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718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docx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综述

【摘要】对大孔吸附分离技术的产生的背景、现在的发展现状和它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纯化中的应用以及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综述,并对它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有效成分;应用;发展趋势

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的产生和应用

1.1背景条件

大孔吸附树脂是在离子交换树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35年英国的Adans和Holmes发表了又甲基、苯酚与芳香胺制备缩聚高分子材料的工作报告。

20世纪60年代末合成了大孔吸附树脂,70年代末被用应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1.2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用于废水处理、化学工业、临床检验、抗生素分离,近年来用于中药、天然药物的分离纯化,主要用于提取分离中药成分中的苷类、糖类及生物碱、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萜类等有效成分以及中成药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1]目前,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技术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之一。

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

2.1大孔吸附树脂的含义、特点

2.1.1大孔吸附树脂

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非离子型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剂,它是以苯乙烯为致孔剂,它们相互交联聚合形成了多孔骨架结构。

2.1.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

指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利用其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筛选作用,通过选用适宜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借以分离、提纯某种或某类有机化合物的技术。

2.2大孔吸附树脂的特点

2.2.1大孔吸附树脂的优点

理化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酸、碱及常用有机溶剂,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可以吸收溶剂而膨胀。

具有选择性好,机械强度高、吸附速度快,解吸率高、再生处理方便等优点[2]。

2.2.2大孔吸附树脂的缺点

大孔吸附树脂价格较贵,吸附效果易受流速和溶质浓度的影响;品种有限,不能满足中药多成分、多结构的需求;操作较为复杂,对树脂的技术要求较高[3]。

2.2.3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

a.缩小剂量,提高中药内在质量和制剂水平。

经过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处理后得到的精制物可使药效成分高度富集、杂质少,使有效成分含量提高,剂量减小,有利于中药现代剂型的制备,并便于质量的控制。

b.减少产品的吸潮性经过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处理后,可有效出去中药的吸潮成分,增强产品的稳定性。

c.可有效去除重金属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就保证了用药的安全,又解决了中药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为中药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为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高度交联的、具有大孔结构的非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共聚体。

它一般不溶于水、酸、碱及有机溶剂,在常温下很稳定,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物质释放出来。

至于在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某些杂质可以在使用前彻底清洗出来,能够达到药用标准。

2.2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吸附性和筛选性,它所具有的吸附性,是由范德华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选性是有其本身多空性结构所决定的。

通过吸附和分子筛选原理,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经一定的洗脱溶剂而达到分离、纯化、除杂、浓缩等不同目的[4]。

对于分子量相似的化合物,极性越小,吸附能力越强,则越难洗脱下来;极性越大,吸附能力越弱,则越易洗脱下来。

对于极性相似的化合物,分子量越大,越易洗脱下来。

大孔吸附树脂对有效成分是吸附还是接吸附,取决于树脂对有效成分吸附作用和溶剂对成分溶解作用的强弱。

当树脂对成分的吸附作用占优时,有效成分吸

附在树脂上;当溶剂的溶解作用占优时,有效成分从树脂上洗脱下来。

2.3大孔树脂的分类及性能

大孔吸附树脂根据其骨架材料所带官能基团的不同,可分为极性大孔树脂、中等极性大孔树脂、非极性大孔树脂三类。

2.3.1极性大孔树脂

含硫氧、酰胺基团,如丙烯酰胺。

2.3.2中等极性大孔树脂

聚丙烯酸酯型聚合物,以多功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也称脂肪族吸附剂。

2.3.3非极性大孔树脂

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也称芳香族吸附剂。

都具吸附力。

大孔吸附树脂根据树脂孔径、比表面积、树脂结构、极性差异等分为许多类型。

如美国Rohm-Hass公司生产AmberliteXAD(1~12)、天津试剂二厂生产树脂适宜以从非极性物质中吸附极性物质;而中性吸附树脂对上述两种情况的GDX。

常用树脂型号D101型、DA201型、SIP系列、X-5型、GDX104系列、LD605型、LD601型、AB-8、D1-8、NKA系列为南开大学化工厂生产的树脂型号。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分离而且非极性吸附树脂适宜于从极性溶剂中(如水)中吸附非极性物质;极性要求加以选择[5]。

3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的操作步骤

确定所用树脂类型→筛选树脂→树脂前处理→上样(吸附)→考察吸附量→洗脱(解吸)→确定洗脱剂、洗脱流速→树脂使用周期→树脂再生→存放[6]

