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913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完美版教案

18.牛和鹅教学设计

在一个真实的阅读情景中,基于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生一起建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学习方法,在方法运用中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

在哪里批注,怎么批注。

(重点)

2.学习课文中的三个含生字词的重点句子,练习用多角度、变角度的思维方法去做批注。

(难点)

3.通过批注阅读,了解课文内容,受到一定启示。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感知,尝试“批注”。

1.读课题,明确学习要求。

(1)在你的记忆里,牛和鹅有什么不同?

在作者的记忆里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好好读一读。

(2)出示自学提示:

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勾出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和同学讨论讨论。

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读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感受?

2.自学课文,相互交流。

(1)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作为课前预习。

(2)相互交流,关注自学时的批注与勾画,了解学生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板块二走进文本,学习“批注”。

1.和你们一样,有人读了这篇文章,也有很多感受,瞧,他还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了,就在我们课文的边上,字写得小小的,整整齐齐。

2.写了些什么呢?

请读一读。

小结:

阅读时有疑问、有感受都可以写在文章的旁边,字要写得小而整洁。

3.这样的阅读方法有个名字叫--批注。

今天我们也要用这样的方法来读文章。

准备好工具--笔、尺子,还有我们的脑子。

板块三重点品读,操练“批注”。

1.品读句一: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学习在哪儿批注,如何批注。

(1)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2)思考:

“扳”字,左边提手旁,右边一个“反”,什么意思?

从“扳”的是牛角,从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

(3)别让读书的感受溜走了,勾出这句话,还可以标出句中重点词,把感受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4)学生交流自己的批注,分享感受。

2.品读句二: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学习多角度去感受,去批注。

(1)朗读这句话。

(2)当胸的衣襟在哪儿?

被鹅咬住当胸的衣襟会是什么感觉?

(3)“啪嗒啪嗒”、“吭吭”这两个象声词能去掉吗?

加上它们又给人怎样的感觉?

(4)学生批注感受并交流分享,体会从“鹅”和“我”的角度去体会,感受是不一样的。

3.品读句三: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学习变角度去感受,去批注。

(1)金奎叔很结实,那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呢?

(2)找出相应的句子,对比读,想一想:

同样一只鹅,在“我”面前,在金奎叔面前有什么不同?

变化角度,你又有了哪些感受?

(3)学生批注感受并交流分享,体会变化角度,感受就丰富起来,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4.学习小结:

回头看刚才读书的过程,我们一边读,一边把有意思的句子用横线勾出,把重点词语用圆圈标出来。

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还可以变化角度去感受,然后,把我们丰富的感受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你已经在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了,真棒!

板块四理解感悟,掌握“批注”。

1.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次读课文,看看,你会留下一些什么批注呢?

2.学生自读全文,勾画批注。

3.交流分享。

4.感悟启示与道理:

批注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请把自己的批注从头到尾再看看,想一想,在“怕”与“不怕”的转换中,童年的“我”懂了些什么?

作者渐渐长大,他会对幼小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可以将感悟批注在文章的结尾处,叫做:

尾批。

5.学法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把感受写在旁边叫“旁批”,写在结尾叫“尾批”,写在开头呢?

是的,批注的方式很多,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在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认识它。

希望你能继续用批注的方法去阅读课后链接,更多地了解牛。

当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

《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批注,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让学生了解从不同角度给文章作批注的方法。

  2.利用批注阅读和对比阅读,抓住关键词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情。

  3.感悟文章内容,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收获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从不同角度给文章作批注,抓住关键词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

同学们,李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也一定都跟某种小动物有过奇妙的相遇,甚至你们还和它发生过难忘的故事。

  2.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大屏幕展示牛和鹅的图片)

  它们就是......(生回答)

  3.师:

你们看到牛会想到什么,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看到鹅呢?

(生回答)那牛和鹅带给你这样的感受,那它又带给童年时期的作者什么感受呢?

  4.其实作者童年时期也曾有过跟你相同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文中,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利用直观的牛和鹅图片,使学生回忆起动物以及与小动物间的趣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本课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一)聚焦“批注”

  1.师: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浏览这篇文章,请你仔细观察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往的课文相比,多了些什么?

