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829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

砖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5 砖砌体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 本章适用于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工程。

5.1.2 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说明:

5.1.2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根据砌体外观质量的需要,应采用边角整齐、色泽均匀的块材。

5.1.3 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

说明:

5.1.3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常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有的处于水位以下,在冻胀作用下,对多孔砖砌体的耐久性能影响较大,故在有受冻环境和条件的地区不宜在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采用多孔砖。

5.1.4 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说明:

5.1.4砖砌筑前浇水是砖砌体施工工艺的一个部分,砖的湿润程序对砌体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

对比试验证明,适宜的含水率不仅可以提高砖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也可以使砂浆强度保持正常增长,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

同时,适宜的含水率还可以使砂浆在操作面上保持一定的摊铺流动性能,便于施工操作,有利于保证砂浆的饱满度。

这些对确保砌体施工质量和力学性能都是十分有利的。

适宜含水率的数值是根据有关科研单位的对比试验和施工企业的实验提出的,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含水率宜为10%-15%;对灰砂砖、粉煤灰砖含水率宜为8%-12%。

现场检验砖含水率的简易方法采用断砖法,当砖截面四周融水深度为15-20mm时,视为符合要求的适宜含水率。

5.1.5 砌砖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说明:

5.1.5砖砌体砌筑宜随砂浆随砌浆。

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对砌体的抗剪强度影响明显,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的试验表明,在气温15℃时,铺浆后立即砌砖和铺浆后3min再砌砖,砌体的抗剪强度相差30%。

施工气温时,影响程度更大。

5.1.6 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

说明:

5.1.6从有利于保证砌体的完整性、整体性和受力的合理性出发,强调本条所述部位应采用整砖丁砌。

5.1.7 砖砌平拱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

灰缝的宽度,在过梁的底面不应小于5mm;在过梁的顶面不应大于15mm。

   拱脚下面应伸入墙内不小于20mm,拱底应有1%的超拱。

说明:

5.1.7砖平拱过梁是砖砌拱体结构的一个特例,是矢高极小的一种拱体结构。

从其受力特点及施工工艺考虑,必须保证拱脚下面伸入墙内的长度和拱底应有的起拱量,保持楔形灰缝形态。

5.1.8 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灰缝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拆除。

说明:

5.1.8过梁底部模板是砌筑过程中的承重结构,只有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过梁部位砌体方能承受荷载作用,才能拆除底模。

砂浆强度一般以实际强度为准。

5.1.9 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

说明:

5.1.9多孔砖的孔洞垂直于受压面,能使砌体有较大的有效受压面积,有利于砂浆结合层进入上下砖块的孔洞产生“销键”作用,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和砌体的整体性。

5.1.10 施工时施砌的蒸压(养)砖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说明:

5.1.10灰砂砖、粉煤灰砖出釜后早期收缩值大,如果这时用于墙体上,将很容易出现明显的收缩裂缝。

因而要求出釜后停放时间不应小于28d,使其早期收缩值在此期间内完成大部分,这是预防墙体早期开裂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5.1.11 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说明:

5.1.11竖向灰缝砂浆的饱满度一般对砌体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是对砌体的抗剪强度影响明显。

根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南京对新宁砖瓦厂等单位的试验结果得到:

当竖缝砂浆很不饱满甚至完全无砂浆时,其砌体的抗剪强度将降低40%-50%。

此外,透明缝、瞎缝和假缝对房屋的使用功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砌体施工时的竖向灰缝的质量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5.1.12 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说明:

5.1.12砖砌体的施工临时间断处的接槎部位本身就是受力的薄弱点,为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必须强调补砌时的要求。

5.2主控项目

5.2.1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

每一生产厂家的砖到现场后,按烧结砖15万块、多孔砖5万块、灰砂砖及粉煤灰砖10万块各为一验收批,抽检数量为1组。

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执行本规范第4.0.12条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

查砖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说明:

5.2.1砖和砂浆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砌体受力性能的基础,因此必须合格。

烧结普通砖检验批数量的确定,应参考砌体检验批划分的基本数量(250m3砌体);多孔砖、灰砂砖、粉煤灰砖检查批数量的确均按产品标准决定。

5.2.2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抽检数量:

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

用百格网检查砖底面与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

每处检测3块砖,取其平均值。

说明:

5.2.2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的规定沿用已久,根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试验结果,当水泥混合砂浆水平灰缝饱满度达到73.6%时,则可满足设计规范所规定的砌体抗压强度值。

有特殊要求的砌体,指设计中对砂浆饱满度提出明确要求的砌体。

5.2.3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小高度的2/3。

抽检数量:

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5.2.4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

