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328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docx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83汇总教学教材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1、安全生产:

一般意义上讲,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生产管理:

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4、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分别为: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损伤、起重伤害、触电(物车机起电);

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淹灼火坠塌)

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冒水炮药瓦)

锅炉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其他爆炸(锅容毒窒他)

5、事故隐患:

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6、事故隐患分为:

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7、危险: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8、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R=f(F,C)【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9、海因里希法则:

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1:

29:

300。

10、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11、第一类危险源:

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

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2、重大危险源:

长期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3、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

物质的危险特性及数量。

14、本质安全:

①失误——安全功能;②故障——安全功能

15、本质安全是生产中的“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16、安全生产管理原理: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17、系统管理具有6个特征:

相关性,集合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18、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整反封):

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9、动态相关性原则:

如果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都处于静置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0、整分合原则:

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1、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22、封闭原则: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23、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激动能行):

激励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行为原则

24、激励原则: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25、动力原则: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26、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27、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因3E本):

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28、偶然损失原则:

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

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9、因果关系原则:

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时必然的。

30、3E原则:

工程技术、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31、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32、海因里希将事故连锁过程概括为五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无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33、哈登认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试驾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34、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种:

①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水力采煤代替火药爆破)

②限制能量(利用低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防止机械伤害,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防止个别飞石伤人)

③防止能量蓄积(应用低高度位能,控制爆炸气体浓度,利用避雷针放电)

④控制能量释放(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

⑤延缓释放能量(安全阀、逸出阀控制高压气体,采用全面崩落法管理煤巷顶板,控制地压,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

⑥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触电,矿山探放水可以防止透水,抽放瓦斯可以防止瓦斯爆炸)

⑦设置屏蔽措施(安装在机械转动部分外面的防护罩,安全围栏,个体防护用品)

⑧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防火门,防火密闭)

⑨提高防护标准(用耐高温、耐高寒、高强度材料制作的个体防护用具)

10改变工艺流程(用无毒少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物质)

11修复或急救(治疗和矫正,恢复原有功能,搞好紧急救护)

35、安全第一:

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2、安全生产表转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最高。

3、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①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②检维修过程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③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之不用;④却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4、重大危险源计算:

q1/Q1+q2/Q2+……+qn/Qn≥1

5、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6、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取决于:

①毒性等级②物质状态③气味④重度。

7、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经济损失表示。

8、最大危险原则:

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9、概率求和原则:

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10、用A8=lg(B1)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1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

一级重大危险源:

A*≥3.5;

一级重大危险源2.5≤A*<3.5

三级重大危险源:

1.5≤A*<2.5

三级重大危险源:

A*<1.5

11、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重要保障、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议,其核心就是: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1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

清晰安全管理的责任界面。

1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

起草、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

1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除每年审查和修订外,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16、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7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国有企业由厂长或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18、除煤矿以外的从事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风险抵押金的存储标准:

1小型企业不低于30万;

2中型企业不低于100万;

3大型企业不低于150万;

4特大型企业不低于200万;

每一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500万不再存储。

19、煤矿企业的存储标准:

①3万吨以下(含3万吨)存储60万—100万;

②3万吨以上至9万吨(含9万吨)存储150万-200万;

③9万吨以上至15万吨(含15万吨)存储250万-300万;

④15万吨以上,以300万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

20、煤矿企业累计达到600万是,不再存储。

21、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必须做到“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22、企业未按规定缴存和使用安全风险低压机的,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以上3万以下罚款,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整改的,责令停业整顿。

2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核心是:

安全技术措施。

24、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类: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措施、其中与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25、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分:

防止事故发生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26、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消减故限隔):

消除危险源、减少故障和失误、故障-安全设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

27、减少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隔设个避):

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援救。

28、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原则:

①必要性与可行性原则②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原则③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④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29、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

①安全技术措施②卫生技术措施③辅助措施④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30、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可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对于已经受理的申请,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诉申请人。

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31、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

32、采购旧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①具有原使用单位注销登记证明;②具有完整安全技术档案;③经定期检验合格。

33、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有效期满前60天内,向发证机关申请。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有关部门登记。

生产检验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检验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

34、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设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负责人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

35、调整工作岗位和离岗后从新上岗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原则上由车间级组织。

36、岗位安全教育培训:

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考试、专题安全教育培训。

37、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以车间班组为单位开展,重点是:

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培训、事故案例教育。

38、安全检查表一般包括: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

39、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①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②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③隐患的治理方案。

40、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内容:

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41、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进场审查。

42、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43、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种典型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44、三证一标志:

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安全标志。

45、用人单位的对劳动用品的三会:

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46、购买的劳动防护用品须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47、防护用品标志位古代盾牌形状,取“防护”之意;“LA”表示“劳动安全”。

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

48、标识规格:

①焊接护目镜、焊接面罩、防冲击护眼具:

18mm×12mm;

②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

27mm×18mm;

③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导电鞋等:

39mm×26mm;

④安全带、安全网:

69mm×46mm

49、发包单位应在开工前想承包商收取安全风险抵押金,安全风险抵押金一般为工程总造价的5%。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1、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

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结合;国家检查与地方监管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结合。

2、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

安全中介、社会公众、工会、新闻媒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3、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4、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③坚持预防为主原则;④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⑤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⑥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原则。

