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438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咨询师三级2006年11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Word下载.doc

5.该案例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A.进行心理治疗B.建议看精神科

C.建议加强交往D.纠正歪曲认知

6.求助者的心理状态不符合()。

A.主客观世界统一性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

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D.身心状态的同一性

7.对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作定性分析的依据包括()。

A.无主动求治愿望B.对症状无自知力

C.有幻听妄想症状D.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8.求助者的自知力程度属于()。

A.自知力完全存在B.自知力部分存在

C.几乎没有自知力D.该资料难以判断

9.求助者的求医行为表明其()。

A.自知力完整B.自知力缺失C.主动性求医D.被动性求医

10.本案例还应了解的信息是()。

A.个人成长史B.个人疾病史C.家族疾病史D.家庭教养方式

11.该案例的特点包括()。

A.被动求治B.无自知力C.意志增强D.情绪高涨

[答案与解析]

1.AC。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有罪”,属于自罪妄想;

认为自己想的事别人都知道,属于被洞悉感;

认为邻居家的录音机和自己的手表是监视器,属于被害妄想。

幻觉是指无对象性的知觉。

案例中求助者听到地球的隆隆响声属于幻听,听到电风扇有一男声责骂他是“坏人”,是典型的言语性幻听。

因此答案为AC。

2.ABCD。

根据案例描述,该求助者认为“我有罪”属于自罪妄想;

认为自己脑子里想的事别人都知道,属于被洞悉感;

还听到电风扇有一男声责骂他是“坏人”是典型的言语性幻听;

生活极端懒散,整天不刷牙洗脸甚至不主动摄食,属于意志缺乏,因此答案为ABCD。

3.D。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

心理正常就是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心理异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

根据案例描述,可推断该求助者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因此答案为D。

4.A。

根据案例描述,该求助者有妄想、幻听、意志缺乏等异常心理症状,而且求助者不认为自己有病,在母亲的反复劝说下,才勉强被带到心理门诊,自知力基本丧失,因此该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答案为A。

5.B。

求助者的典型症状是幻觉和妄想,因此,属于精神病范围,已经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应该建议其转诊精神科。

6.ABC。

本案例中求助者有妄想、幻听和意向缺乏的症状,破坏了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和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三项原则。

因此答案为ABC。

7.ABC。

无自知力,被动求医是临床判断精神障碍的重要标准,幻听、妄想则属于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而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是区分严重心理问题的重要依据。

因此判断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依据是ABC。

8.C。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本案例的求助者不认为自己有病,自知力基本丧失,因此答案为C。

9.BD。

本案例中求助者不认为自己有病,在母亲的反复劝说下,才勉强被带到心理门诊,说明其自知力基本丧失,属被动性求医,因此答案为BD。

10.ABCD。

在心理咨询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等交互作甩的结果。

一个心理咨询师要想切实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解除他的心理障碍,就必须对求助者的智力、情绪和个性有一定的了解;

对他的个人生活史、目前生活状况、人际关系、工作性质有一定了解;

对他的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形成发展、严重程度以及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有一个确切的判断,而后,才能选择最:

恰当的治疗方法和制定符合求助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

本案例对求助者的描述只是一般症状表现描述,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情况描述不是很清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详细了解,因此答案为ABCD。

11.AB。

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对此,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本案例中求助者不认为自己有病,在母亲的反复劝说下,才勉强被带到心理门诊,说明自知力基本丧失,被动求医,因此答案为AB。

案例二

女,35岁,离异,公司销售主管。

求助问题:

婚恋情感问题,4个月。

求助者自述:

我与前夫婚后10年里关系一直很好,而且,我曾相信我们是一生一世的爱情。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间发现对自己体贴入微的丈夫,竟然有个“红颜知己”,而且这个“红颜知己”居然是我的闺中密友,他们的关系已非同一般,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我还敢相信所谓的爱情、友情吗?

