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5668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1

202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肥硕(shuò)邂逅(xiè)夸父逐日(zhú)

B.怄气(óu)栈桥(jiàn)怒不可遏(è)

C.发酵(xiào)角色(jiǎo)尽态极妍(yán)

D.愧作(zuó)脾脱(pì)相形见绌(zhuō)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顶是(3分)

A.娴熟紫藤萝谈笑风生B.沧茫里程碑锋芒必露

C.馈赠戈壁滩如坐针毡D.喑哑城城隍庙左右逢源

3.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之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也有对个人的责任。

A.我们要做有责任的人

B.人与人之间都要有责任

C.责任是无处不在的

D.责任常常是双向的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

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

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

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

删除“通过”

二、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3分)

鲁提辖假意道:

“你这用作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倾,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选:

“你诈死!

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5.鲁达为什么“大踏步去了”?

从以上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怎样的性格?

(2分)

6.请再写一个与鲁达相关的经典故事名称。

(1分)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8分)

3月5日,兰州市“凡人善举,和你一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东方红广场举行。

学校就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活动中,同学们对志愿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下面是对志愿者的采访记录,请你说出甲、乙、丙三名志愿者各自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3分)

志愿者甲:

学习雷锋不只说说而已,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

志愿者乙:

雷锋形象对中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他是社会善的象征。

否定雷锋的形象,否定雷锋曾经的付出,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

志愿者丙:

学习雷锋还要学习他对职业的态度。

不管做什么职业,在何种岗位,他都把现在的岗位作为自己最大的职业梦想,而且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

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含蓄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3分)

示例:

团队名:

春风送暖

理由:

春风送暖,既指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成立在春天学雷锋活动期间;又指我们的志愿者将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团队名:

___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活动中,有下面一则消息。

请你概括其主要内容。

(2分)

近一段时间来,兰州这座西北内陆城市在主要媒体开辞“凡人善举,和你一起”专栏,讲述发生在人们旁边的“凡人善举”:

数年间一直坚持让老人、残疾人免费乘车的“的哥”蔡生武,凡十年坚持志愿服务的普通教师田种山……这些报道见诸报端后,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四、句子默写

10.默写

⑴子曰:

“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⑵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⑶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⑷酿泉为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⑸《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详察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3分)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

此处读作“wú”。

11.“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分)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请广于君广:

_________

(2)寡人谕矣谕:

_________

1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存者且偷生

15.(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16.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唐雌的使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至今,像唐唯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小题。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9.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9分)

看火车叶梓

①下午,我和狗子、保家、爱军四个人一起悄悄地溜出村子,然后一路小跑,直到我们经过另外一个村子霍家坪,才放慢脚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们不能让村子里的人发现,不能让任何一个同伴发现,因为这个下午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应该载入史册的一天———当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弯曲的山路之后,我们在三阳川的渭南镇看到了我们向往以久的火车。

②第一次知道火车,是在一个深夜。

那夜,我恰巧和祖母住在一起。

可能是半夜两点多吧,叔父背着一个背篓,回来了。

祖母急忙下炕,给叔父收拾吃的去了。

而我,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也被惊醒了。

我一看久别两个月的叔父风尘仆仆地坐在炕沿边,就再睡不着了。

叔父给我讲了出门的一些经历———其中让我最觉新鲜的,就是叔父花了三毛钱,从很远的地方坐着火车到了山脚下的渭南镇。

从此,火车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手,弄得我心神不宁———其实我并没奢望自己能坐上火车,只要能看看它奔跑的样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是啊,看一看火车,是我一个乡下少年对远方的向往。

从生在杨家岘这个小村庄开始,我就没出过远门。

最远的一次,也就是去了一次三阳川,一个比我的村子略微好一些的地方。

于是,我就把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告诉给了我的三个好朋友;于是,也就有了我们秘密出村的那个下午———当我们到了渭南车站,好像是下午四点多。

③小心翼翼地进了火车站,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我们就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

可是,当我们苦苦地等了多半个小时,才有一趟货车驶来了,好像是拉煤的,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还有一路的灰尘跟着火车在飘飞。

