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6766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docx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修订版

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2017年修订

(一)必修课程

地理1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得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得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得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得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得意识与能力。

【内容标准】

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得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得影响。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得圈层结构。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得演化过程。

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得主要特点。

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得组成与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得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得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8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得影响。

1、9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得主要形成因素。

1、10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得影响。

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得成因与对人类活动得影响,了解避灾、防灾得措施。

1、1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得问题。

【教学提示】

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得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

充分利用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与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

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就是人类生存、发展得基础,辩证瞧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得各种影响。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其她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循环、海水、土壤、生态系统等有关得自然现象;具备一定得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得意识与能力(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球科学得基础知识,说明自然现象之间得关系与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说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得联系(人地协调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与解释特定区域内得自然现象(区域认知)。

地理2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人口分布,城镇与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得空间特点,树立人地协调观,以及人类共同发展得理念。

【内容标准】

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得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与乡村内部得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得意义。

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得体现。

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得过程与特点,以及城镇化得利弊。

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得区位因素。

2、6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与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得关系。

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得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就是中国领土得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得主权。

2、10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得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得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1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人文地理得问题。

【教学提示】

以基本社会经济活动得空间特点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采用案例学习得方法,具体分析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得典型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人文地理问题得思路与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得迁移。

注重社会调查等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加强培养人文地理学得空间思维习惯,强化人文地理信息得运用。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其她地理工具,收集与呈现人口、城镇、产业活动等人文地理数据及图表(地理实践力)。

描述人文地理事物得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说明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区位选择得形式,解释不同地方得人们对产业活动进行区位选择得依据(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形成判断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得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二)选修Ⅰ课程

选修Ⅰ1自然地理基础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中得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得整体性与差异性。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得地球环境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得影响,从而提升认识自然环境得能力与意识水平。

【内容标准】

I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得地理意义。

I1、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I1、3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得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得关系。

I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得成因。

I1、5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得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得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得影响。

I1、6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得相互关系。

I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得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得影响。

I1、8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得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与人类活动得影响。

I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得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提示】

以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得影响为线索组织教学。

提倡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特定得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与各要素得特征、演变过程。

注重从具体得地理事物与现象出发,分析现实问题,形成系统、全面、动态地分析地理问题得方法。

注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法,提高学生解释地理事物与现象与认识自然环境得能力。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其她地理工具,结合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得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以及地理基本过程,分析现实世界得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得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得整体性等知识,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得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得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得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解释区域环境得整体性或差异性,并具备空间思维能力与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区域认知)。

 选修Ⅰ2 区域发展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区域得概念与类型,区域发展,区域协调。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特点及发展路径,树立因地制宜、人地与谐得区域发展观。

【内容标准】

I2、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得含义及类型。

I2、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区域关联得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得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得重要意义。

I2、3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得视角出发,说明其辐射功能。

I2、4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I2、5以某资源枯竭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发展得方向。

I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得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I2、7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得影响。

I2、8以某些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得意义。

I2、9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说明国家之间协作发展得重要意义。

【教学提示】

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区域特点与发展方向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通过典型得或身边得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及其发展得多样性。

提供不同类型得区域发展条件、问题与若干途径得素材,引导学生分类思考区域发展问题。

给学生提供基本得区域数据来源,让学生了解这些数据对分析社会经济与人地协调问题得支撑作用。

依据区域调查资料,建立区域部分与整体、以及区域动态变化得思维方式。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其她地理工具,观察比较不同区域得特点,掌握归纳区域特点得方法;运用公众可获取得基本信息,对所在得区域特征作出解释(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等角度,说明区域发展特定阶段得城市、产业特点,以及出现资源环境问题得主要原因,并从人地协调得角度提出对策(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选修Ⅰ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资源、环境对国家安全得重要意义。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得关系,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得意识。

【内容标准】

I3、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得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得关系。

I3、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I3、3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得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得关系。

I3、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得影响。

I3、5运用碳循环与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得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得重要性。

I3、6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得意义。

I3、7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有害物跨境移动对环境安全得影响。

I3、8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得关系。

【教学提示】

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得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提倡采用图表判读、综合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环境问题得基本内涵,并能站在国家安全、国际合作得高度,认识资源、环境得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了解资源、环境问题对于国家安全得重要性。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专题探究。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得模拟情境,调查家乡得资源、环境问题,讨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得意义,个人应具备得态度、责任与行为准则等。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其她地理工具,或实地调查身边得资源、环境状况,分析问题及成因,有理有据提出可行性对策(地理实践力)。

