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885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docx

莱州某混凝土搅拌站勘察报告

莱州市某建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

岩土工程勘察

详勘

山东省晶石大华勘察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二年一月

1概况1

1.1目的任务1

1.2拟建物概况1

1.3勘察依据2

1.4工作量布置及完成工作量3

2场区自然条件4

2.1地理位置与交通.4

2.2地形地貌4

2.3气象及地下水.5

2.4区域地质构造.6

3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8

3.1不良地质作用的评价8

3.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8

3.3稳定性及适宜性.9

4场区土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9

5岩土工程评价11

5.1地基土力学性质分析11

5.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2

5.3地基均匀性评价.12

5.4地震效应13

5.5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论证13

5.6基坑开挖与支护建议17

5.7基坑降水与抗浮建议18

6结论与建议19

6.1结论19

6.2建议19

1概况

1.1目的任务

莱州市某建材有限公司拟建混凝土搅拌转站项目,受其委托,我公司承

担了该拟建项目场区的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目的是为拟建物的基础设计、施工提供岩土工程地质资料,任务是: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资料。

(2)查明场地范围内各岩土层的成因类型、结构、深度、分布、变化规律、工程特性及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提供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所需的岩土参数,计算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分析和评价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

(4)查明场地范围内及附近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并查明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所需的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5)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类型、水位深度及变化幅度,查明地下水变化规律,判定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对设计、施工的影响。

需要时应提供地下水补排条件、含水层渗透性等。

(6)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分析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7)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物的特点,建议基础型式及持力层,对地基处理与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并做出评价。

若采用桩基础,应提供桩基设计所需岩土参数。

(8)提出基坑开挖支护措施建议和基坑支护所需设计参数。

(9)提供本场区的标准冻土深度。

1.2拟建物概况

拟建压缩站站项目包括15处子项。

工程概况见表1。

建筑物的平面位置

与尺寸大小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表1建筑物结构特征表

编号

子项名称

结构类型

基础形式

占地面积(m2)

埋深

(m)

高度

数数(m)

总重

(KN)

最大柱轴力(KN)

1

翻车机卸车坑、转运站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砼箱型基础

262.

5

-1.5

2

12

1500

2

熟料输送转运站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36

-1.5

2

10

1000

3

原料堆棚

门式钢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1008

0

-2

1

12

1000

4

水泥配料站

钢筋砼圆形筒仓2-¢10

钢筋砼环板基础

157

-1.5

1

26

60000

现浇钢筋砼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96

-1.5

1

17

1500

5

水泥磨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650

-2

4

31

12000

6

水泥库

钢筋砼圆形筒仓6-¢15

钢筋砼环板基础

1060

-2

1

38

540000

7

粉煤灰库

钢筋砼圆形筒仓2-¢15

钢筋砼环板基础

353

-2

1

38

100000

8

水泥散装

现浇钢筋砼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147

-2

1

22

1500

9

包装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480

-2

6

21

5000

10

袋装水泥站台

钢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1440

-1.5

1

8

700

11

装车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660

-1.5

2

10.3

1500

12

水泥磨电气室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240

-1.0

1

4.5

500

13

空压机站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156

-1.0

1

4.5

500

14

水泵房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166

-1.0

1

4.5

500

15

地磅房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砼独立基础

18

-1.0

1

4.5

500

1.3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山东省标准)

(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0)《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1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

(12)工程总平面图(甲方提供)

1.4工作量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1.4.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节的有关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4.2工作量布置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1.15、4.1.16节有关规定,沿拟建物轮廓线和角点布设勘探孔,本次勘察共布设勘探点52个,均为钻探孔,设计单孔孔深6~30m。

点位测设采用全站仪,除个别钻孔因场地施工条件限制进行了适当位移,其他全部在原位施钻,满足规范要求。

1.4.3勘察手段本次勘察主要手段有:

钻探、取土(水)样、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区域资料的收集等。

(1)钻探:

投入一台DPP100-4E型汽车钻机,采取回转钻进全面取芯的钻探工艺,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施工,钻孔直径110mm。

