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7435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docx

骨科考试复习重要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损伤与疾病的一门学科。

l《五十二病方》:

破伤风最早记载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

l春秋战国《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骨伤科理论基础

l南北朝时期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l秦汉华佗首创以麻沸散麻醉,进行骨外科手术

l晋朝葛洪《葛洪肘后卒救方》最早记载用竹片作夹板固定治疗骨折,首创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法整复,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论述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重要性,记载烧灼止血法

l唐朝孙思邈著最早用文字记载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至今仍为复位的首选方法。

l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科专书,骨折脱位分为骨折、脱位、内伤三大证型,首次记载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椅背复位法,最早记载用杉树皮制作夹板固定骨折。

“首次记载将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内、外翻两型”,内伤七步治疗法

l元代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创造“双踝悬吊法”悬吊复位治疗脊柱骨折,金镞正骨科

l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手法复位要领“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与内”以及整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骨伤病的分类病因(大小标题)病机的损伤与气血的关系伤气伤血p15

骨伤病的分类损伤、骨病

损伤的症状体征骨病的症状体征(尤其特殊症状体征)

损伤症状体征:

一般:

疼痛和压痛、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

特殊:

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骨病症状体征:

一般: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特殊:

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骨与关节检查法(尤其肢体长度测量法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中立位0°法与邻肢夹角法肌力测定标准临床检查法的特殊检查法要知道什么试验适用于什么疾病尤其直腿抬高试验密耳征)

肢体长度测量法:

上肢长度:

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上臂长度: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前臂长度:

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下肢长度:

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使用)

大腿长度:

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小腿长度:

膝关节内缘至内踝,或腓骨头至外踝下缘

l中立位0°法:

先确定每一关节的中立位为0°,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位0°,完全屈曲时可成为140°

l 邻肢夹角法:

以两个相邻肢体所构成的夹角计算。

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180°,完全屈曲时可成40°,那么关节活动范围是140°(180°~40°)

l肌力分级:

0级:

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Ⅰ级:

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Ⅱ级: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

Ⅳ级:

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Ⅴ级:

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的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Ⅵ级:

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l特殊检查法

颈椎:

分离试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深呼吸试验、超外展试验

1、分离试验(引颈试验):

 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者。

2、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击顶试验或Spurling征)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腰部:

压胸试验、直腿抬高试验、拾物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背伸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sign)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

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阳性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腿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多为较大或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

骨盆 骨盆挤压试验、骨盆分离试验、骨盆纵向挤压试验、屈膝屈髋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床边试验、髋外展外旋试验、斜扳试验

1、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骨盆纵向挤压试验

骨盆挤压试验(Pelviccompressiontest)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2、髋外展外旋试验(“4”字试验) 又称帕切克(Patrick)试验:

阳性提示骶髂关节病变与同侧髋关节病变,股骨头坏死。

3、屈膝屈髋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床边试验、斜扳试验

肩部:

搭肩试验、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直尺试验、疼痛弧试验、冈上肌腱断裂试验

1、搭肩试验(肩关节内收试验) 又称杜加(Dugas)试验;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撘肩试验阳性。

提示肩关节脱位。

2、疼痛弧试验(Painfularctest); (60°~120°疼痛阳性)

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

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3、冈上肌腱断裂试验 阳性提示冈上肌腱断裂

(30°~60°不能上举,超过60°可主动上举)

肘部:

腕伸肌紧张试验、密耳征、屈肌紧张试验、叩诊试验、肘三角与肘直线试验

密耳征(Mill征)

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握住肘部,嘱患者肘关节伸直位握拳,然后另一首使患者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若患者肱骨外上髁部疼痛则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

腕和手部:

握拳试验、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舟状骨叩击试验、腕管叩击试验、指浅屈肌试验、指深屈肌试验

腕和手部的畸形:

(1)腕部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

(2)爪形手——尺神经损伤;

(3)铲形手——正中神经尺神经合并损伤;

(4)腕下垂——桡神经损伤;

(5)锤状指——指伸肌腱止点及附近断裂。

髋部:

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托马斯征、髋关节过伸试验、“望远镜”试验、蛙式试验、下肢短缩试验

蛙式试验 阳性提示可能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膝部:

回旋挤压试验、挤压研磨试验、抽屉试验、侧方挤压试验、浮髌试验

1、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test)又称为回旋研磨试验。

取仰卧位,使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使足跟碰触臀部。

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住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髁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

