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5522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内江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2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别于流行的以精英文化为大传统而以民间文化为小传统的文化传统划分,从中国文化自身特点出发,又有作为“道”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和作为“术”的中国文化的小传统这一新的划分。

如果说前者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释道的文化体系的话,那么,后者则为诸如中医、武术、气功、养生、堪舆乃至烹饪等的技术体系。

也正是从这一新的划分出发,才使中国文化大小传统之间以“辩证的滑转”取代了各执一端,并最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大小文化传统之观念。

一旦我们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对应于中国古代的“道”与“术”,二者的分别就彰明较著。

若加以概括,这种分别体现为以下三点。

其一,形上与形下之别。

“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一出自《周易》的“道”的经典定义不仅颠扑不破,而且在中国的儒释道那里同样成立。

在儒家,“道”是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在佛家,“道”表现为《心经》一言以蔽之的“照见五蕴皆空”;在道家,“道”是老子所谓的“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状乎无形影。

与这种“道”的形上性不同,“术”指向形下性。

中国医术离不开医诊的“望闻问切”,中国武术离不开形体动作的一招一式,中国气功则离不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人体“器官”之“器”。

其二,心灵与身体之别。

但凡中国文化的“道”都与心灵相关,从庄子的“心斋”到孟子的“尽心”,从佛教的“以心法起灭天地”到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无一不是其显例。

自是之故,才有了现代新儒家所谓“内在超越”论的推出。

相形之下,中国文化的“术”则大异其趣,它是地地道道的“身体的技术”。

中医是我们身体的治疗术,武术是我们身体的攻防术,气功是我们身体的养生术,而烹饪与我们身体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

其三,本体与工夫之别。

所谓本体是指“心识”上世界“是什么”的真理,所谓工夫则为我们身行上“如何作”的技能。

“道者,虚无之至真也;术者,变化之玄技也”,在中国文化里,“道”与本体相连,“术”则为工夫所系。

用佛学的术语来表述,如果说“道”是中国文化的“慧学”,那么“术”则属中国文化的“定学”。

故“道”与本体相连,“道”就是《易》的“太极”、《老子》的“大一”、孔子的“仁义”、佛学的“真如”、朱子的“天理”、禅宗的“自性”这些“究极义”;“术”为工夫所系,“术”就是中医的如何“辨证施治”、武术的如何“以柔克刚”、气功的如何“调息、调身、调心”这些“下手处”。

  (节选自2019年01月28日 《光明日报》之《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关系的哲学辨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精英文化为大传统,以民间文化为小传统,这是有关文化传统的大小划分的传统划分方法。

B.《周易》中关于“道”

颠扑不破的经典定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在中国的儒家学说里同样成立。

C.“道”在中国文化中都与心灵相关。

气功是养生术,对我们的心灵中“道”的修养有巨大作用。

D.“道”在中国文化里是与本体相连的。

本体,就是一种真理,是指“心识”上世界“是什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国文化大小传统的划分方法出发,论述了作为“道”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和作为“术”的中国文化的小传统的区别。

B.文章指出理解“道”与“术”的区别可从三个角度入手,并将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彰显其各自的特点。

C.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道”与“术”时都采用了引证法和对比法,以此突出“道”和“术”在不同角度的区别。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语言质朴,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释道”的文化体系中,其中的“道”是指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

B.“道”与“术”的划分使中国文化大小传统之间得以“辩证的滑转”?

从而为中医的身心同治找到了理论根据。

C.中国医术的“望闻问切”,中国武术的一招一式,因为与形上性的“道”大异其趣,所以都指向了形下性。

D.因为“道”是中国文化的“慧学”,“道”是“致良知”,所以现代新儒家推出了“内在超越”论。

【答案】1.C2.B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气功对我们的心灵中‘道’的修养有巨大作用”属于无中生有。

从原文第4段的论述可知,气功属于“术”而不属于“道”。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并将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彰显其各自的特点”说法错误,文章并未将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自然也无从彰显其各自的特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项,混淆概念。

“‘儒释道’文化体系”的“道”是指道家学说,“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的‘道’”是指儒家的形而上者。

C项,强加因果。

应将“因为大异其趣,所以都指向了形下性”改为“虽然大异其趣,但是都指向了形下性”。

D项,推论不当。

现代新儒家能推出“内在超越”论,是因为“中国文化的‘道’都与心灵相关”。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丹麦科学家对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家族的基因进行了测序,并将结果与对人类的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得出了新结论:

人类的基因突变率明显慢于我们最亲近的亲戚——其他类人猿。

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奥胡斯大学的索仁•贝森巴赫说:

“过去6年来,有几项大型研究已经对人类进行了大量研究,因此我们手头掌握有人类每年的新基因突变的数量。

但迄今为止,我们一直未对人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突变率进行深入研究。

此次,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猿类家族,比较其不同代系之间的遗传差异,厘清了其每年发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

总体而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年突变率比其他类人猿约低三分之一。

研究人员称,这些结果对于理解人类和其他类人猿在进化上何时“分道扬镳”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研究中计算的突变率,团队提出了猿和人类分道扬镳的新时间点。

