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69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B.人身自由权C.受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__。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_______。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

___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

30.主张"

有教无类"

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阶段。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____。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_______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2.有学者说:

“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3.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初期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的任务

5.平常所说的三结合教育,这三结合是指( 

A.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 

B.教师、学生、教室的三结合 

C.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结合 

D.教科书、实验室、网络的三结合

6.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A.鲁迅 

B.徐特立C.陶行知 

D.梁启超

7.中小学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因为( 

A.教师都要评职称 

B.写写论文,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C.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D.没事找事做

8.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 

A.孟子 

B.荀子 

C.扬雄 

D.老子

9.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A.坚持教师为中心 

B.坚持教材为中心 

C.实施因材施教 

D.实施标准化考试

10.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

2、学制

3、教育方针

4、激情

5、心境

6、热情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遗忘

2、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第三套

一、填空题

1、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2、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3、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4、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5、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7、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1、教学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

3、课程

三、单项选择题

1.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2.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 

情 

B.知 

行 

C.意 

D.知 

3.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者“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客体

B.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

C.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

D.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

“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5.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 

A.10年 

B.6年 

C.9年 

D.12年

6.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B.英国哲学家培根 

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D.英国哲学家洛克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8.“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 

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0.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四、简答题

1、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2、简述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

第四套

1、德育是____、____、____的总称。

2、德育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即____、____、____。

4、德育过程通常由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

6、德育过程的基础是________。

7、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

晓之以理,____,____,____"

8、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学校德育

2、陶冶法

3、说服法

三、选择题

1、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

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2、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3、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4、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5、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  )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孔子  D、夸美纽斯

6、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7、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8、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2、简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3、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第五套

1、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____。

2、率先使用"

班级"

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____。

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____。

4、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美国管理学家____。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6、____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1、班级2、班级管理3、平行管理4、目标管理

1、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  )的"

平行影响"

的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 B、马可连柯 C、巴班斯基 D、乌申斯基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

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5、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  )

6、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

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如何形成和培养班集体?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第六套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5.在现代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策略是( 

A.增大劳动力数量 

B.延长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9.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10.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

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A.教育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2.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其中这“三个结合”是指( 

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C.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相结合 

D.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E.政府办学与民间办学相结合

3.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4.教师必须要培养的基本教育能力素养有( 

A.语言表达能力 

B.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C.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E.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5.学校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它的意义在于( 

A.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

B.有利于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D.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E.可以让学生有赚钱的机会

6.我国社区教育主要类型是( 

A.以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B.以教师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C.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D.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教育

E.以家庭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7.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 

A.教育观 

B.人才观 

C.应试升学观D.教育质量观 

E.精英教育观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D.卢梭的《爱弥儿》

E.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9.学校的产生一般需要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 

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

B.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达到一定程度

C.脑、体劳动的分离

D.教育经验的积累

E.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

10.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教育的价值取向 

B.教育的内容

C.学校课程的结构 

D.教育的方法

E.教材的编排

三、填空题

1.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 

)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2.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 

)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4.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 

)教育。

5.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法。

6.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形式的( 

)性。

四、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育合力

3.个人本位

五、简答题

1.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3.社会实践有什么功能?

第七套

1.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3.《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4.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