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154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

14*小狗学叫

文本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小狗的奇特经历。

故事里的小狗不会叫,受到别人的嫌弃和奚落。

于是,它向小公鸡学习喔喔叫,却引来了狐狸的嘲笑;它又向杜鹃学习咕咕叫,却差点儿被猎人击中。

这两次误入歧途的经历颇为曲折,会引发截然不同的预测内容。

本文篇幅较长,和前面两篇课文一样,以反复手法推进情节发展,较为特别的是有3种结局。

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前两篇课文情节发展的简要梳理,引导学生了解这类童话表达上的特点,进而预测本文的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内容的一些线索和生活经验预测故事的结局,通过与原文的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一边阅读一边预测的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测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阅读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和体验,在探究、评价的过程中提炼、检验预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讨、厌”等11个生字,读准“吗、担”等5个多音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做到预测有一定的依据。

3.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4.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预测后面的情节和最后的结局,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运用预测策略阅读、续编或创编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各种动物叫声的音频,让学生听一听都有哪些动物。

2.指导学生积累描写动物声音的词语。

喵喵(小猫)

哞哞(牛)

嘎嘎(鸭子)

喔喔(公鸡)

咕咕(杜鹃)

汪汪(狗)

呱呱(青蛙)

咯咯(母鸡)

叽叽(小鸡)

咩咩(羊)

嗡嗡(蜜蜂)

吱吱(老鼠)

3.教师过渡,

引入课题。

过渡:

每一种小动物都会叫,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领,而且它们的叫声都很独特。

可是,同学们见过需要学叫的狗吗?

没有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只小狗,看看它有怎样的故事。

4.出示课题,猜想课题。

思考:

第一次读到课题,你能猜到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吗?

示例:

(1)小狗为什么要学叫呢?

它不会叫吗?

这世上会有狗不会叫吗?

那这只小狗太特别了。

我猜它可能像丑小鸭那样经历了很多磨难,最后才发现自己不是狗,所以不会叫。

(很有意思,你联想到了自己的读书经验,给了它一个不会叫的合理解释。

(2)小狗可能会去向别的动物学习怎么叫,找了很多老师教它,它最后可能学会了很多叫声,也可能没有学会。

(你的猜想跟故事有点儿接近,你跟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呢!

(3)小狗的叫声与众不同,受了很多委屈,最后它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里全部都是不一般的小动物,比如三条腿的蛤蟆、一只眼睛的老鼠⋯⋯(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啊!

而且这真是一条自强不息的小狗!

二、初读课文,练习猜想

1.出示《小狗学叫》一书的封面,介绍作者。

过渡:

同学们猜出了这么多不同版本的《小狗学叫》,要是都能写出来,一定特别精彩!

那原本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呢?

谁来帮我介绍一下作者?

贾尼·罗大里(1920—1980)1920年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他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

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

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运用上一次课学到的“写旁批”的方法,把自己的猜想简要地写一写。

3.教师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新词

mátǎoyànnùpīfǎnɡdānyàchā

干吗讨厌发怒批评来访担保压根差不多

rěnmózhònɡdànfēnɡwānɡwānɡɡǎo

忍着模仿百发百中子弹发疯汪汪搞不清

4.小组交流讨论。

(1)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

这是(谁+干什么)的故事。

明确:

这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故事。

(2)根据提示,讨论并划分层次。

提示:

不会叫的狗被批评——跟小公鸡学叫——跟杜鹃学叫——三种不同结局◆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

写小狗不会叫,遭人批评。

第二部分(10~24自然段):

写小狗学公鸡叫,被狐狸嘲笑。

第三部分(25~37自然段):

写小狗学杜鹃叫,遭猎人枪击。

第四部分(38~52自然段):

猜想三种不同的结局。

(3)出示本单元课文的情节图,讨论:

这三篇课文在情节上有什么相同点?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想要倒下——小猫求助——老母鸡求助——小蜘蛛求助——老屋还站在那儿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子长长——男孩剪胡子——鸟太太剪胡子——⋯⋯《小狗学叫》:

不会叫的狗学叫——跟小公鸡学叫——跟杜鹃学叫——遇到小母牛、农民⋯⋯

明确:

三篇课文都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

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点预测本文的大致情节。

(4)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猜想,并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5.指名汇报展示猜想的内容以及这样猜想的理由。

填空:

读到,我猜想,因为。

小结:

同学们预测的本领越来越高了!

