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3180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docx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

二、青铜时代

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阶段是伟大的青铜时代,这是一个史诗性的时代。

部落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使人类产生了最早的国家。

青铜时代的标志,是青铜的使用。

青铜,是铜、铅、锡的合金,它的冶炼需要较高的技术,这标志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的青铜时代,就是历史上的奴隶时代,相当于古人所说的“三代”时期,即中国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周。

青铜时代,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

中国文明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正是治水英雄禹的儿子启建立的。

由于禹的功劳,他的家族声名显赫,为以后的禹传子,“家天下”奠定了基础。

于是,启成了夏的第一代国王,国家诞生了。

中国天子的位子从此一直传到了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中国进入了有阶级社会,黄河中游的夏族,率先进入文明时代。

夏族的族姓后来成了汉民族的代称——“中夏”,就是指中原,可以泛指中国。

然后夏实在太遥远了,一千多年以后的诗人屈原,就在他的诗歌《天问》中提出疑问。

近代的许多学者也都怀疑夏的存在。

1958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发现,终于为我们证实了夏的存在。

二里头遗址中夏朝的都城和宫殿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宫殿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里头最重要的发现,是青铜器和青铜作坊。

其中的一个铜爵,是用四块以上的范合起来做成,过程相当复杂。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载物候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夏代已经积累起来的“观天察候”的知识。

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候和相应的农作,正式被称作“夏历”。

夏朝维持了500年,传说那时东方有穷氏的部落首领后羿曾一度夺取了夏的政权,后羿的妻子,就是有名的嫦娥。

到夏朝末年,先是伊、洛二水的枯竭,其次是国王桀凶残无道,最终使夏朝灭亡的,是在东方崛起的商族。

经“鸣条之战”,夏彻底完结了。

商,本比夏要落后,后来受到了夏文化的影响,也迅速进入了奴隶社会的文明阶段。

到了商汤任首领的时候,商族已经战胜周围的各部族,成了夏的劲敌。

当商汤带领大军进攻时,已失去人心的夏朝立刻土崩瓦解。

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夏的基础上创造了比夏更高的“殷商文化”,他们和夏族人民一起,构成华夏民族的主体。

商汤,是一名贤明的君主。

他开创的商王朝,以黄河为中心,向四方发展,疆域比夏还要大得多。

而他本人,与“尧舜禹”一起,成为古代理想君主的典范。

史书记载,商朝在近600年的岁月里,频繁地迁都,先后有十几个都城,是历史上迁都之最。

为什么要抛弃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都城呢?

有多种的解释,有的说是因为地利耗尽、生产下降所造成的,也有的说大量的制造青铜器,势必要求统治中心靠近矿源。

于是商的贵族为追逐铜矿而不得不迁都。

还有的说是因为水患频繁所致,有的则认为是内部矛盾的结果。

这么多的都城,考古学家已经找到了两个,一个是前期的亳,一个是后期的殷。

位于郑州市二里岗一带的商都亳,是迄今知道的中国最早的城市。

这是一座宏大的城市,《诗经》里形容说,“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专家们推算,以那时的水准,要建立这样的一座城市,每天一万名劳力,也需八年才可以完工。

在亳城出土的文物表明,在商朝初期,社会文明已进入成熟期。

各种各样的手工业证明,社会分工已经相当复杂细致。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世界上最重的古代青铜器,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极品。

商朝的青铜器的制造,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它是人类制造工具史上的一次飞跃。

商代青铜器纹饰上,以“饕餮纹”为代表,器樽兽面纹凶悍、雄健而威严;器型上,则一概方整静穆、庞大深厚。

所有这些,是为了体现一种无限超凡的原始神力和精神象征。

先人们用这样繁复惊人的技艺,熔铸了那个“有虔秉钺,如火烈烈”的狂野时代。

殷墟出土的这些青铜器,形制之精美、铸造之复杂,无可怀疑地证明,中国的青铜文化已达到了它的高峰期。

武王妃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皿中,从那些大大小小的酒具,可以想见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痛快畅饮,美酒当歌的。

