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775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docx

国际商务金融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

国际商务概述

1、国际商务是指跨越国界的交易活动,包括货物、账务、资本等形式的国际转移。

这种转移跨越在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发生,也可以在各国政府之间发生,但主要是指在企业之间的转移。

2、国内商务和国际商务的最大区别:

跨国界交易

3、国际商务活动主要的形式:

①国际贸易:

包括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②国际投资:

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4、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5、国际贸易的分类:

①货物贸易:

货物贸易又称为有形贸易,如谷物、机器设备等买卖活动。

②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属于无形贸易,是指服务产品的交易,如运输、保险、旅游等。

6、服务贸易的种类:

GATS的分类方式:

①过境交付:

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都不移动②境外消费:

通过服务消费者的过境移动实现的③商业存在:

与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资有关④自然人流动:

服务提供者(自然人)过境移动到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而形成的贸易

7、服务贸易的特点:

(1)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具有无形性

(2)国际服务贸易标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同步性(3)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难以储存和反复转让(4)国际服务贸易一般不经过海关,也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

8、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货物贸易的联系:

(1)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会促进与之有关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2)传统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新型服务贸易的出现也会促进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

9、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10、国际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货币、实物及其他形式的资产或生产要素,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11、国际投资的特点:

①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②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③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运营活动

12、投资国:

从事对外投资的经济主体所在的国家。

东道国:

允许和吸收外国投资和接受外国资本贷款的国家。

13、国际投资的类型

①按投资期限分类

短期投资:

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投资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投资以及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②按资本特性分类:

国际直接投资:

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对外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

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跨国投资,即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③按资本来源及用途分类:

公共投资:

由一国政府或政府间国际组织用于他国社会公共利益的投资,这种投资一般带有一定的国际经济援助的性质

私人投资:

指一国的私人投资者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对他国进行的投资。

14、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

①国际货物贸易迅速增长②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③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

15、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1)绝对优势理论:

①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

②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即比任何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都更具有效率,主张各国应生产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2)比较优势理论:

①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②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也应集中生产那些优势最大的产品,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则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

③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又称替代成本,指的是在面临多种东西选择其一时,被舍弃的东西中最有价值的即为机会成本;即把一种资源应用到一种用途后所舍弃的投入到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3)要素禀赋理论:

①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

要素禀赋理论是20世纪上半叶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的。

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了名为《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

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赫-俄理论(H-O)。

②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赫-俄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是由国家要素禀赋引起的。

要素禀赋是国家拥有的土地、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不同的要素禀赋,形成了不同的成本差异。

要素越丰富,其成本越低。

赫-俄理论指出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技术差距理论:

①技术差距理论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

他根据各国的技术水平将国家分为创新国和模仿国两类。

②技术差距理论中的滞后理论:

1)需求滞后:

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费者从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

它的长短取决于其他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与了解。

2)模仿滞后:

指创新国从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全仿制这种产品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

3)反应滞后:

是指创新国从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的时间间隔。

4)掌握滞后:

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技术水平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水平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

③技术差距理论中两种类型国家的做法:

1)创新国的跨国企业应该注重研发的投入,加大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保证技术的领先地位。

2)模仿国的跨国企业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基础,加大研发的投入,提高对创新国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尽可能缩短模仿滞后时间。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②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

每个阶段所需的要素组合是不同的。

③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采取的措施:

1)在新产品创新阶段,技术尚属于发明创新中,生产技术尚需改进,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和大量的资本投入,研究与开发费用在成本结构中占据最大比重,此阶段的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

2)在产品成熟阶段,生产技术定型并趋于成熟。

由于国外需求增加,为扩大生产和销售,企业进行资本投入,产品从技术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

3)在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由资本密集型转化为劳动密集型。

一方面,生产过程已经标准化,操作也因此变得简单;另一方面,生产该产品的机器本身也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而变得便宜。

(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①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从国家、产业及其企业多个层面说明如何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

②国际竞争优势的内容:

波特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赢得优势,而取得优势的因素是:

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与支持产业4)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态势5)政府的作用6)机会

(7)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①垄断优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海默在1960年的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

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先提出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这种垄断优势包括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等。

②内部化理论:

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和卡森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到内部化理论。

所谓内部化指由市场非效率性造成中间产品交易的低效率,致使跨国公司为保障自身利益,而将交易改在公司所属各企业间进行所形成的一个内部市场。

③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于1977年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认为,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有三个: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

指一国企业独有的,国外企业无法获得的,或在国际市场上优于其他厂商的特定优势。

内部化优势:

指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

区位优势:

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点的重要条件。

16、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相互联系的分支机构,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大型国际型企业。

17、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①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内经营业务②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这种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③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信息、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18、跨国公司的特征①战略全球化②内部一体化③运作多样化④技术内部化

