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6912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

 

9.《周礼·考工记》载:

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10.《汉书·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图5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13.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

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

 

29.(16分)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

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

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4分)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4分)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8分)

 

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

”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

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6分)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4分)

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

……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

……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6分)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4分)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8分)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

 

9.《周礼·考工记》载:

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解析】

考点: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周代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D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城”东西南北井然有序。

答案:

B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没有关系。

10.《汉书·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

考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

商人不得购买土地(“名田”),是为了防止商人兼并土地,保护小农;违反禁令者,没收田地与财物。

A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材料体现对商人购买土地进行处罚,并不是加强商人户籍管理,排除C;B项也与材料含义无关。

答案:

D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教程必修1+2》第135页有关于重农抑商的详细介绍及评价,内容涉及正选项。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解析】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国家行政权早在秦朝已转移到君主手中,排除B;元朝宰相权力相权反弹,排除C;自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以来,世卿世禄制已被打破,排除D。

答案:

A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必修1+2》第17页,有如下文字:

中央权力愈来愈大,地方权力愈来愈小。

第18页:

“元朝:

一省二院,相权反弹。

(忽必烈改制)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六部归入中书省。

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可帮助考生解答本题。

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图5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解析】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清雍正以前,上谕一般是由内阁大学士或南书房的侍臣撰拟。

雍正七年(1729)军机处设立后,上谕统由军机处撰拟。

对考生来说,难度太大,不过学生可以蒙对,因为好多学生不知道清朝有“内阁”。

答案:

C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有关于军机处的详细解读。

《四版本合一教程必修3+选修》第275页有清朝所有皇帝世系,可帮助考生定位材料所处时代。

清朝世系“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13.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解析】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1923年,陈独秀,中国革命新方向。

武装革命、民族革命早在之前就已发生(孙中山革命)。

答案:

B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教程》内容比单一版本教科书内容更详尽。

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

考点: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20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认为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苏联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指“集体农庄”——“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人民公社与集体农庄有惊人的一致。

答案:

D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有关于人民公社与苏联集体农庄的详细文字。

《四中版本合一教程必修1+2》第188页,有如下文字: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①内容:

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

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

“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④缺点:

为追求集体化速度,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违背了自愿的原则。

把农民的住宅、牲畜、家禽等收归公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农牧业产量一度明显下降。

在相当长时间内忽视农业的投资和发展,对农民剥削过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业发展长期停滞落后。

在当前俄国的教科书中,把20~30年代之交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称为“第二个农奴法”。

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

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解析】

考点:

美国联邦制的建立,1787年宪法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万世联合幸福船”,“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指新建立的联邦制,……愚蠢船主的船离港——指被淘汰的邦联制。

材料反映了美国由邦联到联邦的转变。

答案:

A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

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解析】

考点: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李贽那个时代,中国资产阶级无从谈起。

答案:

C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必修3+选修1234》中关于李贽和文艺复兴的详尽解读。

 

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

【解析】

考点:

中国的近代化。

能力:

史料分析、对比、综合能力,基础知识。

解析:

注意材料的出处及时间;注意题目设问,一问一答,别漏掉问题。

答案:

(1)特点:

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

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

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

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中版本合一教程》第三册《解题技巧》有详尽的解题技巧。

《四合一教程必修1+2》有关于“中体西用”的具体解读,可帮助考生顺利解答本题。

《四种版本合一》详尽的知识点足够考生从中提取答案,

29.(16分)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

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

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4分)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4分)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8分)

【解析】

考点:

科技革命,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基础知识。

答案: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解题技巧》,本题不难作答。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原因:

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原因: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

”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

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6分)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4分)

【解析】

考点:

王安石变法。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答案:

(1)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必修4+选修1234》有详细讲述。

与本题答案完全一致。

在《王安石变法》导入语中,就引用如下文字: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有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描写王安石:

“如今说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

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终。

假若有名誉的时节,一个瞌睡死去了不醒,人还千惜万惜,道国家没福,恁般一个好人,未能大用,不尽其才,却到也留名于后世。

及至万口唾骂时,就死也迟了。

这到是多活了几年的不是!

那位宰相是谁?

在那一个朝代?

这朝代不近不远,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

”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中,有:

⑴保守派百般阻挠和破坏;⑵用人不当,执行不善。

一批有才无德的小人执行新法借机敲诈盘剥,损害百姓利益。

如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官员强制农民借贷且随意提高利息,募役法变相加重了人们负担,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引起民众不满。

新法实际效果与主观设想相差甚远。

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

……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

……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6分)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4分)

【解析】

考点:

辛亥革命。

能力:

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答案:

(1)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行预备立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

(答出三个要点即可)

(2)起初,清政府拒绝实行共和,派兵镇压革命军;后来,迫于革命形势发展,清帝不得不宣告退位。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教程》有详细描述。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8分)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解析】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注意时间,1938年7月,考虑当时的二战形势即可作答。

答案:

(1)①的依据:

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②的依据:

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③的依据:

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

④的依据:

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

《四种版本合一必修3+选修1234》中有详细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