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5778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站工程特性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设计值

备注

水文

1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km2

17.0

2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2049.2

3

径流系数

mm

0.65

4

多年平均径流量

万m3

2264

5

多年平均流量

m3/s

0.718

拦河坝

校核洪水位

m

553.8

设计洪水位

m

553.60

正常蓄水位

m

552.5

总塘容

万m3

3.5

死水位

m

550.5

洪水

1

设计洪峰流量

m3/s

76.5

20年一遇

2

校核洪峰流量

m3/s

91.7

100年一遇

主要建筑物

1

拦河坝

型式

浆砌石重力坝

坝顶高程

m

554.5

最大坝高

m

14.5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设计值

备注

坝顶宽

m

2.0

坝顶轴线长

m

80

溢流堰顶高程

m

552.5

溢流堰净宽

m

30.0

消能型式

底流消能

2

隧洞

型式

圆拱直墙式

总长度

m

2460

1#隧洞长420m,2#隧洞长1920m,3#隧洞长120m

比降

1/800

流量

m3/s

1.83

过水宽

m

2.00

过水深

m

1.25

3

渡槽

型式

U形

总长度

m

220

1#渡槽长100m,2#渡槽长120m

比降

1/500

流量

m3/s

1.83

过水宽

m

1.60

过水深

m

1.00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设计值

备注

4

明渠

型式

矩形

总长度

m

320

1#明渠长200m,2#明渠长120m

比降

1/1000

流量

m3/s

1.83

过水宽

m

1.40

过水深

m

1.25

4

压力前池

池墙顶高程

m

548.45

最高水位

m

548.05

正常水位

m

547.85

底板高程

m

543.45

进水明渠底板高程

m

546.6

压力管道进水口底板高程

m

544.25

进水渐变段长

m

15

池身净长

m

15

池身净宽

m

10

有效池容

m3

825

5

压力管道

管线长

m

920.0

镇墩

14

支墩

130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设计值

备注

主管内径

mm

900

支管内径

mm

500

6

主厂房

结构型式

框架结构

B×L×H

m

12.36×21×10.55

地面高程

m

368.0

7

副厂房

结构形式

砖混结构

B×L×H

m

7.0×20.0×5.16

地面高程

m

368.0

8

宿舍

结构形式

砖混结构

建筑面积

500

电站形式

引水式电站

净水头

m

170.0

发电流量

m3/s

2×0.78

装机

2

装机容量

KW

2000

水轮机型号

CJA237-W-100/2×11.5

发电机型号

SFW1000-6/1180

多年平均发电量

万KW·h

678

年利用小时

小时

3388

经济指标

总投资

万元

963.1

单位千瓦投资

元/kw

4816

年收益

万元

164.7

年利润

万元

100.58

还本年限

9.6

1.综合说明

1.1绪言

**电站是**县****市河梯级电站开发中的第二级电站,位于第一级电站**电站山塘下游3.3km处,设计装机容量2000kw,设计发电量678万kw·h。

**县地处**边界,县内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煤、钨、锡、铅、锌等,为有色金属之乡,县内工农业生产用电量较大,但由于县内已建投产电站绝大多数为径流发电,洪枯矛盾十分突出,每年枯水期全县要向外购电约5000万KW·h,即使如此,有时也难以保证用户用电需求。

电力供小于求,给全县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制约了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

兴建**电站,可缓解我县的电力供求矛盾,促进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

1.2水文

**电站拦河坝位于**水库下游3.3km处,区间集雨面积5.45km2,平均海拔高程990m,干流平均坡降127‰。

**电站坝址控制集雨面积6.2km2,流域平均海拔高程1200m,坝址以上河流总长2.42km,干流平均坡降120‰,外引集雨面积5.35km2。

流域处于东亚季风湿润地区气候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7.9℃,多年平均降雨量2049.2mm,多年平均风速3.0m/s,最大风速19.0m/s。

流域内于1959年建有**县城关气象站,但其与坝址控制集雨区域平均高程相差达785m。

流域西侧约5公里处于1974年设立**雨量站,其海拔高程为670m。

**电站工程设计降雨资料选自**雨量站,其它各项气象要素均选自**县城关气象站。

**山塘位于**水库以下3.3km,所以洪水计算时除**水库与**山塘间的产水外,还应加上相应时段**水库的下泄流量。

区间洪水直接用手册查算,**水库下泄洪水过程根据重现期按面积比和频率Kp值换算移至**山塘。

计算结果为:

