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984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docx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

李成文1,卢享君1,潘思安1,赵钊2,常小荣3◆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2.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3.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41000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81173326);湖南省科技厅一般项目(2013SK3090)。

第一作者:

李成文(1989-)男,黑龙江人,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经络与针灸治病机制的研究。

电话:

,E-mail:

◆通讯作者:

常小荣(1956-),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经络与针灸治病机制的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邮箱:

410007,E-mail:

;电话:

摘要:

随着人类的繁衍,从最初的巫医,医学渐渐地摆脱了史前神秘色彩的外衣,进入了经验医学的道路。

在这过程中古埃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的医学尤为突出,为人类的繁衍与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造就这些辉煌的时代,我们可以发现,从同一个出发点,同一个终点,走上了不同的路线,却也都创造除了自己的辉煌。

这值得我们深思,尚且古时候的劳动人民能够实事求是,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今我们的中医药药面临着现代医学思维理念的冲击,这是我们的机遇、挑战。

因此如何通过多角度、多方式、多途径去发展中医学,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或许从古代各国的医学发展成就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

医学,古埃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

TheBrilliantAchievementsofAncientEastandWestMedicine

LICheng-wen1,LUXiang-jun1,PANSian1,ZHAOZhao2,CHANGXiao-rong3

1.2013Master'sCandidateat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007,Hunan,China;

2.2013DoctoralCandidateat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007,Hunan,China;

3.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007,Hunan,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

ChangXiao-rong(1956-),female,professor,doctoralsupervisor,mainlyengagedintheresearchofacupunctureandmeridianandthemechanismofacupuncturetreatingdiseases.Address:

No.113inShaoshanroadinChangshaofHunan,thecollegeofacupunctureandmassageinHunanuniversityofTCM,410007.E-mail:

: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humanreproduction,fromthebeginningofthewitchdoctor,themedicinegettingridoftheprehistoricmysterycoat,enteredtheexperiencemedicineroadgradually。

Inthisprocess,ancientEgyptian,ancientIndia,ancientGreeceandancientChinesemedicineareparticularlyprominent,makinganindeliblecontributionforhumanreproductionandhealth.Inthesegloriousera,wecanfindthat,startingfromthesamepointandthesamedestinationembarkedonadifferentroute,buteachonecreatedtheirownbrilliant.Itisworthourconsideration,thetoilerinancienttimescanalsoseektruthfromfactsandanalyzedifferentproblemsthroughdifferentways.Nowou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refacingtheimpactoftheideaofmordenmedicine,butthisisouropportunityandchallenge.Sohowtothroughthedifferentpointsofviews,modesandavenuetodevelop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snowneededtobesolved.Fromtheancientworldmedicalachievements,weperhapscouldgetmoreinspiration..

KeyWords:

medical,ancientEgypt,ancientIndia,ancientGreece,ancientChina

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曾经说过,“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

既然普天下人类的痛苦是同一的,必然会达到科学的一致和科学家的一致。

既不可限制思想的自由发展,更不应该树立反对的屏障。

”[1]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历了近二百万年的岁月,在一百四十亿的宇宙长河中却是沧海一粟。

就是在这历史的永恒与瞬间,人类创造了奇迹般的文明。

随着人类不断的进化,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许多民族与国家先后在自身的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各自的医药学,其中以古埃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的传统医学尤为丰富,曾经为他们民族的生存繁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影响着其他民族的医学发展。

古希腊早期的医学知识,在百年前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医学最初的摇篮,但是今天已经知道这实际是来自一些更远古文明如古印度、古埃与,甚至是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的经验总结,而这些经验又是源自数千年前的史前期。

如今我们对于远古先祖的追溯与回忆,正是因为远古祖先的思想塑造影响着现在的思想。

这份应着追溯与回忆而诞生的医学史,正是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的桥梁,也是从过去到未来的桥梁。

大约公元二百年,古埃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都相继出现了能够充分代表本民族文化底蕴的宏伟著作。

本文旨在回顾这些代表著作,从而窥见古东西方医学的辉煌,同时发现其中的联系与传承,起点到终点过程中的多种可能性,阐明现代中医的发展也是可以同时也是应当去寻找多种途径去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的格局,让中医在激烈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火花与阶梯。

