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811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docx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

20XX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这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历史,让我们一起缅怀英雄,然后更好地前行。

以下是本站分享的纪念抗美援朝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

70年前的那个秋天,辽阔的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孕育着丰收的年景。

这幕场景,来之不易。

当时,从持续百年之久的干戈离乱中诞生的新中国刚满周岁。

战火耕犁的广袤国土上,到处是断壁残垣、瓦砾废墟,河山欲待重整、神州渴盼归一、污泥浊水急需荡涤……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

经过了长期战争磨难的中国人民,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深知和平的宝贵,最积极地维护和平,最坚决地反对战争。

当时,一位诗人曾深情地写道:

应该“让卓娅和舒拉继续读中学第九班,让刘胡兰活到今天成为劳动模范……”

但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战争,让新中国的安全环境陡然恶化。

鸭绿江,一江寒水,风波骤起。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甚至悍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与此同时,美国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派遣空军部队进驻台湾基地,直接粗暴干涉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

和为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然而,也正是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抗美援朝这场不期而遇的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完全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

对于信奉“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的丛林法则、叫嚣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的战争狂人,仅靠声明和抗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也必须用侵略者听得懂的方式进行严正回击。

一个刚刚结束百年苦难的古老民族,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如果面对战火燃烧到家门口而无动于衷,是难以在世界上挺直腰板的,和平生活也只能是一个奢望。

在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是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历史选择。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殷鉴不远,日本军国主义鲸吞朝鲜而后蚕食中国,从而使中朝两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惨痛教训刻骨铭心。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0年那个秋天,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志愿军——新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军事名词由此诞生。

它将在以后的日子里被全世界所关注,并最终成为坚强、无畏、勇敢的代名词,也因它为维护正义、反对强权所建立的不朽功勋而永垂史册。

中国人民派出自己的优秀儿女参战,是面对侵略威胁,不得不打,必须打胜,别无选择。

历史的衔接,竟然如此间不容发。

中国国内解放战争最后一场战役——昌都战役结束的第二天,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场战斗——云山阻击战打响了。

抗美援朝战争,给美国人留下最深的一个印象,就是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人为了捍卫追求幸福生活与和平发展的权利、为了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有红线和底线的。

红线绝不容超越,底线绝不容踏破——

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

我永远忘不了青年时代那段军旅生活,忘不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

鸭绿江上空的激烈空战惊心动魄,年轻飞行员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如今五十年时光飞逝,青年时代早已别离,然而当年结识的那些战友,却时常在心头梦境萦绕不离。

纯朴谈笑、英发雄姿,又时常让我诅咒那无端的别离。

当年的战友你如今在哪里?

新闻媒介你能帮我把战友的行踪寻觅!

终于有一篇报导她告诉我"《韩德彩将军和美国飞行员延续四十四年的故事》"。

这篇报导使我激动不已,她唤起我无深远的回忆。

七十年前,我曾目睹了韩德彩击落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爱德华的那场空战。

1952年冬,板门店停战谈判已进行了一年半,但是谈谈打打战事终未停过。

美方把"空中优势"做为谈判桌上的筹码,美机经常在三八线上空骚扰。

为争取主动权我志愿军空军遂加强对三八线上空的作战。

空军第十五师奉命二度参战,进驻大堡机场(辽宁省凤城县)实行远程出击,与兄弟部队配合遏制了美机在三八线上空的肆虐。

不到半年时间即击落美李飞机数十架,战斗中涌现出一批英雄飞行员。

记得孙忠国、吴胜凯、蒋道平……等都击落敌机四五架。

年仅二十一岁的韩德彩已击落美机四架。

这时美国空军依仗其数量优势,常常以多批次轮番与我战机纤缠。

更狡猾的是他们常避开我方雷达的监视,窜入我机场上空偷袭我返航着陆和滑行起飞的战机。

为此我军常派出飞机在机场上空巡逻警戒,掩护正起飞和返航的飞机保证安全,并寻找时机将偷袭的敌机击落。

那时部队的文化教育工作也正紧张进行,以迎接全军五月大会考。

我在十五师警卫营第一连,任文化教员。

利用战斗空隙为连队官兵上文化课。

连队分驻在机场周围和大堡村的民房中,我们在上课时,经常看到敌我两方飞机在空中鏖战,蓝天上喷气机拉出的白烟纵横交错,就象古战场上的车辙,有时飞机从高空到低空追逐格斗,有时低得连敌机的机徽都看得清楚。

机场周围的高射炮群射出的炮弹在敌机四周开出白花。

有时敌机十分疯狂,机枪子弹射在跑道上,就象散落的冰雹。

1953年4月7日下午天气晴朗,我正在给官兵上语文课,指导学员阅读《战斗英雄张积慧的故事》课间休息时战士们都在观看那些忙碌穿梭的机群。

有个战士突然叫道:

"不好!

