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781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docx

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

教案

学科名称

耳鼻咽喉

专业班级

临床本科

授课时间

课题

喉的应用解剖学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

熟悉喉外标志,了解喉软骨支架的构成、关节、主要韧带与膜。

重点了解喉是发声器官,又是呼吸道的门户。

教学内容

了解喉的软骨支架,环状软骨的临床意义。

了解喉外肌和喉内肌的生理机能(预习)。

了解喉腔的分区,主要解剖构造与疾病的关系。

了解喉的神经、血管分布和淋巴引流及临床意义。

熟悉喉的发声和呼吸功能。

教学重点

喉腔的分区,主要解剖构造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难点

喉腔的分区,主要解剖构造,喉部神经的走向及分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资料

《耳鼻咽喉科学新进展》,杨宝琦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现代耳鼻咽喉科学》姜泗长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耳鼻咽喉科变应性和免疫性疾病》,顾之燕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人卫出版)第一版

授课教师

职称

教案续页1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喉的应用解剖

喉是呼吸通道和发声的主要器官,是下呼吸道的门户。

喉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上通咽喉,下接气管。

喉上端为会厌上缘,在成人相当于第3颈椎平面。

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约当于第6颈椎下缘平面。

喉是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的支架—喉软骨

三块单一软骨:

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

对成对软骨:

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会厌软骨:

(1)位置:

喉的上方、喉入口前方、舌和舌骨之后;

(2)形状:

叶片状;

(3)两面:

舌面、喉面

(4)功能:

盖住喉入口,保护喉腔,非喉主要支架骨。

 

甲状软骨:

为喉软骨中最大者

(1)位置:

为颈部手术的一个重要标志,“V”形切

迹向前突出形成喉结,为第二性征。

 

教案续页2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形状:

四方形;

(3)两面:

前面、后面

(4)功能:

保护喉腔,为喉的主要支架骨。

(5)连接:

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环状软骨:

是呼吸道唯一完整环形的软骨;

(1)位置:

气管入口上方;

(2)形状:

环形;

(3)结构:

环状软骨板、环状软骨弓(手术重要标志);

(4)连接:

甲状软骨、杓状软骨。

杓状软骨:

成对

(1)位置:

环状软骨板上缘外侧;

(2)形状:

三棱锥体;声带突、肌突;

(3)连接:

甲状软骨、小角软骨;

(4)功能:

旋转参与控制声带运动。

小角软骨:

成对,位于杓状软骨之顶部,杓会厌皱劈之中。

楔状软骨:

成对,形似小棒状。

在小角软骨的

前外侧,杓会厌皱劈的粘膜之下,形成杓会厌皱劈

教案续页3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上白色隆起,称之为楔状结节。

喉软骨的连接—关节、韧带和膜、肌肉

一、关节:

环甲关节:

由环状软骨下脚内侧面的关节面与环状软骨弓板相接处外侧的关节面构成。

此对关节是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的两个共同支点,如两软骨前部的距离缩短,则后部的距离就有所增加,从而使环状软骨板后仰,使声带的张力增加,配合了声门的闭合。

环杓关节:

由环状软骨板上部的关节面与杓状软骨底部的关节面构成。

环杓关节是一对灵活的关节,对声门的开闭起重要作用。

对环杓关节的活动形式有两种看法:

杓状软骨在环状软骨上活动,主要以其垂直轴为中心,向外或向内转动以开闭声门。

另一种认为杓状软骨是沿着环状软骨背板两肩上的关节面呈上下、内外、前后滑动,两侧杓状软骨互相远离或接近以开闭声门。

二、韧带和膜:

1、甲状舌骨膜、韧带:

甲状舌骨膜为连系

教案续页4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舌骨与甲状软骨上缘的弹性薄膜,膜的中央部分增厚,名舌骨甲状中韧带,两侧较薄,有喉上神经内支及喉上动脉、静脉经此穿膜入喉。

膜的后外缘名舌骨甲状侧韧带。

2、舌骨会厌韧带:

是会厌舌面、舌骨体与舌骨大角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

会厌、舌骨会厌韧带和甲状舌骨膜的中间部分构成会厌前间隙,其内为脂肪组织。

3、舌会厌韧带:

是会厌软骨舌面中部与舌根之间的韧带。

4、甲状会厌韧带:

是连接会厌软骨茎和甲状软骨切迹后下方的韧带。

由弹性纤维组成,厚而坚实。

5、环甲关节韧带:

是位于环甲关节外表面的韧带。

6、环杓后韧带:

是环杓关节后面的纤维束。

7、环气管韧带:

是连接环状软骨与第一气管环上缘之间的韧带。

8、喉弹性膜:

为一宽阔展开的弹性纤维组织,属喉粘膜固有层的一部分,分上、下两部。

自喉入

教案续页5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口以下至声韧带以上者为上部,较薄弱;方形膜位于会厌软骨外缘和小角软骨、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上下缘游离,上缘构成杓会厌韧带,下缘形成室韧带,其表面覆盖粘膜分别为杓会厌皱劈和室带。

室韧带前端附着于甲状软骨交角内面、声韧带附着处的上方,后端附着于杓状软骨前外侧面的中部。

方形膜的外侧面为粘膜覆盖,形成梨状窝内壁的上部。

下部名弹性圆锥,为一层坚韧而具弹性的结缔组织薄膜,其下缘分为两层,内层附着于环状软骨的下缘,外层附着于环状软骨的上缘。

向上,此膜前方附着于甲状软骨交角内面的近中间处,后附着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其上缘两侧各形成一游离缘,名声韧带。

在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部分,名环甲膜,其中央增厚而坚韧的部分称环甲中韧带,为环甲膜切开术入喉之处。

三、喉肌:

分两组

(一)喉外肌—颈前带状肌:

与喉的上、下运动及固定有关。

二腹肌(颈前三角分区标志之一)、肩胛舌骨肌(喉癌手术先遇见该肌)

教案续页6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二)喉内肌:

主要与声带运动有关。

喉内肌:

按其功能分成四组。

声带外展肌:

环杓后肌(为喉内肌中唯一的外展肌,如两侧同时麻痹则有危险)

声带内收肌:

环杓侧肌(收缩使声带内收、声门裂的后1/3则成三角形张开)、杓肌(收缩使两块杓状软骨靠拢,以闭合声门裂后部)

声带紧张肌:

环甲肌(受喉上神经支配)

声带松弛肌:

甲杓肌

会厌活动肌(关闭、开放喉入口):

杓会厌肌、甲状会厌肌

喉腔:

是由喉支架围成的管状空腔,上与喉咽腔相通,下与气管相连。

以声带为界,将喉腔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三部。

声门上区:

位于声带上缘以上,其上口呈三角形,称喉入口,由会厌游离缘、杓会厌皱劈和位于此劈内的楔状软骨、小角结节及杓状软骨切迹所围成。

界于喉入口与室带之间者,又称喉前庭,上宽下窄,

教案续页7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前壁较后壁长。

室带亦称假声带,成对位于声带上方,与声带平行,外观呈淡红色。

喉室位于声带与室带之间,开口呈椭圆形的腔隙。

声门区:

位于声带之间,包括两侧声带、前连合和后连合。

声带呈白色带状,边缘整齐。

两侧声带在甲状软骨板交角内面融合成前连合。

声带后端附着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故可随声带突的运动而张开和闭合。

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为声门裂,简称声门。

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

声门下区:

为声带下缘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喉腔,该腔上小下大。

幼儿期此区粘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水肿,常引起喉阻塞。

临床上喉癌诊断的分区即分为此三区。

喉的血管:

1、喉上动脉来自甲状腺上动脉(颈外动脉第一分支)。

在喉上神经的前下方穿过甲状舌骨膜进入喉内。

2、喉下动脉来自甲状腺上动脉(锁骨下动脉分支)。

随喉返神经于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

静脉与动脉伴行,汇入甲状腺上、下静脉。

教案续页8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喉的神经:

1、喉上神经在相当于舌骨大角高度分为内、外两支。

外支主要为运动神经,支配环甲肌及咽下缩肌,但也有感觉支穿过环甲膜分布至声带及声门下区前部的粘膜。

内支主要为感觉神经,在喉上动脉的后方穿入甲状舌骨膜,分布于会厌谷、会厌、声门后部的声门裂上、下方,口咽、小部分喉咽及杓状软骨前面等处的粘膜。

喉上神经封闭时,最好在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结节连线的中点偏内侧1cm处刺入。

2、喉返神经迷走神经下行后分出喉返神经,两侧径路不同。

右侧在锁骨下动脉之前离开迷走神经,绕经该动脉的前、下、后,再折向上行,沿气管食管沟的前方上升,在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左侧径路较长,在迷走神经经过主动脉弓时离开迷走神经,进入胸腔纵隔(纵隔病变可出现左侧声带麻痹),绕主动脉弓部之前、下、后,然后沿气管食管沟上行,取与右侧相似的途径入喉。

喉返神经主要为运动神经,但也有感觉支分布于声门下腔、气管、食管及一部分喉咽的粘膜。

喉返神经变异甚多。

其左侧径路较右侧长,故临床上受累机会也较多。

教案续页9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喉的淋巴:

1、声门上区:

淋巴组织最丰富,淋巴管稠密而粗大。

此区的毛细淋巴管在杓会厌劈的前部集合成一束淋巴管,穿过梨状窝前壁,向前向外穿行,伴随喉上血管束穿过甲状舌骨膜离喉。

多数引流至颈总动脉分叉部的颈深上淋巴结群。

2、声门区:

声带几乎无深层淋巴系统,只有在声带游离缘有稀少纤细的淋巴管,故声带癌的转移率极低。

3、声门下区:

较声门上区稀少,亦较纤细。

一部分通过环甲膜中部进入气管前淋巴结,然后汇入颈深中淋巴结群;另一部分在甲状软骨下角附近穿过环气管韧带和膜汇入颈深下淋巴结群、锁骨下、气管旁和气管食管淋巴结群。

环状软骨附近的声门下淋巴系统收集来自左右两侧的淋巴管,然后汇入两侧颈深淋巴结群。

故声门下癌有向对侧转移的倾向。

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

1、小儿喉部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肿胀。

小儿喉腔尤其是声门区又较小,所以小儿发生急性喉炎时容易发生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教案续页10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小儿喉的位置较成人高,3个月的婴儿,其环状软骨弓相当于第4颈椎下缘水平;6岁时降至第5颈椎。

3、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故较成人软,行小儿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触诊时,其感觉不如成人明显。

喉的生理功能

1、呼吸功能:

(1)喉是空气出入肺部的必经之路,声门为呼吸道最狭窄处,

声带的运动可改变声门的大小以控制呼吸出入的气流量;

(2)喉粘膜内的化学感受器可在受到刺激时,反射性的影响脑干呼吸中枢控制呼吸功能;

2、发声功能:

喉是发声器官,发声的主要部位是声带。

正常人在发音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拉紧,并控制呼气。

自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动靠拢的声带使之振动即发出声音。

声音的强度决定于呼气时的声门下压力和声门的阻力。

声调决定于振动时声带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

至少有40条肌肉参与了发声。

3、保护功能:

形成3道防线(会厌、室带、声带),对下呼吸道有保护作用。

吞咽时3道防线同时关闭,食管口开

教案续页11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放,食物从梨状窝进入食管。

此外,杓会厌劈收缩时亦会关闭喉入口,可以防止食物、呕吐物及其他异物落入呼吸道。

4、屏气功能:

声带内收,声门紧闭时可完成咳嗽及喷嚏动作以及协助完成大小便、呕吐、分娩及举重动作。

 

教案末页

 

 

 

喉的软骨支架、关节、韧带、膜及肌肉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喉腔的分区,主要解剖构造与疾病的关系。

喉部神经的走向及分布,临床意义。

喉的血管和淋巴分布及临床意义。

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

喉的生理功能。

 

喉的软骨有哪些?

喉腔如何分区?

各区范围?

支配双侧声带运动和感觉的神经各是哪些?

简要回答喉的生理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