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7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docx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朗读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在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要的是书面成绩,朗读并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语文教学往往忽略了朗读教学,即使有心重视朗读,也是心有余而时间不足。

也有的老师对朗读的方法技巧及目的一知半解,一味追求声音洪亮、整齐,导致朗读训练的缺失,朗读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正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课题中选择了“指导朗读、真情感悟”的教学研究。

实践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朗读活动,进行有要求、有指导、有评价的训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尚且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重视朗读。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思维能力。

掌握住朗读时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品读文章,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重的落实。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如苏教版的《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九寨沟》、《草原》等。

在学这类文章时,教师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辅以画面,带领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山水、树木、花草、鱼虫,感受自然之美。

如老舍的《草原》一文,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对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时,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

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

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

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

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现状分析

以往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没有沉静地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提问的干扰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思维活动漂浮在热闹的满堂问答上,个人内心感受泛化为语词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呈现出“情感体验简单化,情感表现标签化,情感世界虚伪化”的虚浮现象。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

但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首先,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重还相当轻,平均不足7分钟。

其次,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

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测试中对朗读的检测很少甚至没有,同时,对学生朗读的检测、评价缺乏科学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第四,由于受教师朗读水平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范读极少,朗读指导存在许多不当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充分发挥朗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方面的作用,我们提出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针对当时朗读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将课题研究目标确定为: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抓实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2、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度,激发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力求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朗读教学评价体系,发挥其在朗读教学研究中的导向作用。

4、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和实施朗读教学的水平,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了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又怎能落实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

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另外,读长句、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调查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

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

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调查,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了解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拟定出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时间哪儿挤?

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

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其中有一句点题的话: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

“怎样才算正确地读?

”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必须”上,有的一见“放掉”,就把重音落在“放掉”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这条”,结合上文理解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朗读到位了,对父亲自觉遵守规定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

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放录音听故事,让学生体会语言艺术的韵律美、节奏美,用浓烈的感情色彩感染他们,引起其感情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朗读欲望;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效果的检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如开展“课文朗读大赛”、“儿歌表演评比”、“读书读报竞赛”“故事大王”,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2月----2016年4月):

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构思、计划、制定课题方案、确定研究各个阶段的实施要点。

(二)实施阶段(2016年5月-----2016年10月):

学生朗读现状调查和朗读能力测试,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做好结题报告的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课题预期成果

1、制定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完成阶段性总结。

3、整理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课题 中期性研究报告  

自开展《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以来,在牡丹区教科室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一年来,我以满腔的热情,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在课题实验研究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扎实地向前探索,在为学生终生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自身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素养也得到相应提高,呈现课题的双赢局面。

确定了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朗读能力现状。

为了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了解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了解学生朗读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和家庭对朗读的重视程度,我组织了一次有关朗读的问卷调查。

参与调查的对象为三、四年级的学生。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科学分析,对小学生朗读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调查情况如下:

1、喜欢大声朗读的占30%,且大部分是女生。

2、有8%的学生朗读经常收到老师的表扬。

3、有70%的学生没有朗读的热情,有时被家长逼迫,毫无兴趣可言。

4、家长在督促和配合度较差,能积极配合的占35%。

经过调查分析,拟定如下朗读训练策略:

一、结合问题展开讨论,创造有利的研究氛围  

在我们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技巧不高明,朗读知识储备不够,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给朗读教学的效果带来影响。

常见教师在领读中不能细细品味文中感情,有的依靠参考书的提示朗读,限制了自己课堂教学,也影响了学生的多元情感。

也有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某种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的引导,导致朗读“血肉分离”,不能把理解、感悟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也是肤浅的,形式化的,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

另外,有的学生在课堂读课文时,喜欢像古人读背课文一样,把音拉得特别长,使句子失去了原有的节奏和情感,失去了理解文章的大好机遇。

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

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

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

教师的评价语言没有新意没有针对性,只是一些如:

“很棒,大家为他鼓掌”,“很有感情,有进步”等起不到促进作用,有的甚至连评价都没有。

除此之外,我们的朗读教学还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

语文课堂上传统的“讲问教学”、“探究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特别少,如天马流星,起不到朗读的效果,这就忽视了朗读的作用和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在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在研究中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在下一段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朗读平台,给自己一个更大的成长空间。

此外,我先后多次和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展开了“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外朗读需不需要”、“课外朗读与课堂品读能力的关系”、“课外朗读如何有效操作”等主题大讨论活动。

通过多次讨论,初步解决了我的思想认识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为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二、深入展开课堂朗读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朗读教学能力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精读课文的品读体验环节和略读课文自学环节,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强化朗读方法指导。

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

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

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读等形式,强化朗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勤动手,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优化课堂品读训练,读写结合品课文。

  

在品读体验环节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

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品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朗读教学的最后环节,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训练点,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在学生思绪喷薄欲出、欲罢不能之时,引导学生及时动笔把体会到的写出来,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读写结合品课文。

 

4、朗读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朗读中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无论让学生朗读全文还是重点段,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针对性应该很明确,应该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朗读中都有所收获。

如:

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解决字词;再读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知道主要讲的是什么?

再读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自悟;进一步朗读时要求学生细细研读、品读,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要让学生有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读书做到有的放肆。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文章中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经常比较、揣摩,并养成习惯。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悟性不同,积极努力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个人体验不同,感情思想不同。

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不可能处在同一朗读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朗读教学中体现出层次,要因材而读,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同时在朗读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有目的的给予指导、点拨,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绝妙之处,独到之处。

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应点拨在关键之处,给学生在朗读时以很强的目的性、明确性。

朗读课应该上得真实、扎实、有效。

5、教后及时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

  

在品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记下那精彩的瞬间,或者那些不够理想的环节处理。

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

  

三、争取家长的配合,切实利用便利的资源  

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家长培训,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形成家校互动的良性沟通机制。

充分利用我校实际所处的地理优势,增大学生朗读量。

努力为本实施课题研究寻求社会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四个方面组织了实施,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确立朗读训练的目标体系。

首先在朗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其次,学习网上关于朗读教学的系列讲座,进一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消除了惧怕朗读教学的心理。

同时,将《标准》要求与我校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各班朗读教学的目标体系,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能否坚持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保障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1、学校向全校师生发一封倡议书,说明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校必须统一使用普通话,并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

特别强调老师应该从严要求,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

2、平时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听课文朗读录音。

清晨学生一回校,就鼓励他们多读书。

语文早读课30分钟的时间必须全部让学生朗读课文或课外材料。

各班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坚持为学生提供读古诗、讲故事、播报新闻,朗诵、演讲等各种形式的锻炼与展示机会,培养学生说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也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3、家长的配合,更能确保本次课题实验顺利实施。

因此,通过家长会及书面交谈的形式,我们将向家长介绍实验的重要性与研究目标,与家长达成共识,并提出家庭训练要求,如:

尝试用普通话和孩子交谈;支持孩子观看普通话的电视节目……老师还布置家庭“口头”作业,规定学生每天认真读一篇文章,隔几天在班级里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三)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首先,在教学中保证了学生朗读的时间,去掉了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实践证明,教师讲少了,学生读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其次,在教学中,我重视了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通过引读、范读、朗读技能的传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第三,在朗读训练中,我注意变换形式,使学生朗读的方式灵活多样,如个别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想把书读好的欲望。

2、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光实践不研讨就不是教科研。

几年来,坚持开展教科研活动,做到了“三定”:

定时间,即每学期确定活动的时间;定内容,即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定人员,即每次活动主持人先得确定,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好“三定”,就能有效地提高教科研活动的质量。

3、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

结合课题研究,我还有效地开展了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每学期,我坚持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其中,既有集体朗读竞赛又有个人朗读竞赛,通过朗读竞赛,我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从而为更好地改进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朗读水平的检测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朗读教学的开展。

为此,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拟定了《学生朗读水平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地发挥这一个评价体系的效能,我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对操作过程中的有关细节都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