那边一架美国飞机溜山根偷袭来了。

"我抬眼望去,只见一架F86已咬住我一架经过四转弯要着陆的飞机高度约有200多米。

我心理一阵紧张,因为我知道美国的佩刀式F86要比苏联造的来格15低空性能好,况且还是偷袭呢,我怕自己的飞机吃亏。

"快拉起来吧!

"我心里暗叫着,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几声沉闷的炮响,我机尾中部冒烟,我的心咯噔一沉。

也就在这一瞬间,我另一架飞机忽从低空跃起,极其敏捷地咬住了这架F86,此后两机上升下滑追逐撕咬。

我的心也随着这场空战的变化时上时下。

当那架F86再次摆脱追击逃出我机射程时。

我们都不约而同的面向高炮阵地高声喊着:

"高射炮,高射炮开火。

"这时的我俨然是一位防空总指挥。

其实高射炮此时是施展不开的。

当我们惋惜敌机溜逃时,却见我机已摆正机头死死地咬住了敌机,旋即听到"咚咚咚"。

我机开炮。

再向敌机望去但见那配刀式带着一团烟火向西方落去。

"打中了!

打得好!

"战士们欢呼雀跃。

旋即看见一张红色降落伞徐徐张开下面吊着美国飞行员坠向地面。

"跳伞了,美国人跳伞乐,捉活的……。

"随着喊叫战士们抄起步枪向伞落方向跑去。

"这堂文化课又泡汤啦。

"我边叨念边跟着战士们跑去。

我的心嗵嗵直跳,是紧张还是兴奋?

说不清楚。

然而我们没跑出多远,就见一辆嘎斯车由石头城那边开来,向司令部那边驶去。

车上战士向我们招呼:

"抓住了,美国飞行员捉住了!

"目送远去的汽车我这才回过神来,"怎么没看到那美国飞行员呢?

"真是又高兴却又扫兴啊!

没隔几日便知道那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是美国空军上尉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

击落爱德华的正是我所钦慕的年轻飞行员韩德彩。

飞行受伤后安全着陆的是他的长机张牛科。

韩德彩和张牛科的事迹随即在全国轰动。

以后我给战士们出的作文题目是《韩德彩和张牛科的故事》。

我从少年时代就想当一名飞行员,但我的愿望未能实现。

我永远崇敬飞行员--空中骄子。

小时候,我曾伏在田坎下躲避日本鬼子飞机的轰炸扫射。

那时候中国的领空常遭日本飞机的侵犯,多少城市和村庄遭到涂炭。

稍大点,我便知道中国空军的健儿曾经在保卫上海和武汉的空战中与日寇机群浴血奋战,重创日军使之大伤元气。

中国空军涌现了高志航、李桂丹、刘粹刚、乐应琴这样一些英雄好汉。

打那时起我就常哼一支歌:

"你看战斗机飞在太阳下,你听马达高唱着走进云宵……。

"同时我也知道美国人陈纳德的"飞虎队"曾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等我再大点的时候,我便知道了苏联英雄阔日杜布在二战中曾创下击落德寇62架飞机的战绩。

更知道苏联曾派出援华志愿航空大队,那位库里申科大队长在对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他的飞机中弹坠毁于四川万县的长江中。

我渴望着成为一名飞行员--新中国的飞行员。

几乎与新中国诞生的同时人民空军诞生了。

我中止学业参加了人民空军的行列。

我进入的那所航空预科学校就在杭州笕桥。

当年保卫上海大空战,高志航的第四大队就从这里起飞。

然而预科毕业后我没能进入本科去学飞行。

1951年8月,预科毕业我来到了吉林省公主苓市,这是一座繁华的小城镇,郊外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空军第十五师就在大平原的一座机场上开始组建。

我被分配到文工队,当了一名演员。

文工队驻在文化馆楼上。

常借地方剧院演出文艺节目。

每次演出时我总是打听有没有飞行员来观看。

记得有一次演出散场后,我急忙拉一同事到街上想一睹飞行员的风采,正好一些飞行员边走边谈论刚才的演出。

一个敦实的红脸膛细眼睛的小伙子,操一口安徽腔说:

"演得不错,还是不错的。

"同事告诉我:

"那小伙子叫韩德彩,才十九岁,放牛出身,有前途啊!

