下的西沙,富饶的海底世界与美丽的大海是那样的神奇。
然而,她那时还不明白,在同龄人中,她的优势也不过是多读了一些书、多认了几个字而已,要想到达文学的彼岸,仅仅从文字起步,需要的却不仅仅是万里长征。
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恓惶日子里,在人们的思想还被牢牢禁锢的岁月中,她在那寸许厚的练习本的背面,无病呻吟了一些文字片段,似乎就在梦境中醒来了。
很现实的事情是,文学少年很快就成了产业工人。
她的耳边回荡的不再是”鲲鹏展翅九万里”的雄风,她的眼前飘动的也不是通过方块字掀起来的南海的波涛,她听到的是齿轮咬合着转动的轰鸣声,她看到的是普通金属被特殊金属修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文学在她的生活里渐渐淡出,终于只剩下赤裸裸的文字。
后来,她相信了这么一个成语,叫心想事成,不然的话,她怎么又能从事一个纯文字的工作呢?
一度,她成了专职打字员,一些文字通过不同的编程,组成了一篇篇或精彩、或平淡的文章。
她轻轻地敲打着铅字,把这些被不同人排列成不同风格的文字变成油印的文章,然后暗暗地在心里对这些作者们进行或褒或贬的评价。
终于,她按捺不住了,她希望进入文字最前端的创作领域,她要求亲自操刀。
她如愿以偿,她做了记者。
新闻有一定的模式,但是她不肯让自己的文字每次都在公式里游走,于是,在她的产品出笼之前,她会受到绞尽脑汁亦或挖空心思的煎熬。
领导是宽容的,她的一些尝试是未被禁止的,于是,她把这份用来谋生的职业做成了一心为之向往的事业。
如许三十年。
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她的名字,”哎,她就是一个小车工着,”有人这样说。
是啊,她就是一个不满十四岁就参加工作的童工,她的全部在校经历不足七年,”她还混的挺好,”也有人这样说。
但是,她知道,她是不敢整日瞎混的,她所在的单位,是一个风风光光,人才济济的媒体,她要在这里谋得一席之地,也并非易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她从系统学习开始,通过两次考试,才获得了一次参加成人教育的资格,为期三年的学习,她没有缺过一次课,没有缺过一次考,直到现在,那些阅读过的教科书还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她的的书柜里,她和它们一路同行。
三十年前,她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部课程;二十年前,她学习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全部课程;十年前,她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这是她为自己能做记者、做好记者而做的积淀。
记者的头上有一个光环,叫无冕之王,但是她们这个级别的记者,没有这份荣耀,只有应尽的责任。
起早贪黑对于她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放弃休息也是记者们习以为常的,付出是这个行业人最大的特点,但是有两件事也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
那是女儿小的时候,她一直采访到深夜。
在不通电话的时代,女儿无从知道她的行踪,执意在路边苦等,睡意袭来,女儿的头磕在了石头上。
当她疲惫地打开家门,等待她的是一个浑身血斑的小人儿。
2003年,非典肆虐,七十天不分昼夜,采访、送稿,路障、壕沟,不是战争,胜似战争,上级媒体采用了她的全部稿件,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
记者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但是,没有如果,如果重新来过,她还是那样选择。
借用圣人一句名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感谢文字带给自己的快乐,感谢那些帮助她从事了与文字亲密接触的人。
她就是我,一个满头华发的人,一个被人称作阿姨,称作奶奶的人,一个不轻言放弃工作的新闻人。
转载自公众号
时讯丰南
的听觉因素。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讲话稿写作不注意听觉效果而引起场面失控,产生其他方面的负面效应,甚至影响讲话者个人形象的事常有发生。
笔者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谈谈在讲话稿写作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方面需注意的问题。
一,语音方面
写作者必须注意讲话者的语音是不是受方言影响,主要受声,韵,调那个方面的影响。
有的人声母,分或,不分,特别是,与,不分,有的人韵母,不分,有的人则是声调阴,阳,上,去混同。
如讲话者受方言影响较重,写作者就要尽量避免因为音同而引发歧义。
普通话中本身就有大量同音词,也常会使听者产生误解。
如”震灾”与”赈灾”,”兼顾”与”坚固”,”权力”与”权利”等同音不同义的词语,以及许多音同音近的人名,地名,数字就很容易混淆。
这就要求写作者反复斟酌,避免因同音而让听众产生联想。
对于不易辨认,容易读错的词,可以在后边标注汉语拼音。
在不产生歧义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一定的手段对文章进行听觉美感上的加工。
如写作者可以采取二二,二一二,二二一,一二二的节奏格式和声,韵,调的相互配合来达到和谐的音律效果,使声音抑扬顿挫,宏亮悦耳。
我们看胡锦涛总书记新年贺词的第一句话:
”今天是2004年元旦,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畅谈国是,共叙友情,喜庆佳节,感到格外高兴。
”这里就多采用二二和二一二格式。
这样的节奏处理既可以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有利于阅读,又具有一定的音韵美。
二,用词方面
在尊重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力求准确,得体,简明,规范,不应”争一韵之奇,求一宇之巧”.首先,用词要准确,得体。
讲话稿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就要注意少用”非常”,”很”,”最”,”绝对”,”绝无仅有”一类的词语。
例如:
”2005年,是中国全面实现第十个五年计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一年。
”这里”重要”一词就用得很有分寸,用”推进”就比用”推出”“推广”“推行”“推动”等词更符合实际。
其次,用词要简明,规范。
讲话一般是不能反复听的,它不像书面材料那样可以反复看,可以慢慢地领会。
这就要求讲话稿的语言适合听记一一能用一个词说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能用常用词说明的决不用生僻词,不用大而空,华而不实的词语;但要注意,不要一味求简而破坏词组的完整性,使用专业术语,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一定要尊重人们的语言习惯,尽量用全称,不能随意简化或变更顺序,更不能调换字词,以免给听众带来听觉障碍。
三,语法修辞方面
要注意书面语的规范要求,不能出言随意而影响表达效果。
讲话虽然口语化色彩较浓,但它并不等同于日常口语,仍须遵循书面语的语法规则。
许多无视语法规则或受方言影响的讲话,常引起听众的议论,以至影响会议的氛围和秩序。
例如,讲话者以”每一位同志”,”各位同志们”,”大家们”作开场白时,就常引起听众的哄笑。
这类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除了遵循语法规则外,写作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用短句。
长句虽结构严谨,但如果停顿不当就容易造成误解短句结构简单,节奏明快,附加成份少,容易听清,不易产生误解,易于抒发感情。
多用常用句式,少用变式句。
如果为了强调和突出某方面内容而变换句式或调整词序,往往会使听者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一掠而过,反而达不到强调内容的目的。
因此,应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
否定句特别是多重否定会增大理解的难度,导致误解。
多用设问句。
设问句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增强听觉效果。
结
语
总之,要写好讲话稿,写作者除了充分把握文体特点,掌握与讲话内容相关的各方面材料外,还要精心锤炼语言,使语言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讲话者的思想,使听众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在享受语言的美感中接纳讲话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