我怎么也不明白,我们如此恩爱,他为何还在外边沾花惹草。

在痛苦到极点的情况下,我决定报复他。

于是,我开始上网交网友,与陌生的男人接触,再后来,就与一个40多岁的成功人士在宾馆里开了房间……事后,我又感到后悔不已,但想到丈夫的不忠,我也就平衡了许多。

不过这件事后,我和丈夫的关系越发紧张起来,后来不得不离婚。

离婚后,我反思自己,一方面怪自己不检点,另一方面对婚姻悲观失望,不愿看爱情婚姻方面的电视,见到别人结婚甚至会为他们悲伤掉眼泪。

现在觉得工作没干劲,生活都无意义,为此感到痛苫,虽然向亲朋好友倾诉寻求帮助,但却难以解脱,担心这样下去会发展成“精神病”,所以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12.求助者目前心理状态属于()。

A.心理正常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D.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13.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作诊断的依据是()。

A.丈夫外遇令求助者心碎B.不敢看爱情婚姻方面的电视

C.痛苦情绪持续4个月D.亲朋的支持不能帮助求助者解脱

14.为帮助求助者,心理咨询师还需了解()。

A.求助者的成长经历B.求助者的爱情观

C.求助者的婚姻问题的来龙去脉D.求助者的性格特征

15.求助者的感知症状包括()。

A.感到前途很渺茫B.工作生活没有意思

C.对婚姻悲观失望D.认为现实很冷酷

16.求助者情绪问题不包括()。

A.焦虑不安B.悲观失望C.悔恨痛苦D.担心害怕

17.求助者的行为症状有()。

A.生活难以自理B.做事犹豫不决

C.工作消极D.回避婚姻有关电视节目

18.针对求助者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应该()。

A.肯定求助者的离婚决定B.帮助求助者积极调节情绪

C.帮助求助者分析心理冲突D.帮助求助者发掘自身资源

19.对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做定性分析的依据是()。

A.有主动求治愿望B.对症状有自知力

C.问题内容泛化D.社会功能受损

20.对于求助者丈夫的外遇行为,心理咨询师应该()。

A.保持中立态度接纳求助者B.严厉批评她丈夫的行为

C.首先替求助者打抱不平D.严格保护求助者的隐私

21.按照埃利斯ABC理论,求助者的C不包括()。

A.情绪低落B.责备丈夫C.要求离婚D,丈夫外遇

12.AB。

根据案例描述本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相对的现实因素激发的,并且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4个月,内容充分泛化,因此求助者目前心理状态属于心理正常和严重心理问题。

13.ABCD。

本案例的求助者由于丈夫外遇,从而产生报复行为,最终与丈夫离婚。

离婚后,对婚姻悲观失望,不愿看爱情婚姻方面的电视,见到别人结婚甚至会为他们悲伤掉眼泪。

此外,求助者觉得工作没干劲,生活无意义,为此感到痛苦,虽然向亲朋好友倾诉寻求帮助,但却难以解脱,痛苦情绪持续4个月,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因此A、B、C、D四项都是对求助者心理状态做诊断的依据。

14.AD。

在心理咨询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

对他的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形成发展、严重程度以及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有一个确切的判断,而后,才能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制定符合求助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

本案例对求助者的爱情观和婚姻问题的大致情况已有描述,因此答案为AD。

15.BC。

本案例的求助者感知症状为:

对婚姻悲观失望,不愿看爱情婚姻方面的电视,见到别人结婚甚至会为他们悲伤掉眼泪;

觉得工作没干劲,生活也无意义,为此感到痛苦,且难以解脱,通过这些描述,可以推断本题答案为BC。

16.A。

本案例的求助者的情绪问题主要有:

离婚后求助者不断反思自己,一方面怪自己不检点,另一方面对婚姻悲观失望,不愿看爱情婚姻方面的电视,见到别人结婚甚至会为他们悲伤掉眼泪。

现在觉得工作没干劲,生活都无意义,为此感到痛苦;

担心发展成“精神病”。

因此可以判断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包括悲观失望、悔恨痛苦、担心害怕,并没有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答案为A。

17.CD。

本案例中求助者行为症状主要表现为:

不愿看爱情婚姻方面的电视,见到别人结婚甚至会为它们悲伤掉眼泪;

对工作失去兴趣,感到生活无意义。

因此答案为CD。

18.BCD。

心理咨询的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涉及现实的生活问题。

因此,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

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使求助者明确自身的状况;

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19.AB。

本案例求助者担心自己发展成精神病,所以前来心理咨询,说明求助者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治愿望。