(生回答)

  2.师:

其实,在你们平时的阅读当中也一定都用到过批注式阅读,你们是否有过在不认识的生字上面标注拼音?

是否有过在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写上解释?

是否有过将优美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

其实这就是批注,我们还可以把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通过文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板贴:

批注)

  3.师:

牛和鹅带给你们这样多的感受,那作者笔下的人们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画横线的部分。

(生齐读)

  4.师:

现在,老师就来采访一下你们,你们相信人们所说的吗?

(生回答)是否有不一样的声音?

我们不急于回答,文中的读者跟你们一样,也提出了质疑,所以,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

(板贴:

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本文与之前课文的不同之处,导出批注,直接聚焦到给文章作批注的第一个角度即提出疑问,同时也为下文做铺垫。

  

(二)对比阅读,知态度

  1.师:

到底是否如人们所说呢?

就让我们继续阅读,到文中去验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

  2.出示学习提示:

根据对牛和对鹅的对比阅读提示,在文中提取关键词语,并圈画出来。

(课件呈现)

  3.学生汇报:

对待牛(拍、摸、扳、捶),对待鹅(远远地、绕个大圈)

  4.师:

从你们提取的词语中,你发现人对待牛的态度是什么?

(生回答)对待鹅呢?

(生回答)

  5.师:

人与牛之间的亲近程度是零距离,而与鹅却是距离很远。

这不光是人与动物之间空间上的距离,这更是心理上的距离,是怕与不怕的距离。

(板书:

欺负、害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对待牛和对待鹅的鲜明反差,利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特别是一系列的动词,感受到人与动物空间、心里的距离,体会对待牛和鹅态度。

  (三)研读“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

  1.师:

对待牛和对待鹅态度的对比真鲜明啊!

童年时期的作者如此害怕鹅,那他和鹅是否有过奇妙的相遇?

它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读故事。

  2.师: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

“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部分,在文中提取并圈画出“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表现的词句以及鹅当时的表现,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一分钟时间)

  3.小组合作:

老师要给同学们加大一点点的难度,请同学们合上书,小组内完成图表对比学习单,将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信息卡进行筛选、排序、粘贴,批注“我”的心情和鹅的状态,梳理出“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情节,再次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4.学生汇报:

  

(1)“我”见到鹅时:

通过学生表演的方式,抓住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我”的恐惧。

  

(2)“我”被鹅袭击时:

通过学生朗读的方式,抓住“我”狼狈不堪的词句和语言的描写,体会“我”当时的惊慌失措。

  5.师:

“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的时逃跑、被鹅咬住、呼救,在作者的笔下是如此的真实,仿佛把我们也带入了当时那个场景中。

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文笔,写得太真实了!

(板贴:

评点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快速默读,提取圈画“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表现的词句以及鹅当时的表现,让学生初步感知“我”见到鹅时和被鹅袭击时的表现,第二次图表对比学习单的任务,锻炼学生回顾、筛选、斟辨、整理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到“我”的恐惧以及惊慌失措。

  (四)略读“金奎叔赶鹅”

  1.师:

“我”见到鹅时的恐惧和被鹅袭击时的惊慌失措,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发生了变化,这个人就是......(生回答)

  2.师: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提取金奎叔对待鹅的关键词句,体会金奎叔和“我”对待鹅的不同之处,思考其中的原因。

  3.学生汇报:

抓住关键动词,握、提、摔,体会金奎叔的勇敢、不害怕、不畏惧。

鹅的张开翅膀、跳进池塘、远处游去,体会鹅的落荒而逃。

  4.师:

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事情的变化的确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一定要把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

(板贴:

记录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提取关键词,让学生感受到金奎叔见到鹅与“我”见到鹅的不同,还有鹅面对金奎叔和面对“我”的不同,对比前后的不同,记录感受,悟哲理。

  (五)感悟哲理

  1.师:

我未曾改变,鹅也还是那只鹅,但是经历了金奎叔这件事之后,“我”却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我从之前欺牛,怕鹅到现在的不欺牛,不怕鹅,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

不欺、不怕)

  2.课件呈现: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师:

从人的角度看鹅和从鹅的角度看人,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结果。

(板书: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我”对牛和鹅态度部分,研读“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部分,略读“金奎叔赶鹅”部分,抓住关键词句,层层递进式的体会“我”的心情,对比前后的不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其中的哲理。

  三、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真正开启了一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旅程。

其实批注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去研究和学习,并且一定要记得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你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要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生动。

4.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依案自学,互动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图片出示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问他们是谁?