4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

4.1树脂结构的影响

大孔树脂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表面性质,即树脂的极性(功能基)和空间结构(孔径、比表面积、孔容)是影响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非极性化合物在水中可以被非极性树脂吸附,极性树脂则易在水中吸附极性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的体积越大,其吸附力越强。

4.2被吸附的化合物结构的影响

一般来说,被吸附化合物的分子量大小和极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吸附结果。

在同一种树脂中,树脂对体积较大的化合物的吸附作用较强。

当化合物的极性基团增加时,树脂对其吸附力已随之增强。

如果树脂和化合物之间能发生氢键作用,吸附已将增强。

4.3溶剂的影响

被吸附的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吸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树脂对此物质的吸附力就弱。

如有机酸盐或生物碱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大,树脂对其吸附力就弱[7]。

4.4洗脱剂的影响

根据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对非极性大孔树脂来说,洗脱剂极性越小,其洗脱能力越强。

而对于中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和极性较大化合物,则用极性较大的溶剂较为适合。

4.5上样液的PH值

根据溶质结构的特点调整上样液的PH值,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吸附效果。

溶液PH值变化可以改变有效成分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溶解度及溶液极性,直接影响有效成分和大孔吸附树脂间的分子作用力。

一般情况下,酸性物质在适当酸性溶液中进行吸附,碱性物质在适当碱性溶液中进行吸附较为适宜。

如黄酮类物质为多羟基酚类,呈弱酸性,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吸附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6上样液的浓度

树脂吸附量一般与上样液浓度成反比。

如果上样液浓度太小,则上样液黏度小,在一定上样流速下,溶液通过柱床流速较快,使传质过程未进行彻底,可能泄漏;如果上样液浓度太大,被吸附物质在树脂内部扩散速度变慢,使某些树脂局部周围被吸附物质分子过多,使得某些没来得及被吸附就流出来,这两种情况均未达到树脂的最大吸附量。

确定最大上样液的量,即可减少药材的损耗,又可避免树脂的浪费。

侯世祥等对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黄连提取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提取液的浓度及外环境的温度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吸附纯化

的过程和结果,浓度增加,小檗碱在树脂上的比吸附量也相应增加,且比吸附量与小檗碱的浓度之间满足Frendlich经验公式和Langmuir吸附公式。

另外,温度升高,树脂的比上柱量下降,说明中药成分在树脂上的吸附为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容量的提高,但在室温下,温度对比吸附量的影响较小[8]。

4.7其他方面的影响

除树脂和化合物性质外,树脂和样品预处理方法,样品与树脂用量比等都能影响分离纯化的效果。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到影响吸附纯化的诸多因素,结合适当的统计学设计考察不同因素的作用,洗脱分离时,测定上柱量、吸附量、洗脱量等参数,描绘洗脱曲线,并进行因素优化和重复要的手段来检测树脂处理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用药安全。

样品验证,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5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方法

5.1预处理

普通商品大孔吸附树脂常含有一定量未聚合的单体、致孔剂、分散剂及交联剂等,既影响其吸附性能,又具有毒性,造成药品的不安全性,使用前必须经过预处理以除去树脂中的有机残留物。

通常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回流法、渗漉法和水蒸气蒸馏法等,所用溶剂主要有乙醇、甲醇、丙酮、异丙醇及稀酸、稀碱溶液。

此类方法溶剂用量大、树脂预处理时间长、环境污染较大,我们发明了一种高效、快的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方法,已申请了专利。

其基本方法是,将大孔吸附树脂装柱,先用少量稀碱溶液浸泡、洗脱、离子水洗至ph中性,有机溶在适当温度下浸泡、洗脱得到药用要求的树脂,可直接用于中药研究和生产。

树脂有机残留物的检测方法,可采用气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许兴臣[9]等用D5法检测了处理后树脂,结果是处理后的树脂不含苯乙烯、二乙烯苯等有机残留物;袁铸人[10]等研究了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大孔附树脂残留物的可行性,认为该法简便、灵敏,可用于检测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