一、古埃与医学

公元前3100年前后,上下埃与统一,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与,使延续了3000多年的古埃与在马其顿方阵下终结。

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汇地带),使其医学得到了交流与传承,对东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埃与的医学文献,在公元前47年凯撒大帝进攻埃与时,连同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中其他数十万册古埃与文字、古希腊文的经卷付之一炬。

后世多是通过遗留下来的纸草文医术去窥见古埃与医学的“容貌”。

现存著名的纸草文有:

史密斯纸草文,卡忽恩纸草文,埃伯斯纸草文[2]。

(纸草,papyrus英文paper一词即源于此)

1.史密斯纸草文(约公元前2100—1600年)

史密斯纸草文不仅有最古老的医术,而且是最完全最重要的一种古代外科书。

这份纸草文的撰写方式都差不多,起始为客观检查结果,然后为诊断、预后、治法。

大多数病例皆有表示预后良好的语句,如“我(医生)将治愈此病”;假使预后可疑,则为“此病没有办法”,如预后不良,则为“此病人将死”。

在这篇文献中,仅有一次提到使用巫术,而关于医师的技术则常提起,包括九十个解剖学词汇以与四十八个外科病例(文中提与头部创伤、骨折、脱臼、食管受伤、脊髓病灶可致膀胱麻痹和肠麻痹等的治疗方法,还记载了脑血管痉挛和脑膜(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脑的记录)、创口缝合法和用灰泥矫除老人前额皱纹的方法),同时还记载了火棍疗法、冷敷疗法、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法。

2.埃伯斯纸草文(约公元前1500年)

该纸草文是一部“治疗所有疾病”的书,所包内、外、妇、儿、眼、皮肤各科与卫生防疫等内容。

载药七百余种,方剂877个。

剂型有:

片剂、丸剂、粉剂、煎剂、膏剂、栓剂、糊剂等。

对生理解剖、疾病防治也有论述。

3.卡忽恩纸草文(约公元前1900年)

此草纸文由有关妇产科、儿科和兽医方面的文献组成,例如:

包括检测死否怀孕、预测胎儿性别和避孕的方法。

由此可以认识到,纸草文文献中记录的大量惊人的医学智慧,而这些必定了经过若干世纪的观察与研究而总结的经验,同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古埃与与远近各民族的交往中,影响着其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印度和地中海地区。

约公元前600后,埃与的希利俄波利斯的学校中有许多希腊人、犹太人、腓尼基人、波斯人来此受业。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历史学家希罗多、医学家希波克拉底都曾来埃与游学。

二、古印度传统医学

古印度泛指以印度河为代表的南亚次大陆,包括当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是个地理概念。

一般被认为是约公元前3000达罗毗荼人所创,随后的岁月里,先后有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和大月氏人入侵印度,使得古印度有着复杂的种族、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同时为医学的交流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我们今天能看到古印度有如此发达的医学的根据。

古印度的医学文献中,现存的重要著作有:

四部《吠陀》经,《阿输吠陀》,《妙文集》和《阇罗迦集》。

[3]

1.四部《吠陀》经

第一部《梨俱吠陀》大约于约公元前1500—900间陆续写成,是古印度医学的起源,其中涉与药用植物和麻风病、结核病、外伤等疾病。

第二、三部为《沙摩吠陀》和《耶柔吠陀》。

第四部为《阿闼婆吠陀》,大约成书于约公元前700,记载了77种病名和创伤蛇毒虫的病例,以与治疗这些疾病的草药,并涉与妇人病、保健术、兽医学和解剖学等内容。

(“吠陀”的意思是求知或知识,也有解释为“圣经”。

2.《阿输吠陀》(约公元前600年)

《阿输吠陀》(又称为《优婆吠陀》、《寿命吠陀》),是印度阿输吠陀系医学的圭臬,其影响波与南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医学系统,因此印度阿输吠陀被誉为“医疗之母”。

本书内容分为八科,外科,五官外科,内科,儿科,药毒理科,恶魔疾病,长寿药科,精神药科。

书中提出三体液说,认为生物是由风,胆,痰,后世将这三者称为原素,同时这三者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才能健康,三者间平衡的破坏也就成了疾病的根源。

