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3665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一周

课题

《彩色的中国》

1、通过学习歌曲《彩色的中国》,加深对中国江河海域及地形、地理位置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绘画、唱歌、朗诵、舞蹈、器乐等)。

3、培养学生大胆推荐自我、展示自我才华的能力,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注重合唱的练习。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休止符,三拍子的掌握。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钢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课后延伸

 

 

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

 

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

 

一、感受歌曲

 

二、发声练习

 

三、歌曲学唱

歌词学唱

 

随琴学唱

 

完整演唱

 

歌曲联欢会

组织好学生纪律,检查出勤率

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

 

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

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简介歌曲:

《彩色的中国》轻快活泼、3/4拍子。

探究思考:

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

(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

 

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也可用”  心”母亲练唱旋律,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完整地演唱歌曲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灵活多变的音色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

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

选择适当的时候举行一个歌曲晚会,从中感受歌曲中气息,吐字及发声之间重要性,并谈谈对歌曲的演唱体会和感受。

学生积极配合

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

 

学生欣赏后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认识音乐,产生共鸣。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完整地演唱歌曲。

 

理解吐字,气息,音色之间在歌曲中的作用.

 

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灵活多变的音色演唱歌曲。

板书设计

《彩色的中国》

一、作曲家施光南:

二、发声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还培养学生大胆推荐自我、展示自我才华的能力,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二周

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

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3、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三连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能正确的唱会,并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方法

听唱教学法

教学手段

录音机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二.授新课

 

四.完整演唱

 

五.教师小结

歌曲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当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

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设问:

你对于国歌了解多少?

2、教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词者:

田汉作曲者:

聂耳。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重难点指导:

1.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播放歌曲伴奏

 

为什么要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看大屏幕,欣赏

 

学生说说自己对国歌的了解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教师再加以补充

 

跟随歌曲伴奏满怀激情的演唱歌曲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

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同时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三周

课题

爱我中华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情感的体现

教学方法

感受欣赏、体验参与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

 

二、聆听体验

 

三、教学拓展

 

四、巩固练习

 

五、教师小结

 

欣赏音乐片段

 

学唱新歌

 

由歌曲《爱我中华》引入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简介,并欣赏部分民族歌舞音乐。

 

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

播放一段“春节晚会民族歌舞”片断,请同学们抢答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

教师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

问: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你知道有哪些呢?

1 、首先完整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由老师范唱

 

(1)歌曲的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

 

(2) 歌曲的风格特点:

少数民族音调

 

2.教唱《爱我中华》一歌

 

(1)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视唱曲谱就在歌曲之中。

(2) 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音准)

(3) 因为歌曲旋律对于学生来讲很熟悉,可以让全体学生随钢琴或音像伴奏完整演唱此歌。

注意:

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

 

3.控制整体音量。

 

4.教师提醒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播放音乐

 

播放音乐

指挥带动学生演唱

1.欣赏体验

 

2.回答问题

 

1.学生听后谈谈感受,并回答问题

 

2.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曲谱一、曲谱二 (必要时可以跟随二到三遍)

注意:

休止符及装饰音。

 

学唱新歌,注意衬词的演唱。

 

3.随伴奏完整演唱

 

4.注意是你气息的运用、控制

 

1欣赏蒙古族歌舞音乐

特色:

热情、勇敢、节奏欢快

举例:

 滕格尔演唱的歌曲

 

2 欣赏维吾尔族歌舞音乐

特色:

开朗、奔放、造型优美、挺拔

举例:

刀郎演唱的歌曲。

 

3、 欣赏藏族歌舞音乐

举例:

韩红演唱的歌曲

 

全体学生一起跟随演唱及表演

 

板书设计

爱我中华

 

教学反思

1、让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还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四周

课题

青年友谊圆舞曲

1、学习演唱《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圆舞曲风格,三拍子指挥图示和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识。

3、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唱法

教学手段

钢琴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境创设

 

2、聆听体验

 

三.感悟实践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播放晚会热闹场面音频

 

1、简介圆舞曲:

2、作品介绍

3、学唱歌曲

 

4、模唱

 

5、填词演唱

6、分析歌词

 

创造与实践

 

舞动青春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请你感受一下这段视频描绘什么场面?

背景音乐奏出了什么样的情绪?

你能听出它是几拍子的吗?

说的非常好,我们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晚会上的焰火表演,美丽的烟花伴随着《节日圆舞曲》的欢快的旋律在空中飞舞着,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在与人们共同庆祝这建国60周年的重大的日子。

 

当我们看到这场面,听到这音乐,心情会怎样?