但目前还没有一种通用和法定的树脂有机残留物检测方法,尚需研究、制定出科学、简捷、有效的有机残留物检测方法。

5.2树脂的再生

树脂使用一定周期后会受污染以致吸附能力下降,需再生以恢复其吸附性能。

卢锦花[11]等用树脂纯化银杏黄酮时,认为树脂使用次后需要再生。

树脂再生所用的溶剂有乙醇、甲醇、丙酮、异丙醇及稀酸、稀碱溶液等。

树脂再生可分为简单再生和强化再生。

简单再生的方法是用不同浓度的溶剂按极性从大到小梯度洗脱,再用稀酸、稀碱溶液浸泡洗脱,水洗至ph值中性即可使用。

树脂经过几次简单再生使用后,如果吸附性能下降较多时需强化再生。

强化再生的方法是先用不同浓度的有机溶剂洗脱后,反复用大体积稀酸、稀碱溶液交替强化洗脱后,水洗至ph中性即可使用。

应该指出的是,目前很多人在树脂再生时,往往未经系统的试验就直接用乙醇进行洗脱,这是不科学的,其再生效果也会很差。

因为不同的中药提取物对树脂的污染物质也不同,如果污染物质属水溶性杂质,在乙醇中溶解度差,其再生效果也会很差。

根据我们的经验,应该先进行梯度洗脱,考察树脂再生的乙醇浓度,或先用低浓度的乙醇洗脱,再采用高浓度的乙醇效果较好,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红花黄色素的纯化,其树脂再生先采用乙醇洗脱,再采用乙醇洗脱。

另外,对于难再生的树脂,亦可先用稀碱浸泡、洗脱后,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于再生的树脂,其吸附能力是否达到使用要求,需要科学、简捷的测定方法和指标,但目前还未见报道[12]。

6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在中药领域的实际应用

6.1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成分精制中的应用

6.1.1黄酮精制纯化

张纪兴等[13]对地锦草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总黄酮的收率,选用D101型大孔树脂,以地锦草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表,以直接影响地锦草总黄酮收率的上柱量、吸附时间及洗脱液的浓度为实验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

结果10毫升样品液每一毫升乙醇液含地锦草干浸膏0.5克上柱、静置吸附时间30分钟、用95%乙醇洗脱地锦草总黄酮为最佳工艺;洗脱液干燥后的总固体物中的地锦草总黄酮含量大于16%,高于醇提干浸膏的7.61%,且洗脱率大于93%。

高红宁[14]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中总黄酮的含量,使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吸附性能及原液浓度、PH值、流速、洗脱剂的种类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AB-8型型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适宜吸附条件为原液浓度为0.285mg/ml、PH值4、流速每小时3倍树脂体积、

洗脱剂用50%乙醇时,解吸效果较好,表明AB-8型树脂精制苦参总黄酮是可行的。

麻秀萍[15]等用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研究了中药银杏叶的提取物银杏叶黄酮的分离,发现s-8型树脂吸附量为126.7mg/g,洗脱溶剂的乙醇浓度90%,解吸率52.9%,AB-8型树脂吸附量102.8mg/g,用溶剂为97%的乙醇解吸,解吸率是97.9%,表明不同型号的树脂对同一成分的吸附量、解吸率不同。

崔成九[16]等用大孔树脂分离葛根中总黄酮,将用70%乙醇提取的葛根浓缩液加到大孔树脂柱上,先用水洗脱,再用70%乙醇洗脱至薄层色谱检查无葛根素斑点为止,结果葛总黄酮收率为9.92%占生药总黄酮的84.58%,高于正丁醇法的5.42%。

两种方法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用大孔树脂法分离葛根总黄酮具有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供大生产使用。

6.2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分离、富集中的应用

6.2.1苷类化合物[17]

蔡雄等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纯化人参总皂苷,将人参提取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蒸馏水及50%乙醇依次洗脱,人参总皂苷富集于50%乙醇洗脱液部分,洗脱率在90%以上。

纯化前总固体物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为14.9%,纯化后总皂苷固体物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为60.1%,从精制程度、解吸度方面分析,大孔吸附树脂适宜于人参总皂苷的分离、纯化。

金京玲等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蒺藜总皂苷,将蒺藜的提取液上型大孔树脂柱,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后,用80%乙醇洗脱至薄层检查无蒺藜总皂苷为止。

这样制得的蒺藜总皂苷可有效去除糖类等水溶性杂质及大部分脂溶性杂质,皂苷的收率也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杜江等将型大孔吸附树脂用于黄褐毛忍冬总皂苷的提取分离并与原工艺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前者总皂苷纯度、收率均明显高于原法,且工艺简化成本降低。