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Φ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º弯钩(图5.2.4)。

    抽检数量:

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

观察和尺量检查。

合格标准:

留槎正确,拉结钢设置数量、直径正确,竖向间距偏差不超过100mm,留置长度基本符合规定。

说明:

5.2.3-5.2.4砖砌体转角处和交接处的砌筑和接槎质量,是保证砖砌体结构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关键之一,唐山等地区震害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对交接处同时砌筑的连接性能最佳;留踏步槎(斜槎)的次之;留直槎并按规定加拉结钢筋的再次之;仅留直槎不加设拉结钢筋的最差。

上述不同砌筑和留槎形式连接性能之比为1.00:

0.93:

0.85:

0.72。

对抗震设计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允许留直槎并按规定加设拉结钢筋,这与原《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相对照做了一点放松。

这主要是从实际出发,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留直槎加设拉结钢筋时,其连接性能较留斜槎时降低有限,对抗震设计烈度不高的地区允许采用留直槎加设拉结钢筋是可行的。

多孔砖砌体根据砖规格尺寸,留置斜槎的长高比一般为1:

2。

5.2.5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表5.2.5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垂直度

每层

5

用2m托线板检查

全高

≤10m

10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0m

20

抽检数量:

轴线查全部承重墙柱;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应少于4处,每层20m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说明:

5.2.5砖砌体的轴线位置偏移和垂直度的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和结构安全的关键检测项目,因此,将其列入主控项目。

允许偏差值和抽检数量仍沿用原施工验收规范及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5.3 一般项目

5.3.1 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抽检数量:

外墙每20m抽查一处,每处3~5m,且不应少于3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且不应少于3间。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合格标准:

除符合本条要求外,清水墙、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中长度大于或等于300mm的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面墙体上。

说明:

5.3.1本条是从确保砌体结构整体性和有利于结构承载出发,对组砌方法提出的基本要求,施工中应予满足,“通缝”指上下二皮砖搭接长度小于25mm的部位。

5.3.2 砖砌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

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抽检数量:

每步脚手架施工的砌体,每20m抽查1处。

检验方法:

用尺量10皮砖砌高度折算。

说明:

5.3.2灰缝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既是对砌体表面美观的要求,尤其是清水墙,又有利于砌体均匀传力。

此外,试验表明,灰缝厚度还影响砌体的抗压强度。

例如对普通砖砌体而言,与标准水平灰缝厚度10mm相比较,12mm水平灰缝厚度砌体的抗压强度降低5%;8mm水平灰缝厚度砌体的抗压强度提高6%。

对多孔砖砌体,其变化幅度还要大些。

因此规定,水平灰缝的厚度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这也是一直沿用的数据。

5.3.3 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3的规定。

表5.3.3 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抽检数量

1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15

用水平仪和尺检查

不应少于5处

2

表面平整度

清水墙、柱

5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混水墙、柱

8

3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5

用尺检查

检验批洞口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4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检验批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5

水平灰缝

平直度

清水墙

7

拉10m线和尺检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混水墙

10

6

清水墙游丁走缝

20

吊线和尺检查,以每层第一皮砖为准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说明:

5.3.3本条所列砖砌体一般尺寸偏差,虽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结构安全性不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对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经济性、简便性、建筑美观和确保有效使用面积产生影响,故施工中对其偏差也应予以控制。

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小砌砖)工程的质量验收。

6.1.2 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说明:

6.1.2小砌块龄期达到28d之前,自身收缩速度较快,其后收缩速度减慢,且强度趋于稳定。

为有效控制砌体收缩裂缝和保证砌体强度,规定砌体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龄期不应小于28d。

6.1.3 砌筑小砌块时,应清除表面污物和芯柱用小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剔除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小砌块。

6.1.4 施工时所用的砂浆,宜选用专用的小砌块砌筑砂浆。

说明:

6.1.4专用的小砌块砌筑砂浆是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JC860的砌筑砂浆,该砂浆可提高小砌块与砂浆间的粘结力,且施工性能好。

6.1.5 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灌实小砌块的孔洞。

说明:

6.1.5填实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砌体小砌块的孔洞,属于构造措施。

主要目的是提高砌体的耐久性,预防或延缓冻害,以及减轻地下水中有害物质对砌体的侵蚀。

6.1.6 小砌块砌筑时,在天气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可提前洒水湿润小砌块;对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可提前浇水湿润。

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说明:

6.1.6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具有饱和吸水率低和吸水速度迟缓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砌墙时可不浇水。

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的吸水率较大,有些品种的轻骨料小砌块的饱和含水率可达15%左右,对这类小砌块宜提前浇水湿润。