有主动求治愿望和对症状有自知力是对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做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而问题内容泛化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答案为AB。

20.AD。

咨询师应该以中立的态度接纳求助者,既不应该批评其丈夫的外遇行为,也不应该替求助者打抱不平,应该客观的看待。

此外,根据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咨询师应严格保护求助者的隐私。

21.D。

在ABC理论中,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本案例中丈夫外遇是ABC理论中的A,是诱发事件,情绪低落、责备丈夫和要求离婚是求助者对诱发事件的情绪反应,及ABC理论的C,因此答案为D。

案例三

男,29岁,海外归国留学生,公司技术主管。

认为自己已感染艾滋病病毒,伴有心慌、失眠、烦躁7个月来就诊。

求助者7个月前,因其海外同学被诊断为艾滋病患者后,联想到自己在海外也曾有过不洁性行为,故非常担心自己也感染了艾滋病。

为此,出现食欲减退,失眠,并感觉全身无力。

自己偷偷去医院做化验,检查结果为阴性。

心情暂时放松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听说感染艾滋病后一段时间内,化验结果也可能为阴性。

这样,求助者的心情再次紧张起来,多次反复去不同的医院化验检查,检查结果皆为阴性。

尽管专家已保证未感染,但求助者仍不放心,认为自己已感染了艾滋病,目前的仪器不够灵敏,所以查不出。

整日担心害怕,并伴有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心慌盗汗等症状,感觉工作生活没有了意义,工作中多次出现差错,险些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求助者性格较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

家人观察到他的变化后反复追问其原因,才告知家人,求助者在家人的督促下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来心理科咨询。

22.求助者目前心理状态属于()。

A.严重心理问题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神经症D.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3.求助者的生理症状不包括()。

A.失眠B.食欲减退C.心慌D.手足发麻

24.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

A.烦躁B.抑郁C.担忧D.敌对

25.求助者的自知力表现不包括()。

A.对躯体疾病判断正确B.对心理问题判断正确

C.对内心感受判断正确D.主动求治心理医生

26.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属于()。

A.心理健康B.心理不健康C.心理正常D.心理不正常

27.排除求助者精神病性障碍的依据不包括()。

A.无抑郁症状B.无幻觉症状C.无妄想症状D.无自杀观念

28.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不包括()。

A.性格因素B.认知因素C.工作压力D.同学感染艾滋病

29.求助者最可能属于()。

A.焦虑性神经症B.强迫性神经症

C.疑病性神经症D.恐怖性神经症

30.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现实刺激是()。

A.艾滋病检查阴性不能证实未感染

B.同学感染艾滋病

C.全身无力

D.反复化验检查

31.按照埃利斯ABC理论,求助者的C包括()。

A.失眠B.烦躁

C.反复化验检查D.工作生活失去意义

22.C。

从病程上看,求助者的病程为7个月,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从症状上看,求助者没有妄想、幻觉等典型的精神障碍症状,求助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坚信自己有病,即使反复检查均为阴性,仍坚持自己有病,是神经症中疑病症的典型症状。

从社会功能受损情况看,求助者在工作中多次出现差错,险些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答案为C。

23.D。

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整日担心害怕,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多梦,心慌盗汗等生理症状,并感觉全身无力,但并未手足发麻,因此答案为D。

24.ABC。

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整日担心害怕,并伴有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心慌盗汗等症状,感觉工作生活没有了意义,由此可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烦躁、抑郁和担忧。

案例中求助者并没有敌对的情绪反应,因此答案为ABC。

25.AB。

自知力完整的人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并主动要求治疗,因此CD选项属于求助者的自知力表现。

26.D。

根据案例中求助者认为自己已感染艾滋病病毒,虽做过多次检查证明其并未感染,但求助者仍坚信自己已被感染,因此可以推断求助者可能为疑病症。

心理不正常包括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和其他各类精神障碍,疑病症为神经症的一种,因此答案为D。

27.AD。

精神病性障碍的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等。

幻觉和妄想是精神障碍的典型临床症状。

因此答案为AD。

28.C。

求助者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的性格,是其心理问题易感性的人格基础。

求助者得知自己海外同学感染艾滋病是其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同时由于求助者认为目前的仪器不够灵敏,查不出自己的病的错误的认知偏差也是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原因。

