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873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docx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2021年《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1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

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有:

  

(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

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

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

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2

  今天带着孩子们探索了一个新的领域——十几减9。

  在课堂上,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孩子们很快理解了破十法、连减。

孩子们能够知道:

可以先从一捆里面取走九个,再把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15—9等于几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几个,之后再从一捆里面取走,也能够知道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我真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可以操作的这么巧妙,许多孩子都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取走小棒,这一点我是非常惊喜的,为孩子们的机智点赞。

  但是让孩子们去表述自己想法的时候,他们说话不是特别流利,许多孩子能够操作出来,把自己摆小棒的过程完完整整的演示一遍,但是当让他们张嘴去描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时候,中间会有一些间断,不是特别流畅,这也就说明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加强。

这一节课我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让他们张开嘴巴去描述的时间比较少,可能这就导致这一节课下来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自己想法的孩子没有几个,以后一定要注意要给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时间。

  这一节课,我们还用了圈一圈的办法。

上学期我们已经强调过,表示去掉可以用虚线圈起来,或者用斜线画掉。

于是乎,这一节课我就有点想当然,想着孩子们还记得,就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们可以用虚线圈起来那些要去掉的”,着重展示了怎么圈,重点放在了破十的过程上,但是忘记强调要用虚线了。

后来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圈的时候用的是实线,是我考虑不够周全,没有突出强调,等到明天课堂上要再跟孩子们说说着点。

  整堂课下来,其实是比较流畅的思路也很清晰,孩子们的表现也非常活跃,希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够成长一点点,进步一点点。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计算是________于生活的。

《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对于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活泼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兴趣。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计算,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发展数学意识。

  在教学《十几减9》导入时创设情境:

“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边摆了个水果摊。

”出示动画ppt,老师接着叙述故事:

“由于他笑脸迎人,生意一直不错。

这不,没几天货架上的水果就没了,猴哥心里盘算着:

看着这时节,桃应该也熟了,去摘几个桃子吧!

”,老师激趣到:

“小朋友们!

你们愿意帮猴哥摘几个桃子吗?

”,孩子们兴趣马上提上来了,很自然的进入对旧知的复习,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摘桃情节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孩子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得非常的开心。

  在教学计算时,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相对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的、动画的情境,会直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能培养孩子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

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增强计算的兴趣。

  二、加强学习活动,深化算理。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计算方法。

同时知识的德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社对算理不断加深。

为了使一年级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较好地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课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学生都知道13—9=4,这时教师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是提供让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资料(一盒桃10个和外面的3个)自由、独立地去探索,尝试计算,找到解题的方法,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师生交流,寻找不同算法。

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难点的破十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

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

  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不用急于板书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把计算思路说清楚,继续追问其他学生是怎么想的?

然后师及时小结,用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小组里说一说。

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板书计算过程。

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揭示—操作—说—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并不合理,但却是学生自己的方法。

  教师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运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各自发表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计算13—9的方法。

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十几减9》在新授的时候应该多呈现不同的方法,有一个一个减的方法、先减3再减6的方法、“破十法”、“想加做减”等方法,在呈现了不同算法以后教师再着重介绍“破十法”、“想加做减”。

在不断训练和相互交流中让学生了解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应用这些算法时,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算法进行类似的计算。

在教学“凑十法”时,个别基础薄弱数感不强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给大数凑十能过关,遇到6、7这样的数反应就不快了,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着数”方法也是不错的。

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创造意识的形成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必“索要”算法多样化,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而强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多种算法。

那些低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学没有必要走回头路。

  四、优化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只有学生自己喜欢并能灵活运用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

在呈现算法多样化后,随着练习的不断加大,孩子慢慢能从自己的计算经验中体会出最优的方法来,教师有必要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到最优化,或者得到调整和修改,并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

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

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五、练习有针对性,提高计算能力。

  《十几减9》的练习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层出示两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困难的孩子可以借助小棒计算,再指名汇报。

培养学生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的同时,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并能从交流中获益。

第二层出示4题加减法对比练习,让孩子计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运用观察法这种题用“想加做减”比较简单。

第三层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层列出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并引导孩子们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引导孩子思考“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个1从哪儿来的?