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在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位伸直膝关节时,出现膝关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

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2、研磨试验 又称阿普莱(Apley)试验、膝关节旋转提拉或旋转挤压试验。

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

3、膝内外翻应力试验 检查内、外侧副韧带。

4、抽屉试验(Drawertest)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5、浮髌试验 膝关节腔内有积液。

膝关节三联征:

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前交叉韧带三者合并损伤

踝部:

踝关节背伸试验、伸踝试验、足内外翻试验、提踵试验、跖骨头挤压试验、跟轴线测量

l神经支配、损伤检查:

1、桡神经:

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前臂伸肌群肌萎缩和腕下

垂(垂腕),前臂后侧、手背桡侧两个半手指的感觉障碍。

2、正中神经:

损伤后,手部出现大鱼际肌萎缩,对掌肌麻痹,

掌心凹陷消失,称为“猿手”。

正中神经损伤时,发生手掌的桡侧三个半手指和手背桡侧三个手指的末节感觉障碍。

3、尺神经:

损伤后手的尺侧皮肤,包括掌侧面的一个半手指和背侧面的两个半手指皮肤出现感觉障碍。

“爪形手”畸形。

夹纸试验阳性。

4、腓总神经:

腓深神经损伤时胫前肌、踇长伸肌肌力减弱或消失,第1、2趾之间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

腓浅神经损伤时腓骨长短肌减弱或消失,足背的大部皮肤减弱或消失。

腓总神经损伤以上所述肌力及感觉均减弱或消失。

(垂足)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的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辩证治法要记方法例如初期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骨病内治法的温阳驱寒法和祛痰散结法外治法例如敷贴药有药膏膏药药散手法的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

l内治法

损伤三期辩证治法:

1)初期:

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开窍活血法;

2)中期:

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续法”,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

3)后期:

伤后7-8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

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舒筋活络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骨病内治法:

温阳驱寒法阴寒内盛之骨痨或附骨疽

祛痰散结法骨病见无名肿块,痰浊留滞于肌肉或经隧之内者

l外治法

敷贴药:

药膏、膏药、药散

搽擦药:

酊剂、油膏与油剂

熏洗热敷药:

热敷熏洗、湿敷洗涤

热熨药:

坎离砂、熨药、其他

l手法正骨八法:

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作用:

整复移位,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保健强身

固定的外固定适应症和禁忌症固定垫一般安放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固定垫种类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l固定

夹板固定(重点):

骨折复位后选用不同的材料,根据肢体的形态加以塑形,制成适用于各部位的夹板,并用系带扎缚,以固定垫配合保持复位后的位置的固定方法

一、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

①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②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二、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

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

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三、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即扎带的拉力为800g左右,此松紧度最适宜。

四、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

如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紫暗,麻木,屈伸活动障碍并伴剧痛者,应及时处理。

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夹板进行检查,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

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一般在4日内,因复位继发性损伤,局部损伤性炎症反应,夹板固定后静脉回流受阻,组织间隙内压有上升的趋势,可适当放松扎带。

以后组织间隙内压下降,血循环改善,扎带松弛时应及时调整扎带的松紧带,保持1cm的正常移动度。

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以内要经常检查,如有移位及时处理。

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练,并将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取得患者的合作,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⑦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

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固定垫:

一般安放在夹板与皮肤之间,

分为平垫、塔形垫、梯形垫、高低垫、抱骨垫、葫芦垫、横垫、合骨垫、分骨垫、大头垫

皮肤牵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骨牵引颅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肋骨牵引的适应症布托牵引的适应症

l骨科常用的持续牵引法有:

皮肤牵引、骨牵引、布托牵引

皮肤牵引

适应证:

骨折需要持续牵引疗法,但又不需要强力牵引或不适于骨骼牵引、布带牵引者。

如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儿轻度关节挛缩症、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肱骨髁上骨折因肿胀严重或有水疱不能即刻复位者

禁忌证:

皮肤对胶布过敏者;皮肤有损伤或炎症者;肢体有血循环障碍者,如静脉曲张、慢性溃疡、血管硬化及栓塞等;骨折严重错位需要强力牵引方能矫正移位者

骨牵引:

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骨圆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适应证:

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②不稳定骨折、开放性骨折③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④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⑤颈椎骨折与脱位⑥无法实现皮肤牵引的短小管状骨骨折,如掌骨、指(趾)骨骨折⑦手术前准备,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⑧关节挛缩畸形者⑨其他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

