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5619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docx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

商务管理自考本科论文

摘要

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世界各大公司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更合理的激励公司管理人员,创新激励方式,各公司纷纷推行了包括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

股权激励把该机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收入、利益与公司业绩表现相结合,吸引、保留、激励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员工持股等模式,以及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等方式。

股权激励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目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道路并不顺利,普遍存在激励不足的现象,导致公司代理成倍增加,员工积极性不高。

为更好地发挥股权激励制度的作用,必须要完善经理人市场、保证有效的证券市场和制定恰当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

股权激励;激励机制;现状;问题;措施

 

Abstract

Complicatedaybydayalongwiththecompanystockholder'srightsdailydisperserandthemanagementtechnology,worldeachbigcompanygovernsthestructurefortheimprovementcompany,reducestheproxycost,enhancesthemanagementefficiency,theenhancementcompanycohesiveforceandthemarketcompetitivepower,thebettermorereasonabledrivefirmmanagerialstaff,theinnovationdrivestheway,variouscompanieshavecarriedoutinabundanceincludingformandsoonstockoptionstockholder'srightsdrivemechanisms.Thestockholder'srightsdrovethismachineadministrativepersonnelandtheessentialpostpersonnel'sincome,thebenefitandthecompanyachievementperformanceunifies,theattraction,theretention,thedrivehighermanagementandtheessentialpostpersonnel,providethehumanresourcessafeguardforthecompanylong-termsteadydevelopment.Thestockholder'srightsdroveincludingthestockoption,theachievementstock,thestockincrementpower,thestaffownsstocksandsoonthepatterns,aswellaspresentwaysandsoonstockdrive,timestockdriveandoptiondrive.Thestockholder'srightsdroveintroducesourcountry'stimenottobelong,atpresentisbeingatthestartdevelopmentphase,isnotsmoothinOurcountryEnterprise'sdevelopmentpath,generallyhasthephenomenonwhichthedriveisinsufficient,causesthecompanyagenttobecometimeofincrease,thestaffenthusiasmisnothigh.Fordisplaysthestockholder'srightsdrivesystemwellthefunction,musthavetoconsummatethemanagermarket,theguaranteeeffectivestockmarketandtheformulationappropriatesupervisingandmanagingmeasure.

Keywords:

Stockholder'srightsdrive;Drivesthemechanism;Presentsituation;Question;Measure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股权激励”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委托----代理”治理结构下,大股东对于职业经理人及重要骨干激励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掌握知识产权成为决定企业乃至国与国之间竞争力强弱的核心要素。

人力资源作为创新的主题,已成为推动企业增长的必要因素之一。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股励激励约束机制,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本的创造性,这一问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愈来愈凸显其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性。

2005年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证监会颁布并实施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政策。

此后,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开始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剖析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对推动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模式,然后,文章具体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根据掌握的数据及资料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由于国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成长早于国内,较早的提出股权激励政策,所以国外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侧重于股权激励与经营者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等,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Jensen,Murphy(1990)进行了对经营者股权激励的研究,发现股东利益和管理人员薪酬激励之间只有一种非常微弱的联系。

Berger(1997)等发现,经理持有期权数额较多的企业业绩更好,股票持有数额同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Mork,Shleifer,Vishny(1988)的研究发现,当持股比例介于0%和5%之间时,两者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业绩正相关;介于5%和25%之间负相关;超过25%时又正相关。

(2)股权激励与经营者投资的关系

管理层的回避风险策略意味着回避风险时就回避了收益。

Agrawal,Mandel,hisheleifer等人的研究证明了经营者报酬中期权比例较大时,他们的投资决策往往显得更为积极进取。

(3)股权激励与效率的关系

Harrey,Janmes,Holmstrom,Milgrem(1994)的研究指出,在现实经济中,激励合同才是最优的。

但同时,一些学者如Lambert,Larker,Verrechia通过研究指出,让经营者承担风险的报酬(如股票期权)成本较不让经营者承担风险的报酬成本要高。

1.2.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情况要比国外复杂得多,因为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还未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建立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

学者们大多对股权激励进行了规范研究,但也有少数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发生的股权激励案例进行实证检验。

(1)股权激励定量研究

吴凯,曾伟娇,黄研(2004)在《测量股权激励效率的方法及应用》中引入

夏普测度发现:

收于经理的股票冻结期越长,股权激励效率越低;公司股票波动越大,经理要求的补偿溢价越高,股权激励效率越低。

杨顺勇,薛兴国(2006)建立了一个股权激励计划的持股计算模型,建议按照员工所负责任、个人能力、贡献大小,采取“打分制”量化确定激励计划的持股量。

不过国内现有的实证模型过于简单,研究结果可能会有偏差。

(2)关于股权激励模式的细化分析

于璐,曾军(2003)对经理持股和优先购股权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进行分析

和比较,认为应根据公司的不同性质,对经营者实行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

对大量非上市公司可以以经理层持股激励为主,对于上市公司可以以优先购股权激励为主。

张彩玉(2004)从成本角度逐一分析了延期兑现年薪、虚拟股票和期股的激励成本。

(3)股权激励在我国的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孙静芹(2006)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当建立一套包括实施股东分类表决机制、