可以说,这无异于渴望已久的漂亮姑娘居然以很丑的样子出现在眼前,让人备感失落。

我也就在那个下午突然明白,任何美好的事物在到达内心之前,其实都要走上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从而产生一种极为美丽的等待之苦。

比如我们期待驶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列火车。

但我们没有罢休,并且下了决心,宁可不回家也要看一趟坐人的火车,看一看究竟是穿什么衣服的人坐着火车来来去去地经过祖国的南北大地。

④终于,不到十分钟,来了一趟火车,确实如我们所愿的是一列客车。

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它居然就停在我们的眼前,停在西北大地上这个小小的车站上。

这也就是我后来所知道的列车在单行道上的会车。

火车一停下来,我们就欢呼起来。

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怕,躲得远远地,我看见车里的人来回走动着,有喝水打牌的,有抽烟睡觉的。

至今我还记得,那趟火车某个窗口边上的一个中年男子,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

我知道他是笑我们的傻。

傻,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我现在真希望有人笑我傻,然而没有了。

还得补充一句,火车启动时他打开窗户,朝我们挥了手。

⑤随着一声鸣笛,火车慢慢启动了,在我们内心的挽留下驶向了远方。

热闹了几分钟的站台沉寂了下来。

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

我不知道火车最终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沿途会有什么样的景色,但我可以相信,一路走去,肯定很美,肯定要比我所生长的这个小村子美得多。

⑥后来,在我的百般纠缠下———八岁的我被叔父带着坐了一次火车,但远远没有我所想像的那么美好。

是啊,少年时代美好的秘密,如果要想一直保留它天真的面孔,就永远也不要揭开那层朦胧的面纱。

20.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

(4分)

事情发展过程

未见火车

A

看到心目中的火车

火车离去

人物内心变化

向往、不安

B

C

D

21.“我”萌生“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1)赏析下面句子。

(3分)

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

(2)说说你对“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一句中“笑”的理解。

(2分)

23.文章以“看火车”为题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4.文章的题目是“看火车”,可是结尾为什么还要写“我”坐火车这件事?

(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8分)

①202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

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

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

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

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

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

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

“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

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

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

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

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

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

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

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

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

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

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

我无法确定。

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

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

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25.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3分)

26.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指代内容.(5分)

(1)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

(3分)

(2)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

(2分)

27.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3分)

A.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问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B.这几乎让所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C.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D.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

29.从文中昆虫的行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分)

九、作文

30.写作

题目:

我是这样长大的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中的“怄”应读四声,“栈”应读zhan四声;C项中的酵应读jiao四声,角应读jue二声,D项中的愧应读zuo四声,相形见绌应读chu四声。

2.B

【解析】B项中的第一个词和第三个词应写作苍茫锋芒毕露

3.D

【解析】

下面的分句是对空中这个句子的诠释,分句的内容决定了空中应填写的句子是D。

即要根据后面的句子把前面这个句子选出来。

4.C

【解析】(C项的语病在于前后不搭,前面的主语是公园,后面的宾语是好时机。

所以修改谓语动词是与事无补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感知和修改的能力。

因为是选择,并且有修改建议,所以选择起来难度更小了。

5.(2分)怕吃官司;粗中有细。

6.(1分)示例:

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单打二龙山、大闹野猪林、大战呼延灼等。

【解析】

5.语段中有相关语句,即“鲁达寻思道”。

6.要求平时对名著的内容有了解,有积累。

因为要求不高,所以难度基本不大。

7.甲:

崇高的信仰乙:

社会善的象征丙:

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成就

8.示例:

团队名:

新芽(1分)理由:

“新芽”代表新生,指我们的团队刚刚成立:

(1分)“新芽”还代表希望,又指我们对他人的帮助将会使他们看到希望。

(1分)

9.(2分)兰州媒体开辟“凡人善举,和你一起”栏目,宣传好人好事,引起强烈共鸣。

【解析】

7.三段话中各有重点,提炼出来即可。

8.有符合要求的命名,并有合适的理由即可。

9.把主要事件概括出来,即提炼概括出本段的主要内容。

10.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枳花照驿墙莫道不消魂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水平,前四个答题空为上下句对接,背过会写字即可得分,五答题空为理解性默写,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战中、详察敌情”,这五个答题空中文言文语句占了一多半,可见除了诗词的背诵外,文言文的背诵也不要小视。

11.(1分)顽皮,可爱

12.B

【解析】

11.文下有注解,此词为贬义词褒用。

12.B下片的分析不正确,“两代人”之说是错误的。

13.(2分)

(1)扩充

(2)明白

14.B

15.(3分)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逆”“轻”各1分)

16.

