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6370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docx

精品建筑施工资料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

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车站及区间

土建施工第二标段

拦江路站施工监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第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六月二十日

拦江路站监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武汉市城轨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招标文件及相关设计图纸

2、《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第Ⅲ标段拦江路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年2月)

3、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区间及车站土建施工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36-93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3-2000)

11、湖北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

12、国家、部委和武汉市有关的标准及法规文件

13、《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林宗元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设计

拦江路站为武汉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区间及车站土建施工第二标段中1个子单位工程。

拦江路站起点设计里程为右CK12+618.236,终点设计里程为右CK12+886。

736,总长268。

5m,标准段宽度18。

5m。

附属结构由4个出入口、1个消防疏散口和2组风道及风亭组成。

车站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箱型混凝土结构、10m岛式站台,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东侧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基坑靠近高压线塔处由于受110KV高压线高度限制,局部采用钻孔桩+旋喷桩止水帷幕方案,钻孔桩桩径1200mm,间距1400mm.

拦江路站基坑埋深约为17m多,按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有关规定执行,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车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800mm厚地下连续墙,车站标准段支护结构长度28.5m,入土比约0.7.

2。

2工程地质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坡降较缓,地面高程一般在23。

98~27。

44m之间,拟建场地汉阳城管局以东场地地貌表现为长江冲积一级阶地,以西则表现为长江冲积三级阶地.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主要由5个单元层组成,即

(1)层人工填土层(Qml)及淤泥(Q4l);(3)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的一般粘性土及粉土、粉砂夹粉质粘土层;(10)层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冲洪积(Q2~3al+pl)的老粘土夹碎石层;(13)单元层志留系泥岩残积土;下伏(20)单元层志留系(S)粉砂质泥岩。

2。

3水文地质

根据场区原始地形条件及地层的水理性质、赋水性能及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等分析判断,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可分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

(1)层人工填土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周边居民生活用水渗透垂直下渗补给,无统一自由水面,水位及水量随大气降水及生活排水量的大小而波动,勘察期间测得场地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在地面下1。

20~5。

20m之间,静止水位在地面下1.85~5。

80m;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3—5)层及(3-5a)单元层粉土、砂土及粉质粘土中,其上覆(3—2)层一般粘性土可视为其隔水顶板,下卧(20)单元层粉砂质泥岩可视为隔水底板。

孔隙承压水水量丰富,与长江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其水位变化幅度受长江水位涨落影响,据现场抽水试验结果,勘察期间实测承压水位埋深在10.6m,相当于标高14。

89m左右。

2。

4地震效应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判别,本场地为II类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车站所处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采取其抗震措施。

2.5施工现场条件

拦江路站位于武汉市汉阳区腰路堤与拦江路交叉口,车站主体延腰路堤布置,站址北侧现状为鹦鹉小区、西大街小学等;站址以南为捷达加油站、王府井酒店、川味酒家、汉阳城管执法大队、居民住宅楼等。

车站所在范围管线较密集,主要有给水、雨水、电力、电信等管线,施工前临时改移或永久改移。

三、监测目的与意义

3。

1施工监测的目的

深基坑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与之有关的稳定和环境影响也是个动态过程。

因此,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有助于快速反馈施工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最优化的工程对策。

根据监测结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危险的先兆,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及手段,把危险的先兆消灭在萌芽状态。

3.2施工监测的意义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指导施工,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以科学的数据、严谨的分析来指导预防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及时整理监测信息,通过数据处理确立信息反馈资料,将现场测量结果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别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便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从而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通过监控量测,确保车站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用反馈的信息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另外还可将现场监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寻求更接近实际的理论公式用于指导其它工程。

为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工程事故或其它意外,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诉讼、索赔、反索赔时提供可靠依据.

指导现场施工,保障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四、车站监测项目

拦江路站施工监测可分为环境监测和基坑工程监测,根据设计图纸及确保周边施工安全的要求,投入的监测项目有基坑监测、周围环境监测二大板块监测内容,监测项目详见表1《监控量测项目设计汇总表》所示.