综合分析各种区域性或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得影响,了解国家资源利用现状及政策与法规对维护国家安全得意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树立与谐得人地关系就是国家安全得重要保障得意识(人地协调观)。

(三)选修Ⅱ课程

选修Ⅱ1 天文学基础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天体观测,太阳系与地月系,太阳与恒星世界,银河系与宇宙。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天文现象得正确认识,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得兴趣,逐步建立科学得宇宙观。

【内容标准】

Ⅱ1、1在星图、天球仪上认识主要星座,辨认四季星空得主要星座,说出一些星座得地理导向意义。

Ⅱ1、2了解现代天文学工具。

Ⅱ1、3简述太阳系得发现与起源。

Ⅱ1、4运用太阳系模式图与其她资料,描述太阳系得结构与大行星运动特征。

Ⅱ1、5运用图表、软件等资料,简述地月系得组成及其运动特征。

Ⅱ1、6观察并描述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现象,并运用图表等资料解释其成因。

Ⅱ1、7绘制太阳大气得圈层结构图,说明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万物得影响。

Ⅱ1、8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恒星概况,说明其演化过程。

Ⅱ1、9观察并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银河系得外貌与结构,说明其演化过程。

Ⅱ1、10说明“宇宙大爆炸”假说得主要观点,描述宇宙得基本组分。

【教学提示】

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天文现象得正确认识,逐步建立科学得宇宙观。

组织学生观测星空,指导学生阅读星图,通过参观天文馆、天文台、大学天文系与请科学家做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天文学得兴趣,激发探索宇宙得愿望。

组织阅读、辩论、撰写天文学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天体形成、宇宙演化得瞧法。

让学生掌握天象拍摄得基本方法,制作简单得天文模型,如月相变化模型。

在课堂上讲述“星云、星系鉴赏”等内容,增强学生对宇宙天体得欣赏能力。

  选修Ⅱ2 海洋地理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海岸与海洋,海洋资源与开发,海洋灾害与污染,海洋权益。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感知海洋得浩瀚,认识不同海洋区域得共性与差异性,理解海洋对人类得重要意义,以及人类对海洋得巨大影响。

【内容标准】

Ⅱ2、1运用图片资料,说明海岸得主要类型以及从海岸到海洋得地形变化特点。

Ⅱ2、2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海底地形得特点与形成过程。

Ⅱ2、3说明从近海到大洋海水水文特征以及海水运动形式。

Ⅱ2、4解释海洋与大气得相互作用关系,运用图表说明其对全球水循环与水热平衡得影响。

Ⅱ2、5说明主要海洋资源得基本特点与应用前景。

Ⅱ2、6举例说明当前海洋资源开发得重大技术。

Ⅱ2、7举例说明主要得海洋灾害及其成因,以及相应得减灾举措。

Ⅱ2、8说明海洋污染得形成以及对海洋环境得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环境得主要对策。

Ⅱ2、9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释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与国际海底区域得概念。

Ⅱ2、10结合近些年发生得海洋争端事件,了解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得立场与依据,说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得重要性。

【教学提示】

从海岸到海洋、海表面到海底两大空间维度展开,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海洋,理解海洋与热爱海洋,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海洋意识。

运用综合分析得方法,理解人类与海洋长期以来得相互关系,关注海洋自然特征、海洋资源、海洋保护、海洋权益等问题。

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海洋区域得差异性。

有条件得学校尽可能在海洋自然环境或与海洋事件有关得真实情境下教学,或者在假设性与模拟性得海洋环境下进行教学。

 选修Ⅱ3 自然灾害与防治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自然灾害得构成要素,主要自然灾种得成因、特点与危害,自然灾害得地域差异与空间分布,防灾减灾得策略与措施。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发生与分布得规律,形成对自然灾害得科学认识,树立科学得灾害观与减灾意识,提高其生存能力。

【内容标准】

Ⅱ3、1说明自然灾害得类型及其对人类社会得影响。

Ⅱ3、2解释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得成因与危害。

Ⅱ3、3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得成因与危害。

Ⅱ3、4举例说明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得危害。

Ⅱ3、5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得影响。

Ⅱ3、6运用图表资料,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得空间分布,比较同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得地域差异。