100年一遇坝址洪峰流量94.81m3/s,20年一遇坝址洪峰流量80.48m3/s。

1.3工程地质

1.3.1区域构造及地震

本区域从大地构造上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中段北缘。

构造形迹纵横交错,组合复杂,据1/20万区域地质报告,在本区域内无大的区域断层通过,其地质构造简单。

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

1.3.2工程地质条件

①坝址及塘区地质

坝址及塘区地层为规模较大的燕山期的**岩体过渡边缘相的石英斑岩,透水性微弱,塘内地质构造简单,未见与塘外贯通的断层,山塘不存在塘区渗漏的问题。

塘岸山体厚,山高坡陡,除局部有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外,大部分基岩裸露,岩性坚硬,未见大的塌方等不良地质物理现象,边坡稳定。

坝址两岸地形对称,U形河谷;正常水位时水面宽约75m,河床砂砾层厚0.5~5m。

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断层及破碎带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埋藏浅。

筑坝地质条件好。

②引水隧洞地质

引水隧洞位于河道右岸山体,山高坡陡,山体厚,表层残坡积层厚0.5—3.0m不等,边坡稳定,岩性坚硬致密,抗风化能力强,呈弱风化至微风化特征。

无大断层及破碎带经过,由于地壳运动的建造,岩层受到挤压、褶皱,强度低的岩层挤压破碎,风化后形成破碎夹层,地下水仍为基岩裂隙水,埋藏浅,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和制约。

隧洞穿越山体厚,岩石新鲜,成洞条件好。

③厂房及升压站工程地质条件

电站厂房位于河道右岸**空坪处,覆盖砂砾层厚约1.5~3.0m,山坡较缓,覆盖层厚1.5~3.0m。

出露地层为石英斑岩,边坡稳定,岩性坚硬致密,抗风化能力强,呈弱风化至微风化特征。

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断层及破碎带发育。

④天然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块石可在附近开采,大部分利用清基块石和石方洞碴,碎石可就地轧制,质量和数量均能满足工程需要,工程用沙可用当地河沙。

当地系天然林区,木材丰富,工程所需木材可在当地购置和加工。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由于**电站为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大体可按照年利用小时数3500h左右考虑。

本设计选定装机容量2000lw,年发电量678万kw·h,年利用小时数3388h。

运行特性:

正常蓄水位552.5m,设计洪水位553.6m,校核洪水位553.8m。

最大发电引用流量1.83m3/s。

电站设计水头170.0m。

多年平均发电量678万kw·h,年利用小时数3388h。

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5.1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本工程装机容量为2000kw,设计发电量为678万kw·h,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工程规模为小(Ⅱ)型,工程等别为V等。

拦河坝、引水建筑物、厂房按照5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按照5级建筑物设计。

拦河坝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厂房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1.5.2坝线选择

经多次现场勘察,选定现坝址位置。

该坝线两岸地形对称,河道较顺直,U形河谷;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断层及破碎带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埋藏浅。

筑坝地质条件好,清基深度只要清除残坡积层深入基岩0.5—1.0m即可。

具有建坝条件,是一条较好的坝线。

1.5.3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本工程由拦河坝、引水建筑物、电站厂房、升压站组成,详见设计图。