表1监控量测项目设计汇总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方法及工具

测点布置

量测频率

1

围护结构裂缝及渗漏水观察

目测

视具体情况定

2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

沉降标、位移标、全站仪、水准仪

每按15~25m布设一点

1、基坑开挖深度≤5m1次/2天

2、基坑开挖深度5~15m1次/天

3、基坑开挖深度≥15m2次/天

3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及倾斜

基坑外65m范围内,测点间距10~15m

4

建筑物裂缝观测描绘

5

基坑周围地下管线沉降

6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及竖向沉降

每个围护结构拐点,其余按8~10m布置一点

7

基坑底回弹

每50m设一断面,每断面至少3个观测点

8

墙体水平位移

测斜孔、测斜仪

每25~30m布置一孔,并保证基坑四周均有监测孔

9

地下水位量测

水位管、地下水位仪

坑内四角点、长短边中点,坑外每40m设一孔

1次/1—2天

10

钢管支撑轴力

钢弦式或电阻应变式轴力计、频率接收仪或电阻应变仪

沿基坑每50m设一断面

11

围护结构内力监测

钢弦式或电阻应变式钢筋计、频率接收仪或电阻应变仪

12

深层土体垂直位移

沉降管、磁环、分层沉降仪

纵向20~30m一个量测断面

埋设一周后1次/一周

13

墙背侧向土压力

土压力盒、频率接收仪

沿基坑每边25~30m设观测断面,测点竖向间距5m

14

墙背水压力

孔隙水压力计

车站两端头井与车站中部各设一个断面,间距同土压力

主体结构测点横断面布置详见图1《主体结构测点横断面布置图》所示。

 

图1主体结构测点横断面图

五、车站监测点布置

测点布设合理方能经济有效。

在确定测点的布设前,必须了解基底的地质情况和基坑的围护设计方案,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理论的预测来考虑测点的布设范围和密度。

工程开工前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周边监测点,并测量各项稳定的初始值。

施工过程中如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应尽快在原位置或尽量靠近原位置处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5.1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应布设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要布设在相同工况下最先施工的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5.2监测点布置方法

⑴由于基坑开挖期间小面积大方量土方卸载,围护结构、地下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将产生纵、横向的位移变形,隆沉变形的信息,对基坑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

连续墙(桩)顶监测点直接采用Φ20钢筋头在冠梁施工时埋入混凝土中,或用冲击钻钻孔,将钢筋植入冠梁混凝土中,同时在钢筋头上刻“+”字,便于对中指认。

地面监测点布置与冠梁监测点设置相同。

点位埋设详见图2《沉降点埋设示意图》所示.

 

图2沉降点埋设示意图

对于地下管线若无条件开挖设点,则可在人行道或花坛内部上埋设水泥桩作为模拟监测点,此时的模拟桩的深度应稍大于管线深度,且地表应设井盖保护,不致于影响行人安全。

如果马路上有管线设备(如管线井、阀门等)的话,则可在设备上直接设点观测。

点位埋设详见图3、图4所示。

图3抱箍式埋设示意图

房屋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在征得房屋产权单位或个人的同意后,同样采用冲击钻钻孔,然后将膨胀螺栓植入墙体或基础上,且进行编号,以便指认,详见示意图5所示.

图4模拟式埋设示意图

图5房屋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

⑵测斜管(测地下土体、围护桩体的侧向位移)的安装、埋设采用预埋或钻孔安装的方式。

围护桩体测斜管在围护桩体浇灌混凝土前,将其绑扎在连续墙的钢筋笼内,接头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封箱带密封。

管壁内有二组互为90度的导向槽,使其中一组与基坑开挖面基本垂直,详见图6《测斜管示意图》所示.

 

图6测斜管示意图

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须用地质钻机钻进成孔,钻头选用比测斜管径大一号为准,放入测斜管后再用黄砂填实孔壁,用混凝土封固地表管口,并在管口加帽或设井框保护,测斜管的埋设要注意十字槽须与基坑边垂直。

每栋必须监测建筑物周围埋设对中螺栓,以便每次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判断其水平位移情况。

⑶基坑在开挖前必须要降低地下水位,但在降低地下水位后有可能引起坑外地下水位向坑内渗漏,地下水的流动是引起塌方的主要因素,所以地下水位的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重要内容;地下水位监测点主要是结合已有的降水方案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基坑内采用深井观测水位、无需埋设水位管,基坑外水位管采用钻机钻孔埋设,埋设方法与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相同.