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不光我们有这种想法,就连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60周年晚会上也按耐不住这喜悦的心情,也随着青年人们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欢歌曼舞,一同欢庆这盛大节日,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的同时,请你感受一下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在这首歌曲旋律中欢歌曼舞,这举国欢腾的歌舞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

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青年友谊圆舞曲》

 

1.教师范唱

2.自然大调音阶

看乐谱总结规律

3.分析乐句

4.视唱曲谱

请找出哪些小节的后两拍的音符有同音重复?

并标出它们的唱名

5.分析曲谱

指导模唱时的正确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教师弹奏旋律

引导学生回答

 

举行“音乐盛典”活动。

 

播放建国60周年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一共同舞的视频,让学生一同来感受与国家领导人共舞的心情

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共创我们这和平、美好、富饶的家园吧!

1、节日、喜庆、大型隆重的场面……

2、欢快、热情洋溢、欢歌起舞……

3、三拍子

 

心情很激动……想用舞蹈、唱歌的方式来表达

 

唱出了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人们希望祖国和谐发展,繁荣昌盛的衷心祝福。

三拍子。

 

都是三拍子;旋律悠扬、优美、流畅、节奏感强、有要跳舞的冲动……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请学生们给老师用四三拍的指挥图示打节奏

 

学生找出歌曲共6个乐句

视唱曲谱

 

视唱3、4乐句

感受歌曲结束音在主音do上的效果

用“啦”模唱

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1遍

学生朗读三段歌词

 

填词完整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围成两队圆圈,手拉手进行舞蹈。

随音乐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演唱《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同时了解了圆舞曲风格,三拍子指挥图示和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识。

 

 

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五周

课题

欣赏《溜冰圆舞曲》

1.体验作曲家如何描绘冬季,以及冬季给人带来的欢乐。

2.能够背唱第一圆舞曲的A、B主题。

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该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该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学方法

聆听、模唱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钢琴、碰铃、红纸、黄纸

课型

欣赏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课欣赏

 

课堂发展

 

拓展

 

观看视频

 

一、感受音乐

 

第一小圆舞曲

 

第二小圆舞曲

 

第三、四小圆舞曲

 

教师小结

 

教师:

同学们请坐端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吕薇表演唱《溜冰圆舞曲》)

 

教师:

这是青年歌唱家吕薇一边唱歌一边在——(生答溜冰),很特别的表演。

刚才我们看到这首歌曲叫——(生答溜冰圆舞曲)。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舞曲吗?

我们看屏幕。

(师读,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

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舞蹈时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这种华尔兹的圆舞曲一般是几拍子的?

(生答,三拍子)。

重音在哪一拍上?

(生答,第一拍)我们知道在溜冰时脚一蹬就能向前滑行,再一蹬又能向前滑行。

(教师做动作,数1、2、3、1、2、3)在1882年,法国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在他的管弦乐作品《溜冰圆舞曲》中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刚才听到的吕薇这首歌的旋律就来自于这首乐曲,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溜冰圆舞曲》(多媒体出示题目、作曲家、国家、年份)

 

1.教师:

《溜》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

首先来看它的第一小圆舞曲。

教师:

请同学们听下面的这段旋律,说说它的情绪?

(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优美、宽广、缓慢的)

教师:

像溜冰刚拉开序幕,也可以把它想像成溜冰者轻松的姿态。

2.完整地聆听第一小圆舞曲

1.思考:

第二小圆舞曲和第一小圆舞曲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答,更欢快、活泼)(教师:

力度上更强了)我都用了这个动作,来看它的谱,音从中音区到高音区到两个点的高音区又到低音区,跨度很大,表现的是溜冰者什么动作?

(旋转、腾空、跳跃)

2.完整地聆听第二小圆舞曲说出乐曲结构

1.那第三和第四小圆舞曲也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构呢?

(听了以后才能下结论)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你凳子下的卡纸。

当音乐出现时用右手举起红纸,第二个主题出现时仍然用右手举起黄纸,如果有反复再举起第二张红纸,你的右手上应该是三张纸,没有反复就是红黄两张。

先听第三小圆舞曲(播放第三小圆舞曲)

教师:

(师做动作)手上都拿了两张,它的结构是——(AB)

教师:

好,继续听第四小圆舞曲(播放第四小圆舞曲)

教师:

它的结构是(ABA)太简单了!

请同学们把卡纸放回凳子下。

2.完整地聆听三、四小圆舞曲

 

1.我们来回顾一下,四个小圆舞曲哪个结构是AB?

(生答,第三)其它都是ABA的结构。

(点击图标)其实在四个小圆舞曲前还有一段由圆号演奏、节奏自由、描绘美丽冬景的序奏。

来听序奏,请同学们分辩,序奏的旋律跟哪个主题很像?

(播放序奏)

2.完整地聆听

1.请同学们看屏幕,括号里的字应该填什么?

