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923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x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

傅佩荣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

 

一、引言

说到人生境界,有一个困难。

如果你年龄不够,经验也不足,人生历练更是缺乏,这个时候跟你讲高经验,高人生境界,恐怕你听了之后会觉得很遥远,不切实际。

譬如我们都知道孔子谈到自己一生发展,从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要再往上说了。

我在大学教书,学生都是二十岁上下,我有时候问他们,孔子四十岁如何呢?

他们说不惑。

什么叫不惑?

没有迷惑。

孔子讲不惑当然不是考试都会写,你要到四十岁才知道什么叫做人生真正困惑啊。

所以这个时候年轻人,你跟他说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就更模糊了,再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不知所云。

所以谈人生境界困难就在于说,如果说你没有这样体验,你要去了解,是不容易。

孟子最好学生之一叫做乐正子,为什么说他是最好学生之一呢?

因为乐正子在鲁国准备当执政卿时候,鲁平公准备把政权交给乐正子来负责时候,孟子高兴睡不着觉,让别学生都觉得有一点儿吃味了,说老师,乐正子有什么特别呢?

学生连问了三个问题,他既不是很刚强,也不是很聪明,也不是很有学问,那老师你为什么高兴呢?

他说乐正子只有一个好处,“好善”,喜欢听取善言就可以集思广益,把天下好建议都拿来用,这个我们上次谈过一些,这个是关键。

所以说乐正子这个学生算是很不错了。

结果别学生就问了,说老师你认为乐正子这个学生怎么样?

等于说是让老师给学生做个点评。

孟子怎么说?

他说,他这个人算是一个行善人,也算是一个真实人。

学生就问,这个到底好不好呢?

所以老师就把这六个层次加以说明。

第一个叫做善,第二个叫做信,信则真也,我们讲真善美,第三个叫做美,这个顺序很特别,先说善,再说真,再说美,第四个叫做大,接着叫做圣,最高叫做神,这六个层次,这各有一句话加以解释,他说乐正子在六个层次里面四之下,二之中,等于是他不到第四个层次,他在第二跟第三之间,叫做四之下,二之中。

你看,这么好一个乐正子这个学生,以孟子标准来看,还不到一半。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是孟子整个思想精华所在,就是你人生修养,你到底要达到什么样境界,这个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如果孟子举一个境界,只有少数人做到,念了书之后只有觉得自己没希望,这不是儒家教人原则。

 

二、人生六个境界

 

1.“可欲之谓善”

如果解释为任何东西只要我觉得可以欲望它,可以欲求、追求它,它就是善,这话很容易引起误解,美国就有一个学者研究儒家,他就说了,牛排就是善,他说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我觉得牛排很可欲嘛,外国人喜欢吃牛排啊。

那你不能说他错啊,因为孟子只说“可欲”两个字,那牛排可欲啊。

那如果说你喜欢做任何事,这个很好,这就是善嘛,那这样话,善变成没有标准了。

孟子说可欲时候,还有它其他各方面说法作为它基础。

人有两部分,有身跟心,身,孟子称为小体;心,孟子称为大体。

小跟大这样分法,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明明一个人这么胖,这个身体叫做小,那个心看不到,怎么叫大呢?

所以大小不以形体论,以重要来说。

代表我们身体是次要,我们心才是重要,所以孟子既然把人身跟心分为身小心大,那你就要问了,可欲之谓善“可欲”是指什么可欲?

他会说身体可欲吗?

当然是指他心可欲。

为什么我这么说?