⑷分层沉降管的埋设也与测斜管的埋设方法相同.将沉降管钻孔埋设,钻孔直径100mm.钻好孔前,应先将分层沉降管准备好,沉降管采用直径53mm的PVC塑料管。

每孔设4只磁环,测量不同深度出土的回弹量(基坑底板下3m、6m、10m及管底)。

磁环按深度位置套在沉降管上,用纸绳(遇水后会松烂)扎好,每个磁环间的塑料管用直径稍大的软塑波纹管(可伸缩)套住,波纹管两端均顶住磁环;钻好孔后,吊入沉降管,沉降管上部应稍高出地面,利用泥球充填,埋设好后,在孔内回填粘土.埋设示意详见图7所示。

基坑内也可用分层沉降管来监测基坑底部的回弹,当然基坑的回弹也可用精密水准测量法解决。

图7分层沉降管安装示意图

⑸土压力计和孔隙水压力计,是监测地下土体应力和水压力变化的手段.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也须用到地质钻机钻孔,钻孔清孔后放入PVC水位管,水位管底部使用透水管,并在其外侧用滤网扎牢,用黄沙回填孔。

在孔中可根据需要按不同深度放入多个压力计,再用干燥粘土球填实.土压力计要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时一起安装,注意它的压力面须向外;并根据力学原理,压力计应安装在基坑的隐患处的围护桩的侧向受力点。

⑹应力计是用于监测基坑围护桩体和水平支撑受力变化的仪器,本工程应力计主要有钢筋计(GJ)及支撑轴力计(ZC)。

应力计的安装须在围护结构施工时配合安装,根据工程需要在车站端头斜撑部位各选取3个断面,同时在车站中部选1个断面,应力计安装详见图8《轴力计安装示意图》,钢筋计在结构钢筋绑扎焊接时预埋,施工过程中注意进行保护。

应力计必须用电缆线引出,并进行编号。

编号可购置现成的号码圈,套在线头上,也可用色环来表示,色环编号的传统习惯是用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分别代表数字0、1、2、3、4、5、6、7、8、9。

图8轴力计安装示意图

以上各测点布设好以后,便于统一管理,各测点进行统一编号,详见图9《监测平面布置图》所示。

六、车站监测方法

施工监测工作必须有计划进行,施工监测时要求监测数据可靠,观测及时,应有完整的观测记录和观测报告,监测手段应以仪器观测为主、目测调查相结合方法进行。

6。

1基坑内外情况观察

对开挖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观察,支护裂隙状态的观察描述、对建筑物的裂缝、墙壁的剥落等的描述.

观察应在开挖及支护前后对照进行,并形成记录文件。

6。

2沉降观测

本工程沉降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沉降等。

沉降观测所选的后视点应选在施工的影响范围之外;后视点不应少于二点。

沉降观测的仪器应选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精密水准观测方法测二测回,测回校差应小于±lmm。

在基坑开挖前,应在地面变形影响范围之外,便于长期保护的稳定位置,埋设水准点,进行水准网布设,首次观测时,适当增加测回数,一般取3~5次的数据作为测点的初始读数。

在开工期问,应根据需要不断测取数据,每次的观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即为累计量,与前次的观测数据相比较即为日变量。

6.3位移监测

测斜采用CX201型测斜仪对土体进行监测,精度0。

01mm.

桩体、土体及地下连续墙变形测斜采用GN-1型滑动式智能测斜仪监测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和冠梁顶在整个开挖深度范围内的水平位移.

将测斜仪置入测斜管内,并使导向轮完全进入导向槽内。

方向应为导向轮的正向与被测位移座标(+X)的正向一致时测值为正,相反为负。

测斜仪测量时先将测斜仪放入管底,至下而上测量.根据电缆上标明的记号,每1m单位长度测读一次测斜管轴线相对基准轴线的倾角,以此可换算出标准基长范围内的水平位移,通过算术和即可累加出测孔全长范围内的水平位移。

计算公式:

Si=500×Sin(a+b×Fi+c×Fi2+d×Fi3)

     S=S1+S2+S3+S4+.。

.

式中:

Si—被测结构物在i点相对铅垂线的水平位移变形量,单位为mm;

   Fi—测斜仪在i点的实时测量值;

   S-该次相对管底测量的总变形量(水平位移),单位为mm.