求助者感觉工作生活没有了意义,工作中多次出现差错,险些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在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之后才有的反应,因此工作压力不是导致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因此答案为C。

29.C。

疑病症神经症是指以担心或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检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对疾病的疑虑。

30.B。

心理问题产生的现实刺激,是与心理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生活事件,ACD项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因此答案为B。

31.ABCD。

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A、B、C、D四项都是求助者担心自己感染艾滋病引起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因此答案为ABCD。

案例四

男,43岁,工人。

夫妻关系紧张2个月。

我在老单位是个班组长,大小也是个“芝麻绿豆官”,说话有人听。

2个月前单位进行改革,调到新单位,变成一个“小三子”,人人都可以讲我,都能指挥我。

这个单位效益也不太好,我们这些人合并过去以后就更不好了,他们有时难免风言风语刺激我们。

老实说谁愿意这样呢?

在单位受一肚子气,回家再不说,肚皮不要胀破啊?

老婆虽然在劝我,但是讲来讲去就那几句话我听都听腻了,又不解决我的问题,也不理解我的处境和苦衷,我越听气越大,就发火了。

发发,发发,也就习惯了,一碰就要发,难以控制。

妻子不能理解我,还威胁说要与我离婚。

我觉得自己活大半辈子都白活了,自己挺没用的,要事业没事业,要家庭没家庭的,有时想活着真没劲,干什么都没劲。

原来喜欢与工友打牌,现在也不想玩了,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甚至想在街上被汽车撞死得了,但又有些不甘心,毕竟还有孩子。

今天来心理门诊也不知该不该来。

32.该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在首次咨询中首先应该()。

A.设定咨询目标B.制定咨询方案

C.评估自杀危险D.矫正歪曲认知

33.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核心是()。

A.性格内向B.工作不顺利

C.感到自己没用D.夫妻关系紧张

34.在咨询过程中,可采用的技术包括()。

A.苏格拉底式辩论法B.灾变祛除

C.“产婆术”的辩论法D.重新归因

35.求助者的行为症状不包括()。

A.工作没兴趣B.自我难料理C.经常发脾气D.人际关系差

36.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属于()。

A.心理健康B.心理不健康

C.心理正常D.心理不正常

37.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作定性分析的依据是()。

C.问题内容泛化D.社会功能受损重

38.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可能是()。

A.一般性心理问题B.严重性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向题D.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39.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的目标是()。

A.自我关怀B.自我指导C.自我批判D.自我接受

40.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最直接原因是()。

A.社会因素B.生物因素C.认知因素D.文化因素

41.制定咨询目标时,心理咨询师应该()。

A.满足求助者要求B.消除他所有焦虑

C.帮助他接纳自我D.指导他批评自我

32.C。

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单位改革,调到新单位,工作岗位和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使得求助者的心理体验发生了失衡,自认为自己很没用,干什么都没劲,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甚至想在街上被汽车撞死,因此心理咨询师在首次咨询中首先应该评估自杀危险,答案为C。

33.C。

本案例中求助者由于单位改革,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产生了认知偏差,认为自己很没用,自己的妻子也不理解自身的想法和处境,以至于夫妻关系紧张,由此可以推断工作不顺利是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夫妻关系紧张是工作不顺利引发的行为结果,性格内向本案例并未涉及,因此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核心是感到自己没用,答案为C。

34.ABCD。

求助者问题的核心是存在错误的认知,因此可以用相应的认知改变技术,对求助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

35.B。

本案例中求助者由于单位改革,不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产生了认知偏差,经常发脾气,导致与妻子关系紧张。

求助者觉得自己挺没用的,活着没劲,干什么都没劲。

原来喜欢与工友打牌,现在也不想玩了,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甚至想在街上被汽车撞死,但生活并未难以自我料理,因此答案为B。

36.BC。

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这种动态平衡过程,在常规条件下,是在主体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在非常规条件下,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会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负面作用。

本案例求助者并没有精神障碍的症状,只是由于工作调动心理活动相对失衡,因此答案为BC。

37.AB。

38.B。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根据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问题内容泛化,确定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39.ABD。

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包括:

①自我关怀;

②自我指导;

③宽容;

④接受不确定性;

⑤变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