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227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docx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一】

  在观看《榜样》节目时,我被我们的同行,扎根大山深处的教育人--支月英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

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

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

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06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

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

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爱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

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要热爱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

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

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

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36年前,一位19岁的城里姑娘走进大山深处,做了一名山区教师。

36年来,她为山里的孩子不仅带来知识的滋养,更为他们倾注了浓浓的母爱。

这就是x省奉新县白洋教学点教师、共产党员支月英。

  1980年,x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x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

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

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

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

“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

”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

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

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

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

“日子会好起来的!

”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

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

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

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

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支月英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

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

“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

”她乐呵呵地说:

“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

”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从风华正茂到年过半百,在崎岖的山路上,支月英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深山孩子们的梦想。

她36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已经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的种子在大山深处发芽,托起山村充满生机的未来。

  36载,一茬又一茬的孩子毕业了;36载,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的学生有的成为专家教授,有的成为国家公务员,有的成为企业家,桃李满天下。

  观看此短片后,我联想到我们这些生活、工作在优越环境下的人,更应该利用现有先进的设备和便利的信息资源,把自己当下的工作完成的更加出色。

虽然我的工作不需要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的体力,但也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和牺牲很多休息时间去完成,认真、严格把控单位资金的合理、合法运用。

  通过学习共产党员支月英先进事迹后,我深刻体会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挑得起重担,经得起考验;树立终身为人民服务思想意识,对于遇到的困难,永远走在群众前面,努力攻克难关,成为人民群众的楷模、群众的依赖、群众的主心骨。

以后,我将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优秀共产党员。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全体教师观看了《2016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支月英片段,学习了支月英老师坚守山区,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播撒爱心,深得山区群众和孩子拥爱的感人事迹。

会上,老师们都被支月英的事迹感动,毋庸置疑,我也深受启发:

  一,从支老师身上,感悟到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一面旗帜,能够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榜样是一支号角,能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榜样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差距和不足。

执着奉献的支月英、坚守信念的支月英、敢于担当的支月英,是那么的淳朴、真实、可亲、可敬、可爱,她无疑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

  支月英老师一辈子工作在基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履职尽责,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让我感动,她质朴的叙述,让我深受鼓舞和激励!

  二、深刻体会到共支月英老师的执着和奉献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几十年的支老师,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

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几十年来,支老师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奶奶”,教育了大山深处几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支奶奶”,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

  支老师的事迹,激励着我,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出我更多的能量!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榜样支月英一个大山里的教师,用她的坚守告诉了人们什么才是教师,正因为有像支月英一样的人民教师,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贫瘠,农村的孩子才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学习榜样支月英心得体会。

  今年55岁的支月英,现任澡下镇白洋村教学点负责人。

1980年,支月英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海拔近千米的偏远山区——澡下镇泥洋小学任教。

36年来,支月英一直扎根山区教育,精心培育桃李,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爱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记者一见到支月英,她满脸愧疚地说:

“前段时间出去到外地去办事,没有给孩子们好好上课,很对不起孩子们。

”为了表示歉意,在回来途中,她特意在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棒棒糖带上山。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

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

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

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06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

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

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山路弯弯,绵延崎岖。

10月11日上午10时,从奉新县城经过近2小时颠簸,记者眼前出现了一栋二层的小楼。

院门上的“白洋教学点”字样映入眼帘,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支月英一边以手势演示,一边带领孩子们朗诵。

  丝毫看不出支月英已年过55岁,此时此刻,她完全沉浸在课堂与孩子们的互动中。

  36年了,既是认真的老师也是贴心的朋友

  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冶城分校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乡进贤县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当老师。

支月英满怀献身教育的理想和激情来到泥洋村,但生活条件的艰苦、教学设施的简陋,着实让她傻了眼:

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课桌椅都是拼凑成的……当地人烟稀少,孩子们上学要步行10多公里山路。

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恶劣,让来这里的教师换了一拨又一拨。

  看着支月英,当地村民也半信半疑:

这么年轻的姑娘,留得住吗?

  支月英用行动让乡亲们看到了她留下来的决心。

她讲课绘声绘色,深受孩子们喜欢。

校舍年久未修、窗户四处漏风,她买来薄膜和钉子,把窗户钉好。

孩子们的课本、教学用的粉笔,都是支月英和同事们步行肩挑手提运上山。

山村的家长不让女孩读书,她挨家挨户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

虽然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支妈妈”,又从“支妈妈”变成“支奶奶”,但她对自己既是校长和老师,又是朋友的定位一直没变——上课教书、下课陪学生玩耍。

  55岁了,又去了更远的深山教学点

  一人一校,工作辛苦,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

她血压偏高,导致右眼视网膜出血而失明。

2012年2月,考虑到支月英年龄已高,身体不好,组织上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

  正在此时,距泥洋村十多里、更偏远的山村白洋村老表联名请支月英到村任教。

家人劝她:

“你都年过半百了,别往更远的深山里钻!

”她笑呵呵地说:

“如果人人都到山外,大山里的孩子谁来教?

”听说支老师来了,大家奔走相告,许多在外地读书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学生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现在的20多名。

2012年暑假,教学楼开建。

支月英起早摸黑,一边照料施工,一边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

  今年5月,支月英已年满55岁,按照政策,她本可以退休了。

孩子们拉住她的手问,“支老师,您不会离开我们吧?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山区教下去,我更希望有新的老师到山区!

”支月英说。

  1997年,支月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组织上没有忘记支月英的奉献,2015年,支月英荣获小学特高级职称。

“在我内心深处,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党员。

我选择做一名深山里的孩子王,此生不悔!

  因为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更因为她想做一名好老师好党员。

所以从19岁她不顾母亲和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偏远山区,选择了做山区孩子王开始,6年来她走的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区小路,想的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区教育,她心中始终笃定一个目标,她必须敢担当能奉献,她要教好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做一颗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为那片贫瘠的土地播种希望。

今天她用青春和36年的坚守,以她为人处世的原则赢得了孩子家长的尊重。

目前她正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她要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好党员,要时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直到永远。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今天晚上,我在备完课后,怀着激动地心情重温了“2017感动中国十人人物颁奖典礼”的视频,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讲述了他们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而来自教育一线的支月英教师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如此的无比的光荣、自豪。

坚守深山36年,甘做山区一棵大树的支月英老师——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她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我怀着感动和敬畏之心看完了这段视频,深受感动之余,留下久久的思索。

  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

她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

我们应该学习她们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我感动于她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她们都是凡人,有生活的各种牵绊,当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也有内心的挣扎。

但是当面对那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们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年两年不困难,难得的是她们这样做了一辈子。

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着知识的家园,这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她在用自己的行动撰写着传奇。

我感动于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可以说她把自己能够奉献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很多老师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养家糊口的钱,都接济了自己的学生。

  因为有责任心,她那么美。

她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

向她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因为心中充满了大爱,她那么美。

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很多人都说爱生如子,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通过这次的视频学习,我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

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她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

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她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

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她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她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

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