因为孟子在另外一个地方他谈很清楚,他说我口喜欢吃各种美味料理,我心就喜欢合理性跟正当性。

合理性跟正当性这叫做善,我心喜欢,所以从这边看得很清楚,因为那个合理性、正当性叫做善,可欲之谓善,可欲主词,可欲主体当然是我心嘛。

你这一分析就会知道,孟子说可欲之谓善,你要理解为我心认为可欲,那才是善。

而不要提到我身体,我口觉得牛排可欲,所以牛排是善。

这样就完全曲解,完全曲解孟子,跟孟子其他地方言论完全不能配合。

所以孟子对人性看法是建立在他身体结构理解上,我们有时候也觉得孟子说话有时候会稍微快了一点,他讲身跟心有一种合一,结合关系。

当我坐在车上,老太太上来时候,我心很不忍啊,很希望让座。

但是身体很奇怪,太累了,动不得。

那这个时候身心就分裂了,我心很想让座,我身体可惜不听使唤。

那怎么办呢?

那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你行善吗?

不行,你还是没有行到善。

所以身心,这个身体最好配合心要求。

一个人最好说我身体要做什么事,我心来决定。

我该不该设法帮别人忙,我帮别人忙需要伸出援手,伸出手。

伸出手是我手,这是我身体,是我心叫我伸出手,我就伸出手。

要不然有时候脱离话,那你心再怎么愿意,身体都动弹不得,那有什么用呢?

所以孟子提到说“可欲之谓善”,意思非常清楚,我心觉得可欲了,就是善。

在任何地方只要看到一个行为你也不知道是不是善,你心里面觉得很喜欢,你没有任何动机,跟自己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心里觉得喜欢,这个行为就是善,这叫做“可欲之谓善”,这也正好说明人性向善,所以你不需要有任何其他前提。

第一步可欲之谓善,这个说实在,不能算真境界,只能算出发点,但是它基础非常深刻,就是人性向善,所以可欲之谓善。

 

2.“有诸己之谓信”

有至于自己叫做信,信就是真,真假真。

意思是我自己来做到善代表我是一个真正人。

因为我也向善啊,我光是喜欢别人善行为,那我自己还没有做到话,我就不能算真正人。

所以我自己身上去实现这个善,因为我也是向善。

我实现了善之后,我人性才得到肯定,我就是一个人。

这是第二步,所以讲真话,要有行善才能决定你这个人是不是真正人。

因为人性向善,你没有第二个选择。

你再会念书,不见得是真;你再有本事,不见得是真。

你只有行善时候,才会发现我真正是一个人。

这叫做“有诸己之谓信”,有至于自己,第一步光看到别人可欲行为,第二步把这个行为在自己身上实现,我就是一个真正人。

 

3.“充实之谓美”

“充实之谓美”就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跟任何人来往,都能够把前面可欲善设法加以实现,没有任何遗漏,叫做充实之谓美,充实这两个字就代表没有任何遗漏,我们很容易遗漏,人很难做到充实之谓美。

因为你时间有限、力量有限,有时候判断还会错误。

比如说一个人他有五个朋友,他如果想对五个朋友统统讲道义话,他时间不够分配啊。

五个人忽然都有事情找他帮助。

他怎么办?

手机同时出现五个讯号,都是危急情况,请你来帮助。

他怎么办?

他只能选一个帮助。

他选一个去帮助,另外四个就觉得你不够朋友,这就是为难呐。

所以你要做到充实之谓美话,有时候你要不断修炼,一方面要增强自己能力,另外一方面少交几个朋友,要不然你帮不了那么多。

因为你一旦有困难时候,就会分一个本末先后,就会区分出朋友交情,有比较深,有比较浅。

但是如果朋友需要跟父母需要同时出现话,怎么办?

那当然毫不考虑先去照顾父母亲啊。

这样一来话,你还是会觉得人生有些遗憾,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任何人有需要我都可以帮忙,这是儒家一个正常一种思考,所以儒家在这个时候就会教你怎么判断。

你要学会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哪一个事情先做,哪一个事情后做,这是一个很难挑战。

 

4.“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我们常常看到孟子提到大人,大人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人,从小是一个小孩子,叫做小人,长大之后有没有成为大人呢?