(2)采取土样:

采用连续快速静力压入法及重锤少击法采取土样。

(3)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机械式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4)室内岩、水、土试验:

严格按国家(行业)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执行。

(5)区域资料的收集:

主要收集区域、气象、水文、地震资料等。

1.4.4完成工作量

野外钻探施工于2012年1月6日至1月12日进行,共计完成工作量如下表(表2):

表2实际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钻探

取样

室内试验

高程测量

孔数/个

进尺

原状土样

扰动样

水样

岩样

常规

颗分

水质简分析+侵蚀性co2

易溶盐

饱和单轴抗压

取土

标贯

取土标贯

鉴别

16

20

2

14

52

620.50

12

15

2

2

101

12

13

2

2

2

52

2场区自然条件

2.1地理位置与交通

拟建场区位于莱州市幺蛾镇西部,西与扭马尾岛街道办事处相接。

并紧邻莱州大发家具厂。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2地形地貌拟建场区地势除局部较高外,相对较平坦。

场区原为海滩。

场区高程采用绝对高程,高程基准点和坐标基准点由甲方提供(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

场区地形起伏小,实测场区各钻孔孔口高程在3.30~4.63m之间,平均3.84m,最大高差1.33m。

场区在地貌上属山前残坡积与滨海滩涂交接的二元地貌单元。

2.3气象及地下水

2.3.1气象

莱州市属北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

年平均气温12.5℃,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17.0℃;年均降水量595.77mm,年最大降水量1204.8mm,年最小降水量313.8mm。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3.87%,区域最大积雪深度200mm,最大冻土深度680mm,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霜冻期,最长冰冻期102天。

2.3.2地下水

场区揭露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判断具微承压性。

以大气降水和地下侧向径流补给为主要补给来源,以人工开采和地表蒸发为主要排泄途径,径流弱。

地下水位随季节及气象周期呈周期性变化,水位年变幅一般在0.5m左右。

勘察期间,从钻孔中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0.24~1.32m,平均0.74m,水位标高2.81~3.91m,平均3.10m。

勘察期间地下水流向大致为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径流。

从2#、42#钻孔中各取地下水样1组,根据水质分析报告,场区勘探深度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

Cl?

SO4-Ca?

Na型水,PH值分别为6.72、6.80,矿化度分别为634.86mg/L、691.57mg/L,总硬度分别为273.50mg/L、281.05mg/L,均无侵蚀性CO2。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节有关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标准,按Ⅱ类环境类型,干湿交替考虑,可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从42#钻孔中取土样2件,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

由土的腐蚀性分析结果,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节有关土的腐蚀性评价标准,按Ⅱ类环境类型,干湿交替考虑,可知①素填土、②层中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4区域地质构造

莱州市所属地区在区域构造上属胶北断块隆起地块,自元古代以后,大部分地区进行着隆起抬升,不断遭受外力的剥蚀和冲刷,因而缺失元古代至第四纪晚更新世以前的全部地层。

场区发育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断裂,西部为三山岛断裂,东部为龙口莱州断裂,均距场区较远。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莱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节,对场区②中砂液化初判结果显示需进行进一步判别。

按公式NcrN0ln(0.6ds1.5)-0.1dw3/c(4.3.4)

式中: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取7.0;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dw——地下水位(m),取0.24m;ρc——黏粒含量百分率,取3;β——调整系数,取1.05。

nN

及公式Ile1-Ndiwi(4.3.5)

i1Ncri

式中:

Ile——液化指数;n——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Ni、Ncri——分别为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di——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wi——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m-1)。

按平整后场地标高3.85m考虑,计算评价结果如下表(表3)。

表3

液化判别一览表

孔号

层号

标贯起始深度(米)

粘粒含量

(%)

标贯实测击数(击)

临界标贯击数(击)