大家已经学会运用看标题、看插图、联系生活常识、联系上下文这些基本方法来进行预测了。

思路越开阔,我们就能预测出更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自然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不管这些预测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只要有依据,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难得的阅读体验!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三、研读课文,体验预测

一)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

2.思考:

这条狗和别的狗有什么不一样?

别人是怎么评价它的?

预设:

(1)它不会叫。

孤零零的。

(2)不会叫是一种很大的缺陷。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教师指导朗读。

预设:

读出人们对狗好奇、质疑、批评的语气,读出狗的委屈、可怜、无奈。

4.教师小结,引导预测。

小结:

可怜的小狗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批评。

它不会叫,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会。

读到这里,你们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5.师生讨论交流。

示例:

(1)小狗会想办法学叫,因为别人的批评让它觉得不会叫是一种很大的缺陷,它想要弥补这个缺陷。

(2)小狗可能会伤心地离开这个国家。

6.思考: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

明确:

好的意见,我们要听从;不对的批评,我们不要太在意,还可以适当向别人解释一下。

(二)学习课文第10~24自然段。

过渡:

故事是不是如我们预测的那样发展呢,我们接着往下读。

1.自由朗读第10~24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这部分讲的是什么内容?

(小公鸡热心地教这条狗学叫,这条狗努力练习学叫,结果受到了狐狸的嘲笑。

(2)这部分出现了几个角色?

它们有着怎样的个性?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现了三种小动物,小狗、小公鸡和狐狸,它们的个性各不相同。

2.学生汇报发言,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小狗——勤奋、聪明。

预设:

引导学生找到“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等词句,朗读体会小狗的勤奋。

小狗学得像,连狐狸都以为是只真的小公鸡叫,说明小狗聪明,有语言天分。

教师再指导学生仿照“那么⋯⋯那么⋯⋯那么⋯⋯”句式说话。

示例:

①秋天来了,树上的苹果是那么大,那么红,那么香。

②妈妈一笑起来,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柔,那么好看。

(2)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预设: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狗和小公鸡的对话,重点指导朗读。

(3)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

学习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状态。

预设: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狗和狐狸的对话,重点指导朗读。

再出示课文里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描述狐狸的神态、动作,朗读体会课本上“它在地上打着滚,捧着肚子,竭力忍着不笑出声来”这一句。

3.教师小结,引导预测。

小结:

狐狸的嘲笑深深地伤害了小狗的自尊心,于是,这只可怜的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

)读到这儿,你们觉得,接下来小狗又会有怎样的遭遇。

4.师生讨论交流。

示例:

(1)小狗可能又去学别的叫声了。

(2)小狗的自尊心受了伤害,躲起来了。

5.思考:

我们能不能嘲笑别人?

如果被嘲笑,你懂得怎样寻求帮助吗?

明确:

嘲笑别人、伤害别人是不对的。

如果我们被嘲笑,一要记得勇敢地说“不”,二是可以及时寻求朋友、老师、父母的支持或帮助。

(三)学习课文第25~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5~37自然段,说说小狗又有了怎样的遭遇。

明确:

杜鹃同情、关心小狗,主动教小狗学叫。

结果小狗学会了咕咕叫之后差点儿被猎人打中,于是它开始跑啊跑啊⋯⋯

2.思考:

这一情节与之前我们的预测一致吗?

