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3442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作文550字文档格式.docx

  故事文天祥也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

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

  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

有人说:

  “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

不是虎羊相拚吗?

”文天祥说:

  “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

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

他对大家说:

  “救国如救父母。

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

”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

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

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2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

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

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

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

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3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

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

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

  安。

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

文天祥说道:

  “国家存在,我也存在;

国家灭亡,我也灭亡。

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

”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

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

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

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

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的意思是:

  “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

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

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

  “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

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

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

  “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

  族气节。

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4德祐元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

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

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

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

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

「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

」文天祥回答:

「我也知道如此。

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

  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

」他还说:

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5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

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

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

「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

」又写诗道:

「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

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

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

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

「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

」文天祥毫不示弱:

「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

」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文天祥感人的事迹6状元及第宋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赴京师临安参加科举考试。

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

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

  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明晰了。

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

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时年文天祥二十一岁。

  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

  “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

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

  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

”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

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

「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

」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

  上书建言开庆元年,蒙古人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争。

九月,忽必烈

  围鄂州。

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

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

  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

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可面对社稷人民,他选择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

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蒙救国。

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时任礼部尚书的江氏“三古”之一的江万载向宋理宗建议请皇后谢道清出朝议政,才劝得理宗打消迁都念头。

并派有带兵打仗经验的江万载协助贾似道督军出战蒙元,碰上蒙古内乱,忽必烈急于回兵北方争夺蒙古汗位,才打退蒙元兵,取得所谓的鄂州之战的大捷。

由此贾似道更加得势,而江万载不愿与贾等同流合污,以壮年之身赐官归里奉养慈母。

退出并远离混浊不堪的南宋官场。

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早在开庆元年就英雄所见略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