之后三体液成为了印度医学的基础。

另外体内还有七种成分,分别是精、血、肉、脂、骨髓、骨、乳糜(消化之食物)。

3.《秒闻集》(约公元前500年)

秒闻是古印度伟大的外科学家,他的著述被辑录为《秒闻集》。

此书为阿输吠陀系医学的外科学代表性典籍。

按照宗教律法严禁用刀,但是据此书记载,医师要亲自详细检查尸体的每个脏器,先将尸体放入囊内,在河水内浸泡七天,待其腐烂分解。

这样不用刀割,软组织即可脱落,内脏均可露出。

书中详细记载了医生做外科手术时所应准备的各种外科器械,钝器(101种),探子(28中),切开用器械(20种),书中记载的外科手术(过程有详细记载)。

文中还提与一系列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器械的方法,植物纤维结扎血管法,使用四种缝线,三种针等等,这些精湛的外科优越于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对西方传统医学外科的影响很大。

《秒闻集》中还记载了植物药达760种,内用药主要有吐剂、下剂、喷嚏剂、冲洗剂、油灌肠剂等。

除了丰富的植物药外,动物的骨、角、脂肪、肉、血液、乳汁和蜂蜜等常用于治疗。

矿物类药有硫黄、砒霜、硼砂、明矾等,并广泛使用汞来治疗皮肤病、神经病与梅毒。

书中还强调医德,“医生要有必要的知识,还要洁身自持,要使患者信赖。

尽量为患者服务。

”“正确的知识、广博的经验、敏锐的知觉与对患者的同情,是医生的四德。

4.《阇罗迦集》(约公元100年)

阇罗迦是公元1世纪印度最受盛名的内科医学家,是古印度内科医学的奠基人。

本书是阿输吠陀医学典籍中内科学的代表作。

全书共8篇,计119篇。

记载了千余种药物,并对其形态、功效、主治等有详细论述。

除临床治疗之外,书中尤为重于卫生与保健,认为营养、睡眠、节食是保健的三大要素,并且还应注意精神调摄。

还指出,医生治病既不为己,亦不为任何利欲,纯为谋人类幸福,所以医业高于一切。

这些思想长期影响着古印度医学。

印度的医学传统至今仍然活跃着,而不像美索不达米亚和埃与的医学传统。

古印度的内科外科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特别是外科,所用金属器械和方法也早于欧洲若干个世纪。

随着古印度医学的辉煌,随着佛教的兴盛,古印度医学传布到了亚洲、欧洲和北非。

三、古希腊传统医学

古希腊是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群岛、小亚细亚西岸古代奴隶制城邦的总括称谓。

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希腊半岛上已有了史前文化。

从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在医学上开始有了相关书籍记录,到了公元前三世纪,迎来了希腊医学的黄金时代。

古希腊的医学文献中,现存的重要著作有:

《荷马史诗》和《希波克拉底文集》。

[4]

1.《荷马史诗》(约公元前1000年)

《荷马史诗》是记载早期希腊医学思想发展和医业实施的重要文献。

荷马时代,善于打仗的著名英雄是医学能手,但也有给人治病的普通医生。

医生很受人尊重,因为根据诗人所说,医生是“比其他任何人都有价值的人”本书中记述了瘟疫、创伤、眼病、妊娠病、精神催眠法、止疼止血、摘除体内异物、巫术等医疗防病的经验,反映出古希腊人已具有了较丰富的医药知识。

2.《希波克拉底文集》(约公元前400年)

希波克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0年科斯小岛上,是一位具有科学精神,超出了僧侣医学和经验医学,并使以往数世纪的大部分知识理想化,成为了古希腊医学的代表人物。

欧洲从中世纪起,称其为“医学之父”。

本书中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总论、解剖生理学、体质病理、治疗法(自然疗法)、内科、外科、眼科、妇产科、儿科、诊断与预后、药剂学、箴言、誓词、摄生之道等。

如书中认为身体有四元素构成,后发展成为“四体液病理学说”,并在体液病理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气质与体质理论。

火(热)——血液(心)——多血质,水(冷)——粘液(脑)——粘液质,风(干)——黄胆(肝)——胆汁质,土(湿)——黑胆(脾)——忧郁质。

还认为人体与自然相统一,注重研究气候、空气、土壤、水质、居住条件以与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强调预防,讲求卫生,注意疾病的发展过程,注重自然疗法,如强壮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精神疗法、空气疗法、淋浴、按摩等都被采用。