控制小砌块含水率的目的,一是避免砌筑时产生砂浆流淌,二是保证砂浆不至失水过快。

在此前提下,施工单位可自行控制小砌块的含水率,并应与砌筑砂浆稠度相适应。

6.1.7 承重墙体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

说明:

6.1.7依据产品标准,断裂小砌块属于废品,对砌体抗压强度将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承重墙体中严禁使用这缓缓而类小砌块。

6.1.8 小砌块墙体应对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

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

6.1.9 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说明:

6.1.8-6.1.9确保小砌块砌体的砌筑质量,可简单归纳为六个字:

对孔、错缝、反砌。

所谓对孔,即上皮小砌块的孔洞对准下皮小砌块的孔洞,上、下皮小砌块的壁、肋可较好传递竖向荷载,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及强度。

所谓错缝,即上、下皮小砌块错开砌筑(搭砌),以增强砌体的整体性,这属于砌筑工艺的基本要求。

所谓反砌,即小砌块产生时的底面朝上砌筑于墙体上,易于铺放砂浆和保证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这也是确定砌体强度指标的试件的基本砌法。

6.1.10 浇灌芯柱的混凝土,宜选用专用的小砌块灌孔混凝土,当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其坍落度不应小于90mm。

说明:

6.1.10小砌块孔洞的设计尺寸为120mm*120mm,由于产品生产误差和施工误差,墙体上的孔洞截面还要小些,因此,芯柱用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尽量大一点,避免出现“卡颈”和振捣不密实。

本条要求的坍落度90mm是最低控制指标。

专用的小砌块灌孔混凝土坍落度不小于180mm,拌和物不离析、不泌水、施工性能好,故宜采用。

专用的小砌块灌孔混凝土是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JC861的混凝土。

6.1.11 浇灌芯柱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1、清除孔洞内的砂浆等杂物,并用水冲洗;

  2、砌筑砂浆强度大于1Mpa时,方可浇灌芯柱混凝土;

  3、在浇灌芯柱混凝土前应先注入适量与芯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再浇灌混凝土。

说明:

6.1.11振捣芯柱时的震动力和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冲撞,都可对墙体的整体性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规定了砌筑砂浆在于1Mpa时方可浇灌芯柱混凝土。

对于素混凝土芯柱,可在砌筑砌块的同时浇灌芯柱混凝土,此时混凝土振捣十分方便且震动力很小。

6.1.12 需要移动砌体中的砌块或小砌块被撞动时,应重新铺砌。

说明:

6.1.12小砌块块体较大,单个块体对墙、柱的影响大于单块砖对墙体的影响,故作出此条规定。

 

6.2主控项目

6.2.1 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

每一生产厂家,每1万块小砌块至少应抽检一组。

用于多层以上建筑基础和底层的小砌块抽检数量不应少于2组。

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执行本规范第4.0.12条的有关规定。

说明:

6.2.1小砌块砌体工程中,小砌块和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是砌块力学性能能否满足要求最基本的条件。

因此,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2.2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按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凹槽部位应用砌筑砂浆填实;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抽检数量:

每检验批不应少于3处。

   检验方法:

用专用百格网检测小砌块与砂浆粘结痕迹,每处检测3块小砌块,取其平均值。

说明:

6.2.2小砌体砌体施工时对砂浆饱满度的要求,严于砖砌体的规定。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砌体壁较薄肋较窄,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砂浆饱满度对砌体强度及墙体整体性影响较大,其中抗剪强度较低又是小砌块的一个弱点;三是考虑了建筑物使用功能(如防渗漏)的需要。

6.2.3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抽检数量:

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说明:

6.2.3参照本规范对砖砌体工程的要求和小砌块的特点,编制本条条文。

6.2.4 砌体的轴线偏移和垂直度偏差应按本规范第5.2.5条的规定执行。

6.3 一般项目

6.3.1 墙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大于12mm,也不应小于8mm。

抽检数量:

每层楼的检测点不应少于3处。

抽检方法:

用尺量5皮小砌块的高度和2m砌体长度折算。

说明:

6.3.1小砌块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的规定,与砖砌体一致,这样也便于施工检查。

多年施工经验表明,此规定是合适的。

6.3.2 小砌块墙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按本规范第5.3.3条表5.3.3中1~5项的规定执行。

7石砌体工程

7.1一般规定

7.1.1 石砌体采用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石材,尚应色泽均匀。

说明:

7.1.1本条对石砌体所用石材的质量作出了一些规定,以满足砌体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为达到美观效果,要求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石材,应色泽均匀。

7.1.2 石材表面的泥垢、水绣等杂等,砌筑前应清除干净。

说明:

7.1.2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石材与砂浆的粘结质量,避免了泥垢、水锈等杂质对粘结的隔离作用。

7.1.3 石砌体的灰缝厚度:

毛料石和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

说明:

7.1.3根据调研,石砌体的灰缝厚度控制,毛料石和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的规定,经多年实践是可行的,既便于施工操作,又能满足砌体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7.1.4 砂浆初凝后,如移动已砌筑的石块,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

说明:

7.1.4砂浆初凝后,如果再移动已砌筑的石块,砂浆的内部及砂浆与石块的粘结面的粘结力会被破坏,使砌体产生内伤,降低砌体强度及整体性。

因此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

7.1.5 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砌筑料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用丁砌层座浆砌筑。

说明:

7.1.5为使毛石基础和料石基础与地基或基础垫层粘结紧密,保证传力均匀和石块平稳,故要求砌筑毛石基础时的第一皮石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砌筑料石基础时的第一皮石块应用丁砌层座浆砌筑。

7.1.6 毛石砌体的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每个楼层(包括基础)砌体的最上一皮,宜选用较大的毛石砌筑。

说明:

7.1.6砌体中一些容易受到影响的重要受力部位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是为了加强该部位砌体的拉结强强度和整体性。

同时,为使砌体传力均匀及搁置的楼板(或屋面板)平稳牢固,要求在每个楼层(包括基础)砌体的顶面,选用较大的毛石砌筑。

7.1.7 砌筑毛石挡土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砌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

  2、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两个分层高度间分层处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

说明:

7.1.7规定砌筑毛石挡土墙时,每砌3-4皮石块为一个分层高度,并应找平一次,这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并纠正砌筑中的偏差,以保证工程质量。

7.1.8 料石挡土墙,当中间部分用毛石砌时,丁砌料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

说明:

7.1.8从挡土墙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考虑,对料石挡土墙,当设计未作具体要求时,从经济出发,中间部分可填砌毛石,但应使丁砌料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长度不小于200mm。

7.1.9 挡水墙的泄水孔当设计无规定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泄水孔应均匀设置,在每米高度上间隔2m左右设置一个泄水孔;

  2、泄水孔与土体间铺设长宽各为300mm、厚200mm的卵石或碎石作疏水层。

说明:

7.1.9为了防止地面水渗入而造成挡土墙基础沉陷或墙体受水压作用倒塌,因此要求挡土墙设置泄水孔。

同时给出了泄水孔的疏水层尺寸要求。

7.1.10 挡土墙内侧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填,分层松土厚度应为300mm。

墙顶土面应有适当坡度使流水向挡土墙外侧面。

 说明:

7.1.10挡土墙内侧的回填土的质量是保证挡土墙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控制其质量,并在顶面应有适当坡度使流水流向挡土墙外侧面,以保证挡土墙内含水量和墙的侧向土压力无明显变化,从而确保挡土墙的安全性。

7.2主控项目

7.2.1 石材及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

同一产地的石材至少应抽检一组。

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执行本规范第4.0.12条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

料石检查产品质量证明书,石材、砂浆检查试导体试验报告。

说明:

7.2.1石砌体是由石材和砂浆砌筑而成,其力学性能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石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此,石材及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2.2 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

   抽检数量:

每步架抽查不应少于1处。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说明:

7.2.2砂浆饱满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石砌体的力学性能、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好坏。

因此,对石砌体的砂浆饱满度进行的规定。

7.2.3 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3的规定。

表7.2.3                              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毛石砌体

料石砌体

基础

毛料石

粗料石

细料石

基础

基础

墙、柱

1

细线位置

20

15

20

15

15

10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墙面垂直度

每层

 

20

 

20

 

10

7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全高

 

30

 

30

 

25

20

抽检数量:

外墙,按楼层(或4m高以内)每20m抽查1处,每处3延长米,但不应少于3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子不应少于5根。

 说明:

7.2.3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偏差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因此把这两项允许偏差列入主控项目验收是必要的。

7.3一般项目

7.3.1 石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1的规定。

抽检数量:

外墙,按楼层(4m高以内)每20m抽查1处,每处3延长米,但不应少于3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子不应少于5根。

表7.3.1  石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毛石砌体

料石砌体

基础

基础

基础

墙、柱

1

基础和墙砌体顶面标高

±25

±15

±25

±15

±15

±15

±10

用水准仪和尺检查

2

砌体厚度

±30

+20

-10

+30

+20

-10

+15

+10

-5

+10

-5

用尺检查

3

表面平整度

清水墙、柱

20

20

10

5

细料石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其他用两直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