饮酒之风,早从夏王朝就开始了。

传说用黄米做酒,是从夏代第六个国王,少康开始发明的,也许我们可以叫他中国的“酒神”。

而那些铜钺、刀戈等兵器则可以展示商王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那个年代的纠纠武风。

殷墟出土的陶器和玉器,也同样精美绝伦。

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形制单纯,神态逼真。

而殷墟的一大收获,是甲骨文的发现:

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耕地时挖到了一些带字的骨片,他们称之为“龙骨”。

从那时至今已经发掘了十多万片,那时由古董商转销到北京,被学者发现,成为争相研究的热门。

这些“龙骨”,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它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人类从“结绳记事”到有象形的文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文字使人们的经验可以保存下来。

有了文字,人们更可以是“如虎添翼”了。

甲骨文中记录的比较多的是关于宗教方面的事。

看来,商朝祭天和祭祖的事物很多,每一件事情都要问问“上天”安排,占卜问卦。

但每一次问询,都要上供。

供品包括大批的奴隶,这就是甲骨文中记录的“人牲”。

如果贵族死了,也要杀死大量的奴隶,这叫“人殉”。

“人牲”和“人殉”,是古代社会一种野蛮的祭祀和埋葬习俗。

阶级的压迫是残酷的,到了商纣即位的时候,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激烈了。

周围的许多部族开始摆脱商的控制。

而纣王又是历史上一个数得着的暴君,他发明的酷刑,如“炮烙”之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刑罚之一。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作)是一部神话小说,可是关于纣王的描写,却基本符合事实:

大臣比干,规劝纣王,被纣王挖心剖腹残害。

相传周武王伐纣灭殷后,称赞比干忠贞,为他建了墓,北魏时期,又为他建了比干庙,现今位于河南汲县。

现在比干庙的建筑群,是明代重新建筑的。

比干精忠为国的精神,曾激励过历代君臣:

魏孝文帝南巡到此,离比干墓还有一里多,便下马步行,带领文武官员举行最隆重的祭祀。

然后写下了有名的《吊比干文》,表达自己不做昏君的志向;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也在比干墓前举行祭祀,并颁发《赠殷太师比干诏》,对比干秉公直谏,极为推崇。

正当纣王在“酒池肉林”中醉生梦死的时候,西方的周族已经强大起来,成为周边各国的盟主。

周族是陕西渭水流域的一个部族,大致与夏、商两族同时代。

传说中教民春耕播种、种收谷物的后稷,就是周族的祖先之一,姜嫄、后稷、弃是周族的始祖。

周族曾臣服于商,接受商的封号。

周是一个十分重视农业的部族,到了周文王时,国富民强。

周文王是周朝的创世之王,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他礼贤下士,善于用人,任用有才能的姜尚等人,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许多商朝大臣纷纷弃商从周,周由此势力逐渐强大。

纣王为了抑制周的强大,曾把周文王囚禁在今商代河南汤阴当时商代的监狱——羑里,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监狱。

文王在此泰然处之,潜心研究《易经》。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被称作“天人之学”、“群经之首”。

它通过象征各种自然现象的“卦”(太极、阴阳),来推测解释宇宙万物、天理、人道的大原理、大法则。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根源和支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易经),成为我国思想文化的一大支柱。

其源头,就在这“青铜文化”的鼎盛时代。

商的“气数”尽了:

公元前1027年,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率领3000勇士,45000甲兵,联合800诸候,讨伐商纣王。

双方大军在牧野决战。

战争开始,商军中不堪压迫的奴隶和平民阵前倒戈,愤然起义。

纣王眼见兵败,逃入鹿台,穿起玉衣,跳进火里自焚了。

一度辉煌的商王朝灭亡了,历史开始进入青铜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周朝。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伐纣,建都于镐京(西安),从此开创了周王朝800年的统治。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

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

前11世纪——前770年;春秋战国:

前770年——前221年)。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周初的历史上出现了一批我国早期杰出的政治家:

周文王、周武王、姜太公(姜尚)、周公旦等。

他们相继的努力,为周朝的江山(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姜太公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是《封神演义》的主人翁之一。