(1)(2分)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2)(2分)举出人物1分,事迹概括1分。

示例:

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解析】

13.考查文言词义。

14.例句“且”为况且之意,与B中的此字用法相同。

A中此字为“将近”之意,C中此字为“和”之意,D中此字为苟且之意。

15.考查文言翻译。

16.对文言文内容的考查,题目比较浅显,难度不大,第二小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如诸葛亮出使东吴,联吴抗曹。

再如蔺相如完璧归赵。

17.D

18.(3分)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

19.(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解析】

17.A第一个“加”指益处、好处,第二个意为增加。

B项中的第一个“穷”为形容词,穷苦之意,第二上为动词,穷尽之意。

C项中的第一个“奉”为侍奉,第二个为奉养、供给。

18.考查文言翻译。

19.小题的观点即把这部分的内容总体上揣摩,看看作者对待“礼义”所持的态度。

20.(4分)A.等待火车B.恭敬、失望C.兴奋、胆怯D.不舍、失落

21.(4分)叔父花三毛钱,能从很远的地方坐火车来到渭南镇的经历,让我对火车充满了美好的想象;渴望看到火车奔跑的样子;是一个乡下少年对远方的向往。

22.

(1)(3分)运用环境描写,渲染站台沉寂的气氛,烘托出我们四人失落的心情。

(2)(2分)这是一种友善的笑。

中年男子被我们的“傻”所感染了,心生对我们的喜爱之情。

23.(2分)以“看火车”为题,交代叙述的事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4.(4分)坐火车时的感受同看火车的感受形成对比,突出了看火车时感觉的美好。

(2分)凸显文章的主旨:

少年的往事,往往因其朦胧的面纱,而保持着美好和天真。

(2分)

【解析】

20.找到相关的文段,寻求正确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21.找到相关的文段,寻求正确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22.常规考点,第一个句子的赏析角度很关键,要把赏析角度的几个方面在头脑中过一下电影,敏感的找到环境描写这一角度。

第二个句子的笑的理解要结合文段内容,把其语境意回答出来。

23.考查文章题目的作用,要根据文章内容,把文章题目的作用在头脑中过下电影,并理解题目在本文中的作用,结合分值的设置准确定位出合适的两个即可。

24.细读文章末段,末段中既有看与坐的对比,还有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语句,由此结尾段写坐火车的作用就出来了。

25.(3分)说明对象(昆虫)1分,特征(有智力或学习倾向)2分

示例:

昆虫并不弱智昆虫是有智力的

26.(3分)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厚结猛蚁在成员较少的群体中能互相识别;蜜蜂经过训练后能分辨方向。

(2)(2分)朋友大号鱼缸中少了很多的热带鱼是被黄猄蚁吃掉了。

27.(4分)作比较,将昆虫的大脑和人的大脑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昆虫的大脑是有智力的特点。

(2分)引资料,有力说明了过去专家们认为昆虫表现出有学习或智力倾向是一种本能的看法。

(2分)

28.(3分)A

29.(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5.只要符合题干要求即,既要有对象、特征,对象要整体看文章,不能只看某一段或几段,特征要在文中找关键词语,如聪明、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等。

26.词语指代内容尤其是代词指代内容一般是其前边的语句,要到此词出现语句的前后去寻找答案。

27.首先要知道说明方法有几种,其次要知道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式,最主要的是要到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的附近(一般是前边)去寻找答案。

28.B中的“几乎”,C中的“如果、估计”,D中的“一点点”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9.虽是开放题,但是回答时也不能脱离文本漫无边际的作答,即回答要围绕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即昆虫的种种聪明行为。

30.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题目广泛,可以写身边的人或事,按要求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