"见到韩德彩我那当飞行员愿望又从心底翻腾起来,心有点儿酸痛。

不久,部队开赴大孤山机场(丹东)实战锻炼(在友军掩护下对李美空军作战)这时我已当了文化教员,因组织文化教育而留在后方。

这段时间,时常听到前方传来的捷报,十五师初次参战已经击落敌机__架。

有些飞行员已崭露头角,我们每每为之激动不已。

有两位飞行员的事迹已在部队广泛流传,在战勤人员中树起了榜样。

中队长孙忠国在空战中他的僚机负伤,他被敌机包围,形势极为不利,但他沉着机智英勇奋战一举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当他冲出敌围后,发现座机已中弹负伤,此时飞行高度仅150米,他毅然低空跳伞成功。

但他的腿已撞击骨折,不得不入院治疗。

治疗后他要求再上飞机。

以后战士们称誉孙忠国是"真正的人"。

(苏联小说《真正的人》主人公是一位截肢后又重上蓝天的飞行员)另一位就是韩德彩,在一次空战中他和长机把敌机冲散,韩德彩咬住一架敌机,那架美国飞机拼命往海上逃去。

韩德彩未经海上作战训练,但他毫不退缩,一直咬住敌机不放,追到海上终将其击落。

韩德彩立了大功,但也违反了作战纪律。

(当时部队初建未经海上作战训练,不准到海上与敌作战)对于韩德彩这一举动大家看法不一,我和多数人一样,认为这小伙子敢打敢冲,机动灵活,敢于胜利,是好样的。

也就从这次胜利开始这位放牛娃出身的飞行员一发而不可收,屡战屡胜直至击落爱德华成为著名的战斗英雄。

十五师实战获得胜利,部队官兵这样唱着:

"鹰群冲向太阳闪着银光,遍地红旗迎风卷起波浪。

人民的空军诞生了,人民的空军无比坚强……。

我觉得这歌比我小时候唱的那支歌雄壮有劲……。

我当了飞行员的文化教员兼做《飞行快报》的编辑。

我要把文化知识献给战友,献给英雄。

朝鲜停战协定生效以后,形势缓和,志愿军陆续分批回国。

但鸭绿江上空仍时有敌机入侵,空军部队除执行战备执勤,便是抓紧进行夜航和复杂气象飞行训练。

飞行员的文化教育也提上议事日程。

1954年春,十五师转到吉林孤店子机场开展夜航训练,韩德彩所在团队仍留驻大堡机场守卫领空。

时我已调师部干部轮训队任教。

我那当飞行员的愿望已逐渐消泯。

因为据我观察新参军的青年知识分子是进不了飞行圈的,更何况还有个出身"高贵"的问题呢。

我暗中调整了奋斗方向,那就是向工农出身的经过战争考验的干部学习,在文化教育岗位上做出成绩,争取入党。

我突发奇想:

我要为飞行员上文化课,把自己的文化知识奉献给他们。

飞行员有了文化知识便如虎添翼。

我也可以学习他们的高度觉悟和高贵品质,以充实自己,改造自己,这岂不一举两得。

组织同意我的要求,师政宣传周科长要我返回大堡到四十三团政治处,在飞行员中开展文化教育。

我真是喜出望外,"打起背包就出发"了。

到了火车站才想起忘记到财务科换取票证。

回去取已来不及了,只好用自己的车贴费买了火车票(那时供给制)乘车南下。

离别一年,大堡还是那老样子,起伏的丘陵承托着一簇簇果园,盘曲的河流拥抱着一片片平整的稻田,河卵石切成的矮墙,围护着户户人家。

遥望凤凰山依旧巍峨耸立幽深莫测。

山峰上有一洞口透着明亮,是传说中薛仁贵征东时一箭射穿。

据说山上还有凤凰巢,凤凰蛋,有唐太宗和薛仁贵对奕的棋盘……。

机场上平静多了,一年前那紧张的战争气氛不见了。

停机坪上的银燕儿整齐地列队待命。

我看到韩德彩的座机,座舱边涂着五颗耀眼的红星。

(一颗红星表示击落一架敌机)

在飞行员中开展文化教育是一件难事。

这首先是因为几十名飞行员原有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编配班次。

其次是学习时间难以安排,上面虽然规定了飞行员每周有6-8小时文化学习时间,但往往被其他工作挤占。

我和另一位文化教员洪迈雄终日深入到飞行员中间,跟他们一起进出机场,找机会接近他们,以期在交谈中摸清他们原有文化水平。

在飞行员休息室里,我找到了韩德彩,这时他已是中队长。

"韩中队长,你在家念过几年书?

"我开门见山地问。

"念书!