他们估计,人类和黑猩猩在进化上的分离约在660万年前;人类与猩猩分离约在1590万年前。

而先前的估计表明,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的分离时间分别约为1500万、1900万和3500万年前,但这些估计数值与化石记录并不吻合。

(节选自2019年1月2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如今,在大多数拉丁美洲城市的繁华街道上行走,你会看到从棕黑色到深褐色再到奶油色的各种肤色的当地人。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这种差异来自于殖民时期以及之后美洲原住民、欧洲人和非洲人的相遇和融合。

肤色较浅的人被认为拥有更多的欧洲血统,而那些肤色较深的人则被认为有更多的美洲原住民或非洲血统,并因此经常成为被歧视的对象。

如今,一项对来自5个拉丁美洲国家的6000多人的基因进行的新研究打破了通常根据肤色作出的简单种族假设。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与浅色皮肤有关的基因变异,而这种变异只存在于美洲原住民和东亚人群中。

这意味着,在拉丁美洲,浅色皮肤可以反映出美洲原住民以及欧洲人的血统。

研究表明,一种变体出现在基因MFSD12上。

这种基因的表达减少与非洲人的肤色变黑有关。

然而,这种新的MFSD12变体与较白的皮肤有关,可能反而会增强这种基因的表达。

当科学家在其他人群中寻找这种变异时,他们只在印第安人和东亚人身上发现了这种变异。

(选自2019年1月27日《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材料三

经过几十年来的系统性研究,科学界对于吸烟与癌症的关系已有一个更加确定性的,甚至是定量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吸烟只与肺癌、咽喉癌等有关。

但实际上,由于致癌的物质是进入血液的尼古丁,它能到达全身各处,所以吸烟可导致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

最新的癌症病人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吸烟能够与17种不同身体部位的癌症建立直接关联。

而肺癌患者当中的吸烟者比例高达85%,男性肺癌患者中的吸烟者比例高达90%,反倒是由空气污染所导致的肺癌患者只占1%到2%。

基因组测序结果还显示,吸烟肺癌患者的癌细胞当中,平均有150处突变,而这150处指的是出现在编码了蛋白质的基因部分的突变。

但在整个基因组里面,真正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仅占了不到2%而已。

由于吸烟或其他原因引发的突变是随机出现的,可能发生在任何部位,所以在编码的地方找到150个突变,意味着在基因组中不编码蛋白质的位置还有着成千上万个突变。

所以,与其说癌症是基因突变的宿命,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场赌博。

我们身边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例子:

有些人一辈子抽烟,但并没有死于肺癌。

因为吸烟对他身体所造成的成千上万个突变,可能都没有发生在关键致癌基因的部位,这就是概率的问题。

(选自2018年12月12日《南方都市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麦科学家认为:

人类的基因突变率明显慢于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家族等与人类最亲近的亲戚。

B.丹麦研究人员认为,研究中计算的突变率对提出猿和人类分道扬镳的新时间点具有重要意义。

C.新的研究结论是:

各种肤色的差异是因为殖民时期以及之后美洲原住民、欧洲人和非洲人的相遇和融合。

D.因为进入血液的尼古丁能够到达全身各处,能够引起癌症,所以吸烟可导致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研人员的研究厘清了人类每年发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从而打破了通常根据肤色作出的简单种族假设。

B.一种新的与浅色皮肤有关的基因变异证明,在拉美浅色皮肤的人不一定拥有的是欧洲人的血统。

C.基因MFSD12的表达减少会使人的肤色变黑,与较白的皮肤有关的MFSD12变体会增强基因MFSD12的表达。

D.科学研究表明,吸烟与癌症的关系是确定性的,不容置疑的,但并不表明吸烟者一定死于癌症。

6.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吸烟的问题?

请从基因突变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4.C5.A

6.①吸烟与癌症有直接的关系。

最新的癌症病人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吸烟能够与17种不同身体部位的癌症建立直接关联。

②吸烟并不一定直接导致癌症。

吸烟肺癌患者的癌细胞当中,平均有150处突变,而这150处指的是出现在编码了蛋白质的基因部分的突变。

但在整个基因组里面,真正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仅占了不到2%而已。

③应尽量不吸烟或少吸烟。

因为吸烟与癌症之间虽然是一个概率问题,但吸烟毕竟增加了概率,而不吸烟则减少了概率。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新的研究结论”理解有误,从原文“500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可看出,这不是新的研究结论。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科研人员的研究厘清了人类每年发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从而打破了通常根据肤色作出的简单种族假设”强加因果,原文说“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猿类家族,比较其不同代系之间的遗传差异,厘清了其每年发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这个只说明“总体而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年突变率比其他类人猿约低三分之一”。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本题要求从基因突变的角度加以分析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吸烟的问题。

主要是从材料四中寻找。

依据材料中“吸烟可导致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

最新的癌症病人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吸烟能够与17种不同身体部位的癌症建立直接关联”,可见吸烟与癌症有直接的关系;而材料中又说“基因组测序结果还显示,吸烟肺癌患者的癌细胞当中,平均有150处突变,而这150处指的是出现在编码了蛋白质的基因部分的突变。