与前面的故事情节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

小狗都碰上了好心的小动物,得到了它们的帮助;小狗都学会了叫,只不过都不是狗的叫声;小狗学会了叫之后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3.教师小结,引导预测。

小结:

这样一只可怜的,但是又有尊严、有追求、勤奋而聪明的小狗,到底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你们再想想看。

4.师生讨论交流。

示例:

(1)小狗又遇到了其他动物,并向其学叫,结果又遭遇了嘲讽和困难。

如,小狗学习田鼠吱吱叫,猫头鹰感到很困惑,责备小狗不应该混淆视听。

(2)小狗这么聪明,经过

几次失败的经历之后,反思总结了教训,意识到学的叫声都不是自己的叫声。

自己本来就不会叫,也没必要学别人叫。

四、探究结局,深化认识

过渡:

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但都不完整。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给这条小狗规划一个完整的结局。

先看第一种结局

探究第一种结局

1.教师朗读课本上的第一种结局。

出示要求,小组交流讨论。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2)认真倾听同学的预测,思考这样的预测是否有道理。

(3)互相提一提意见,既说一说你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也说一说你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示例:

(1)小狗像之前一样,学会了哞哞叫,而后被农场主挖苦了一番,赶出了农场。

(2)小狗学会了哞哞叫,农场主觉得可以让它管理牧场,因为它懂牛“语”。

3.出示课件,听老师朗读完整的结局。

思考:

故事结局与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一种结局

“不错。

但我没有把握,这是不是正确的叫法。

你是一头母牛⋯⋯”“我当然是头母牛。

“我不是,我是一只狗。

”“你当然是只狗。

这又怎么样?

这并不妨碍你学习我的语言。

”“好主意!

好主意!

”狗大声说道。

“什么主意?

“此时此刻我想起来的那种主意。

我将学会所有动物的叫法,我将让一个马戏团聘请我我将获得极大的成功,我将变得很有钱,娶国王的女儿为妻。

当然是狗中之王的女儿。

“你真不简单,想得真妙。

那你就开始学吧。

你听好了:

哞⋯⋯哞⋯⋯哞⋯⋯”“哞⋯⋯”狗学着。

这是一只不会叫的狗,但它却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4.说一说:

针对原文结局,你还有哪些大胆的预测?

预设:

可以在原文“好主意”处引导学生预测什么是好主意,而后再引导学生预测小狗的最终结局。

探究第二种结局。

1.教师朗读课本上的第二种结局,出示要求,小组交流讨论。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2)认真倾听同学的预测,思考这样的预测是否有道理。

(3)互相提一提意见,既说一说你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也说一说你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示例:

(1)小狗学会了说“人”话,从此和农民和谐相处,过上了宠物狗的日子。

(2)农民想把小狗带回去看家护院,可是小狗不会叫,农民就把小狗赶走了。

3.出示课件,听老师朗读完整的结局。

思考:

故事结局与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二种结局

“你往哪儿跑啊?

“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就到我家来吧,我正需要一只狗替我看守鸡舍。

”“我愿意去,但我得告诉您:

我不会叫。

”“那更好。

会叫的狗会把贼吓跑的。

而你却不让他们听见,他们一靠近,你就叼住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行。

”狗说道。

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

4.说一说:

针对原文结局,你还有哪些大胆的预测?

预设:

可以让学生预测,当小狗告诉农民自己不会汪汪叫时,农民会说出什么理由来收留小狗呢?

探究第三种结局。

1.教师朗读课本上的第三种结局。

出示要求,小组交流讨论。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2)认真倾听同学的预测,思考这样的预测是否有道理。

(3)互相提一提意见,既说一说你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也说一说你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示例:

(1)小狗终于碰上了另外一条会叫的狗,找对了自己的老师。

(2)小狗碰上了另一种不会叫但是能模仿狗叫的动物,小狗因为自己不会叫,所以很同情对方,还安慰对方。

最后二者决定把“汪汪”这种叫声当作自己的叫声。

(提示:

因为第

1自然段有“不知道怎么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的句子,所以预测这种叫声不会是狗发出来的)

3.出示课件,听老师朗读完整的结局。

思考:

故事结局与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三种结局

“可能是长颈鹿吧?

不,也许是鳄鱼。

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我得小心谨慎地靠近它小狗在树丛中向传来“汪汪”叫声的方向匍匐前进,不知为什么,它的心跳得十分厉害。

“汪汪。

“哦,也是一条狗。

”你们知道吗?

就是刚才听见“咕咕”叫声后开枪打鸟的那个猎人的狗。

“你好,狗。

“你好,狗。

“你能否告诉我,你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发出什么声音?

我不发出什么声音,我是在吠,供你参考。

”“你这是狗叫?

你会狗叫?