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史墙盘)上的铭文,记载了西周的历史。

他们之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周公旦,周公是我国政治、思想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儒家思想的来源,周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都是由周公打下的基础。

周公的最大功绩,就是制定“周礼”,他对照商的礼制,重新制定了一套既保持周族传统,又适应新形势的新礼制。

而这些制度对秦汉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西周开始了,周朝施行“封方建国”制,把王室、亲信、功臣,以及与周联盟的部族,全都封到原来商朝的疆域内,在各个重要的地点建立侯国。

让各侯国的“王”,做为周天子的代理人,“众星捧月”似的拱卫着周的中心——都城及天子。

这些诸侯对周王室有进贡的义务,打仗时也要派军队为周天子效忠。

在诸侯国内,卿大夫要向诸侯效忠,而在卿大夫的采邑内,国民和士兵要向卿大夫效忠。

这样就形成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人的出身决定他一生的社会等级,贵族与平民之间、平民与奴隶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奴隶永远是奴隶,而贵族则可以“子继父位”,为官或为王。

这就是历史上的“世卿世禄制”,典型的宗法制贵族政治。

周在经济制度上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把田地划分成一块一块的,使大批的奴隶在上面劳动,向国家缴纳贡赋。

孟子认为,“井”字周围为私田,中室为公田。

西周共有200多年历史,在这段时间内,只有开头五六十年是比较稳定的。

武王建国不久后就去世了,由他的弟弟周公辅佐成王,一些王亲勾结纣王后代(纣王的儿子——武庚)在东部地区叛乱,周公率军东征,平定了叛乱。

这是周公的又一大功绩。

东征归来周公在洛阳建立了一座很大的城市,称为“成周”。

后来就是东周的都城。

在周王室及其诸侯国的周围,散布着许多不同血缘和文化传统的部族方国,他们在文化上受到了商周文化的影响,但又保持了相当的特色和独立性,这些部族被周轻蔑地称之为“蛮夷”,周自己,则称之为“华夏之国”。

随着西周的发展,这些蛮夷之国都混入了华夏文明之中,成为了“华夏文明”的创造者之一。

在“蛮夷”之中,楚国(现湖北、湖南一带)发展较快,构成了周在南方的重大威胁。

到周昭王时期,楚国不服从周王室,昭王南征,死于汉水之上。

这是西周政治史上的一次大挫折。

昭王的儿子周穆王,心有大志,东征西战,扩大了疆域,历史上周天子云游的故事(先秦小说《穆天子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具有小说意味的游记,其中周穆王见西王母一段,写得文情并茂,意趣盎然。

)便由此而来。

据说他一直走到了新疆,在瑶池与西王母会面,在三千年以前,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旅行呢,穆天子可谓最早的“旅行家”了。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产生在这个时代,《诗经》共有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光辉的地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都极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

西周晚年,周朝的内部矛盾激化,百姓不满。

为了维护周的统治,周厉王下令不许“言论自由”,动不动就以“诽谤罪”论处,一时间形势极端恶化。

终于有一天,国人奋起反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群众暴动(即“国人暴动”)。

厉王逃走了,临时有两位大臣执政,历史上叫做“共和行政”,这是公元前841年。

这个时间的意义很大,它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从此以后,历史可以按年月细细地“排列”了。

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并没有汲取教训,反而更加荒唐,他宠爱一个掳来的女子,褒姒。

褒姒终日没有笑容,周幽王为搏美人一笑,竟然用了“烽火戏诸侯”的主意(荒唐!

),他谎称镐京有难,点烽火向各诸侯报警。

众诸侯闻命前来救驾,有的丢盔卸甲,有的反穿军衣,狼狈不堪,褒姒终于笑了(是真的笑么?

讽刺的笑吧。

)。

然而烽火“戏”了诸侯,也戏了自己——公元前770年,西方的犬戎,攻进了镐京,西周灭亡了。

周幽王的儿子平王逃往东都洛阳。

东周开始了。

自此以后,三代历史(夏商周)的主要格局发生了破裂,周王室的绝对权威不复存在!

历史,进入了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

前770年——前403年;战国:

前403年——前22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