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

事前监督管理、事中监督管理、事后监督管理;

事前监督管理:

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审批(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安管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等)

事中监督管理:

日常检查、安全大检查、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许可证的监督检查等。

事后监督管理:

发生事故后应急救援、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处理有关人员、提出防范措施等。

6、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

7、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日常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

重点监察:

安全生产许可证监察、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监察

专项监察:

瓦斯治理和停产整顿、高瓦斯矿井和突出矿井是否按规定进行瓦斯抽放;是否安装监测系统;该停的矿井是否停产等。

定期监察:

经过春节后,矿井恢复生产,年底,突击生产等。

8、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

具有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的特点。

9、目前对特种设备建立两项制度:

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设计、制

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监察制度。

10、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

主要对从事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的单位实施资格许可,对部分产品出厂实施安全性能检验。

设备准用制度:

对在用的特种设备通过实施定期检验,注册登记,实行准用制度。

第四章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2、安全预评价:

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3、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内容主要包括:

①前期准备;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③划

分评价单元;④选择评价方法;⑤定性、定量评价;⑥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

议;⑦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⑧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4、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①前期准备,②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③划分

评价单元,④定性、定量评价,⑤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⑥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⑦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5、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①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②组建评价组;

③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故障、规范;④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

础资料;⑤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

6、安全验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①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②符合性评价和

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③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④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等。

7、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包括:

①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②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③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条件,

对达不到安全验收要求的评价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建议。

8、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很多,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

因”、“参照事故类别(20类)”、“职业健康”的方法进行分类。

9、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

坏而造成的事故。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12、按安全评价结果量化程度,安全评价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量安全评价

方法。

13、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

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14、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

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

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

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15、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在大量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获得的指标或

规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计算。

16、属于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

1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一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然后分

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

18、故障树分析:

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

19、分析的对象事件即为顶上事件,对所查出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冲中找出后果

严重且较易发生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20、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

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需要,

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

21、安全评价机构与被评价餐位存在投资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

物资供应等各种利益关系的,不得参与关联项目的安全评价活动。

22、取得安全评价机构资质需经过初审、条件核查、许可审查、公示、许可决定等

程序。

23、条件核查包括:

资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等三个阶段。

24、安全评价机构编制的安全评价控制文件主要包括:

内部资源管理、项目管理、

人员管理、公共资源管理、机构管理。

(内项人公机)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1、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可分:

生产过程总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有害因素:

化学过程、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劳动过程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捕猎体委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诊疗。

3、界定法定职业病的四个基本条件:

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③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④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4、职业病分类:

10类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

化学因素致职业中毒56种。

5、职业卫生防治遵循三级预防原则:

第一级:

病因预防,第二级:

发病预防,第三级:

在病人患职业病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6、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

分为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

7、呼吸性粉尘:

空气动力学直径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8、发病人数前三:

矽肺、煤尘肺、铸工尘肺。

9、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

10、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可分为:

微毒、低毒、中等毒、高毒、剧毒。

11、毒性大小依次为:

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

12、生产性毒物的存在方式:

气态:

氯气、一氧化碳;蒸汽:

苯、丙酮、酚、三氧化二砷

13、空气动力噪声:

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式发动机、汽轮机。

电磁噪声:

电磁式震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

14、噪声聋、手臂震动的局部震动病、白内障、电光性眼炎、放射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等列为职业病。

15、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方法:

检查表法、类比法、定量法。

16、职业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组织管理

17、职业危害防治监督检查主要内容:

①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

②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

③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

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

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

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

7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

8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

9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18、职业卫生管理的前期预防管理:

①职业危害申报②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③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

1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20、进行新建、改建、矿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1、在技术、工艺或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22、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23、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项原申请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24、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周期:

①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健康检查1次,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每1年1次。

②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

③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每3年一次,超过国家标准,每2年1次

④煤工尘肺患者每1-2年检查1次。

第六章应急管理

1、应急演练按组织方式分:

桌面演练、实战演练。

2、应急演练按演练内容分:

单项演练、综合演练。

3、应急演练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

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研究性演练

4、桌面演练:

目的是各级应急部门、组织和个人在较轻松的环境下,明确和熟悉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协调配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战演练:

参演人员在贴近实际状况和高度紧张的环境下,根据演练情景的要求,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应急响应任务,以检验和提高相关应急人员的组织指挥、应急处置以及后勤保障等综合应急能力。

6、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主要包括:

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改进。

7、实施阶段主要包括:

①演练前检查②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③演练启动④演练执行⑤演练结束与意外终止⑥现场点评会

8、现场点评会主要包括:

专家点评、领导点评、演练参与人员的现场信息反馈。

9、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10、事故应急预案层次:

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11、单项预案:

主要是针对临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作出的安排。

12、事故应急预案基本结构:

1+4;

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

13、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包括:

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

是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14、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

①应急预案概况②事故预防③准备程序④应急程序⑤现场恢复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5、消除危害后果:

应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

16、应急管理包括:

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17、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分为3级。

18、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

19、预警系统级别:

红(一级)、橙(二级)、黄(三级)、蓝(四级)

第七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1、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为受到处理不放过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分为:

一般事故: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

3人(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含10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