“当然喽。

你总不能要求我像大象那样叫,或者像狮子那样怒吼吧。

”“那你能教我吗?

“你不会叫?

“不会。

“你好好听着,好好看着,得这样叫:

汪,汪⋯⋯”

“汪,汪⋯⋯”我们的小狗很快就学会了。

它又激动又高兴地想:

“我终于找到我应找的老师。

4.说一说:

针对原文结局,你还有哪些大胆的预测?

预设:

根据原文小狗的心理活动:

“可能是长颈鹿吧?

不,也许是鳄鱼。

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可以引导学生就此预测究竟是什么叫声。

5.教师小结,深化认识。

思考:

不会叫的狗的奇遇故事结束了,如果你是这只小狗的好朋友,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示例:

小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学会做真正的自己。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联想续写。

过渡:

读童话需要有一颗童心,还需要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

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端流出。

那么,同学们,你们愿意拿起手中的笔,为小狗写一写第四种结局吗?

2.小组练习。

(1)讲故事。

预设:

把自己找到的同学们不熟悉的故事拿出来,轮流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篇幅较短的故事,可以在中间停顿两三次,请其他同学预测后面的内容。

篇幅较长的故事,可以简要地介绍故事内容,请其他同学预测接下来的情节。

(2)预测故事。

预设:

①预测时,注意说一说自己预测的依据,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继续预测。

②听故事的时候,如果注意到一些内容细节,也可以根据这些细节进行预测。

(3)交流讨论。

预设:

①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和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②交流讨论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情节走向或故事结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4)汇报展示。

预设:

①小组派代表轮流朗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预测。

②评比“最佳朗读者”和“预测达人”。

3.布置作业。

(1)请把你为这只不会叫的狗设计的“第四种结局”认真修改后,写在积累本上。

(2)课后多读童话故事,练习预测本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培养兴趣、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本课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生动,学生愿读、爱读,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他们把握“读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上。

“读出了什么”就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基本的预测方法,边读边体会预测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

“读懂了什么”主要是谈故事内涵和给人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挖掘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

在教学方式上,我注重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设计了三次小组讨论。

每次讨论的内容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一点一点地提高。

第一次是自由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借鉴前两课的学习经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认识到三篇课文情节反复的特点,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简明的情节图,清楚预测的大致方向,从而对情节、结局做出初步的预测。

这一次小组合作的重点在关注自己的预测与课文内容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这一环节我的指导相对较多。

第二次是集体讨论环节,针对故事的三种不同结局进行预测。

这次讨论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预测,还要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有道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辨能力。

这一环节,我只重点抛出引题,适当加以点拨。

第三次是小组讨论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有新鲜感的故事朗读并预测。

这一环节更要求学生加强自主性,自己朗读故事,把握节奏;自己倾听故事,预测走向;自己提出意见,互相交流评价,从而使自己的朗读、表达、倾听、判断、评价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这一环节,我完全放手,只在最后学生汇报时加以点评、鼓励。

回顾整堂课,我想还是有一些可借鉴之处的:

一是有很明显的“语文味儿”,注重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到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教小狗的良善,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的粗鄙,杜鹃怜悯、关心小狗的赤诚。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狗的内心世界,从

而得出一些有用的启示,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是巧借课文空白,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

”在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

例如,课文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

文中有很多细节如“一个没有狗的国家”“总有一天你会上新闻的”,也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供学生索骥、质疑、编创,这就是细节的留白。

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三种结局续编完整,还让他们创造性地编写“第四种结局”,充分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创新的热情。

也有不足:

一是环节安排上不够精练。

每个环节的设想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和讨论环节对时间的把控不够,很多环节潦草而过,没有很好地引申开来,略有遗憾。

二是教学难点:

的落实有些僵化。

学生读完故事后的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也是相当精彩的。

为了教学方便,我将这些内容随文分散,一方面确实比较好把握,但是教师的主观性太强,说教痕迹比较重,没能给学生充分探讨交流的空间。

三是启发、鼓励、评价学生时的语言不够恰当。

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有时候很大程度上需要被激发出来,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到位,也很难呈现出满意地教学效果。

所以我还要加强自身功底,往后在把握课堂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