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682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docx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直接还田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

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我区2007年承担了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

在上级业务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任务,并获得显

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现将主要的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永川区位于重庆市西部,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是渝西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市

辖22个镇(街)、总人口107万,其中农业人口79万,全市总耕地面积75万亩,有35%的耕地是可排可灌,75万亩耕地有5个土类、8个亚类、17个土属、63个土种,水稻土类占耕地面积的81.63%,紫色土类占耕地面积17.18%,两项合计占耕地面积的98.81%,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10余万亩,人均占有粮食量达到481公斤,单位面积生产能力450公斤,是典型的农业大市。

但是近年来在粮食生产上农民偏施化肥较严重,很少施猪、牛、羊鸡、兔粪、土渣肥等有机肥,秸杆还田也很少,大量秸杆用于材烧,或者直接在田土里焚烧,造成空气污染,降低秸杆肥效,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粮食产量不高,降低了种粮效益,并且长期施用化肥,造成了大量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全区旱地有机质平均含量1.1%,稻田有机质平均含量1.7%,有很大一部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1%,微生物分解活动就大大减弱,结果土壤中氮、

磷、钾的速效养分含量降低,直接降低了土壤的肥效,间接增加化肥施用量,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粮食产量,况且永川区土壤里缓效钾的含量比较丰富,经过目前对土壤的化验,一般在150-900mg/kg,它一般不能被作物吸收,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激活它,变成速效钾,再被作物吸收利用。

由此可见,在我区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项目,非常必要。

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主要是围绕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空气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农民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的意识,实现耕地养分的投入产出平衡,在逐年提高单产的同时,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因此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项目对促进.

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技术内容及完成情况

1.项目实施年度、地点、面积:

2007年项目计划在朱沱、何埂、五间、仙龙、三教、板桥6个镇实施3.6万亩,

其中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3.15万亩,使用腐熟调节剂6.3万公斤;墒沟埋草(秆)

耕作培肥技术模式0.45万亩。

实际在6个镇实施了3.66万亩,超任务600亩,其中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实施了3.20万亩,墒沟埋秆耕作培肥技术模式实施了0.46万

亩。

通过重庆市农技总站招投标,使用了成都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莱特”

微生物腐熟剂9000包,实施8955亩,北京市系圃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圃园”

微生物催腐剂13625公斤,实施6813亩,两项合计占土壤有机质肥力提升试点补贴项目面积的43.1%,其余全部为秸秆直接还田。

2.项目实施应用的技术模式:

(一).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

A、选择适宜区域

选择有水源保障的冬闲一一季中稻、油菜-水稻等耕作方式的稻田。

B、技术要点

(1)、冬闲一一季中稻耕作方式:

水稻收割后,秸秆均匀撒施田面,亩施用厌氧性秸秆腐熟剂2公斤,灌深水泡田。

次年视田水深度,放水免耕栽插中苗秧,田水插秧深度1〜2寸为宜。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稻田病虫草。

(2)、油菜-水稻耕作方式:

油菜收割后,将秸秆切碎至寸长左右平铺稻田,每

亩撒用好氧性秸秆腐熟剂2公斤,为加速秸秆腐熟,调整碳氮比,亩施碳铵18kg或尿

素6kg。

一周后灌水犁耙田翻压腐熟秸秆,田水插秧深度1〜2寸为宜,栽插大苗秧,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稻田病虫草。

(二)、紫云英种植还田技术模式

A、选择适宜区域

选择有水源保障的一季中稻耕作方式的稻田

B、技术要点

(1)、整地:

水稻收割后免耕播种,但要注意开好十”字沟和围沟,以去除稻田明水,十”字沟、围沟”沟深10cm,宽20cm。

(2)、播种:

最佳播种时间为秋分前后,即9月20〜25日;

(3)、种子处理:

紫云英种子用800倍托布津液或多菌灵液浸泡4小时进行消毒,沥干,清水浸泡18小时,水中用手搓去种子蜡质,沥干,晾干,用泥浆加3公斤/亩钙镁磷肥裹种,以种粒被泥肥包住而疏散为度。

(4)、用种量是2〜2.5kg/亩。

(5)、第一年种植紫云英田块须加根留菌拌种,方法为:

a、用种过紫云英的田土2公斤/亩作成泥浆包裹紫云英种;

b、4月上中旬预种紫云英,本田播种紫云英时,取其根部0.15公斤/亩搗碎拌种。

C、田间管理

⑴、排水:

稻田出现明水,则需开沟排除。

(2)、施肥:

播种20天后或苗高2cm时,亩用钙镁磷肥25kg,干草木灰25kg混均撒施,11月中旬尿素3kg/亩,雨天撒施,或0.5kg/亩分两次喷施,喷施间隔10天左右。

12月中旬钙镁磷肥25kg/亩,干草灰25kg/亩混均撒施,尿素0.5kg/亩喷施。

(3)、防病治虫:

1月中旬用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软腐病,氧化乐果800倍液,随时防治蚜虫,但在紫云英收割前半个月忌施,以防污染用作饲料的紫云英。

D、收割利用

(1)、收割:

紫云英在盛花期不论是用作饲料还是肥料均是品质最好,产量最高的时期,

因此应在盛花期及时收割,一般收割时间在4月中旬前后。

(2)、利用:

①用作绿肥:

种植一亩紫云英田可收获鲜草3000〜4000kg/亩,按1000〜1

500公斤/亩紫云英施用于稻田,犁田翻压,翻压半月以上,紫云英充分腐烂后,才能耙田栽秧;②用作饲料:

鲜喂,可喂猪、鱼;青贮:

收割的紫云英切成寸长,装于塑料袋内,压实,去除空气,密封。

(3)、旱地墒沟埋草耕作培肥技术模式

A、选择适宜土块

适宜选择壤性和粘性土壤,如大眼泥土、黄泥土等。

B、技术要点

玉米收获后,秸秆顺放于红苕沟内,每亩撒用好氧性秸秆腐熟剂2公斤,为加速秸秆

腐熟,调整碳氮比,或亩施碳铵18kg或尿素6公斤。

待红苕收获后,将垄土覆盖于秸秆上。

3.秸杆还田和绿肥种植向土壤投入的养分情况:

(1)玉米秸杆还田向土壤投入的养分:

根据调查统计,玉米秸秆还田想土壤投入的有

机物量228公斤/亩、N素量7.4公斤/亩、P2O5量4.2公斤/亩、K2O量2.1公斤/亩(祥见表1第4调查点)。

(2)水稻秸杆还田向土壤投入的养分:

根据调查统计,水稻秸秆还田想土壤投入的有

机物量206公斤/亩、N素量3.94公斤/亩、P2O5量1.58公斤/亩、K2O量11.02公斤/亩(祥见表1第1调查点)。

(3)紫云英还田向土壤投入的养分:

根据调查统计,紫云英还田向土壤投入的有机物

量68.5、57公斤/亩、N素量6.84、5.67公斤/亩、P2O5量1.35、1.6公斤/亩、K2O量7.2、6.1公斤/亩(祥见表2第2、5调查点)。

(4)油菜还田向土壤投入的养分:

根据调查统计,油菜还田想土壤投入的有机物量7

6.2公斤/亩、N素量5.5公斤/亩、P2O5量1.4公斤/亩、K20量4.2公斤/亩(祥见表2第2、5调查点)。

4.试验、示范的内容:

A.试验:

(1)玉米秸秆还土腐熟剂筛选试验

按照试验方案,我站于2007年9月11日开始实施,试验地点选择在三教镇牌坊村大屋基村民小组袁世华责任土,该土土壤容重1.61g/cm3,所用玉米秸秆为农户薪柴秸秆,

秸秆纤维化程度高,表皮蜡质化,按亩用秸秆500公斤计算进行施用,秸秆浸泡一昼

夜后顺放于苕沟内,按要求分别均匀喷撒秸秆腐熟剂,试验设7个处理,1至7个处

理分别为:

无秸秆对照、不加腐熟剂秸秆还土、施尿素秸秆还土、施腐秆剂秸秆还土、施酵素菌速腐剂秸秆还土、施有机废物发酵菌曲秸秆还土、施瑞莱特微生物腐熟剂秸秆还土,小区面积18貳,三箱三沟为一个小区,处理随机排列,3次重复。

实施30

天观察,1处理无小型动物活动,其余6个处理均有小型动物活动,各处理腐烂程度

顺序为:

处理5>处理7>处理4=处理6>处理3>处理2;11月10日红苕收获时观察,各处理秸秆均处于半腐烂状态,腐烂程度顺序为:

处理7>处理5>处理6>处理

4>处理3>处理2;将各处理玉米秸秆下部纵向均匀分成8份进行拉断试验,以从易

到难排序为:

处理7V处理5V处理6V处理4V处理3V处理2,以7处理秸秆最易拉断,仅需7牛力就可拉断,为薪柴玉米秸秆拉断用力的8.8%,2处理效果最差,需力

42.5牛顿,为薪柴玉米秸秆拉断用力的53.1%。

从本试验效果可以看出,玉米秸杆还

田以瑞莱特微生物腐熟剂效果最好,其次是施酵素菌速腐剂,第三为施有机废物发酵菌曲,第四为腐秆剂,第五为尿素,最差为不做任何处理的秸秆还土。

秸杆还土的处理,小麦产量高,3处理实际产量最高,为169.05千克/亩,其次为5处理153.57千克/亩,7处理148.64千克/亩,4处理140.53千克/亩,1处理130.19千克/亩,秸杆还土处理的产量比无秸杆还土处理的产量高,高4.5%-29.8%,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效果

