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787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docx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

孕期保健工作常

一、孕早期(孕13周内)

1.对孕妇做到三早:

早发现、早检查、早确诊,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2.详细询问病史,查血、尿常规、血型、肝功能、心电图,进行各型肝炎、性病及TORCH筛查,必要时做“B”型超声波检查。

3.指导孕妇避免病毒感染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并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宣教。

4.发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其它高危因素,进行相关科室诊治,对不适合继续妊娠者,提出医学指导意见。

二、孕中期(孕13~27周)

1.每隔4周进行产前检查一次,高危孕妇增加复诊次数。

2.询问孕妇健康情况,了解胎动出现时间。

3.测量体重、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它异常,复查尿蛋白。

适当补钙,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4.查胎位、听胎心,测量子宫底高度及腹围,注意胎儿大小,判断是否与孕周相符及有无羊水过多,每次检查均应填好妊娠图。

5.孕16-24周做超声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异常,提出医学指导意见。

6.对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进行糖尿病筛查。

7.进行卫生、营养、心理咨询指导。

8.孕20周起计算平均动脉压。

【[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当MAP≥85mmHg表示有发生子痫前期的倾向;当MAP≥140mmHg时,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三、孕晚期(孕28周以后)

1.每隔2周产前检查一次,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高危妊娠增加检查次数或住院治疗。

2.询问孕妇有无头痛、眼花、水肿、阴道出血等特殊症状出现,了解胎动情况。

3.指导孕妇自行监测胎动,记胎动卡。

4.测量体重、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检查有无水肿,每次查尿蛋白,适当补钙,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5.查胎位,若有异常及时纠正。

6.听胎心,若有异常行电子胎心监护。

7.测量子宫底高度和腹围,注意羊水量,判断胎儿发育情况,积极防治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8.每月复查血红蛋白,及时纠正贫血。

9.孕30周行骨盆内外测量,孕37周后注意胎先露入盆情况,了解头盆关系。

10.孕39周查NST,测胎盘功能。

11.帮助孕妇做好母乳喂养的身心准备,介绍先兆临产症状及产时注意事项。

12.预测分娩方式,决定分娩地点,选择分娩时机。

高危妊娠管理常规

一、高危妊娠范围

1.特殊基本情况:

年龄<20岁或≥35岁,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体质指数>24,身高≤145公分,有先天异常或遗传疾病家族史;

2.不利环境、社会因素,文盲,经济困难,无产前检查,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3.异常孕产史:

流产3次,死胎死产史,婚后多年不孕,新生儿死亡史等。

4.孕早期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孕妇忌服药物,放射线接触史,可疑致畸物质接触史及职业毒物接触史。

5.妊娠合并症:

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病等。

6.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或过少等。

7.可能发生分娩异常的因素:

胎位异常,巨大儿,多胎妊娠,骨盆异常。

二、按衢州市高危妊娠评分表,每次产前检查每次评分,筛选高危妊娠。

三、高危妊娠的管理程序

(一)筛查与评定

1.初筛:

孕妇在乡镇级医院进行早孕检查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化验等,进行高危评定,及早发现高危孕妇。

2.复评:

孕妇在以后的每次产前检查时发现新的高危因素要及时评定。

一般在妊娠20~28周、32~36周、临产前各复评一次。

3.凡属妊娠禁忌者,尽早动员终止妊娠。

(二)登记管理

1.各级医院在早孕建卡时应进行高危妊娠登记,并在孕产妇保健册上作红色高危标记,以加强管理。

2.各级医院产科门诊应进行高危妊娠登记,并了解其发生、治疗、转归的全过程及妊娠结局。

对新发现的高危妊娠对象应在《孕产妇保健册》上做红色高危标记,有专人对档案进行整理和检查,并负责与孕妇之间的联系,了解其治疗、转归过程。

(三)转诊及随访

1.乡、镇医院筛查出的10B分以上的高危孕妇,应及时转区级或市级医院。

2.区医院接受乡镇级医院转诊的高危孕妇,对高危评分达20C分及以上的孕妇,应视病情转入市级医院,并负责详细介绍病情及治疗过程。

3.区、市级医院接受的高危孕妇根据其危险程度,可在门诊或病房治疗,凡未按约定时间来诊者,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追踪随访,达到治疗的目的。