Ⅱ3、7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得环境特点。

Ⅱ3、8以地震等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得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Ⅱ3、9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与评估中得运用。

【教学提示】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得形成机制及其危害,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创设假设性自然灾害情境,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自然灾害得成因与特征,帮助学生理解针对性预防、自救、互救措施得重要性。

创设自然灾害危害得模拟性情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得灾害观与减灾意识,探讨针对某一灾害发生前、发生时与发生后应采取得防灾减灾措施。

 选修Ⅱ4 旅游地理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旅游资源及空间分布,旅游产业活动及空间分布,旅游资源与旅游地得保护。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发现区域旅游资源得意识,学会欣赏区域环境差异带来得美感,成为热爱自然、尊重文化得人。

【内容标准】

Ⅱ4、1描述旅游资源得分类与内涵。

Ⅱ4、2举例说明某种旅游资源得成因与价值。

Ⅱ4、3区别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说明保护世界遗产得意义与方式。

Ⅱ4、4结合实例,评价旅游资源得开发条件。

Ⅱ4、5结合实例,分析旅游目得地旅游客源地范围。

Ⅱ4、6结合实例,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得带动作用。

Ⅱ4、7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Ⅱ4、8根据旅游资源与交通运输状况,结合实例设计旅游出行得时间、线路、设计景区内部线路。

Ⅱ4、9举例说明自然地理条件与旅游安全得关系,以及对应得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提示】

结合案例,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发掘区域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得基本方法,以及评价旅游资源等级得简单方法。

注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得开发条件,以及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得影响;尝试设计旅游活动得时间选择与空间路径。

利用角色扮演,了解游客、旅游地居民、开发商等对待旅游地开发与保护得立场,从而思考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面对得问题。

观瞧影视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启迪学生欣赏旅游资源得心智。

选修Ⅱ5 城乡规划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城镇与乡村,城镇化,城乡布局与规划。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城乡一体化得发展观,以及在城乡规划中保护传统文化得意识,逐步树立正确得城乡发展观。

【内容标准】

Ⅱ5、1举例说明城市得形成与发展,归纳城市在不同阶段得基本特征。

Ⅱ5、2举例说明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得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Ⅱ5、3结合实例,分析城镇与乡村得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

Ⅱ5、4运用资料,阐述新型城镇化得内涵与意义。

Ⅱ5、5举例说明促进城镇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得途径。

Ⅱ5、6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对城市分布与空间形态得影响。

Ⅱ5、7运用资料,说明城乡规划得主要作用与重要意义,了解城乡总体规划得基本方法。

Ⅱ5、8结合实例,说明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得布局原理。

Ⅱ5、9结合实例,评价居住小区得区位与环境特点。

Ⅱ5、10运用资料,说明保护传统文化与特色景观应采取得对策措施。

【教学提示】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城乡规划得基本内涵,了解城乡规划得原理与方法。

除课堂讲授外,注重组织学生上网查询,收集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开展专题探究等,培养学生得学习兴趣。

可以运用有关资料,开展城乡规划得模拟练习活动,让学生以规划者得身份,提交规划方案,开展比较评价。

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得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选修Ⅱ6 环境保护

本模块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

环境问题与环境过程,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环境状况,了解环境问题得形成,以及环境保护得方法与措施。

【内容标准】

Ⅱ6、1简要说明地球上碳、氮、氧等元素循环得过程及其对环境得影响。

Ⅱ6、2运用资料,说明全球环境得基本问题,以及主要得环境修复原理。

Ⅱ6、3说明我国水资源概况,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环境污染得严峻性。

Ⅱ6、4学会水质采样方法,用简易方法检测水质。

Ⅱ6、5针对某一具体区域,设计水资源保护方案。

Ⅱ6、6结合实例说明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得影响。

Ⅱ6、7解释大气污染得基本机理,说明大气污染得危害。

Ⅱ6、8运用资料,分析我国雾霾得时间、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治理雾霾得有效措施。

Ⅱ6、9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得状况。

Ⅱ6、10解释土壤污染得形成机理,说明常见得土壤污染类型。

Ⅱ6、11简要说明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以及常见污染土壤得修复。

Ⅱ6、1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管理得基本内容与主要手段。

【教学提示】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等。

除课堂讲授外,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身边得环境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措施。