健全独立董事聘任制度和薪酬制度在内的相对独立的监管体系。

(4)股权分置改革与股权激励的关系研究

邓清,何亮(2005)探讨了股改与股权激励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对股权激

励的发张提出建议。

邱金辉,张恒(2006)认为在股改之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有了新的机遇,并提出完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途径。

(5)对我国已实行的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

周闵军,李玉宝(2005)认为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中没有完全发挥对经营者

激励的作用,并在分析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1概念阐述

股权激励是一种以企业股票(或股份)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人员、骨干员工及其他人员进行的长期性激励机制。

通过股权激励,被激励者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烽火猎头资深专家认为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

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行为。

2.2模式及特点分析

2.2.1模式分析

权激励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很普遍,其中美国的股权激励工具最丰富,制度环境也最完善。

我国引入股权激励制度后,经过各个企业的探索与发展完善,主要形成了一下几种比较成熟的股权激励模式。

1.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是国际上股权激励最为经典、适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股权激励模式。

期权又称作选择权,是在期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从其本质上讲,期权实质上是在金融领域中将权利和义务分开进行定价,使得权利的受让人在规定时间内对于是否进行交易,行使其权利,而义务方必须履行。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向主要经营着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的一定数量本公司股份的权利。

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现金收益;行权以后,其收益为行权价(即授予时的价格)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

当行权价一定时,行权人的收益与股票价格呈正比。

而股票价格是股票内在价值的体现,二者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股票价值是企业未来收益的体现,于是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就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建立起了一种正相关关系。

股票期权在形式上是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创新,在本质上是让企业经营者拥有一定剩余索取权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也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经营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对应,建立企业最优激励机制。

2.限制性股票

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公司采用限制性股票的目的是促进激励对象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某个或某些长期战略目标中。

3.业绩股票

业绩股票也称业绩股份,是公司用普通股作为股权激励性报酬支付给激励对象。

但是,具体的股份实施,或者说股权的转移要由激励对象是否完成并达到了公司事先规定的业绩指标来决定。

从本质上讲,业绩股票是一种“奖金”延迟发放,但它弥补了一般意义上的奖金的缺点,具有长期激励的效果。

一方面,业绩股票与一般奖金不同,它不是当年就发放完毕,还要看今后几年的业绩情况;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效益好,其股价在二级市场会持续上涨,就会使激励效果进一步增大。

4.股票增值权

股票增值权模式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权利,在规定的期限内,公司股票价格上升或公司业绩上升,激励对象就可以按一定比例获得这种由股价上扬或业绩提升所带来的收益,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差价或净资产的增值,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支付现金,行权后由公司支付现金、股票或股票和现金的组合。

5.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属于一种特殊的报酬计划,是指为了吸引、保留和激励公司员工,通过让员工持有股票,使员工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分享机制和拥有经营决策权的参与机制。

员工持股计划本质上是一种福利计划,适用于公司所有雇员,由公司根据工资级别或工作年限等因素分配本公司股票。

2.2.2特点分析

股权激励作为现代企业公司治理制度中的核心内容,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契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为有效的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的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

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计划,主要影响员工将来的行为。

2.使员工与企业业绩挂钩,提高员工忠诚度,限制员工跳槽。

3.既可以采用现金支付,又可以采用股票相关方式支付。

4.使员工与企业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共负盈亏,使人力资本的回报形式从“管理权”向“剩余价值索取权”的转变实现经营者与股东利益的高度一致。

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3.1实施现状分析

股权激励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其实质是通过市场为经理人员定价,并由市场付酬,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创造性地以股票升值所产生的价差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从而将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相联系,促进了经营者和股东利益实现渠道的一致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股东对其进行监督的成本。

股权激励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薪酬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相对于工资津贴奖金等短期激励而言,股权激励是最有效最持久的中长期激励政策,也是促进公司维持长期健康发展的最佳薪酬机制。

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外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12月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于2006年9月出台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行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2009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出台《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股权激励相关政策的完善,为股权激励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然,近几年日益完善的资本市场、较好的经济环境以及不断提高的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也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样本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及近几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尽管各公司具体的激励计划在激励模式、激励数量、激励幅度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呈现以下特征。

3.1.1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公司数量变化分析

表3-12008年—2012年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一览表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实施

13

14

52

114

239

尚未实施

2

2

9

34

70

终止

45

3

5

9

18

注a:

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时报网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8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大部分公司都没有被实施,主要是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且我国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和相关法律规范的推出,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纷纷跌破了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授予价格,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与相关新规范相违背,导致大部分公司不得不撤销或终止其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明确规定:

提取的激励基金不得用于资助激励对象购买限制性股票或者行使股票期权,因此很多违反此规定的上市公司不得不终止股权激励计划。

2009年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数量是最低的,主要是2009年是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时期,很多企业不得不等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后推出激励计划,因此2009年推出的数量很低,而且大部分披露方案的上市公司是在第四季度,从最终实施的数量可以看出其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合规合法性大大增强;2010年是股权激励成熟的推广期,这一年披露的上市公司52家都已经实施,可以看出我国股权激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继2011年以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2012年,这表明股权激励在我国得到了充分发展,相关的政策与实施股权激励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1.2实施股权激励的模式分析

表3-22008年-2012年股权激励模式一览表

2008

2009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股票期权

7

6

36

65

85

限制性股票

4

4

10

30

80

复合型

1

2

2

9

37

业绩股票

0

1

1

2

10

股票增值权

0

0

1

2

5

员工持股计划

0

1

1

2

7

虚拟股票

0

0

0

0

3

经营者持股

1

0

1

3

10

延期支付计划

0

0

0

1

2

合计

13

14

52

114

239

注b:

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网与中国证券时报网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

上市公司可以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实行股权激励计划,但从上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公司还是选择了股票期权激励方式。

直至2012年,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才平分秋色,混搭现象日渐盛行,其他激励方式也逐渐被采用。

在2012年公布的239家股权激励方案中,单一采用限制性股票的有80家,单一采用股票期权的有85家,二者占据了大部分,是主流的激励模式,仅37家上市公司采用“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的混搭方式进行激励,占方案总数的22%,而其他的激励模式在我国仍然少见,这是股权激励市场的不成熟表现。

3.1.3行业特征的比较分析

表3-32012年宣告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行业特征分析

所属行业

宣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个数

占总宣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的百分比

制造业

154

64.36

信息技术业

32

13.45

房地产业

19

8.16

农、林、牧、渔业

7

3.12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8

3.19

建筑业

8

3.19

社会服务业

3

1.28

传播与文化产业

3

1.28

综合类

3

1.28

金融保险业

2

0.69

总计

239

100

注c:

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网与“管理科学”期刊

如上表所示,在239个宣告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制造行业的公司最多有154家,其次是信息技术行业有32家,再下来是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类最少只有2家。

信息技术行业和制造行业一个是资本密集型,一个是劳动密集型的,分别都需要对其员工,包括对管理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以达到使管理者的经济利益和股东的经济利益相一致,和对关键的技术人员实施股权激励,以留住人才为企业服务。

国外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过去实证研究中提到的传统经济因素之后,新经济公司的员工和管理者得到比旧经济公司更多的基于股票的报酬(包括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而我国呈现出的是行业特征,新经济与旧经济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首先,股权激励公司属于制造业的集中在机械设备和仪表制造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化学品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金属非金属加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而不是集中在食品饮料加工、纺织服装皮毛加工、造纸印刷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上,其次是高新技术产业,以上特点说明,期权激励这种与公司将来发展紧密相关的长期激励方式,更适合于那些目前处于成长期,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急需稳定,核心技术人员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即更适合于处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产业。

3.1.4股票来源与业绩考核指标

从2010年以后,我国股权激励授予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基本上全部是定向发行,2009年和2008年有几家公司通过股东转让和提取激励基金来取得股票,而考察的业绩指标,大部分都是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只有少部分公司将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业绩的考核指标。

此外,由于相关政策及法规的不完善,股权激励的高层管理者为实现自己利益,降低股票激励的行权条件甚至隐藏未来的规划和增长潜力,在设计的激励方案去除利好预期,从而轻易行权;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普遍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对于公司财务核算、经营管理者业绩的评价缺乏监控,对经营管理层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公司高管“自己激励自己,自己考核自己”,导致了上市公司大量的短期行为以及控股股东之间的不正当交易;我国的经理人市场还不够成熟,经理人市场缺乏足够数量的职业经理人供给,并缺乏高效便利的经理人流通机制。

3.2问题分析

上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的分析表明,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道路并不顺利,且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在今后股权激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1.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太少

从表3-1中分析得出,虽然从2008年到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占总上市公司的比例却是很小的。

截至2012年8月初,在我国的沪深两市中一共拥有2400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只有239家,占比不到10%,另外还有70家公司已经发布了股权激励的预案,还未真正开始实施。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数量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所占比例还远远不足,国外发达国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占总上市公司的数量比例达到90%以上,所以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实施股权激励的模式过于单一

由表3-2分析得出,我国直至2012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混搭现象开始盛行,其他股权激励模式也得到了应用,表明股权激励方式的运用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形式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股票期股、虚拟股票、业绩股票、经营者持股、管理层收购、延期支付计划、复合型、业绩单位,在这些主要形式中,我国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形式过于单一,很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都选择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这两种方式,而在国外的许多发达国家上述的各种激励方式都在运用,而且都在使用一些新型的激励模式。

3.股权激励行业分布不平衡

从表3-3上来分析,虽然股权激励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行业,但是目前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技术业、房地产业,而传播与文化等产业分布得很少,有些行业甚至还没有分布,分布严重的不平衡。

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分布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近年又大力地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技术行业,对高技术企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