判别

结果

液化指数

IlE

液化

等级

2

2

1.41

3.0

6.00

7.22

液化

2.03

轻微

6

2

3.04

3.0

7.00

8.37

液化

1.15

轻微

8

2

3.00

3.0

6.00

8.34

液化

2.24

轻微

11

2

2.00

3.0

5.00

7.64

液化

6.22

中等

13

2

3.35

3.0

7.00

8.58

液化

3.50

轻微

16

2

2.84

3.0

8.00

8.23

液化

0.42

轻微

22

2

2.79

3.0

8.00

8.19

液化

0.16

轻微

25

2

2.08

3.0

7.00

7.69

液化

0.63

轻微

26

2

2.43

3.0

6.00

7.94

液化

1.95

轻微

27

2

2.49

3.0

7.00

7.98

液化

1.84

轻微

30

2

4.02

3.0

4.00

9.05

液化

13.95

中等

32

2

3.75

3.0

7.00

8.86

液化

4.41

轻微

37

2

3.29

3.0

4.00

8.54

液化

15.42

中等

38

2

3.49

3.0

5.00

8.68

液化

13.14

中等

39

2

3.51

3.0

7.00

8.69

液化

6.22

中等

41

2

3.17

3.0

6.00

8.46

液化

9.01

中等

42

2

4.03

3.0

3.00

9.06

液化

23.41

严重

43

2

4.01

3.0

3.00

9.04

液化

12.03

中等

46

2

3.23

3.0

8.00

8.50

液化

1.59

轻微

48

2

3.69

3.0

6.00

8.82

液化

11.19

中等

50

2

2.01

3.0

6.00

7.64

液化

21.29

严重

2

5.01

3.0

3.00

9.74

液化

52

2

3.88

3.0

7.00

8.95

液化

9.15

中等

以上结果可见,场区②中砂存在液化问题,液化等级轻微~严重。

应采取适当措施消除该层土的液化影响。

3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3.1不良地质作用的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周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场地土的地层结构综合分析,场区内无不良地质作用。

3.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第4.1.4条第

2款的有关规定估算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值见表4。

表4剪切波速(VS)及等效剪切波速(Vse)计算表

岩土名称

估计剪切波速

VS(m/s)

地层厚度d(m)

剪切波在各土层传播时间t(s)

3#

42#

1#

16#

①层素填土

130

1.2

2.2

0.0092

0.0169

②层中砂

140

1.1

3.5

0.0079

0.0250

③层残积土

250

1.5

0.7

0.0060

0.0028

④全风化二长花岗岩

350

0.9

2.9

0.0026

0.0083

⑤强风化二长花岗岩

400

0.6

3.8

0.0015

0.0095

合计

5.3

13.1

0.0272

0.0625

Vse=d0/t,d0─计算深度(m),t—剪切波在各土层传播时间(s)Vse3=194.9(m/s),Vse42=209.6(m/s)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和4.1.6条判定该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覆盖层厚度3~50m,综合判定该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根据建筑场地类别调整后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3稳定性及适宜性根据现场踏勘及勘探,场区内及其附近不存在对抗震不利的高陡临空面和地基土压缩层内的地下空洞。

场区内地层连续,分布较均匀,厚度较大,地基土的强度总体上较好,因而场地是稳定的,适宜建设。

4场区土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场区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新元古代震旦期玲珑

超单元郭家店亚超单元崔召单元中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风化层。

依据钻探揭露、野外鉴别、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资料,可将场区岩土层划分为六大层。

现按自上而下的揭露顺序分述如下:

1素填土(成因Q4ml)灰黄色,松散~稍密,湿~饱和。

以石英、长石质中砂为主。

局部地段上部为杂填土,厚度一般小于1.0m。

本层层底埋深1.20~3.90m,平均层底埋深2.21m;层厚1.20~3.90m,平均厚度2.21m;层底标高0.09~3.34m,平均层底标高1.62m。

本层在场区普遍分布。

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1次,实测击数10~21击,平均14.4击,修正击数10~21击,平均14.4击。

2中砂(成因Q4mc)褐灰色~黑灰色,松散,饱和。

局部夹粉细砂层。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

本层层底埋深2.10~6.30m,平均层底埋深4.35m;层厚0.50~4.80m,平均厚度2.14m;层底标高-2.14~2.24m,平均层底标高-0.51m。