找找规律(多媒体出示:

()游芳草地,()咏荷花池,()饮菊花茶,()吟白雪诗)

2.教师:

(春夏秋冬)今天我们欣赏的溜冰圆舞曲是冬天的圆舞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听春夏秋的圆舞曲分别是《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屏幕出示)

 

认真观看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认识音乐,产生共鸣。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静静地聆听,回答问题

 

学生聆听想象并回答问题(aba)

 

学生聆听回答问题

 

(生答,第一小圆舞曲第一主题)完整的来欣赏这首乐曲。

如果你能听出第一小圆舞曲,举起一个手指,第二小圆舞曲两个,第三三个、第四四个。

举起后可以把手放下,专注地听音乐。

(再现一小、三小、结尾时提醒)

 

板书设计

《溜冰圆舞曲》

一、作曲家法国艾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二、模唱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该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

 

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七周

课题

《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

1、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波尔卡和探戈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

2、通过欣赏,让学生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认识二种舞曲体

3、通过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并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对舞曲音乐和相关文化感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熟悉作曲家及作品的音乐体裁。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理解乐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光盘、钢琴、竖笛、小军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三、小结

 

 

一、知识讲解

 

音乐家简介:

 

三、欣赏

导语:

同学们,请你们展示课前所搜集的有关音乐家施特劳斯、安德森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品。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舞蹈的世界,来感受舞曲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教师介绍:

(1)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

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

只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

(2)探戈,19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

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

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它既受到了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

探戈的旋律多为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强调切分节奏,音乐情绪多为惆怅、哀伤的。

这可能与大批欧洲移民强烈的思乡情绪密切相关。

1.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育,168首圆舞曲,200首其他舞曲,40部进行曲,16部轻歌剧。

代表作品:

《兰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

2.安德森:

美国作曲家,擅长写作较严肃的轻音乐乐曲,被人们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

代表作品:

《打字机》、《兰色的探戈》、《拨奏爵士乐》。

1.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作者意在表现:

在一个另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

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带着以下问题完整聆听作品。

1、乐曲留给你的总印象是怎样的?

它属于哪种音乐题材?

从大的范围看,它属于管弦乐;从具体的音乐说它属于波尔卡。

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2、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其中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

每部分的音乐情绪如何?

3.分段聆听乐曲。

熟悉个部分的音乐主题,深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其表现的生活内容,思考乐曲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4.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想象,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复听全曲,展开想象,结合乐曲思考并讨论:

结合图片创作音乐,表现音乐。

可以以打击乐器,自制乐器和自然音响为主。

《蓝色的探戈》是一首著名的轻音乐舞曲。

人们称之为布鲁斯,布鲁斯的内容主要是表达黑人被贩卖到欧洲后的痛苦、忧郁、哀伤的心情的。

结合探戈舞的表演录象,在欣赏时,引导学生分辨乐曲有几个主题,有没有风格相近的内容,它们各重复了几变。

要感受、体验、理解、判断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风格及美感。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学生聆听

 

学生静静的聆听,思考问题

 

学生完整聆听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参与活动

板书设计

1.《雷鸣电闪波尔卡》、

2.《蓝色的探戈》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学生能听辨出舞曲的类型,并能找出基本节奏特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喜欢这种舞曲风格。

 

 

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八周

课题

《银杯》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点

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教学难点

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学方法

演示法聆听体验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创设

 

二、聆听体验

 

三、感悟实践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欣赏歌曲《鸿雁》

 

学习歌曲《银杯》

 

体验民族风情

 

为歌曲加入创意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看书:

学习什么是“中国民歌”?

并能理解。

)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

播放歌曲《鸿雁》

歌曲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

(小结)歌曲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蒙古人民过着自由,舒畅,美好的生活,那么对于这样美丽的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教师用课件提示)同学回答。

(课件从蒙古族的居住,运动,饮食,音乐,舞蹈,语言,服装,礼节,等方面收集的图片。

(小结,)给予评价。

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一定很有特点,今天我们共同学唱一首蒙古民歌《银杯》,听一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聆听(播放歌曲视频)

师:

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

表达什么内容?

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随琴单旋律演唱。

讲解:

(1)“X.X”、“XXX”节奏。

倚音:

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

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师问:

“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填词,有感情地演唱。

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

学习长调、短调。

(播放课件)

师:

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师:

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

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

 

下面我们为了更好的表现歌曲意境,你们想用什么创意来丰富歌曲呢?

 

好,下面哪个小组来把你们的创意展示给大家看?

 

同学们的创意非常好,使我们好像身临其境地来到了大草原。

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

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

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学习什么是“中国民歌”?

并能理解

 

欣赏

回答

 

小组讨论

 

回答

 

回答

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

聆听(教学光盘)

视唱旋律。

 

自由读词

 

回答

 

学生表演

 

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