”从而巩固“破十法”的计算,在随后的计算中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计算速度明显增强。

通过这四个层次的练习,孩子们说说“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

”让孩子自己谈感受,孩子们说到:

“一个一个数简单,但是没有图,没有小棒就不能计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简单,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个位的数就可以了”“想加做减的时候要细心,要把9的加法记牢固,不然就会想错做错”……在交流讨论中孩子们对算法进行了优化。

  教学建议:

  1、在设计练习时,第一部分应该设计做一做第2题的形式,借助直观的水果图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计算十几减9的表象。

  2、本课是十几减9的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算得又对又快。

  3、从学生后期计算来看,想加做减在十几减9时孩子们应用较多,但是十几减几很多孩子还是选择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们上学期的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时间长,生疏了,建议开学初或者在第一单元教学时有针对性的进位加法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4、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学习资料,巧妙使用学具。

如教学例1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料是一盒桃(10个)和3个,小棒是10根蓝色和3根红色。

当学生要计算出13-9的结果时,自然想到用10来减9。

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4

  今天新授内容“十几减9”。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

复习旧知→情境引入→算法探究→巩固应用。

因为是开学第一节新课,结合本课内容,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题,为新课铺垫准备。

上学期在练习口算题环节,我采用的是抢答形式,通过一学期的试验,本学期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每天的口算题都要求独立完成。

这样能做到给每个学生都有一次练习的机会。

  本节课我将重点放在算法探究,充分给予孩子们动脑的机会。

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发现孩子们对旧知的接受能力还是强于新知的。

统计下来,用“算减想加”方法的孩子们明显多于用其他方法的孩子。

这让我对新知教学有了新的关注和突破方向。

  在新授部分,尽可能通过以前所学的方法和内容引入新知。

上学期对课后的反馈没有太多关注,这学期我计划新增“课后反馈”这一工作,重点对象为后进生。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作业辅导。

作业辅导主要以课本练习为主。

尽可能做到“今日所学,今日吸收”。

  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紧紧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对孩子奖惩方面的工作,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偏重于奖。

本学期仍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和数学小能手。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5

  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

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

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

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

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

  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

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

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

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

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

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

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是不是教师急于奖励学生的算法引起的呢?

还有,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

最后,在练习设计上,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过于花俏,没有达到真正巩固的目的。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

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

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6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先由小丑卖气球引出问题15—9=?

接着教材中出现了两种算法:

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5—9=6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6=15来想的。

有的学生说15—9,先用10—9=1,1+5=6。

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

课堂气氛很沉闷。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

对于这两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

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

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

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我给学生补充了另外一种方法,减9去10尾加1,这个方法学生很感兴趣。

但是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

在出示15—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5—9。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

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

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

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7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计算题,因为他们喜欢很快的做出结果,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产生一种把得数算对的成就感,但对于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就不感兴趣了,但学习数学的根本还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自然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想说话的要表达的想法,同时把计算题和学生喜欢做的游戏结合起来,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20__年1月19日,在我校录播教室所执教的这一课教学实际情况,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

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准确的说出15—9等于6的结果,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先说出想的过程再说出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先得到结果6,然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能把结果想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然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计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探究过程给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给学生提供点子,通过演示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帮助听讲的学生能够更明白发言的学生在讲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寓练于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结合将要过新年的生活情境,采用回答问题放鞭炮的游戏学习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更多的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

  四、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用语还不是很精练,不是很准确。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

另外教师由于频发穿梭于讲台和学生之间,导致录播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课堂教学板书还应该规范起来,书写最好借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示范。

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表达的不够多样化,可能是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造成的,在巩固练习环节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提倡学生愿意用哪一种就用那一种来解决问题,有点过于侧重对“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8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

”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

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

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算法多样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

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

什么是更好的方法?

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十几减9”,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算法,就可以把它迁移到后面其他退位减的计算里,促进自己的学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对买桃的一些生活经验,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在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