4.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转入的高危孕妇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检查和处理,经治疗好转但未临产的高危孕妇,应继续观察直至分娩。

5.一般高危孕产妇做好专册登记,按月上报,重度高危孕产妇及时上报区妇保院妇保科,各医院发现的重度高危孕产妇,也应及时上报。

(四)监护与处理

高危孕妇的监护包括对孕妇及胎儿两个方面。

1.高危孕妇的监护包括各种高危因素对孕妇及胎儿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高危因素的动态变化。

2.胎儿的监护包括胎儿生长发育的监测,先天异常的筛查,胎儿胎盘功能的监测及胎儿宫内储备能力及成熟度的监护等。

通过监护与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进高危因素的转化,必要时可选择在母体最有利的时机进行适时计划分娩。

3.产时应有计划的对高危孕妇加强高危因素的监测及胎儿安危状况的监护。

儿科医师应配合做好高危儿出生的抢救工作。

4.做好高危妊娠的病情转归的监测,及高危儿的特殊监护。

5.各级医院必须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有内、外、妇、儿等科室医务人员组成的高危孕产妇抢救小组,负责处理本院或基层转来的高危孕产妇,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

(五)统计与评审

1.要求各医院产科必须建立高危妊娠统计与评审制度,每月对本院分娩的高危妊娠评审与统计一次,并将每月高危妊娠的发生数、转归数等情况上报妇幼保健院保健科。

2.妇幼保健科负责掌握本地区高危妊娠管理的动态,重点对高危孕产妇死亡及筛查出有临床指导意义及值得吸取经验教训的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研讨,市(县)每半年由围产协作组进行讨论与评审,提出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干预对策。

产期保健工作常规

密切观察产程,正确处理分娩,提高接产质量,重点抓好“五防”、“一加强”、“母乳喂养指导”。

一、五防

1.防滞产:

细致观察产程经过,做好产程图监护。

(1)第一产程:

每2小时观察一次宫缩,需连续观察三次宫缩,注意宫缩间歇,持续时间及强度。

(2)每2—4小时做肛门检查(必要时做消毒阴道检查)宫颈扩张大小与胎儿下降程度,并详细记录在产程图上。

(3)严格按产程图时限处理产程。

I初产妇潜伏期达到8小时应做警戒线,如>16小时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达4小时应做警戒线,>8小时或宫口有2小时无进展为活跃期延长或停滞,产程到警戒线时应考虑可能难产,要找出原因,积极处理,如产程延长或停滞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Ⅱ初产妇第二产程持续1小时为警戒线无进展,>2小时为第二产程延长,应及时进行阴道检查,尽快结束分娩。

(4)正确使用催产素引产与催产。

2.防感染:

(1)严格执行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正确应用预防性或治疗性抗生素。

(2)结扎脐带应注意无菌操作。

(3)对胎膜早破12小时以上,或临床宫内感染可能者应给予抗生素。

3.防产伤:

做好产程各阶段的处理,及时适度地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处理难产。

4.防出血:

及时发现认真处理各产程出现的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处理好第三产程,严密观察第四产程(即胎盘娩出后2小时)。

5.防窒息:

预防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处理好初生儿第一次呼吸,预防并加强初生时保暖工作。

(1)严密监测胎心:

一般孕妇产程中:

第一产程1小时听一次胎心,第二产程10分钟听一次胎心。

高危孕妇产程中,第一产程30分钟听一次胎心,第二产程5分钟或宫缩后听一次胎心,有条件时可用胎心监护仪监测,每次听胎心必须持续30秒以上。

如产程中发现胎心<120次/分或>160次/分,或快慢不均时,应连续听1分钟以上,并同时吸氧及检查原因,及时处理,尽快结束分娩。

(2)观察羊水性状:

如羊水Ⅲ度污染而不能立即阴道分娩时,应行剖宫术结束分娩,如羊水污染I一Ⅱ度,可严密监护下观察产程进展,如伴有胎心或羊水改变应结束分娩。

(3)处理好新生儿第一口呼吸,要求在新生儿第一口呼吸前及时用吸痰管清除新生儿口腔、鼻腔的粘液和羊水。

(4)新生儿生后1分钟、5分钟分别行阿氏评分。

二、一加强

加强孕产妇,尤其高危孕产妇的分娩监护、会诊与转诊。

(1)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高危孕产妇及难产。

(2)会诊与转诊。

A.对危重、紧急病人及时组织会诊及抢救。

B.对重症、疑难病人,不具备处理条件时应及时转诊。

C.必需具备通讯、输血设施及救护车等。

三、母乳喂养指导

进行产后半小时内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持续半小时以上。

指导和帮助母乳喂养技术。

新生儿保健工作常规

(一)出生前准备

1.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人力、物力准备。

2.为新生儿创造适中的微环境,方式可根据医院条件采用开放暖箱,白炽灯,热水垫,培育箱等。

(二)出生时的处理

1.清理呼吸道——二挤一吸,即胎头娩出后挤净口鼻咽腔粘液,胎体娩出后再次挤净口鼻腔粘液,并用吸引管或负球吸净口鼻咽腔的粘液。

2.擦干全身,并盖以干燥,温热的敷料,或放置开放暖箱下,再处理脐带。

3.如有新生儿窒息则即刻按卫生部新生儿窒息,常规进行复苏。

(三)出生后的处理

1.全面评估新生儿

(1)Apgar评分:

出生后1.5.10分钟各评一次,对窒息儿要连续评估直到Apgar评分≥8分。

(2)生长发育评估:

根据中国15省市新生儿体重、身长、胸围、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判断生长发育与胎龄关系,分为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与大于胎龄儿。

(3)成熟度评估:

根据Dubuwifz法或简易胎龄评分,判断实际胎龄,推测生活能力。

(4)详细体格检查及高危因素评估:

认真复习母亲妊娠分娩经过及胎儿历史,并结合详细、系统的体格检查,确定新生儿有无畸形、高危因素及其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施,如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窒息儿等。

2.新生儿的安置

正常新生儿及低危新生儿应母婴同室,高危新生儿送人高危新生儿室或新生儿加强监护中心(NICU)。

3.新生儿喂养

(1)无母乳不宜喂养指征者应鼓励母乳喂养。

(2)认真贯彻WHO/UNICEF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

(3)严格掌握添加母乳以外食物的医学指征。

(4)禁止接受馈赠的代乳品及宣传推销代乳品。

(5)如母亲或新生儿有不宜母乳喂养指征时,在医院内要指导如何选择及配制代乳品。

4.预防接种

(1)凡无禁忌症者应在生后24小时内注射卡介苗及乙肝疫苗,必要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认真填卡,并交代出院后继续免疫注射程序。

(3)凡住院期间不能接种者,应在出院后及时补种。

5.预防感染

(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新生儿护理常规,避免医源性感染。

(3)监测院内感染情况,如有暴发流行,如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等,应及时上报并阻断感染扩散传播的途径。

6.开展先天性疾病筛查。

产后访视工作常规

一、产妇访视内容

1.产后常规访视3次,时间分别为出院后3天内、第14天、第28天,有异常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

2.了解一般情况:

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心理状态等。

3.测体温、脉搏、血压。

4.检查:

乳头有无皲裂,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汁分泌量,乳腺管是否通畅。

子宫底高度、子宫硬度及压痛。

伤口愈合情况:

有无红、肿、热、痛。

观察恶露量及性状。

5.宣传母乳喂养方法及科学育儿。

6.指导避孕方法。

二、新生儿访视内容

1.了解出生史和生后的情况,观察新生儿面色、精神、呼吸、睡眠、哭声、吸吮和大小便等。

2.测体温、称体重。

3.全身检查是否有畸形。

注意皮肤硬肿、黄染出现时间及程度,有无感染,检查脐部有无出血,渗出物的性状,局部红肿及脐带脱落情况。

4.落实卡介苗接种。

指导计划免疫程序,新生儿护理,科学育儿知识。

重点指导对新生儿皮肤、脐部、口腔、眼护理,喂养知识及新生儿用品的消毒,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指导。

产后母婴健康检查常规

1.一般在产后42~56天内检查。

2.产妇检查:

血压、浮肿、乳房、乳头,必要时查尿蛋白、血色素。

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伤口愈合情况,宫颈有无裂伤、糜烂,子宫复旧情况,有无子宫脱垂和张力性尿失禁。

3.婴儿检查:

观察婴儿面色、精神、吸吮、哭声等情况,了解哺乳、发育情况。

全身体格检查,测体温,必要时进行常规化验,并检查有无被漏诊先天异常,有无合并症等。

4.指导婴儿喂养、添加辅食、早期教育和产后避孕。

高危门诊诊疗常规

1.定期开放高危门诊,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诊治。

2.对就诊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产科常规检查外,应考虑全身综合因素,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认真分析、诊治。

3.严格按照孕期保健管理常规执行。

4.产检时新发现的高危因素,在保健册上盖上“高危”印章或填写高危因素,并及时上册登记,对重度高危填写高危报告单,24小时内报妇保科;对重症高危12小时内报妇保科。

急诊高危及时护送住院部并汇报到妇保科。

5.对辖区高危孕妇按规定时间复查,对特殊孕妇随时追踪管理。

6.做好高危门诊、围产保健册及高危管理资料的登记整理,字迹清楚。

7.需转送上级医院的高危孕妇,必须逐级上报,同意后方可转送。

8.做好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母乳喂养等知识的宣教工作,使孕妇认识高危妊娠的危害,掌握孕期自我监护方法,听从医务人员指导。

妇女营养门诊工作常规

1.明确了解患者所需要咨询和指导的内容。

2.询问患者的既往史和饮食习惯。

3.对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及必要的生化评价。

4.根据需要做膳食调查和热能消耗调查。

5.做出合理的营养指导。

妇女病普查操作常规

一、统一填妇女病普查登记表。

二、妇科检查:

1.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2.外阴视诊:

外阴发育有无畸形,溃疡,有无巴氏腺囊肿,阴道壁膨出和宫颈突出。

3.阴道窥镜器检查:

观察白带性状,阴道壁有无充血,出血,溃疡,宫颈有无糜烂(包括程度),腺体囊肿,息肉,肥大等。

4.双合诊检查:

查阴道有无不平,宫颈质地有无触痛,举痛,查子宫大小,位置,软硬度,有无压痛。

查附件有无肿物,压痛。

必要时作三合诊检查盆腔情况。

三、白带检查:

用小棉签从阴道取白带作常规涂片,作阴道清洁度,霉菌,滴虫检查;必要时作淋菌,梅毒螺旋体检查。

四、宫颈刮片检查:

先用棉球轻拭去宫颈上分泌物,然后在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刮一圈,涂在干净玻片上,放在95%酒精缸内固定15—30分钟送检。

五、特殊检查:

如阴道镜检查,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超声检查。

六、乳房检查:

1.视诊和触诊:

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检查者用手指掌轻柔整个乳房,次序为上内,上外及其伸向腋窝的角状凸出部分,下内,下外象限,乳晕,注意乳头有无分泌物外溢。

然后查腋窝。

2.乳房冷光或红外线检查。

3.对可疑癌者,做B超或钼钯摄片,转专科门诊。

更年期相关疾病诊断处理常规

现有的绝经医学证据表明,HRT(激素替代疗法)对包括围绝经期绝经综合症及绝经中期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泌尿生殖系统退化性疾病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而对绝经远期的相关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性痴呆有预防和延缓发病的作用。

考虑到HRT的风险性,故在应用时应全面权衡利弊,建立规范化的诊疗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应用HRT的妇女能获得最大利益,冒最小风险。

(一)HRT的适应症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及已经衰退的妇女,性激素缺乏的相关疾病。

判断卵巢功能是否衰退可观察:

1.年龄;

2.病史:

月经史、绝经史(自然或人工)、用药史、疾病史;

3.体检:

生殖道萎缩情况、宫颈粘液;

4.阴道涂片;

5.盆腔B超:

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及卵巢萎缩情况;

6.黄体酮撤退试验;

7.BBT(基础体温测定);

8.性激素测定:

TSH、LH、PRL、E2.P、T。

(二)HRT的禁忌症:

1.性激素依赖性肿瘤:

乳腺、子宫

2.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

3.血栓性疾病;

4.严重的肝、肾疾病;

5.结缔组织病;

6.耳硬化症;

7.脑膜瘤;

8.血卟啉症。

(三)HRT的慎用症

1.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2.严重高血压及糖尿病;

3.血栓栓塞史及血栓形成倾向者;

4.胆囊疾病、偏头痛、癫痫、哮喘、垂体泌乳素瘤等;

5.乳癌家族史。

(四)HRT禁忌症的判断:

1.病史(以上禁忌症病史是否阴性);

2.体检;

3.妇科检查:

宫颈刮片;

4.特殊检查:

盆腔B超、乳腺检查(超声、红外线。

X线)、性激素、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因子、血多参数、血尿常规、骨密度等。

(五)HRT方案的选择:

(一)过渡期或围绝经期:

1.只有月经失调无绝经期综合症:

以孕激素调经为主动脉或口服避孕药。

(1)月经频发或不规则出血:

A.孕激素调经:

每次月经第15天开始用孕激素。

安宫黄体酮6ms/日,12—14天。

停孕激素后导致撤退出血,可一直用至停孕激素后不再发生撤退出血,提高内源雌激素水平,开始进入绝经。

治疗中应注意监测内膜的变化,如仍有不规则出血,应进一步除外器质性问题。

B.口服避孕药:

调经与避孕。

(2)月经稀发或闭经:

定期孕激素撤退,用法同上。

2.有月经失调,又有绝经期综合症:

(1)雌孕激素序贯联合;

(2)口服避孕药。

3.月经正常有类绝经期综合症症状,应判断症状是否是卵巢功能下降引起,测BBTl--2周期。

(1)BBT双相:

不是绝经期综合症不需要HRT,症状可能为经前综合症。

(2)BBT单相:

试用雌、孕激素序贯联合,观察症状是否改善。

(二)绝经期:

1.年轻且希望有月经:

雌、孕激素序贯联合方案;

2.不希望有月经:

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方案。

(三)无子宫:

1.双卵巢切除:

单用雌激素;

2.保留至少一侧卵巢:

根据雌激素的水平决定是否补雌激素

(六)HRT剂量的选择:

原则上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且个体化在病情缓解或控制不良反应之间找平衡点。

1.病情缓解:

绝经期综合症症状、泌尿生殖器萎缩症状;

2.不良反应:

乳房胀痛、阴道出血。

(七)HRT给药途径的选择:

(一)口服:

使用方便,升高HDL—c,但有肝首过效应

(二)经皮:

避开肝首过效应,适用于有胃、肠、肝、胆、胰疾病及与肝代谢有关的疾病,如严重高血压、甘油三酯异常升高、严重糖尿病、血栓病史等。

约5%有皮肤反应,对HDL—c改善较少。

(三)阴道:

用量小,局部升效快,适用于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为主且不宜全身用药的妇女。

(八)HRT的监测

(一)疗效监测:

1.疗效改善:

开始4—8周随诊,每次随诊询问

2.月经规律:

每次随诊询问;

3.血脂改善:

6—12月化验;

4.骨密度:

2—3年复查;

5.记忆力:

酌情。

(二)安全性监测:

1.乳房胀痛:

每次随诊询问;

2.阴道出血:

每次随诊询问;

3.凝血状态:

酌情化验;

4.体重:

每次随诊询问或测量;

5.胆囊:

酌情B超;

6.肝肾功能:

酌情化验;

7.肿瘤:

(1)乳腺:

每半年一次乳腺红外线检查,每年一次检查X线钼靶检查。

(2)子宫:

每半年一次检查(盆腔B超、重点监测内膜)。

8.其它同时存在或新发现疾病的诊治。

妇女心理咨询门诊工作常规

1.心理医生必须热情接待来访者,帮助来访者解决其心理上的困惑。

指导、帮助、提高来访者调节心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心理和躯体健康。

2.门诊心理咨询采取与来访者直接见面,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对话方式。

心理医生要理解、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

3.心理咨询要在来访者有强烈的求助动机和求治心理下进行。

如当事人家属帮助来询或请求出诊,必须谨言慎行。

4.心理咨询需要双方参与、配合、努力(必要时取得家庭成员的配合)。

咨询次数根据心理治疗效果而定,间隔或复诊时间不固定。

5.咨询会谈开始,医生必须耐心倾听来访者诉述,关注病人谈话内容,并持非评判态度。

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能促进病人心理健康。

6.有效地控制谈话,避免会谈漫无边际。

采取倾听、分析、释义、提问、引导等技巧、并注意患者的外表与行为、情绪与思维。

7.咨询会谈结束时,心理医生要给当事人必要的指导与建议。

语言应简洁明确,便于记忆和实行。

青春期性心理保健常规

1.对男女青少年(特别是婚前男女青年)进行必要的性教育,使他们了解影响结婚生育的不良因素,消除心理障碍。

2.教育男女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手淫。

手淫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频繁手淫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一定的危害。

(1)使大脑中枢经常处于兴奋而趋于疲乏,而影响正常的性功能,少数会发生阳瘘、早泄等性功能障碍。

(2)使大脑疲劳,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3)对外生殖器局部产生不良影响。

3.教育男性青年积极防治频繁遗精

男性在青春期出现偶尔的遗精属正常现象,如出现频繁遗精则属病理情况,应积极加以防治。

(1)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

(2)及时到医院作性器官检查。

(3)加强锻炼,合理营养。

(4)睡眠时多取侧卧位,少盖厚的被褥,防止生殖器与衣被磨擦

4.教育男女青年正确看待处女膜问题。

青春期生殖系统保健常规

(一)男性生殖系统保健常规

(1)对青春期男青年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及性卫生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有关生殖系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2)对患有包皮过长的男青年进行宣传教育,嘱其定期清洗外生殖器,如患有包茎应积极手术治疗。

(3)对生殖器的其他畸形,如尿道下裂应视其程度给予治疗,如患有隐睾应及时手术治疗,因双侧隐睾会影响生育功能导致不育,少数隐睾可能导致恶变。

(4)积极防治外生殖的其他先天畸形和传染性疾病。

(二)女性生殖系统保健常规

(1)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普及生殖系统科普知识。

(2)了解青春期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懂得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注意身体锻炼,以促进发育,增强体质。

(3)注意经期卫生。

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避免感染及不良因素刺激。

(4)加强青春期营养指导,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自尊自爱,正确处理好异性间交往、恋爱等问题,防止因情感冲动发生越轨行为。

优生咨询诊疗常规

1、咨询医师要以认真、负责、真诚、亲切、保密的态度进行咨询工作;

2、做好优生优育、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等指导宣教工作。

3、建立个案病历,随访治疗效果。

4、提供合理治疗,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5、对遗传性疾病的咨询应遵循遗传咨询的原则和步骤进行。

6、对高危咨询者或某些疑难病例,本单位不具备条件的,应逐级转诊,进一步咨询处理。

产前筛查工作常规

1、对采血检查的孕妇进行产前筛查知识的宣传,对其说明产前筛查的意义、目的。

建议所有小于

35岁的孕7~20周的孕妇做产前筛查,当孕妇末次月经推算不可靠时,应采用B超确定孕龄。

2、同意筛查者,告知目前筛查的二种先天性疾病,假阳性率、检出率及意义,根据孕妇的知情选择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不同意筛查者告知孕妇结局中发现筛查疾病,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3、详细询问病史,认真逐项填写产前筛查申请单,相关资料内容包括孕妇的年龄、体重、末次月经、孕周、异常妊娠史等,不得缺项。

4、对筛查结果进行解释,高风险者,转市产前筛查中心进一步检查处理。

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常规

1、育龄妇女怀孕者孕13周前,在户口所在地及居住地卫生院建立孕产妇保健册(外市户口居住一年以内的建临时卡)。

2、建立孕产妇保健册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妇科检查、骨盆测量、基础血压、身高、体重,各项目均须仔细填写不能缺项。

化验项目包括血型、血尿常规、肝功能(若表抗阳性者做乙肝三系),梅毒筛查试验,淋球菌和白带常规检查。

同时做好孕早期宣教;包括孕期系统产前体检重要性,预防流产,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损害胎儿等。

3、孕中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