不一定。

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培养你大体,我心,让我欲望减少,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望减少,我心得到存养充扩,慢慢就变成大人。

但这个大人真是不容易做到,因为孟子所谓大人一方面不能失去赤子之心,单纯小孩子心,你不能失去。

等于是你要保存那种最原始人性向善根苗,你要把握住。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这是大人。

但这个大人很难做到,底下一句话你想想看怎么做?

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我们以前念书念到这句话都说太好了,我跟大人一样,说话不用守信。

这一来话,大人说话不用守信,做事不用有结果,那不是赖皮嘛。

怎么叫大人呢?

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了解,他最后一句话四个字,唯义所在。

看看他该不该,道义在什么地方。

儒家一向强调说话要守信,但是说话要守信里面有一个困难,你说话要守信,代表你说话时候跟你将来去守信时候有一个时间落差,这是没有问题。

所以守信用绝不是说我现在说现在就守了,不是。

我现在说明天我们在哪里见面,那我明天就要去,这叫做守信。

那好了,今天到明天正好发生一件事,谁能预测呢?

谁能控制呢?

所以我常常举一个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是很容易了解。

假设我买一把猎枪,我一个好朋友跟我说,你下个月猎枪借我用吧。

那当然没问题了,我猎枪打了一个月打猎也打够了,下个月借你,先答应了。

下个月到了,你跑来找我,说你答应借我猎枪,来吧,枪借我吧。

我不能借啊,为什么?

因为这个月之中我这个朋友患了抑郁症啊,所有人都知道他患了抑郁症,有自杀倾向啊。

那这个时候我把枪借给他,我为了守信,结果他自杀了,那么请问,我心里怎么过得去呢?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勇敢判断。

而不是说一言即出,驷马难追,我既然答应枪借给你,我就一定要借。

不可以这样讲。

你应该想说这个月之内他发生了问题,有了这个抑郁症现象,枪借给他很可能自杀。

那这个时候我只好撒谎了,哎呀,枪不见了。

反正找各种理由我不守信,这就是大人者,言不必信考虑啊。

行不必果也是一样,我们一起做一件事,没问题,要有结果。

做了一半才发现你是不良分子,如果把它做成话,正好帮助你下一步继续做坏事。

那怎么办?

做了一半我就毁约了,不做了。

这是很难事情,因为表面上别人会说你这个人好像不守信用、不讲道义,大人照样要坚持,因为他最后有一句,唯义所在。

要看道义在什么地方,这个太难了。

所以这样大人在《孟子》里面经常出现,代表你修养到大阶段它有一个特色,叫做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光辉代表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跟任何人来往,都可以做到你善要求,并且这个时候你出现光辉了,因为你日日如此做,有恒心之后才会出现光辉,我们有时候没有耐心,《孟子》里面常常提到,他说你挖一口井,挖了九仞了,一仞是七尺,一口井挖了几丈深,还是没有看到泉水涌出来,一口水井就是要让泉水涌出来,就算差一寸,水没有涌出来,这还是废井。

什么意思?

要有恒心啊。

所有德行上修养不能够说我已经不错了。

不行,你不到最后你不能说你已经不错了。

你光做好事做了几天,发现说别人不太肯定你,算了,其他人没做好事也照样过日子,我干吗那么累呢,那就放弃了,那就不会有光辉了。

很多宗教里面修行人,他在画像上面头上都出现光辉,你看很多佛教画像,里面一些菩萨头上都有光圈。

西方更明显,西方中世纪以后,很多画像只要是圣人,头上都有光圈,充实而有光辉,孟子早就说了。

等于是一个人经常行善话,他头上就出现光辉,到任何地方大家都感觉到一股力量。

 

5.大而化之之谓圣

儒家讲圣人,这个圣人有什么作用呢,大而化之。

我们今天讲大而化之是说这个人不拘小节,大而化之,什么事情都无所谓。

而孟子所谓“大”是什么意思,充实而有光辉,光辉是静态,大而化之是动态,等于是一个人他有这样修炼之后还需要适当位置,所以古代人对于“圣”这个字,常常跟“王”联系在一起,你要当帝王你这个圣德才有机会表现。

所以孔子为什么经常梦见周公?