不显著

(2)水稻稻草还田免耕种油菜腐熟剂筛选试验

2007年9月30日开始实施,试验地点选择在何埂镇长丰村前丰一社吴修永责任田,所用水稻稻草为农户薪柴,按亩用稻草500公斤计算进行施用,稻草浸泡一昼夜后顺

放于田面,按要求分别均匀喷撒秸秆腐熟剂和底肥,试验设7个处理,1至7个处理

分别为:

无稻草对照、不加腐熟剂稻草还土、施尿素稻草还土、施腐秆剂稻草还土、施酵素菌速腐剂稻草还土、施有机废物发酵菌曲稻草还土、施瑞莱特微生物腐熟剂稻草还土,小区面积28貳,处理随机排列,3次重复。

9月30日油菜播种,11月9日移栽,规格是1.0XI.5尺2,通过10月15日、10月30日、11月16日、12月30日观察,施有机废物发酵菌曲稻草还土的稻草腐熟程度要好些,其次是施尿素稻草还土、施腐秆剂稻草还土、施酵素菌速腐剂稻草还土、施瑞莱特微生物腐熟剂稻草还土,不加腐熟剂秸秆还土稻草腐烂程度最差。

秸杆还田的处理,油菜产量高,3处理产量最

高255.3公斤/亩,其次是6、5、7、4、2处理,1处理最低242.9公斤/亩,秸杆还田的处理比秸杆未还田的处理油菜增产了1.8%-5.1%,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效果不显

著。

B.示范片

今年已建立了核心示范片展示4759亩,其中在朱沱镇涨谷村建立中稻稻草还田施

用腐熟剂种再生稻示范片2023亩,超任务523亩,通过我站在朱沱镇大河2社周泽勤

和刘扬君责任田调查,两块责任田相临,两户均亩施尿素15公斤作再生稻促芽肥,周

泽勤责任田2.53亩实施了稻草覆盖,稻桩枯萎率仅为5.5%,最高再生苗20.3万苗/亩,亩产再生稻195.2公斤,刘扬君责任田1.78亩未实施稻草覆盖,稻桩枯萎率为15.3%,最高再生苗16.8万苗/亩,亩产再生稻169.6公斤,未实施稻草覆盖的稻田比实施稻草覆盖的稻田稻桩枯萎率高2倍,再生苗低17.2%,再生稻产量低13.1%,进入11月中

旬,实施稻草还田的正沟田的稻草已基本腐烂,零星稻草残存于稻桩上;在何埂镇丰乐村建立水稻稻草还田施用腐熟剂免耕种植紫云英示范片1114亩,超任务114亩,通

过观察,土壤表面稻草干枯,下部稻草湿润易拉断,土壤湿润,非常有利于紫云英各个生育期所需的土壤湿润环境,紫云英长势非常好,紫云英收青后,直接翻压栽水稻。

紫云英还田的田块,水稻长势非常好,有效分穗20株/窝左右,比紫云英未还田的田

块高4株/窝左右,平均亩产比未还田的田块增产89.4公斤;在五间镇和平村建立水稻稻草还田施用腐熟剂种油菜示范片1015亩,超任务15亩,示范片杂草稀少,病虫害少,产量高,平均亩产256公斤,比非示范片高5-10%;在三教镇寿永村实施麦—玉

三.项目实施效果:

1.项目实施对土壤肥力养分含量的影响:

(1)水稻秸杆还田对土壤肥力养分含量的影响:

根据表一第1个调查点可知,秸杆还

田之前后,土壤容重下降0.02克/厘米3,有机质上升0.01克/公斤,全氮上升0.03克/

公斤,全磷上升2毫克/公斤,全钾下降4毫克/公斤,有效磷上升0.6毫克/公斤,有效钾上升5毫克/公斤,缓效钾下降18毫克/公斤。

(2)玉米秸杆还田对土壤肥力养分含量的影响:

根据表一第4调查点可知,秸杆还田之前后,土壤容重下降0.03克/厘米3,有机质上升0.7克/公斤,全氮上升0.04克/公斤,全磷上升4毫克/公斤,全钾下降7毫克/公斤,有效磷上升4.02毫克/公斤,有效钾上升5.4毫克/公斤,缓效钾下降5毫克/公斤。

(3)紫云英还田对土壤肥力养分含量的影响:

根据表二第2、5调查点可知,秸杆还

田之前后,土壤容重下降0.02克/厘米3,有机质上升0.01、0.9克/公斤,全氮上升0.