药物疗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病态物质的排除,调整体液的平衡。

誓词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沿用了两千多年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总的来说,本书是一本集大成者,对前人知识的总结与概括,同时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容。

和埃与、印度、中国历史的渐进式不同,希腊文明似乎出现得很突然,实际上是经历了史前文化、迈锡尼文明、铁器时代、荷马时代、殖民时代、古典时代等等。

正如黑格尔所说,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

正是希腊人从美索不达米亚、埃与、印度等文化圈中汲取了文化知识,从而才创造了并充实了自己的文化,古希腊医药文化是西方医药学之滥觞,在医学史上,它穿越时空,传到了世界各地。

[6]

四、古中国传统医学

古代中国,主要是指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

公元前两千多年,夏朝建立,从此之后开始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国家和朝代的更替演变。

同时,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

直到公元一千年,中医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之后由于儒家思想尊重传统与尊古的思潮,使中医学出现了明显的停滞。

现存的重要著作有:

《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

[7]

1.《黄帝内经》(约公元前300年)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由黄帝与其臣子歧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是中医学最古老也是最伟大的医学著作,被奉为圭臬。

本书分为《灵枢》和《素问》各九卷81篇。

总结了战国时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涉与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与疾病、养生的诊断、防治等各方面,为之后的中医学奠定了基础。

书中对经络学说有尤为精辟的论述,不但对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属络脏腑与其所主病证均有明确记载。

2.《黄帝八十一难经》(约公元100年)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为秦越人撰。

约成书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

该书以问难形式解释古医药(主要以《黄帝内经》为主)的理论著作。

《难经》的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腧穴、针灸以与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尤其对脉学有较详细的论述和创见,提出了经络学说、藏象学说中命门三焦的论述。

它在理论方面对后世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也一直被医家所遵循。

[5]

3.《神农本草经》(约公元200年)

《神农本草经》[8]是现存最早的草本专著。

全书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中、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功用补益,无毒或毒性很弱;中品120种,功用补虚,有毒或无毒;下品125种,功用驱邪,有毒。

本书序论中还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辩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与丸、散、膏、酒等多种剂型,并简要介绍了中药的产地、采集、加工、贮存、真伪鉴别等,为中药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4.《伤寒杂病论》(约公元200年)

《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200~219年)。

作者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书中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齐备、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体系,建立辩证论治的基本规范,确立了四诊、八纲、脏腑、经络、三因、八法等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并日趋成熟。

这些辩证原则不仅适用于各种外感热病,而且对临床各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被后后世医家所尊崇并进一步发展完善。

《伤寒杂病论》在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等辩证论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被历史医家奉为圭臬。

这四部医药学巨著的问世,标志着医学发展的飞跃,即由原先零散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并建立独特的医学理论框架。

中医学系统理论的形成促进了治疗技术的发展,而针灸等治疗技术的进步和药物方剂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理论,使中医学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事实也证明中医学的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大力的开发与应用。

综上所述,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劳动人民至始至终都在致力于如何减轻、解除疾病的痛苦,然后相对独立的地区发展的方式却是有所差别,结果却是都为当地医疗卫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人民的生活与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但随着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经济、交通的发展,交往交流愈来愈多,相互学习、借鉴、发展的机会愈来愈多,最后都朝着同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努力,那就是健康——殊途同归。

正如《素问》云:

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地势使然也。

医学家有国籍,但是医学是没有国界的,用一种博大胸怀去认识、理解、接受这个世界的医学发展,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同文化中科学和医学发展的最应当关心的不是毫无意义地去问是谁先做到的来满足无谓的虚荣心,而应当关注那些思想家、调查者和医治者的所作所为,学会正确估价旧事物、新生事物,既不盲从,也不保守,以开放的心态去包容和接纳。

参考文献:

[1]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医学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洛伊斯·N·马格纳,《医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张大庆,《医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4]张大萍,甄橙,《中外医学史纲要》[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5]陈全功,《黄帝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6]程之范,宋之琪,《简明医学史》[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0

[7]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8]高学敏主编,《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