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5570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docx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萘环己烷

华南师X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目的】

1明确溶液凝固点的定义及获得凝固点的正确方法。

2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3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4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

化合物的分子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分子量是一种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方法。

稀溶液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

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对析出物是纯溶剂的体系)与溶液中物质的摩尔分数的关系式为:

ΔTf  =Tf*-Tf =Kfm      

(1) 

式中,Tf*为纯溶剂的凝固点,Tf为溶液的凝固点,m为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Kf为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它的数值仅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表一给出了部分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如环己烷的Kf=20K·kg/mol,萘的Kf=6.9K·kg/mol。

表1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溶剂

醋酸

环己烷

环己醇

三溴甲烷

T*f/K

273.15

289.75

278.65

279.65

297.05

383.5

280.95

Kf/(K·kg·mol-1)

1.86

3.90

5.12

20

39.3

6.9

14.4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WB(g)和溶剂WA(g),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B为:

mol/kg

(2) 

式中,MB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将

(2)式代入

(1)式,则:

g/mol(3)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f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ΔTf ,即可计算溶质的相对分子量MB。

2、凝固点测量原理  

纯溶剂的凝固点是它的液相和固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

若将纯溶剂缓慢冷却,理论上得到它的步冷曲线如图中的A,但实际的过程往往会发生过冷现象,液体的温度会下降到凝固点以下,待固体析出后会慢慢放出凝固热使体系的温度回到平衡温度,待液体全部凝固之后,温度逐渐下降,如图中的B。

图中平行于横坐标的CD线所对应的温度值即为纯溶剂的凝固点Tf*。

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溶液的液相与纯溶剂的固相平衡共存的温度。

溶液的凝固点很难精确测量,当溶液逐渐冷却时,其步冷曲线与纯溶剂不同,如图中III、IV。

由于有部分溶剂凝固析出,使剩余溶液的浓度增大,因而剩余溶液与溶剂固相的平衡温度也在下降,冷却曲线不会出现“平阶”,而是出现一转折点,该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凝固点(III曲线的形状)。

当出现过冷时,则出现图IV的形状,此时可以将温度回升的最高值近似的作为溶液的凝固点。

3、测量过程中过冷的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析出的固体越少越好,以减少溶液浓度的变化,才能准确测定溶液的凝固点。

若过冷太甚,溶剂凝固越多,溶液的浓度变化太大,就会出现图中V曲线的形状,使测量值偏低。

在过程中可通过加速搅拌、控制过冷温度,加入晶种等控制冷,同时需要按照图中曲线V所示的方法校正。

【仪器药品】

1.仪器:

凝固点测定仪1套;贝克曼温度计;普通温度计(0℃~50℃);移液管(25mL)1支;洗耳球;烧杯;

2.试剂:

纯萘(AR);环己烷(AR),密度为0.778~0.779g/mL;碎冰

【实验步骤】

1.接好传感器,插入电源。

2.打开电源开关,温度显示为实时温度,温差显示为以20℃为基准的差值(但在10℃以下显示的是实际温度)。

3.锁定基温选择量程:

将贝克曼温度计插入水浴槽,调节寒剂温度低于测定溶液凝固点的2-3℃,此实验寒剂温度为3~4℃,然后将空气套管插入槽中,按下锁定键。

4.用25ml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环己烷加入凝固点测定试管中,橡胶塞塞紧,插入贝克曼温度计。

5.将凝固点试管直接插入寒剂槽中,均匀搅拌,此时环己烷的温度逐渐下降,然后略有回升,直至温度显示稳定,此时温度就是环己烷的初测凝固点。

6.取出凝固点测定试管,用手捂住管壁使环己烷熔化,再次插入寒剂槽中,缓慢搅拌,当温度降低到高于初测凝固点的0.5度时,迅速将试管取出、擦干,插入空气套管中,记录温度显示数值。

每10秒记录一次温度。

7.重复第6步平行再做2次。

8.溶液凝固点测定:

称取0.3g萘片加入凝固点测定试管,待完全溶解后,重复以上6、7步骤。

9.实验结束,拔掉电源插头。

【实验数据与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

(1)粗测环己烷近似凝固点:

6.4℃

表2凝固点降低过程中精测环己烷凝固点的数值

序号

环己烷

(1)/℃

环己烷

(2)/℃

环己烷(3)/℃

1

7.382

7.545

7.429

2

7.18

7.457

7.209

3

6.984

7.369

7.048

4

6.793

7.285

6.9

5

6.634

7.204

6.788

6

6.539

7.129

6.698

7

6.504

7.053

6.623

8

6.495

6.984

6.566

9

6.491

6.915

6.524

10

6.487

6.849

6.495

11

6.485

6.791

6.489

12

6.481

6.727

6.488

13

6.477

6.673

6.485

14

6.474

6.613

6.481

15

6.471

6.554

6.481

16

6.469

6.502

6.479

17

6.467

6.45

6.477

18

6.464

6.428

6.476

19

6.462

6.447

6.474

20

6.46

6.464

6.473

21

6.457

6.472

6.469

22

6.473

6.468

23

6.476

6.467

24

6.474

6.467

25

6.47

26

6.468

27

6.468

28

6.464

29

6.465

(2)粗测环己烷+萘溶液近似凝固点:

4.8℃

表3凝固点降低过程中精测环己烷+萘溶液凝固点的数值

序号

环己烷+萘

(1)/℃

环己烷+萘

(2)/℃

环己烷+萘(3)/℃

1

6.327

6.689

6.366

2

6.017

6.637

6.205

3

5.817

6.419

6.07

4

5.655

6.266

5.952

5

5.532

6.092

5.859

6

5.451

5.97

5.77

7

5.379

5.859

5.683

8

5.258

5.766

5.603

9

5.203

5.679

5.524

10

5.155

5.582

5.447

11

5.096

5.503

5.381

12

5.046

5.421

5.327

13

4.998

5.343

5.263

14

4.948

5.268

5.202

15

4.904

5.202

5.15

16

4.855

5.159

5.101

17

4.801

5.093

5.051

18

4.762

5.048

5.013

19

4.717

4.998

4.974

20

4.681

4.945

4.935

21

4.65

4.879

4.895

22

4.626

4.836

4.847

23

4.588

4.794

4.818

24

4.73

4.786

25

4.698

4.758

26

4.684

4.718

27

4.648

4.691

28

4.608

4.667

29

4.577

4.635

30

4.539

4.62

31

4.461

4.594

32

4.425

4.581

33

4.418

4.565

34

4.405

35

4.385

36

4.257

2.实验数据处理

(1)各样品的冷却曲线图

由图可得,环己烷的凝固点Tf1=6.502℃

由图可得,环己烷的凝固点Tf2=6.490℃

由图可得,环己烷的凝固点Tf3=6.493℃

由图可得,环己烷+萘溶液的凝固点Tf=4.425℃(第一、二次测量数据所作的图难以观察到凝固点,因此只取用第三次测量的数据)

(2)由环己烷的密度(ρ=0.778g/mL),计算所取环己烷的重量WA。

∴环己烷质量为:

WA=V×ρ=25.00×0.778=19.45g

(3)将实验数据列入表2中

表2—凝固点降低实验数据

物质

质量/g

测量值/℃

平均值/℃

ΔTf/℃

环己烷

19.45

6.502

6.495

 

2.07

6.490

6.493

0.3616

——

4.425

——

4.425

(4)根据式(3),由所得数据计算萘的分子量,并计算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

Kf=20K·kg/mol,

g=[(20×0.3616)÷(2.07×19.45)]×103=179.63g/mol

查文献可得:

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8,经计算相对误差为40.1%。

【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40.1%,造成误差如此大的原因可能有:

1.在恒压条件下纯溶剂体系只要两相平衡共存就可达到平衡温度,但实际上只有固相充分分散到液相中,也就是固液两相的接触面相当大时,平衡才能达到。

如凝固点管置于空气套管中,温度不断降低达到凝固点后,由于固相是逐渐析出的,此时若凝固热放出速度小于冷却所吸收的热量,则体系温度将不断降低,产生过冷现象。

这时应控制过冷程度,采取突然搅拌的方式,使骤然析出的大量微小结晶得以保证两相的充分接触,从而测得固液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

为使过冷状况下大量微晶析出,实验中应规定一定的搅拌方式。

对于两组分的溶液体系,由于凝固的溶剂量多少会直接影响溶液的浓度,因此控制过冷程度和确定搅拌速度就更为重要。

本实验由于仪器固定了搅拌速度,在过冷是没有充分搅拌,没有控制好过冷程度,对实验的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2.冰槽的很难控制在理想的温度,过高会导致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本实验在测量萘时冰槽温度已较高,导致实验也产生误差。

【实验评注与拓展】

(1)本实验成功的关键点:

1.搅拌速率。

2.冰水浴寒剂温度控制,测环己烷控制在4.5-3.5℃左右,要搅拌,温度均匀;测环己烷+萘,寒剂控制在2.5-1.5℃左右,搅拌均匀。

3.精测的开始温度控制在粗测凝固点以上的0.5℃左右。

如7.1℃,5.0℃开始。

4.每个凝固点测定3次,共6次,凝固点求平均值,再求凝固点的降低。

(2)拓展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之一,降低值的多少直接反映溶液中溶质有效质点的数目。

如果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生成络合物等情况,均影响溶质在溶剂中的表观分子量。

因此,凝固点降低法还可用来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溶质的缔合度、活度及活度系数等。

另外,利用凝固点降低这个性质,在科研中还可用来鉴定物质的纯度及求物质的熔化热,在冶金领域还可配制低熔点合金。

【提问与思考】

①为什么要先测近似凝固点?

答:

因为凝固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先测一个近似凝固点,精确测量时,在接近近似凝固点时,降温速度要减慢,到凝固点时快速搅拌。

先测近似凝固点,可以在测后面凝固点时减小误差,使误差X围小于0.006℃以内,保证测定值得精确

②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

太多或太少影响如何?

答:

根据稀溶液依数性X围确定,太多不符合稀溶液,太少凝固点下降不明显。

③测凝固点时,纯溶剂温度回升后有一恒定阶段,而溶液则没有,为什么?

答:

从相律分析,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不同。

对纯溶剂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

对溶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2-2+1=1,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回升,但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

④影响凝固点精确测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

溶液过冷程度控制;冰水浴温度控制在3。

50C左右;搅拌速度控制,温度升高,快速搅拌;溶剂溶质精确测量,浓度不能太高。

⑤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和生成配合的情况时,对其摩尔质量的测定值有何影响?

答:

由于凝固点下降公式是对于理想溶液和浓度很小的稀溶液,要求溶质在溶剂中只存在一种形式,如果溶质有解离,缔和,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那么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变了,公式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也变了,必然影响测定结果。

一般解离使结果变大,缔和使结果变小,由于溶质出现这种情况,凝固点下降公式已不适用,所以测定结果没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广平等编著.物理化学实验.:

化学工业,2007.12

[2]傅献彩等编著.物理化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2005.7

[3]贺德华等.[M]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