但在整个基因组里面,真正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仅占了不到2%而已”,可见吸烟并不一定直接导致癌症;依据“与其说癌症是基因突变的宿命,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场赌博”,可见吸烟与癌症之间是一个概率问题,吸烟毕竟增加了概率,应尽量不吸烟或少吸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大力

汪曾祺

金大力想必是有个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当面也这样叫。

为什么叫他金大力,已经无从查考。

这个金大力只是一个块头很大的家伙,是个瓦匠头儿,是个老实人。

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

按说,瓦匠里当头儿的,得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

前面几条,金大力都不沾。

金大力是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来。

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

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真也是少有。

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

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

他说的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

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

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

他有一个好人缘儿。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么好。

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

一般的零活,比如检个漏,修补一下被雨水冲坍的山墙,这些,直接雇两个瓦匠来就行了,不必通过金大力。

若是新建房屋,或翻盖旧房,就会把金大力叫来。

金大力听明白了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就告辞出来。

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

第二天,带了一个木匠头儿,一个瓦匠老师傅,拿着工料单子,向主人家据实复告。

主人家点了头,他就去约人、备料。

到窑上订砖、订瓦,到石灰行去订石灰、麻刀、纸脚。

他一辈子经手了数不清的砖瓦石灰,可是没有得过一分钱的好处。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

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碍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和黄泥。

灰泥和好,伙计们也就来上工了。

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个抿子。

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

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钩,他老是在和灰、和泥。

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

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会,金大力看看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

在壶里洒了两大把茶叶梗子,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

“哎,下来喝茶!

”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

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虽不高,这些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

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

走到主人家窗下,扬声告别:

“明儿见啦!

晚上你们照看着点!

”——“好呢,我们会照看。

明儿见,金师傅!

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

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

金大力说:

“不。

干什么活,拿什么钱。

这我就知足。

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

高大结实,沉默寡言。

不,他也老了。

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

(选自《汪增祺作品集》,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人公没有正式的名字,人们只叫他金大力,说明他地位很卑微,不受人尊重。

B.“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

”单独成段,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三段开始写当瓦匠头儿要具备的条件,是为了衬托后文所写金大力怎样做瓦匠头儿。

D.小说赞美了以金大力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展现了家乡勤劳和睦的风土人情。

8.金大力为什么能当瓦匠头儿?

试分条概括其原因。

9.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和一般的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有一些不同,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7.A8.①诚实淳朴,人缘好。

②细心体贴、身先士卒。

③无私知足、不贪钱财。

④起早贪黑,吃苦耐劳。

9.这是一篇散文体小说,不同之处表现在:

①淡化情节,与一般小说的以情节取胜,要求情节完整曲折不同,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不是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而是通过概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金大力的优秀品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本提要求选出“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项,“说明他地位很卑微,不受人尊重”曲解文意,原文说金大力当瓦匠头儿,可见他并不是地位很卑微,不受人尊重。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

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

本题要求分条概括金大力能当瓦匠头儿的原因。

结合文本仔细分析,从他拙于言词老是闷声不响,见出他诚实淳朴;“他有一个好人缘儿。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么好”,见出他有好的人缘;从他每天干活早到晚归,看出他身先士卒,起早贪黑;每天收工总要仔细查看并且自己给工人沏茶,见出他的细心和体贴;他虽然是瓦工头,但是只拿小工钱,他说“干什么活,拿什么钱。

这我就知足”,可见此人无私知足、不贪钱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深入理解和体会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然后结合具体作品具体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认真分析作答即可。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文作为篇短篇小说和一般的短篇小说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首先考生需要结合作品分析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形象等几个要素特征,然后认真整理作答即可。

汪曾祺小说的特点就是散文化的特点,不是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加强小说的故事性,着意塑造“典型人物”,而是在“散文化”小说的展开中,让人物形象自然地融贯、浸润在色调平淡的描述中。

所以结合本篇小说,从情节上来看,淡化情节,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与一般小说追求情节设置,故事情节完整有很大不同;从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是通过概述和描写来塑造金大力,展现金大力的美好品质,而一般小说则主要是通过情节冲突来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整篇小说充满散文化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

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

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曹,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从征汉中。

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

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

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

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

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淮曰:

“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

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

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

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

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

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

“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

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淮对曰:

“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

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

”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

安定羌①大帅辟蹏②反,讨破降之。

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

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嘉平元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

是岁,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

降蜀牙门将句安等于翅上③。

二年诏曰:

“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

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

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

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进封阳曲侯。

正元二年薨,追赠大将军,谥曰贞侯。

(选自《三国志》二十六卷)

①安定羌:

族名。

②辟蹏:

人名。

③翅上:

地名。

10.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断句。

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除去官职,如李密《陈情表》中的“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B.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如《项羽本纪》中的“素善留侯张良”。

C.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第一年,如隐公元年、贞观元年。

D.朕,人称代词。

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