袁海龙等将大孔吸附树脂法应用于测定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孔吸附树脂处理过的样品液,操作步骤少,色谱柱污染少,柱压低,具有分离度高,重现性好,专属、灵敏的特点。

6.3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预处理中的应用

大孔树脂吸附作用可用于含量测定前的样品预分离,尤其在对于成分复杂的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时,使用该项技术可有效地除去某些

干扰成分取得良好效果对于中药质量控制有很好作用。

李欣荣[18]等采用D101柱分离-沉淀法对待测绿原酸样品进行预处理,该法除杂质性能好,绿原酸分离完全,操作简便。

在HPLC法测定复方中药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时,用甲醇或乙醇提取干扰严重,而经过大孔树脂预处理可有效除去影响色谱分离的干扰杂质。

金芳[19]等在对功血颗粒进行检测时用大孔吸附树脂处理,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可选择性截流芍药苷部位、纯化样品,既有利于准确测定又有利于色谱柱的保护。

任家佩等在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三灵通脉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处理样品后再进行薄层层析,可有效除去杂质获得清晰斑点。

张纪立等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绞股蓝多苷与其他杂质,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皂苷含量,方法加样回收率为99.79%,RSD为1.

72%,可很好满足产品检测需要。

孔燕君[20]等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去除糖分等杂质,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样品中的皂苷超声波处理30mi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稳定可靠、重现性好。

徐晖等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比色法测定人参四逆液口服液、参脉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等复方制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为开发人参四逆汤新制剂提供了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7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中应用现存问题分析与探讨

7.1树脂的型号和质量[2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中药的关键在于保证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控性。

应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首先就应针对提取液中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合格的树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生产的用于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的树脂有D2101型、DA201型、SIP系列、X25型、AB28型、GDX104型、LD605型、LD601型、CAD240型、DM2130型、R2A型、CHA2111型、WLD型(混合型)、H107型、NKA29型等,这些树脂同国外产的树脂(美国罗门2哈斯公司的XAD系列、日本三菱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的HP系列等)相比,生产厂家和树脂型号显得比较混乱,就以目前最常用的D2101型树脂来说,供应厂家就有天津树脂厂、天津骨胶厂、天津农药厂(1989年兼并天津制胶厂,现转制为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试剂厂、天津市试剂厂、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等,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厂家提供给用户的有关树脂性能(极性、比表面积、孔径、孔度等)的参数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得树脂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给使

用者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一定的盲目性,从而直接导致纯化出现不理想的结果。

而大孔吸附树脂是吸附性和筛选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树脂的孔径、孔度、表面积及极性等不同,性质迥异,因此使用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7.2树脂的安全性

树脂的组成与结构既决定症树脂的吸附性能,也可从中了解可能存在的有害残留物。

市售的大孔吸附树脂一般含未聚合的单体、致孔剂(多为长碳链的脂肪醇类)、引发剂、分散剂和防腐剂等。

这些物质混入制剂中对人体大都会产生一定危害,因此使用前必须经过处理将其除去。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大孔树脂安全性的规定,对已使用的同牌号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可免做动物安全性实验,但需根据树脂残留物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在新药的毒理学实验中适当延长观察周期,增加观察项目,如考察对神经系统、骨髓等的影响。

对从未做过动物安全性实验,第一次用于新药申报的大孔树脂,应以定型产品进行动物安全性实验,提供安全性研究资料,以说明应用该树脂的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采用大孔树脂纯化应慎重,需提供充足的依据,确保经树脂纯化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注射剂纯化用大孔树脂,应选用同类树脂中有机残留物量最低者,或采用注射剂专用树脂树脂残留物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在新药的毒理学实验中适当延长观察周期,增加观察项目,如考察对神经系统、骨髓等的影响。

对从未做过动物安全性实验,第一次用于新药申报的大孔树脂,应以定型产品进行动物安全性实验,提供安全性研究资料,以说明应用该树脂的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采用大孔树脂纯化应慎重,需提供充足的依据,确保经树脂纯化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3树脂的适用性

根据“类似物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即一般非极性大孔树脂适用于从极性溶液(如水)中吸附非极性有机物;而极性大孔树脂适用于从非极性溶液中吸附极性溶质;中等极性吸附剂,不但能够从非水介质中吸附极性物质,同时它们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也能从极性溶液中吸附非极性物质,按照这个原则,脂溶性成分(如甾体、二萜、三萜、黄酮、木脂素、香豆素、生物碱等)选择非极性或弱极性树脂,而皂苷、生物碱苷、黄酮苷、蒽醌苷、木脂素苷、香豆素苷、环

