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803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docx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

会计学简答题重点汇总

初级会计学第一章总论1、会计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通过确认、计量等专门技术方法将经济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使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记录和计算加工并且对外进行报告,以便达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工作的特点就是进行价值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其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检查都是手段。

通过会计信息,计算和分析利用财产物资的有效程度以及劳动耗费的合理程度,据以判断得失,调整偏差,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经营管理。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它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

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

5、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第二,会计记账基础;第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四个: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在会计核算时选择记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会计记账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收付实现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按照现金或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将收入确认为收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期间,将费用确认为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期间,而不论其是否应归属本期。

凡是本期未收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收入和未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6、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四个: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我们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我们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并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7、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尽可能地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

8、会计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任务,完成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

会计方法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它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及会计决策。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11作为会计要素的利润具有什么特点?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

作为会计要素的利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利润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通过会计方法计算出来的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盈余,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计量需要依靠收入和费用。

第二,企业所计算的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的,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报表所计算的利润并不一定代表企业能够收到等额的现金,它忽略了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的坏账等因素。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1你如何理解会计确认的意义?

会计确认的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会信息数据。

企业日常发生的大量经济业务,包含着大量的经济信息。

将经济信息按照会计的规则与方法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有关使用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变换、加工和传输。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它是信息变换的关键环节。

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标准确认,在什么时间、以多少金额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加以初次确认、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

概括地讲,确认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可定义性首先确认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然后对能够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其具体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

可计量性是将已经确认为具体会计要素的经济信息进行货币计量。

真实性是说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应如实、完整地反映应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必须是根据它们的实质和不带偏向的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相关性是说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

2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应分别完成哪些任务?

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

初次确认要依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求,筛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据,将有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并登记有关账簿。

它实际上是经济数据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筛选过程。

3资产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在资产的具体确认时,必须按三个重要的标准来进行衡量:

(1)符合资产的定义。

资产应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

如果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将其确认为资产。

(2)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如果一项支出已经发生,但在本会计期间及以后的会计期间都不会形成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这项支出不能作为资产。

(3)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凡是作为资产的,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其成本或价值,若不能准确地计量,能使用合理的估计,也可以确认为资产。

4负债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在负债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标准来进行判断:

(1)符合负债的定义。

负债应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如果不符合负债的定义,不能作为负债加以确认。

(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一项债务的偿还,企业必须付出债权人能够接受的资产或劳务,因而使企业所拥有的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

(3)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作为负债,一般都有一个到期偿还的确切金额,即使没有确切的金额,也能合理地估计偿还金额。

5收入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收入是企业补偿费用开支、取得盈利的源泉。

在收入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标准来进行判断:

(1)符合收入的定义。

收入应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如果不符合收入定义不能确认为收入。

(2)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才能确认。

(3)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4)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

6费用确认的特点是什么?

在费用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1)符合费用的定义。

应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如果不符合费用定义不能确认为费用。

(2)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才能确认。

(3)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4)经济利益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

7什么是会计循环?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通过运用复式账簿系统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来完成的。

在这个系统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财务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

习惯上,人们将这种依次发生、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称为会计循环。

对会计循环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从会计期间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开始,依次经过计量、记录,实现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下一会计期间依然按此顺序进行会计循环;第二,从具体记录方法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依次经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加工程序,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次会计循环。

8你是否理解会计循环中每一个环节对于信息加工的意义?

会计信息的搜集和进入会计系统是从确认、计量开始的,从具体记录方法来看,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的。

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是通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进行的,从凭证、账簿到财务报表会计信息逐步系统化,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加工整理,进行再次确认。

会计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9从经济信息到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哪些环节?

从经济信息(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到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编制并公布财务报告)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以下环节:

(1)初次确认。

以能否用货币计量为标准分析发生的经济业务,将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并确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影响。

(2)入账。

通过审核原始凭证分析具体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或登记日记账,将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记录到会计信息的载体上。

(3)过账。

根据已编制的记账凭证或日记账登记到分类账簿中,以便分类反映各会计要素。

(4)结账。

将各种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转到有关账户中,结清收入和费用账户,以便结出本期的经营成果。

(5)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

根据账簿中记载的余额、发生额等编制平衡表,以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6)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

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分类账户的有关记录进行调整,以便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对未入账的经济业务编制调整分录,以使各账户反映最新的情况。

(7)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

由于编制了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需要再次编制调整后的平衡表,再次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8)编制正式的财务报告。

根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正式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0什么是会计计量?