19、跨国公司的组织形态

①母公司:

母公司是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控制它们的重大经营活动,使后者成为其附属企业的公司。

②子公司:

子公司是指受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法人组织。

③分公司:

分公司是母公司(更确切地说是总公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

④避税地公司:

避税地是指那些无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或所得税和一般所得税税率很低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巴哈马、百慕大、开曼群岛、瑙鲁等。

20、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点①跨国化程度不断提高②形成全球产业链③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迅速成长和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④由综合多元化向归核化发展

21、国际商务的限制因素:

①政治法律制度对国际商务的影响1)对进出口实行限制:

出口管制是指国家通过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所实行的管理与控制。

2)对国际投资的限制

②政治风险

1)政治风险亦称国家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治因素变化给跨国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是对跨国企业资产、盈利能力或管理控制方面带来的损失。

2)政治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没收、征用和国有化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

汇兑限制风险,亦称转移风险。

政府违约风险。

延迟支付风险。

战争和内乱风险。

第二章:

汇率与国际收支

1、外汇是对外汇兑的简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定义为,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2、对于外汇概念的理解:

①外汇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本国货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不是外汇;②外汇必须是在国外能得到补偿的债权,空头支票和拒付的汇票则不能视为外汇;③外汇必须是能够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不可兑换货币不能视为外汇。

3、外汇的功能①实现各国货币购买力相互转换②实现国际贸易的快速结算③实现在不同国家间的资金流转④实现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定

4、汇率是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的交换比例,也可理解为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通过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5、汇率的标价方法

①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举例:

USD1=CNY6.23.

②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举例:

CNY1=USD0.18

6、汇率的分类

①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

1)买入汇率:

是银行从同业或客户手中买入外汇所支付的汇率。

2)卖出汇率:

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出售外汇时所索取的汇率。

3)中间汇率:

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称为中间汇率,也称中间价。

4)现钞汇率:

现钞汇率是指银行买卖外国现钞的价格。

②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1)基本汇率:

是指一国所制定的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2)关键货币:

是指在国际结算中使用得最多的,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3)套算汇率:

是指根据不同的基本汇率套算出的本币与非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③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④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⑤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根据汇率的形成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一般将汇率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2)实际汇率

⑥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1)有效汇率2)名义有效汇率3)实际有效汇率

⑦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⑧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7、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家间的收支行为。

8.国际收支具体表现的两种形式①直接的货币收支②以货币表示的资财的转移

9、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根据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状况按照不同项目进行列表对比,此种格式就称为该国或地区在某一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0、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流量概念②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进行编制③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对外收入,就是其他相关国家或地区对该国的支出,反之亦然

1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1)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包括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三个大项。

①货物和服务1)货物:

通常是因有形商品进出口而引起的收支项目,所以又称为贸易收支。

2)服务:

服务也称无形贸易,包括运输等内容。

②收入1)职工报酬:

职工报酬是指非居民因工作而获得的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2)投资收入:

投资收入是指因资本的国际流动所获取的利润、股息和利息等

③经常转移:

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所有权的变更,它包括资本转移以外的所有其他转移,包括政府转移和其他转移。

(2)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家间的流动行为,由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大部分组成。

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①资本账户:

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②金融账户:

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个部分

(3)净误差与遗漏①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账原则,国际收支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该相等,借贷双方的净差额为零。

但在实际工作中,把所有账目加总之后结果可能会出现国际收支账户的净借方或贷方余额。

因此,单独设立一个平衡各类账目的项目-错误和遗漏账户,在数量上与该余额相等,而符号相反与之相抵消。

②当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总计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从而出现贷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借方记入与该余额相同的数额;反之,当出现借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贷方记入相同数额。

1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主要差额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有形的)+服务差额(无形的)+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如果货物账户、服务账户、收益账户和经常转移账户四项合计的余额在贷方,则称为经常账户顺差;反之,如果余额在借方,则称为经常账户逆差。

经常账户的顺差,特别是贸易账户的顺差,意味着该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贸易收入大于贸易支出,说明该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如果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差额合计的余额在贷方,则称为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反之,如果余额在借方,则称为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

顺差意味着流入本国的资金数额超过流出本国的资金数额,也就是说属于资金的净流入状态.