烯醚萜苷等宜选择弱极性或极性树脂。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分离极性大的物质如皂苷类成分,往往用极性树脂分离效果反而不如用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树脂,而且极性大的树脂容易将一些水溶性的多糖、氨基酸等杂质一起吸附,增加后处理工作的难度。

因此这个原则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大孔树脂工艺,在应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考察不同型号树脂对不同成分的吸附性能和适用性。

7.4树脂的稳定性与再生

大孔吸附树脂是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某些成分的不可逆吸附而老化,虽经再生处理,吸附能力也会降低,从而影响其对有效成分的吸附、分离,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或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树脂还可能会发生降解而进入药液中产生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

目前,由于大多是小批量的处理样品和短时间的使用树脂,所以未见有此类报道。

在实际操作中若不注意,不仅造成生产上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影响制剂成品的质量。

目前,大多失去交换能力或化学降解的树脂被随意丢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也是树脂大批量应用于中药制剂中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般情况下,纯化同一种药物的大孔树脂,当其吸附量下降30%以上时,则应视为不宜再用。

应加强对大孔树脂的再利用研究,研究者应提供再生工艺的方法与目的,建立评价再生树脂是否符合要求的指标与方法,说明树脂经多次反复再生后其纯化效果的一致性。

8小结与展望

8.1小结

不同的纯化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中药提取液的精制过程中的使用也不应盲目,因为中药配方各异,成分复杂,不同的纯化方法对不同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也不同,其用法用量、纯化工艺条件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应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处方中各药物的化学性质及所制备的剂型的要求,比较选择不同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一种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得成功与否,产品疗效是其最终的评价。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许多应用规律尚未完全清楚,需要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不断积累。

影响大孔树脂精制纯化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树脂型号、料液的预处理、上柱药液浓度、药

液pH值、药液盐浓度、上柱流速、树脂柱的径高比、吸附温度、洗脱液的种类、用量、流量等。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纯化结果尤其在放大生产时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工艺研究中应对树脂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明确具体工艺条件,保证树脂纯化工艺的稳定。

如树脂柱更换洗脱剂时如何避免产生气泡,如何使大型树柱上样均匀等。

建议建立树脂上样泄漏点及洗脱终点的判断方法,防止有效成分的泄漏和漏洗。

8.2展望

鉴于中医用药和中成药本身的特殊性,必须要对制剂的药理、药效、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考察做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认树脂吸附法的优劣及其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的意义。

我认为当前还应加强大孔树脂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

(1)展开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不同中药有效部位的特性研究,寻找具有指导意义的吸附特性参数;

(2)探讨各类有效成分在树脂上的吸附模型(多分子层吸附或单分子层吸附),拟合必要的数学模型以指导实际操作;(3)加强工业生产上的放大试验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对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分离效果,充分利用中药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为推广吸附纯化法于中药制剂提供应用基础。

可以相信,随着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必然对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专论.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159.

[2]芦绪芳.大孔吸附树脂的特点及其在皂苷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

2139.

[3]韩丽.实用中药制剂新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

169.

[4]刘彬过,郭文勇,钟蕾,等.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解放军医学学报.2003.19(6):

453.

[5]王继峰,薛冬,藏晶.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纯中药有效成分中的应用.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3(7):

125.

[6]龙晓英.流程中中药药剂学.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

167.

[7]徐小燕,潘林海.影响大孔树脂分离的因素及其在中药制备工艺中的应用.中国药房.2007.18(9):

719.

[8]屠鹏飞,贾存勤,张洪全.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新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应用.2004.6(3);24.

[9]许兴臣,李棣华,刘俊红等.WLD-Ⅲ型大孔吸附树脂中苯乙烯等残留物的测定[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4):

293~294.

[10]卢锦华,胡小玲,岳红等.大孔吸附树脂提取银杏黄酮.应用化学.2005.5:

164~166.

[11]袁铸人,郭力伟,彭国平,等.气相色谱法检测AB-8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及醋酸纤维素膜截留残留物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

(2):

96~97.

[12]张荣全,王德仁.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成分精制中的应用.中国药业.2004.13(5):

72.

[13]张纪兴,程国华,李坚等.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地锦草黄酮的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2.25(20):

123~125.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