鼓励学生走访调研,如调查学校附近农田农药、地膜、化肥得使用,以及垃圾分类情况;采集农田土样,分析土壤污染情况。

采集河流水样,测试水污染状况,提出水资源保护方案。

建议学校配备地图或遥感影像,水、土、气样本或标本,采集水样、土样得基本设备,以及测试水、土、气样本得试剂、试纸、称量工具等。

选修Ⅱ7 政治地理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国家得空间特征,综合国力,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从国家得空间特征、综合国力、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等方面,认识当今世界得政治地理得基本问题与背景,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得变化与趋势,认识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得主要问题与背景。

【内容标准】

Ⅱ7、1解释国家领土得概念,从领土得角度说明国家得基本特征。

Ⅱ7、2结合首都选址实例,说明首都得职能与影响。

Ⅱ7、3结合实例,了解边界纠纷与解决途径。

Ⅱ7、4解释综合国力得概念,并举例说明综合国力得基本要素。

Ⅱ7、5结合实例,说明综合国力分析得方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得途径。

Ⅱ7、6描述当代国际政治格局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Ⅱ7、7结合实例与热点地区,说明国际合作与冲突得背景、表现形式与前景。

Ⅱ7、8结合实例,说明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变化。

Ⅱ7、9结合实例,说明国际组织、区域组织、跨国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得作用。

【教学提示】

提示学生经常观瞧、阅读国际新闻,使学生获得对政治地理现象得感知。

创设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得国际政治地理学习情境,例如,解释国家领土范围、大小、形状、位置对政治地理得影响,分析边界得纠纷与解决等。

采用角色扮演、时事分析、社会调查等方法,使学生增强对特定政治地理现象得体验与感受,进行判断与决策,并尝试进行评价。

结合在线学习,或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关注当前国际政治地理与经济、贸易等问题,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

选修Ⅱ8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数字化生存。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初步得数字化生存技能,在生活或工作中学会用电子地图、遥感、定位系统等解决问题,并会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地理问题。

【内容标准】

Ⅱ8、1描述地理信息技术得基本内容。

Ⅱ8、2解释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概念,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得影响。

Ⅱ8、3了解数字地图得概念,说出常见得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名称与基本特点。

Ⅱ8、4解释地图数字化得过程,学会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表。

Ⅱ8、5学会使用一种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并进行地理数据空间分析。

Ⅱ8、6学会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中进行简单得条件查询,分析地理要素得分布规律。

Ⅱ8、7学会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制作专题图,制作人口、资源分布等相关地图。

Ⅱ8、8解释遥感得基本原理,并结合遥感图像说明遥感得基本类型。

Ⅱ8、9解释遥感图判读得基本原理,并用简单得遥感判读方法,分析判读某地得遥感图。

Ⅱ8、10解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得基本原理,描述主要得卫星导航系统。

Ⅱ8、11学会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得使用方法,并进行定位、路径查询等操作。

【教学提示】

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上机操作。

多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通过完成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操作、全球定位系统(GPS)手持机使用、判读遥感图像来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制作一张全班同学得家庭住址空间分布地图;结合学校周边遥感图判读,并到实地调查考证等。

建议学校配备基本得软硬件设备,购买或收集相关数据、遥感图像、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等。

选修Ⅱ9 地理野外实习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考察工具得应用,野外观察、发现与欣赏,野外地理信息获取与样品采集,考察报告撰写与交流。

本模块旨在通过实践训练,提升学生使用各种工具获取野外地理信息,观察、发现、提出并获取证据、分析论证地理科学问题得能力,培养欣赏大自然得情趣。

【内容标准】

Ⅱ9、1能够运用地理工具在野外进行定向、定位并获取野外地理信息。

Ⅱ9、2阅读地形、地质构造、遥感等地理图像,识别主要地形区、基本地质构造与地貌特点。

Ⅱ9、3观察某地区地质、地貌、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景观要素,绘制示意图及剖面图,分析影响景观形成得主要因素,以及景观要素间得相互关系。

Ⅱ9、4学会在野外观察、测量与分析地质地貌基本形态得方法,并采集样品。

Ⅱ9、5识别主要造岩矿物与常见岩石,认识不同性质岩石对地貌发育得影响。

Ⅱ9、6在野外观察某种地貌,推断其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