(3)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是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总体水平的体现,如果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和净误差与遗漏三个账户的合计余额在贷方,则称为国际收支的顺差;反之,如果余额在借方,则称为国际收支的逆差。

一国对外收支状况的差额会体现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只不过国际收支顺差时,储备资产增加,记在借方;国际收支逆差时,储备资产减少,记在贷方。

13、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与原因

(1)临时性失衡:

临时性失衡是指由一些短期的、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2)结构性失衡:

结构性失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3)货币性失衡:

货币性失衡是指当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发生变动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4)周期性失衡:

周期性失衡是指各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不同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5)收入性失衡:

收入性失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统称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14、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原则

(1)针对不同类型选择调节方式

(2)兼顾经济的内部和外部平衡(3)注意国际阻力

15、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1)货币-价格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的影响路径有两种,一是通过对一般价格的影响,一是通过对汇率的影响。

(2)收入机制:

指在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引致进口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

国民收入下降也会导致对外国服务和金融资产需求的下降,从而使整个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3)利率机制:

在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由于更多的对外支付导致本国货币的存量相对减少,体现资金供求关系的利率水平就会相对上升,进而使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也相对上升,外国金融资产收益率相对下降,对本国金融资产需求增加,对外国金融资产需求相对减少,流入的资金增加,流出的资金减少,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16、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措施

(1)财政政策:

府通过调节税收和补贴的财政政策,可以影响贸易和资本流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2)汇率政策:

一国汇率水平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3)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可以影响到资本移动(4)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两方面。

(5)动用官方储备:

针对一些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增减该国的国际储备可以使其恢复平衡,对根本性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给货币当局赢得时间,通过经济政策调整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6)国际官方贷款:

国际官方贷款主要包括政府间的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对成员国的贷款。

(7)宣布财政破产:

在极端的情况下,政府可能宣布财政破产,停止外债偿付,强行平衡国际收支。

17、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查措施

(1)调低国内利率

(2)减少对资本流出的管制(3)提高商业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的准备金率(4)限制本国居民借用外国资本,鼓励非居民借用本国资本(5)限制非居民购买本国发行的有价证券

18、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

(1)国际储备:

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其货币汇率和作为对外偿债保证的各种形式资产的总称。

(2)国际清偿力:

指一国在不影响本国经济政策运行的情况下,结算对外债务的金融能力,除包括国际储备外,还包括该国在国外筹借资金的能力。

19、国际储备的特点

(1)官方持有性

(2)自由兑换性(3)充分流动性(4)普遍接受性

20、国际储备的构成

(1)黄金储备

(2)外汇储备(3)特别提款权(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21、国际储备的作用

(1)平衡国际收支

(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3)对外借款的信誉保证

第三章:

汇率与国际收支

1、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

(1)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体系。

(2)1816年《金本位法》的颁布标志着金本位制在英国诞生

(3)金本位制的3种形式:

①金币本位制②金块本位制③金汇兑本位制

(4)金本位制最典型的是金币本位制

(5)金本位制原有的稳定性基础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

①金块本位制②金汇兑本位制

(6)金币本位制具有的特点:

①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他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③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④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⑤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7)典型金本位制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1汇率的决定基础:

一国规定本国一单位金铸币所包含的黄金重量和成色。

汇率由各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比来决定。

②外汇市场的供求: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总是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并且受到黄金输送点的制约。

③黄金输送点的约束: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汇率对一国有利时,一国就采用外汇结算,当汇率对该国不利时就采用黄金进行支付。

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构成汇率上下波动的一个天然屏障

(8)金本位制度的评价

①优点:

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发展及各国经济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缺点:

由于国际金本位制对于黄金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当世界经济增长对于货币的需求超过了黄金产量时,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将发生动摇,即使在其鼎盛时期,也存在黄金过于集中于英、美、法、德、俄等少数贸易持续顺差的较发达国家,其他国家内的金本位制难以维持。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

(1)概念: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

①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系,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②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Bank)两大国际金融机构③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④世界银行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3)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决定①金平价成为汇率的决定基础:

实行双挂钩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②供求关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下,汇率围绕金平价上下波动,但没有金本位之下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4)汇率波动的上下限: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为确定了一个汇率波动的上下界限,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金平价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①第一次美元危机②第二次美元危机③第三次美元危机(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①优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结束了之前混乱的国际货币秩序,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为国际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成本核算,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美元成为货币体系的核心,解决了世界黄金产量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短缺。

3)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各会员国提供了磋商协调机制,为临时逆差国提供各种贷款支持。

②缺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特里芬难题”。

2)美国与其他国家制度安排上的不平等。

3)汇率过于僵化,无法真实和迅速反映国内经济实体状况。

4)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独立自主性受到一定影响。

3、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

(1)牙买加体系的建立:

1976年1月8日,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达成了“牙买加协议”。

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从1978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

国际上把牙买加协定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牙买加货币体系”。

(2)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浮动汇率合法化②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地位③黄金非货币化④增加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⑤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3)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决定

①汇率决定基础1)货币的购买力平价2)利率平价3)流动资产选择②汇率制度安排1)硬性钉住2)软性钉住a.稳定汇率安排b.爬行钉住安排c.类爬行安排d.水平带内钉住汇率安排3)浮动汇率安排4)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