因为周公就是拥有完美德行,圣人,又是有天子位置,他曾经代理天子。

所以周公治理卓越,孔子对他特别崇拜。

《孟子》里面提到圣人,有四种:

伯夷,圣人里面最清高;柳下惠,圣人里面最随和;伊尹,圣人里面最有责任感。

孟子特别强调,这几种人在他们当时周围人都受到感动,每一个人看到他们都受到影响,风俗就开始慢慢变得敦厚了。

每一个人都受到一种力量一种感染,甚至推动,“风动草偃”。

那孔子更是不要说了,孔子感化了他学生。

所以孟子讲孔子学生对孔子就用四个字,心悦诚服,代表你大而化之,能够感动这些学生。

学生本来都很平凡,跟我们一样,经过孔子这个老师教导,每一个人都有他特色表现出来,至少在德行上有一定成就,这叫做大而化之之谓圣。

 

6.“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因为他说了“不可知之”四个字嘛,我们没有办法谈。

你既然讲了无法去了解它,无法说得清楚,所以大家都不谈了。

但是如果真不谈话,反而错过孟子思想最高深境界,最精彩地方。

这个“神”在这里并不是指鬼神神,而是指人世界里面所有精微奥妙,简直神妙无比一种情况,叫做神,比圣还要高,这个叫做神。

什么叫不可知之呢?

我想有些人都知道,现在宗教开始慢慢受到重视,像佛教里面最高境界叫做不可思议境界,佛教里面,凡是你可以去思考,可以说得出来境界,都不够高。

真正最高境界是不可思议,其实这个话有一点像是诡辩一样。

为什么我这样讲呢?

因为你说不可思议,反正你也想不通,我也想不通,那你怎么知道他就有呢?

问题来了。

我们常常说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代表你怎么想也想不通嘛,既然不可思议,你怎么知道他是什么样子?

你怎么知道他真存在呢?

这就需要某种修炼。

说明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一个人年轻时候,看到老人家修养,会觉得这个好像很难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自我牺牲,要以德报怨,像老子讲以德报怨。

也很难理解,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要谦虚退让?

像我们对于道家思想,很多地方觉得说这个很难理解。

为什么?

因为我们自己经验不够,认识有限,就觉得很多别人所说话不可思议。

因为我不懂。

但是哪一天,我如果继续去努力话,说不定就懂了。

所以不可思议有可能因为你自己成长而成为可以理解。

所以孟子特别提到什么,你要往上走,从善到信、到美、到大,再往上到圣,这个已经很难想象了。

因为孟子提到圣只有那几个人,他还是往上走,神,代表什么,他对人性了解是肯定人性可以达到像神明一样伟大。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年龄有限、格局有限,就说别人那个不可能,先不要说不可能,哪一天你到一个修养境界,才发现那个境界你达到了,但是说不清楚,因为你跟那些没有经验人说,说了也是白说。

因为他没有经验,你怎么样去找语言来描写都不够,就好像你看道家,“道可道,非常道”。

你用言语可以说得出来道就不是永恒道。

你真体验到了之后不用说也罢。

人一定要承认,我们生命是一个神奇、是一个奥妙东西,叫做五行之秀,天地之灵啊。

那么这样一个人,他有非常神秘部分,只是我们自己有时候把自己看太平凡了,如果说你给自己机会话,就会发现我们生命可以跟别人生命互相感通,感通就是我本来只求自己温饱,自己安全顾到就好了,后来发现别人有困难,就觉得不忍心,这个“不忍心”三个字,孟子就把他作为仁政基础,一个统治者,他只要有不忍心,就是不忍别人受苦心,就够了。