禁忌证:

①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②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③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者

操作方法适应证:

颅骨牵引:

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

尺骨鹰嘴牵引:

适用于难以复位或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和髁间骨折

股骨髁上牵引:

适用于股骨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进针方向:

穿针时一定要从内向外进针,与股骨纵轴成直角。

胫骨结节牵引:

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

进针方向:

由外侧向内侧进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

跟骨牵引:

适用于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骨的正常生理弧度。

肋骨牵引:

适用于多根多段肋骨骨折造成浮动胸壁,出现反常呼吸时

布托牵引:

系用厚布或皮革按局部体形制成各种兜托,托住患部,再用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兜托和重量进行牵引

分类适应证:

颌枕带牵引:

适用于无瘫痪的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等

骨盆悬吊牵引(骨盆布兜悬吊固定):

适用于耻骨联合分离、骨盆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骶髂关节分离等

骨盆牵引带牵引: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等

创伤急救原则创伤救护步骤急救五大技术止血尤其止血带止血法的操作方法伤口一般分为创面创缘创腔和创底清创术的步骤

l创伤急救

1、现场急救五大技术:

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急救的原则:

先抢后救、检查分类、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整体治疗

3、创伤救护的步骤:

先止血,包扎,固定,然后正确搬运和及时转送。

同时应保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对心跳与呼吸骤停复苏,及时救治创伤昏迷等危急重症患者,积极防止休克与多器官衰竭等各种并发症。

4、止血(尤其止血带止血法的操作方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躯干、四肢血管伤

指压止血法:

肢体主要动脉损伤、出血迅猛需立即控制者

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用加压包扎止血法无效者

操作:

上肢缚于上臂上1/3处,下肢缚于大腿中上1/3处,前臂和小腿禁用止血带。

在扎止血带部位先用1-2层软敷料垫好,上止血带时先将患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

若用橡皮管止血,则用手握住橡皮管一端,拉长另一端缠绕肢体两圈,松紧以不出血为度,在肢体外侧打结固定。

用气压止血带,缚上后充气直至达到有效止血

钳夹止血法

血管结扎法:

无修复条件而需长途运送者

创口一般分为创面、创缘、创腔、创底

l清创术的步骤P88

清创术的时限:

6~8小时以内——彻底清创,消灭污染,清除异物和失活组织,使污

染伤口变成外科伤口;

>8小时——根据受伤部位、伤口情况决定是否清创缝合;

>24小时——不宜清创。

仅用纱布包扎敞开的伤口,石膏或牵引固

定伤肢,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经过观察,延期缝合或植皮。

周围血管损伤常见病理类型血管断裂完全断裂与部分断裂的概念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神经损伤的症状体征尤其畸形

l周围血管损伤

常见病理类型:

血管部分和完全断裂、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受压、创伤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完全断裂:

四肢主要血管若完全断裂,多有大出血,可合并休克或肢体缺血性坏死

部分断裂:

可有纵形、横形或斜形的部分断裂,由于动脉收缩使裂口拉开扩大,不能自行闭合,常发生大出血,因此有时比完全断裂出血更多。

部分出血可暂时性停止,但要警惕再次发生大出血;部分可形成创伤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

损伤原因开放性损伤锐器伤、撕裂伤、火器伤

闭合性损伤牵拉伤、神经挫伤、挤压伤

损伤分类神经断裂、轴索断裂、神经失用

神经损伤的症状体征(尤其畸形):

畸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腱反射的变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本身的变化

畸形:

由于神经损伤,肌肉瘫痪而致,多发生在伤后数周或更长一端时间内。

如桡神经损伤后出现的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爪形指、正中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猿手、腓总神经损伤后出现的足下垂等

创伤性休克概念病因病机脂肪栓塞综合征概念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概念挤压综合征概念

l创伤性休克:

机体遭受严重的创伤,导致出血和体液渗出,使有效循环量锐减,激发疼痛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影响心血管功能,引起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微循环衰竭、急性氧代谢障碍和内脏损害为特征的全身反应综合征

症状体征:

①意识与表情;②皮肤:

苍白湿冷口唇紫绀;③脉搏:

100~120次每分,心力衰竭时脉微欲绝;④血压降低;⑤呼吸困难或发绀;⑥尿量减少⑦中心静脉压(CVP)降低

l脂肪栓塞综合征:

指人体严重创伤骨折或骨科手术后,骨髓腔内游离脂肪滴进入血液循环,在肺血管床内形成栓塞,引起一系列呼吸、循环系统的改变,病变亦肺部为主,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皮下及内脏淤血和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l筋膜室综合征:

指在一密闭间室内,由于压力升高影响血液循环,而造成间室内肌肉、神经等组织不可逆的损害。

典型“5P”征,即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s),无脉(Pulseless),瘫痪(Paralysis)以及拉伸骨筋膜室时产生的疼痛(Pain)。

主要表现是缺血性肌挛缩。

多见于上肢肱骨髁上骨折、前臂双骨折,下肢股骨髁上骨折、胫骨上端骨折。

上肢前臂掌侧可见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

治疗原则:

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少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l挤压综合征是肌肉丰厚部位受重物长时间压迫,解除后出现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血症、急性肾衰竭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的综合征。

骨折外因骨折移位的方式分类并发症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重点)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和功能复位标准)

l骨折:

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1、骨折外因: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3)筋肉牵拉力,如肱骨下1/3骨折、髌骨

(4)累积性力,如第2/3趾骨骨折、腓骨下1/3骨折。

2、骨折常见的5种移位:

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3、骨折的分类:

(1)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

闭合骨折、开放骨折

(2)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

单纯骨折、复杂骨折、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

(3)根据骨折线形态分类:

横断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儿童)、嵌插骨折(常见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裂缝骨折(颅骨、肩胛骨)、骨骺分离(儿童和青少年)、压缩骨折(脊柱、跟骨)

(4)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

稳定骨折、不稳定骨折

(5)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

新鲜骨折、陈旧骨折

(6)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

外伤骨折、病理骨折

4、骨折的主要症状:

(1)疼痛和压痛 

(2)肿胀和瘀斑 (3)功能障碍

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2)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3)骨擦音

5、骨折早中期并发症:

创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

内脏损伤 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

重要血管损伤 动脉损伤①开放性骨折合并动脉破裂则鲜血喷射流出②骨折压迫或刺伤可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液不畅或完全不通,导致血栓形成③动脉被骨折端刺破,形成局部血肿,后期形成假性动脉瘤;若动静脉同时被刺破,可形成动静脉瘘

重要动脉损伤后,肢体远侧疼痛、麻木、冰冷、苍白或发绀、脉搏减弱或消失

缺血性肌挛缩(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的严重后果)爪形手、爪形足

上肢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前臂双骨折

下肢多见于股骨髁上或胫骨上段骨折

晚期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压疮、尿路感染和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

损伤性骨化(肘关节损伤多见)

缺血性骨坏死:

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手舟骨腰部骨折并发近侧段坏死多见

6、骨折愈合三期:

“瘀去、新生、骨合”

血肿机化期(3w)、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后4-8w)、骨痂改造塑形期(骨折8-12w)

血肿机化期  纤维连接

原始骨痂形成期 膜内化骨、内骨痂和外骨痂、软骨内成骨

骨痂改造塑形期 骨性连接

7、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感,无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自动或被动)。

(3)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功能测定:

外固定解除后,

上肢:

能平举1kg达1分钟者。

下肢:

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者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者。

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骨性愈合标准:

(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条件。

(2)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骨折线消失或接近消失

8、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健康情况

(2)局部因素断面的接触;断端的血供;损伤的程度;感染的影响;固定和运动

9、骨折的治疗原则:

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顾、医患合作。

10、骨折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

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线上的关系)完全良好。

(2)功能复位:

骨折移位虽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

A、对线:

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成角移位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

B、对位:

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左右

C、长度:

儿童下肢骨折缩短不得超过2cm,成人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l肘关节功能位,屈曲90°。

腕关节功能位,背伸15°。

膝关节功能位,屈曲30°。

l手法整复要点:

早、稳、准、巧。

各论

锁骨骨折多发生于中1/3及病因病机

l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1/3处,尤以幼儿多见。

中1/3骨折患者,内侧段可因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由于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的牵拉而向前下方移位。

幼儿锁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骨折往往向上成角(以颈腕吊带保护,限制活动2-3周)。

较大儿童或成人需复位,常用“∞”字绷带固定4-6周。

l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的骨折,多因跌倒时手掌或肘部先着地,传达暴力所引起。

1、解剖:

肱骨外科颈位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是解剖上的薄弱处,故易发生骨折。

2、临床分型:

外展型、内收型、嵌插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