工程范围内地形地质条件,均适宜修建坝、厂房等建筑物。

拦河坝为浆砌石重力坝。

建基面以岩石弱风化中上部控制,最大坝高14.5m,坝轴线长80.0m,坝项高程554.5m,坝顶宽2.0m。

大坝中间段为溢流坝段,溢流堰顶高程552.5m,溢流堰净宽30.0m,消能型式为挑流消能。

大坝流向右侧设引水口,引水口底板高程550.50m。

引水隧洞根据地形共设3处,总长2460m。

1#隧洞长420m,2#隧洞长1920m,3#隧洞长120m,比降为1/800,设计过水流量为1.83m3/s。

隧洞断面形式为圆拱直墙式。

引水渡槽2座,总长220m。

1#渡槽长100m,2#渡槽长120m,比降为1/500,设计过水流量为1.83m3/s。

渡槽采用U型渡槽。

引水明渠傍山布置,总长320m。

1#明渠长200m,2#明渠长120m,比降为1/1000,设计过水流量为1.83m3/s。

明渠采用浆砌石成型,砼防渗。

压力前池采用浆砌石成型砼防渗,分进水扩散段和池身。

进水扩散段长15.0米,池身净宽10.0米,净长15.0米,有效池深3.6米,有效池容825.0m3。

压力前池池身正前方为压力管道进水口,左侧为溢流堰,溢流堰底部设放空管。

压力管道总长920m,管槽采用浆砌石护墙和护底,护墙厚0.5m,管槽净宽2.0m,一侧设人行踏步,一侧设排水沟。

压力钢管为架空铺设,支管水平设置,架空高度为0.6m,主管管径900mm,支管管径500mm。

压力管道共设镇墩14个,支墩130个。

镇墩为浆砌石镇墩,支墩为现浇砼支墩。

**电站厂区由管道、厂房、升压站组成,其平面布置详见设计图。

根据厂区地形,厂房、升压站沿河成一排布置,进厂公路由正面进入厂区,升压站紧靠厂房下游侧布置。

厂房分主厂房和副厂房。

主厂房为框架结构,中对中长21.0m,中对中宽12.36m,高10.5m,地面高程368.0m。

厂房内共安装2台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机组间距9.0m。

副厂房在主厂房右端,为砖混结构,中对中长20.0m,中对中宽7.0m,高5.16m,地面高程368.0m。

升压站布置在厂房下游侧,其地面高程与厂房地面高程相同。

1.6水力机械、电工及金属结构

1.6.1水力机械

**电站设计水头170.0m,选择单机容量1000kw机组2台,设计年发电量678万kwh,年利用小时数3388h。

水轮机型号为CJA237—W—100/2×11.5,额定水头170.0m,额定流量0.78m3/s。

发电机型号为SFW1000—6/1180,额定容量1000kw,功率因数0.8。

1.6.2电气一次

**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1000Kw,年发电量678万Kwh,该电站所发电量通过**电站至五里牌变电站的35KV线路与电网联网。

两台机共用一台主变压器。

1.6.3电气二次

根据电气二次设计有关规程规范,结合水电站地处山区的具体情况,为满足电站安全生产和基本试验的要求,为电站主要设备设置必要的保护、控制和试验设施。

1.6.4金属结构

本工程金属结构有:

隧洞进口设进水口拦污栅、进水口工作闸门及相应的启闭设备;前池压力钢管进水口设进水口拦污栅、进水口工作闸门及相应的启闭设备;自前池由一条φ800mm压力钢管引水至机组发电。

1.7工程管理

**电站业主为**县鸿源水电开发责任有限公司,该公司全面负责工程建设期的管理和建成后的永久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期成立工程项目部,行使工程建设期业主管理职能,工程建成后成立水电站工程管理部,行使永久工程运行与管理职能。

参照能源部(90)水规字第9号《水力发电厂编制定员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定**电站工程管理人员编制。

其中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力求精简。

职工总数为12人。

本工程管理范围应包括:

山塘工程区、枢纽工程区和生产生活区。

山塘工程区包括:

山塘征用线以内的塘区。

枢纽工程区包括:

拦河坝、隧洞、渡槽、明渠、压力前池、压力管道、电站厂房、升压站、消防供水设施、宿舍、通信设施、进厂交通设施等建筑物周围。

具体指导上游从坝轴线向上200m,下游从坝轴线向下200m,大坝两端100m,其他建筑物从工程外轮廓线向外20m。

生产区永久房屋建筑,总建筑面积800m2。

1.8施工组织设计

**电站位于**县双溪乡境内,枢纽坝址在西岭脚,电站厂房在**。

工程地处崇山峻岭,地势陡峻,居民稀少、交通不变,坝址对外仅有一条林区简易公路可通县城,坝址距县城约10公里。

1.8.1拦河坝施工

基础开挖分岸坡和基坑两部份。

▽542.0m高程以上的两岸坡面开挖遵循从上至下由外而里的原则分层进行。

河床坝基开挖先清除河卵石层,后开挖基础石方。

坝体基础面要求按规范挖至可利用基岩面。

坝基按设计要求开挖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砌筑坝体。

坝体砌筑严格分层进行,设专人定时养护。

施工中,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保证施工安全。

1.8.2引水隧洞施工

各隧洞进出口明挖采用常规的开挖方法,从边坡开口线起由上而下分层钻爆,清碴出碴。

钻爆层厚度由钻孔机具而定,原则上以手提风钻为主。

爆后石碴出在洞线外侧,就近堆放,以免重复清碴,造成不必要的浪废。

隧洞采用全断面掘进,光面爆破法施工,选用气腿式风钻机钻孔,双胶轮车出碴,

1.8.3引水明渠和压力前池施工

基础土石方开挖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对不可利用基础和不稳定边坡必须进行技术处理。

建筑物采用浆砌石成型,砼防渗,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浆砌石采用清面座浆,安砌平稳,面成线,座浆饱满,块石质量要求石质坚硬无裂缝,表面无杂质,设专人定时养护,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压力前池侧墙防渗砼浇筑前必须立模稳固,可采用墙体预留锚栓固定模板,分层分块依次浇筑砼,砼伸缩缝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1.8.4压力管道施工

压力管道管槽及镇、支墩基础开挖按设计要求一次开挖成型,对不可利用基础和不稳定边坡要进行技术处理。

浆砌石施工安砌平稳,座浆饱满,面成线。

砼施工要求立模标准,配比正确,振捣密实,养护到位。

钢管制作安装严格按有规范进行。

钢管在工厂进行制作,运到现场安装,现场安装焊环缝。

伸缩节应保证轴向能自由伸缩和止水,并能适应管道微量角度度位

1.8.5施工进度

工程拟定于2004年10月份全面开工,于2005年10月份全面完工,工程施工期为一年。

该工程施工总进度主要受2#隧洞工程、和压力管道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因此,该二项工程施工时要合理组织,科学施工,确保按设计施工进度完工,只有该二项工程施工进度保证了,那么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方可保证。

1.9山塘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

根据《水电工程山塘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1996),不同淹没对象采用的洪水标准如下:

耕园地:

坝前段正常水位加0.5m风浪影响,按2年一遇洪水回水线;

农村居民点:

坝前段正常水位加1m风浪影响,按10年一遇洪水回水线;

城镇及专项设施:

坝前段正常水位加1m风浪影响,按20年一遇洪水回水线。

根据工程设计和实地调查,山塘共淹没土地26亩,其中河滩地20亩,荒地6亩。

根据设计,坝区工程永久占地1.2亩,临时占地2.3亩;隧洞工程永久占地0.8亩,临时占地3.2亩;渡槽工程永久占地0.5亩,临时占地0.8亩;明渠工程永久占地0.8亩,临时占地1.2亩;压力前池工程永久占地0.7亩,临时占地0.8亩;压力管道工程永久占地4.8亩,临时占地3.2亩;厂区永久占地1.2亩,临时占地1.8亩。

1.10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有利影响

①**电站属无污染工程,环境效益好。

②工程建成后可缓解**县用电紧张局面,提供清洁能源,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

③本工程山塘水面面积小,对近区气候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④山塘对水体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污染物有吸附和沉降作用,可改善下游水质。

⑤工程建设将带动区域经济在建材、交通、劳务及物质供应等方面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主要不利影响及对策措施

①工程施工及山塘淹没,将产生一定的工程占地,对涉及的集体和个人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进行一定的补偿。

②工程建成后,塘区两岸一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塌岸现象,必须采取一定工程措施来减小塌岸现象的发生。

③施工期间“三废”及施工噪音污染,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应加强管理,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应处理后外排,施工机构尾气必须达标排放,施工人员在高噪声环境下作业,应配备防噪声设备。

④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聚集,易导致各类传染病的流行。

因此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生活和卫生管理,注意临时生活区卫生和个人卫生。

发现疫情,及时处理。

1.11水土保持设计

**电站工程扰动地面面积主要是拦河坝、电站厂房、压力管道、弃碴场、施工临建设施(施工道路、施工工棚、临时堆料场)等的占地面积,占地范围内的土地以荒地为主,植被以灌木丛、草地为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计算,工程共计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6.8亩,弃料为1.6万m3。