把他推出去治理天下,好像在手掌上转东西一样,可运于掌这么容易。

如果你把这个不忍心去掉话,很忍心,看到别人受伤没感觉,看到别人有困难也不愿意去帮忙,到最后就变成一个封闭、小、狭隘世界,跟动物没有差别了。

 

三、如何提升人生境界

学习孟子思想话,他人生六个境界一定要充分理解,尤其是越往上面越难懂地方,越要下工夫去认识。

像成为大人,有需要某种修炼;成为圣人话,那还需要有力量,大而化之,能够感动感化附近人、周围人。

在儒家来说话,每一个人都是价值主体,他可贵在于他是一个人,人性向善,他也一样。

所以在社会上,年纪大当权派这些人,就要想尽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把他向善人性有充分发挥机会,从教育到社会制度到整个政策都配合这个目标去发展,而这个目标确立之后,整个社会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我是一个主体,我有自主性,我应该为自己行为负责,他就可以从第一步“可欲之为善”慢慢往上走。

所以孟子学生,像乐正子,他认为在四之下,二之中,在二跟三之间,顶多做到充实之谓美,就上不去了。

就是我自己可以独善其身,你要叫我去大而化之,能够感动其他人这种成果,他不见得做得到。

所以这一集我们谈到有关孟子人生境界,特别用胸怀决定人生格局,这个胸怀就来自于见识,什么样见识呢?

先了解孟子对人生那六个层次描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们要取法乎上,至少可以得乎其中,然后再往上慢慢努力,所以这是孟子里面非常精彩一段,谈到人生修养境界。

给了我们很大一种希望,同时也给我们很大压力。

 

四、学员提问

〖提问1〗您好,傅老师。

我有三个问题要问您,第一个就是比如说我和我奶奶和邻居家奶奶我们三个一块去公交车上,我在前面走,只有一个座位,我应该让给谁?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经常发生一件事情,就是我带着邻居家妹妹还有自己弟弟去街上买水果,但是由于不小心,我买了两个苹果,有一个稍微有一点点坏,然后我会把这个坏给我弟弟,而不是先给那个邻居家妹妹。

如果是这样话,我是不是有点把自己亲人排有点靠后了?

还有第一个公交上事情,我如果不让给我奶奶话,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孝?

如果我不让给邻居家奶奶话,是不是有点失礼?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舜可以,您讲到他可以影响到周围人,让大伙儿一块来做好事,提高自己德行。

而且前面时候我们谈到一个如果是自己,如果是我们自己在一个很坏一个环境下,我们可以不管周围一切,我们可以关起门来自己修炼自己内力。

这二者之间是不是有点矛盾?

 

【傅佩荣】那么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牵涉到自己奶奶,邻居奶奶一起上车,只有一个位子让给谁时候?

这个不用考虑,当然是让给自己奶奶。

如果你奶奶她觉得邻居奶奶年纪比她更大几岁,她恐怕身体比较差,你奶奶可以让给她,不用你来让,你就让给自己奶奶,这个很简单,这个不用考虑。

因为你如果说没有让给自己奶奶,就直接让给邻居奶奶,你奶奶就会觉得说怎么这个孙子变成墨家了?

这个是没办法接受。

所以第一个很清楚。

第二个你带自己弟弟跟邻居妹妹出去买两罐果汁,有一罐有问题,有问题给自己弟弟喝。

说实在,真有问题话,就不要喝了。

如果说你提这个问题…你提这个问题很明显话。

你为什么对自己人好像比较稍微委屈一点,不能让邻居受委屈呢?

这是我们中国人一种爱面子心态,外国人一般来说不会这么做,他不会说我带着邻居孩子跟我自己孩子出去,两罐牛奶,有一罐坏给我自己孩子吃,没那回事。

或者说我只有一罐牛奶,我给别人孩子吃,也不见得会那么做。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跟西方参考一下他们做法,你要怎么样呢?