本层在场区普遍分布。

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3次,实测击数3~8击,平均5.9击,修正击数2.7~7.8击,平均5.7击。

本层土具中压缩性。

3残积土(成因Q2+3el)

灰绿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可塑。

为二长花岗岩风化而成,风化呈土状,性状为砂质粘性土,母岩成分已不可辨。

本层层底埋深3.60~6.90m,平

均层底埋深5.56m;层厚0.50~2.60m,平均厚度1.23m;层底标高-3.14~1.03m,平均层底标高-1.72m。

本层在场区普遍分布。

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8次,取原状土样12件,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如下(表5):

表5③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表

W

Gs

γ

γd

e

Sr

WL

Wp

Ip

IL

Ck

Φk

a1-2

Es1-2

N

N'

Xmin

19.8

2.71

18.6

15.2

0.673

76

29.9

18.8

11.1

0.06

26

15.2

0.20

5.27

11.0

10.2

Xma

x24.2

2.73

19.1

15.9

0.740

90

35.2

20.3

15.5

0.29

35

17.7

0.33

8.59

19.0

16.7

n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5

5

12

12

18

18

Xm

22.0

2.72

18.9

15.5

0.721

83

32.8

19.4

13.4

0.20

30

16.5

0.26

6.79

13.9

12.8

δ

0.07

0.00

0.01

0.01

0.02

0.06

0.05

.030

.090

.430

.120

.060

.170.

17

0.14

0.13

fk

22.8

18.8

15.4

0.729

0.24

26.4

15.5

0.28

6.2

13.1

12.1

本层土具中压缩性。

4全风化二长花岗岩(成因lcηγ24)

灰黄色,密实,饱和。

原岩结构、构造已不易辨,风化呈砂土状,局部夹杂二长花岗岩残块。

本层层底埋深4.10~9.30m,平均层底埋深7.26m;层厚0.50~3.60m,平均厚度1.79m;层底标高-5.33~0.53m,平均层底标高-3.40m。

本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局部未揭露。

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0次,实测击数34~46击,平均39.1击,修正后29.9~39.6击,平均34.5击。

本层土具低压缩性。

5强风化二长花岗岩(成因lcηγ24)

灰黄色,密实,饱和。

中粒结构,其构造已不易辨,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岩心破碎,呈砂状,局部含少量二长花岗岩岩块。

本层层底埋深4.90~13.10m,平均层底埋深10.16m;层厚0.60~4.70m,平均厚度2.97m;层底标高-9.38~-0.27m,平均层底标高-6.31m。

本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局部未揭露。

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9次,实测击数53~68击,平均60.8击,修正后45.9~56.8击,平均52.0击。

本层具不可压缩性。

6中风化二长花岗岩(成因lcηγ24)肉红色,灰黄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含少量黑云母。

岩心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

上部风化较严重,岩面粗糙。

岩心采取率约为85%,RQD约为70%。

岩石属较硬岩,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级。

本层在勘探深度内均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6.80m,最大孔深18.00m。

本层在场区普遍分布。

本层不具压缩性。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岩石试验指标分层统计表”、“标准贯入试验分层一览表”。

5岩土工程评价

5.1地基土力学性质分析

纵观场区土层分布相对稳定,厚度较均匀。

1层素填土,松散~稍密,湿~饱和。

为欠固结土,力学性质较差。

未经处理不宜直接做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2层中砂,松散,饱和。

局部混淤泥较多,偏软,具中压缩性,力学性质一般,经适当处理可做为一般子项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3层残积土,硬塑,具中压缩性,力学性质较好;

4层全风化二长花岗岩,原岩结构已破坏,风化为砂土状。

具低压缩性,力学性质较好;

5层强风化二长花岗岩,岩心破碎,呈砂状,少量呈碎块状,厚度较大,强度高,力学性质较好;

6层中风化二长花岗岩,岩心呈短柱状、长柱状,局部因风化较破碎,力学性质好。

可做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5.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有关规定采用原位测试、理论公式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场区内各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