它与会计确认是什么关系?

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过程中,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11会计的计量单位有哪些?

会计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

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某些象征性符号,如结绳记事的“结”,向各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进化。

到了商品经济社会,各种形形色色的实物量度已经无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即使劳动量也难以对众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反映,于是货币作为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必然表现形式,取代了实物量度单位和劳动量度单位,成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

会计计量虽然是以货币计量为主,但也不排除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

当货币作为会计记账的通用标准后,解决了计量单位的问题。

但同时也给会计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货币具有名义货币和实际购买力货币二重性,会计计量时应选用哪种货币呢?

一般情况下,不同国家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会选本国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12会计的计量属性有哪些?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它们有何意义?

会计计量属性也可以称为计量基础,是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什么角度来计量,是从不同的会计角度反映会计要素的金额的确认基础。

会计计量属性通常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是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就要求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

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对于历史上已经形成的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对于历史已经形成的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是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后的净值。

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要求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采用现值计量属性,要求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要求对于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形成的交易价格。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要求对于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13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必须经过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是。

因为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经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初次确认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发生变化,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需要经过再次确认才能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例如,对于账实不符的调整,期间费用分配计入成本。

14如果按照确认的标准会计要素可以确认,但是无法准确计量,这个要素能够确认吗?

当然不能。

能够计量是确认的前提条件,如果无法计量,确认也就不可能进行。

16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它包括哪些内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

资产负债表内容包括:

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负债总额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筹资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的合理性、财务状况的优劣;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等等。

17什么是利润表?

它包括哪些内容?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

利润表内容包括:

企业某一段时间内的利润(亏损)总额及其形成过程;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

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形成的合理性;评价经营业绩的优劣。

18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由于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而不问款项的收付,所以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19会计记录包括哪些方法?

会计记录是在确认、计量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经济活动轨迹描述的方法和手段。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它主要包括下列专门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凭证;(4)设置与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

20采用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会计记录方法会产生差别吗?

手工记账和计算机记账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差别。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1什么是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起什么作用?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

对会计对象分类分为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分为会计科目。

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核算。

由于会计要素反映的经济内容有很大不同,在经营管理中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除了要按照各会计要素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

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第一,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对纷繁复杂、性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可以将复杂的经济信息变成有规律的、易识别的经济信息,并为其转换为会计信息准备条件。

第二,设置会计科目从信息分类的角度来看,是将性质相同的信息给予约定的代码。

第三,在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中,设置会计科目占有重要位置,它决定着账户开设和报表结构设计,是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2设置会计科目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分类信息的项目或标志,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来设定。

分类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分类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决定管理的科学性。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第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第三,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第四,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第五,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5怎样理解本期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间的关系?

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就是本期的期末余额。

如果将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一期,就是下一期的期初余额。

6账户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为什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按照提供指标详细程度的分类?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和成本费用类等五大类。

7会计账户进行分类的意义何在?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管理。

科学地进行账户的分类有助于科学地进行管理。

按不同的标准对账户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账户,并把全部账户划分为各种类别。

其分类标准一般有按会计要素分类,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等等。

2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答: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

(1)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

(2)记账符号是“借”、“贷”二字。

(3)账户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即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减少额;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增加额。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转销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应在借方;收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转销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应在贷方。

(4)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试算平衡是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余额试算平衡。

3资产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的账户结构有何不同?

与费用类账户完全一样吗?

答: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

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

不同的是,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4收入类账户与费用类账户的结构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

二者的共同点是,收入类账户所记录的收入,和费用类账户所归集的费用,期末都要转出,因此两类账户通常都没有期末余额。

不同点是:

(1)收入类账户记录企业的收入,费用类账户归集发生的费用;

(2)收入类账户的贷方记录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收入转出(减少)额;费用类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

5根据账户余额判断账户性质这句话是否正确?

举例说明。

答:

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是正确的。

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指示着账户记录的方向是左方还是右方。

一般来说,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记录增加额的一方都在同一方向,即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