你能简单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

为什么?

(3)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出问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

3.质疑。

(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二、聚焦重点,品读提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想哪些段落分别写了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板书:

起因:

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全班交流。

(二)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在地上到处是欢声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板书:

经过: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三)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

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板书:

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四)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

结果:

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有怎样的精神?

谈深切感受。

3.尝试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复述本文。

三、类文整合,迁移运用

拓展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

1.默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尝试着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3.在你的心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回扣主题,拓展延伸

1.课下阅读《刑天挥舞盾牌和斧子》、《女娲补天》,试着把故事讲给同伴听,讲清楚故事发生的过程。

2.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15女娲补天

起因:

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经过: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炼石补天

结果:

人们又安居乐业

《牛和鹅》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以与童年有关成长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一组课文。

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习用批注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

《牛和鹅》呈现了学习编者的批注,让学生直观认识批注,提示学生可以批注对内容的体会、疑问,对写法的体会,以及获得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谓、拳”等12个生字。

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并试着做批注。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描写,体会“我”见到鹅时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并试着做批注。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描写,体会“我”见到鹅时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并试着做批注。

四、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读课文学习批注、练习批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知道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并试着做批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六单元学习,大家来看一下单元页。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出示冰心的那段话(“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冰心),大家正值童年,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大家一定感同身受,有更多美好、有趣的感受!

2、(出示一屏要求的单元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读)。

前两条是对阅读的要求:

(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下面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18牛和鹅)

(二)学习生字词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组词语你会读吗?

(出示:

林哥儿、金奎叔)这是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哥儿”是对男孩子的称呼,儿话音。

这是作者名字,你知道怎么读吗?

任大霖,“任”作为姓氏或地名的时候读作二声,再读。

2、(出示一组动作词语)自己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提手旁和手上动作有关)大家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结合字形、联系上下文方式猜意思,去字典中印证。

像这样的提手旁的、和手上动作有关的动词你还能说几个吗?

好,一起做着动作读一读这些词语。

3、游戏识字(开小火车读生字)。

(三)初步感知

1、过渡语:

生字词我们都掌握的很好,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吧!

快速、出声的读一读课文,请你关注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总结:

同学们的思维真活跃,这篇课文讲了“我”在放学回家的途中,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在他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及态度。

同学们看,关注到课文事件的起因、过和结果,就会概括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

1、同学们看,这篇课文和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回答)

这篇课文有批注,是的,你关注到了这篇文章正文的旁边有批注(贴批注)其实,以前我们也接触过批注。

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符号和文字的形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处进行标注和书写,用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

2、你以前阅读的时候做过批注吗?

你是怎样做的?

找学生回答。

是的,同学们以前做的都是简单符号批注。

3、默读课文的几处批注,联系课文看一看读者是从哪些角度做的批注?

1、有疑问的地方,指导孩子写出--疑问。

2、写得好的地方,写法;3、对内容的感受(体会),4、受到的启发。

全班交流

小结:

刚才我们看了读者的批注是从四个角度来写的,有疑问的地方、写得好的地方(就是写法)、对内容的感受、受到的启发这些角度都可以写批注。

批注的角度可以有很多,学着这位读者写一些批注。

4、过渡语:

我们通过读课文学习批注、从不同角度写了批注,感受到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趣十足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我”的句子。

体会“我”见到鹅时的心情。

抓住“不说话”“贴”“悄悄地”(感受作者害怕鹅,指读,齐读)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谁能和他比赛读一读?

(有时间可以请同学演一演)

总结:

这些动词用得多生动传神啊,把“我”的紧张害怕恐惧都展现出来了,刚刚我们就是抓住了作者描写动作的词,体会出了“我”对鹅害怕的心情。

那“我”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是怎样呢?

下节课再来学习。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