学校门没进过,当兵后才认识了几个字。

比文盲强点。

"他回答很爽快,可我并不相信他的话,因为我看见过《飞行快报》上他写的稿子通顺流畅,也很有逻辑性。

于是我对他说:

"你讲的不是真话"这时他那双弯弯的细眯的眼睛透出了明亮的光又带有几分狡黠。

停了一会儿他说:

"教员,这样吧,你考考我。

"我让他读了一段报纸,他读得很流利,只有少数几个字不认识,我心里有了底,是初步的。

就这样我们几乎天天跟飞行员到机场插空交谈了解,与大队长王文炳、付大队长乔华南、中队长戴风良、扈廷成以及王光元、李元先、沐显豪等许多飞行员闲扯终于摸清了底,掌握了情况。

在数学方面我们发现,飞行员用的计算尺使用都很熟练,一般算数题心算快而准,但笔算较差,常常是能得出答案但列不出式子。

这次调查摸底及以后的一次测验成了我们制订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我和洪教员共同制订了教学计划,把全体飞行员编为初小、高小两个班,开语文、数学两门课,韩德彩被编入初小班。

带着教学计划,去征求飞行员的意见。

不少飞行员要求把自己的班次降低只怕跟不上。

我向韩德彩投去询问的目光。

"当飞行员最需要的是数学,不懂数学连个飞行员数据都算不出来,目前最需要的是三角几何,这小学算术不够用啊!

"韩德彩快言快语。

胸怀敞亮。

"但是要一步步来啊,不先学算术这三角几何怎么学啊!

就象你学飞行员先用教练机学起落,然后才放单飞--这是一个道理呀!

"我给他解释。

"那得学到哪一年啊!

"他有些急躁。

对于他这种急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心情,我是十分理解的。

这也提醒了我,文化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从"实用出发"要"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于是我们调整了班次修改了计划,决定压缩小学课程,提前讲授初中数学。

但是飞行训练仍然十分紧张,我们的计划虽得到领导批准,但学习时间却难以保证。

正在我十分焦急的时候政治处王任反要我接手《飞行快报》的编辑工作。

我到飞行员中去组稿,通过拟稿、改稿、教授写作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我也学得了一些飞行知识,我们之间增进了友谊。

记得韩德彩和曹蕊先、张牛科、乔华南以及戴风良、扈廷成等人经常写一些飞行训练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

多数是他们自己写成初稿我修改后利用。

《飞行快报》每天一版,当天征稿连夜抄写绘制,次日凌晨随飞行员到机场,张贴于休息室内。

用磅纸墨笔抄写,配以彩喷剪贴插图。

内容多是团长对飞行科目的指示,参谋长的计划各大队的动态,飞行员的心得体会,战术探讨,先进事迹表彰等。

穿插诗歌漫画幽默,较为生动活泼,受到飞行员的欢迎。

我因工作出色立了三等功。

1954年底,四十三团要进行盲目飞行和夜航训练,终于撤离了战斗了两年的大堡机场。

在辽阳北大营驻地,我和飞行员门更熟悉了。

空闲时间在一起打篮球,滑冰,飞行员的乐观精神常感染着我。

已是中尉付大队长的韩德彩常哼几句评剧《刘巧儿》或《王二嫂过年》,宋忠林则常常唱京剧《徐策跑城》他们都喜欢侯宝林的相声,有时也学说几句。

他俩人对流传的韩复渠的笑话很有兴趣,常常学起:

"总理不死还有精神"那段。

他们对我说:

"你们山东出了个韩复渠,"了不起"。

"我便扮着韩腔:

"都靠左边走那右边谁走啊?

",于是我们哈哈大笑。

五十年过去了,战争的乌云早已消散,政治风云也早已飘离,天空是那样的湛蓝。

中美关系在不断改善,中韩关系也在向前发展,报导说那位哈罗德·爱德华先生于1997年10月18日来到中国。

韩德彩将军与之会面。

回首过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展望更美好的明天,我的思绪在往前伸延。

纪念抗美援朝作文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

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

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

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

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

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

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

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

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今后,敌人还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种办法来捣乱,比如派遣特务进行破坏。

他们在台湾香港和日本这些地方,都设有庞大的特务机构。

可是,我们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经验,只要发动群众,依靠人民,我们是有办法来对付他们的。

我们现在的情况,同一九五O年冬季的情况不同了。

那时候,美国侵略者是不是在三八线那边呢?

不是,他们是在鸭绿江图们江那边。

我们有没有对美国侵略者作战的经验呢?

没有。

对于美国军队熟悉不熟悉呢?

不熟悉。

现在这些情况都变了。

如果美帝国主义不推迟新的侵略战争,他说,我要打!

我们就用前三条对付他。

如果他说,我不打了!

那末我们就有了第四条。

这也证明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优越性。

我们是不是去侵略别人呢?

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

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

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

我们有人民的支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踊跃报名参军。

对报名参军的人挑得很严,百里挑一,人们说比挑女婿还严。

如果美帝国主义要再打,我们就跟它再打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