02、0.05克/公斤,全磷上升3毫克/公斤,全钾下降9、13毫克/公斤,有效磷上升3.49、2.91毫克/公斤,有效钾上升6.5、6.4毫克/公斤,缓效钾下降16、8毫克/公斤。

(4)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养分含量的影响:

根据表二第3调查点可知,秸杆还田

之前后,土壤容重下降0.03克/厘米3,有机质上升0.8克/公斤,全氮上升0.056克/公斤,全磷上升6毫克/公斤,全钾下降18毫克/公斤,有效磷上升0.7毫克/公斤,有效钾上升4.2毫克/公斤,缓效钾下降5毫克/公斤。

总之,秸杆还田后,提高了土壤养分,特别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激活土壤缓效钾,

培肥了地力。

2.项目实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稻秸秆还田后种植再生稻、油菜,平均亩产19

6.9公斤、250.3公斤,比对照增产41.6公斤、23.6公斤,再生稻米质比对照米质好,

油菜的出油率比对照高,玉米秸秆还田后种植小麦、红苕,平均亩产203.6公斤、864.

9公斤,比对照增产21.2公斤、134.8公斤,小麦的面筋比对照好,红苕粉比对照好,

紫云英还田后种植水稻,平均亩产589.9公斤,比对照增产89.4公斤,米质比对照好。

由此可见,秸秆还田后,不但后作增产效果非常显著,而且也改善作物品质,因秸秆

和绿肥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这就为农作物高产、优质提供了前提条件,。

3.项目实施对化肥施用品种和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后,秸秆里养分迅速矿化,并

积累在耕层,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特别是秸秆释放的氮肥,对水稻、油菜、玉米的

返青、再生稻的发芽等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样就少施速效肥尿素或碳铵,以施缓效肥

为主,并且秸秆中还含有大量的磷、钾、有机质、微生物等营养元素,供作物吸收利

用,化肥总施用量就明显减少,平均每亩要减少化肥10.2公斤(其中尿素1.2公斤、

过磷酸钙8公斤,氯化钾1公斤),项目区共减少用肥373吨,

4.秸秆、绿肥对农区饲草的贡献:

永川区22个镇特别是吉安、五间、何埂、朱沱

4个镇,农民常年习惯种植紫云英,每亩大约2000公斤用于猪饲料,可养一头肥猪,

节约精饲料(玉米)55公斤,节约成本44元,并且每头猪净增重22公斤。

这就充分说明绿肥对农区饲料的贡献非常大,也是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主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实施面积3.66万亩,减少化肥用量10.2公斤/亩,减少化肥支

出9.4元/亩(其中尿素1.2公斤、过磷酸钙8公斤、氯化钾1公斤,尿素2元/公斤、

过磷酸钙0.6元/公斤、氯化钾2.2元/公斤),共计减少用肥373吨,减少化肥支出34.4万元;节约用水15吨/亩,共计节约用水549万吨,节约提灌劳动力及电费3元/亩,

共计11万元;其中实施中稻稻草还田施用腐熟剂种植再生稻3.2万亩,再生稻平均增

产41.6公斤/亩,增产稻谷1331吨,增收226.3万元。

总计增收节支271.7万元。

2.社会效益:

实施秸秆等有机质还田,减少了土层结构破坏,维持良好的土体(团

粒)结构,减少流失,保持水土,比未实施秸秆等有机质还田的土壤抗旱能力提高10

天,田间持水量提高10.5%,防止土壤沙化,提高了土壤水、肥、气、菌(微生物)

的涵养能力,增强土壤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土壤肥力基础,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质量,促进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确保粮食高产和安全。

3.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减少了秸秆焚烧、乱弃造成的污染,大量秸秆用于还田,减少速效肥氮肥的投入,也就减少了化肥厂氮肥生产造成的污染,同时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问题与建立

(一)问题

1、我区大春季作物施用腐熟剂以玉米秸秆效果较明显,经济效益较显著。

小春季作物收获后马上种植大春季作物,土地空闲时间短,秸秆腐烂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用秸秆腐熟剂后有利于加快腐烂。

2、由于本项目是第一年实施,技术培训、指导、资料费用成倍增长,项目经费不

3、由于项目方案下达较迟,造成试验所用秸秆为薪柴秸秆,秸秆腐烂效果差,影响了试验效果。

(二)建议

1、增加经费投入,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大春季作物以玉米秸秆为主增施腐熟剂效果明显

永川区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项目组

2008年10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