根据各区特点,采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进行防治。

根据水保措施,分项计算工程量为:

土方开挖1500m3,土方回填1300m3,草皮护坡800m2,料场、弃渣场造林3亩。

经计算,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投资5万元。

1.12工程投资概算

1.12.1编制依据

本概算采用省颁(92)《湖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部颁(92)《中小型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并参照《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1998)及其他有关文件和定额。

1.12.2工程总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963.1万元;单位千瓦投资4816元/kw。

1.13经济评价

根据《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规定,本经济评价将对**电站工程进行财务评价及国民经济评价。

通过在国家现行财务制度和价格条件下,从综合平衡角度,分析建设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以论定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本水电站装机容量较小,仅有2000kw。

根据《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规定,装机容量小于6000kw的小水电建设项目,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评价。

1.13.1国民经济和财务评价

经分析评价,**电站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2.13%,大于社会折现率Is=12%;经济净现值ENPV=53.5元,大于0,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可行。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0.3%,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Ic=10%;财务净现值FNPV=16.4元,大于0;贷款偿还期Pd=9.6年,工程财务评价可行。

1.13.2经济分析结论

根据以上经济分析可知,**电站工程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均满足规范要求,故本建设项目经济可行。

2.

水文

2.1流域概况

**电站位于**县武水河支流沙市河中上游,属沙市河梯级开发中的第二级电站,第一级电站为**电站。

**电站坝址控制集雨面积6.2km2,流域平均海拔高程1200m,坝址以上河流总长2.42km,干流平均坡降120‰,外引集雨面积5.45km2。

**电站山塘位于**水库下游3.3km处,区间集雨面积5.45km2,平均海拔高程990m,干流平均坡降127‰。

流域处于东亚季风湿润地区气候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流域内于1959年建有**县城关气象站,但其与坝址控制集雨区域平均高程相差达785m。

流域西侧约5公里处于1974年设立**雨量站,其海拔高程为670m。

**电站工程设计降雨资料选自**雨量站,其它各项气象要素均选自**县城关气象站。

2.2气象

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7.9℃,多年平均降雨量2049.2mm,多年平均风速3.0m/s,最大风速19.0m/s。

每年三月夏季风入侵,降雨量显著增多,4~6月间夏季风增强,暖湿气流强盛,与北方冷空气交绥,降雨增多,常形成大暴雨。

后因副热带高压北跃,南支西风急流在本区上空消失。

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降雨减少。

7~9月台风盛行,以8月份最多,往往带来大暴雨。

10月后,副热带高压南退,南支西风急流重新出现,在南支高空锋区的影响下,冷高压南下后常在南岭形成静止锋,11月份常出现阴雨天气,以后被冬季环流控制,降雨量减少。

流域内降雨受地形地貌影响,其年降雨量及降雨强度都比邻近地区大。

本流域雨量多集中在4~8月份,占年降雨量的63%,11月~次年元月雨量少,仅占年雨量的10%。

2.3径流

由于坝址流域内既无水文站,同时也难以找到地理环境相似的小流域水文站,故本电站径流计算主要参考**雨量站降雨资料。

**雨量站有1974年至2004年共30年实测降雨资料,P=20%、50%、80%年份分别为1994年、1987年、1971年。

年内径流分配与降雨年内分配相似,4~10月径流占年总量的74%,而4~6月又占4~10月径流量的64%,11月至次年3月最少,仅占年径流量的26%。

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049.2mm,径流系数0.65,坝址控制集雨面积总计17.0km2。

经计算P=20%、50%、80%年份各月平均径流如下表。

 

代表年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P=80%

(1971年)

0.934

1.161

0.942

0.503

0.492

0.380

0.327

0.263

0.179

0.238

0.400

0.591

P=50%

(1987年)

1.234

1.534

1.245

0.665

0.650

0.502

0.432

0.347

0.236

0.315

0.528

0.781

P=20%

(1994年)

1.598

1.987

1.612

0.861

0.812

0.650

0.559

0.450

0.306

0.408

0.684

1.012

2.4洪水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