最好不要,太过于为了外在面子或者别人一种观感,需要别人讲好话,而去做一些扭曲或者委屈自己一种真正情感事情。

比如说我爱护我自己弟弟,当然超过爱护邻居孩子嘛,对不对?

那既然这样话我当然把最好先给我弟弟,有多再给邻居弟弟,一定是如此。

如果说你说希望邻居孩子去他家里讲我好话,说我这个大哥哥是一个了不起好人,这叫做你心里其实是有一个转弯了,儒家里面讲究直,真诚而正直,就是你尽量不要转弯,你一转弯之后就变成你做很多事都会设计,有什么样构想,希望达到什么结果,变成手段,变成工具,这样反而不好。

所以前面两个问题跟别人怎么相处比较具体,我们很容易来找到答案。

第三个比较困难,这个问题也很好,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说像舜,情况这么坏,他透过这个机会修炼自己变成伟大圣人;另一方面我们也说颜渊在那个时代,天下这么乱,我反正也救不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帮忙呢?

我还不如自己隐居起来修行。

你说没错,但是你问题里面正好给了我们答案。

为什么呢?

因为舜父母亲跟他弟弟是他不能够避开这个家庭,而颜渊我们举例来说是邻居隔着几条街,有人在那边打架,那说实在,关你什么事呢?

还隔着很远嘛,你可以找警察去关涉,你不要自己跑去,到时候别人两个人打一顿,反而合起来把你打一顿,都可能。

 

〖提问2〗您好,傅老师。

希望您对我们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就业提一些建议,谢谢您。

【傅佩荣】好。

人生是不能够重来,每个阶段都有它最主要工作,所以当学生时候我是建议尽量减少打工机会,尽量专心去学习。

我举个例子,哈佛大学学生他们怎么念书?

他们平常是上课一小时,回家读书2.5小时,所以在美国大学,它设计相当好,但是要看学生用不用功。

一个学生上课每周很少超过十二小时,就是你是一个大学生,你在学校上必修课,每周十二小时,并不多。

但是回家之后,一小时上课你要复习、你要预习2.5小时,等于多少时间?

三十小时,加起来四十二小时,所以一个学生在哈佛大学念书,他每星期有四十二小时都在书本上、都在教室里面。

这样四年下来,才能够把专业知识尽量吸收,否则话,将来你进入社会,你作为本科生,你本科东西没有学好,那多可惜。

这个社会进步怎么能靠你呢?

所以这是哈佛大学,美国最好学校之一,有这样做法。

但是我们平常国内大学,都是必修课太多了,你每上个一小时,回家念书一小时,比如你上课十六小时,回家念书十六小时,一周就有三十二小时专心念书,这样就够了。

通常大学生,根据我观察,每周上课十六小时,问他说你在家里面念几小时,没念,不太念。

考试时候就开夜车了,最后考了又忘记了,念书一定要记得,就好像滴水可以穿石一样,日积月累,你开始念一样东西会觉得很生疏,有压力,不喜欢。

多念几遍,慢慢去从知之者变成好知者、变成乐知者,三个阶段,到最后可以实践,改变自己生命。

学习快乐是无限,每一个人都是透过学习,以前不懂,现在懂了,懂了之后才发现这个好东西,我如果说自己加以实践话,可以改变我生命。

中国人讲念书,是变化气质,西方讲念书是培养风格,各有它重点。

但是基本上你要记得,念了书之后要变成我生命一部分。

所以要三句话,第一个好学;第二个深思;第三个力行,努力实践。

你如果学了不能实践话,学了之后还是忘记了,跟你无关,这很可惜。

所以我们尤其学儒家思想,学了之后一定要努力试试看,设法实践。

实践了之后才发现这话是有道理,所以我对大学生,当然是期许很高了。

我想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来这边听课,我觉得这一点精神非常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