6。

4内力监测

内力监测主要有结构内力和钢支撑轴力等。

结构内力监测采用钢筋计和频率接收仪进行监测,包括连续墙内力,钻孔灌注桩内力。

测点埋设时将钢筋计串联焊接在被测主筋上,安装时注意尽可能使钢筋计处于不受力状态,特别不应处于受弯状态,将钢筋计的导线逐段捆在临近钢筋上,引到测试匣中,砼灌(浇)注完毕后,检查钢筋计的电阻值和绝缘情况,做好引出线和测试匣的保护措施。

支撑轴力监测通过测读轴力计传感器的频率变化,通过公式换算成支撑受力(KN千牛),计算其支撑轴力、本次变化、累计变化量.

计算公式如下:

①F=K×(f02-fi2)

其中:

F—-支撑轴力(kN)

K—-标定系数(kN/Hz)

fi-—观测频率值(Hz)

f0-—初始频率值(Hz)

②dFi=Fi–Fi-1

③DF=(F1+F2+…+Fi)

其中:

dFi-—本次支撑轴力变化量(MPa)

DF-—累计支撑轴力变化量(MPa)

6.5水位观测

在布设好的观测孔中,放入水位探测头,当测头触及到水位时启动讯响器,根据讯响读取测量钢尺距固定点(或管口)的距离。

被测水位的变化量等于水位计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

6。

6墙背水压力监测

基坑开挖后,土层中的地下水位发生变化。

地下水位水头越高,孔隙水压力计里的钢弦越松,由振弦式读数仪测得的土压力计频率也就越小.因此,根据事先关于孔隙水压力计的应力与频率之间的率定关系,由测得的孔隙水压力计频率就可求得该测点的孔隙水压力.

6。

7墙背土压力监测

基坑开挖后,土压力盒的受力膜受到土体的作用。

受力膜所受的压应力越大,土压力盒里的钢弦越紧,由振弦式读数仪测得的土压力盒频率也就越大.因此,根据土压力盒应力与频率之间的率定关系,由测得的土压力盒频率就可求得土压力计的应力。

七、监测技术要求及监测精度

7。

1监测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的水准路线闭合差按《工程测量规范》中的二等水准执行。

沉降监测采用闭合或附和水准路线,水平位移测试采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对测站点定期进行复核、校正.

各项监测点埋设完毕且稳定后,初始值测试应不少于三次,并取其三次稳定值的平均数作为原始基准数据。

所有测量器材在测量前必须经过法定计量单位标定,并将标定证书复印件交施工监理。

测量器材及测量仪器运至测量现场后必须进行检查校正,以保证设备完好。

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测点的保护,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取得联系,并尽最大努力进行测点补救,以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对于被损坏而无法进行补救的测点,应及时发出工程联系单,告知各有关方。

当监测数据超出所要求的报警界线时,及时分析报警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供有关方参考。

在监测过程中,如遇监测报警应及时速报监理方及有关方。

对于各项监测基准点选定和布设,均选在稳定区域,并且设置牢固,便于长期保存.

7。

2监测精度

(1)沉降测试精度设计:

每测站高程中误差Mo=0。

5mm

最弱点变形量的中误差M变<2。

0mm

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

要求水准路线的权倒数1/P≤2

水准符合差fd≤0.5×√n(n为测站数)

(2)水平位移精度设计:

采用视准线法,基准线离开观测点的距离不应超过活动觇牌读数尺的读数范围。

观测固定点需二测回,凡大于3mm的变形点均测两测回。

(3)地下水位观测精度设计:

管顶高程测量精度参考本节

(1)沉降测试精度设计。

水位计量测采用连续多次度数,取连续3次度数差小于2mm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4)坑外土体及围护墙体的侧向位移监测精度设计:

侧向位移换算精度为0。

1mm。

(5)支撑轴力监测精度设计:

轴力计度数精度0。

1Hz,监测换算精度为1N.

7。

3报警值

报警值作为基坑工程施工时安全控制的一种警示,确定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确定如下监控报警值,用以判断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位移是否超过允许的范围,进而判断基坑的安全性,决定是否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并采取有效及时的处理措施.

⑴基坑围护墙水平位移:

墙体最大位移达到24mm,或连续三天变形速率达到2mm/d时,立即报警。

⑵煤气管道变形监控报警值为10mm,或连续三天超过2mm/d;

⑶供水管道变形监控报警值为24mm,或连续三天超过4mm/d;

⑷支撑轴力测试:

支撑实际轴力达到设计轴力的80%时,立即报警。

⑸坑外水位:

坑内降水或开挖引起坑外水位下降达到1000mm,或日变化量大于500mm/d时,立即报警。

⑹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不得大于24mm,沉降达到3mm/d时,立即报警。

⑺位移及建筑物沉降:

沉降或水平位移不超过30mm,每天发展不超过5mm,如果达到此限度立即报警。

⑻基坑隆起量与开挖深度之比不得超过0。

5%,如果超过立即报警。

八、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在工程监测中,实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并将监测的结果反馈给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管理人员,对现场的施工起到动态了解作用.使得各有关单位及时了解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情况,为信息化施工提供数据。

同时将实测资料经过必要的整理之后,以周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供有关各方(业主、设计、监理和土建承包商)等。

工程结束之后,还将提供完整的监测总报告。

8.1监测信息的反馈程序

监测信息反馈程序详见图10《监测信息流程图》所示.

8。

2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内容

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分析反馈的基础,监测或测试完毕后应当日内及时整理。

在整理过程中,可作必要的修整和简单计算分析,但不得对原始数据和数据库作任何修改。

资料整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监测有关资料的收集,如各种仪器设备的标定;

原始观测资料的检验和误差分析;

监测有关物理指标的计算;

将相关计算成果用图表的形式表示;

监测数据的光滑处理;

初步分析和异常值的判别、剔除。

 

8。

3实时监测结果报告

在施工期间应向监理工程师、业主、设计提交实时监测结果报告,当施工期间监测项目出现异常时,应加大监测频率并及时向驻地监理汇报加快信息反馈,及时指导施工,其详细内容包括:

实时监测数据;

监测参量的变化速率,如沉降速率、应力变化速率等;

与允许值、控制值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进入警戒值,进入警戒值的情况,要提请有关单位注意;

记录施测当日的天气、施工状态或其它认为与基坑的施工和安全有关的各种情况。

8。

4监测警报

在施工期间,只要监测项目测量值接近报警值时,监测人员及时提醒现场施工人员采取防范措施进行控制,以保证工程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安全。

当监测项目测量值达到报警值时,报表中采用红色加粗标识,监测负责人及时会同业主、监理和设计方共同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增加监测频率,及时将最新监测数据进行上报.

每次测试数据按规定时间及时录入监测网,服从监测网的管理.

8。

5周报和月报

各项监测项目观测应每周或月提交一次中间报告,即周报或月报。

其详细内容包括:

监测项目和监测项目布点图;

对监测结果进行阶段性整理,绘制各项目的监测参量时程曲线;

指出超过警戒值的测点位置和数量;

一般情况,在施工阶段监测单位提供监测周报,在竣工后按月提供监测报告,在特殊的情况,按业主要求按照实际需要提供监测报告.

8.6监测总报告

监测总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概况;

监测项目和监测各项目的布点图,各个测点的制作和安装简图;

采用的仪器的数量、型号、规格和标定材料;

监测值的全时程变化曲线;

监测结果的分析评述和总结。

九、监测施工组织及管理

9.1监测组织机构

根据本标段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项目部建立专业监测小组.监测组由分包队伍派驻现场10~12人组成,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组长,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计划,外协工作以及监测资料的质量审核,其余成员在组长的指导下工作。

项目部同时成立专业监测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书记、项目副经理、项目部四部一室负责人组成,从组织上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使施工完全信息化控制中,其组织机构详见图11所示。

 

图11监测组织机构图

监测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组长,监测组在组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制定监测计划、布设测点、及时整理、收集各项监测数据,对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做到:

⑴预测基坑、结构和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序工艺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进行施工。

⑵优化设计,根据监测信息向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施工更加安全可靠、结构更加经济合理。

9.2监测组织管理

项目经理部要妥善协调好施工和测点布设,观测间的干扰。

将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序来抓,保证监测工作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施工监测要紧密结合施工步骤进行,及时整理数据,反馈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