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7704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制镁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酒精杀菌消毒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2 s后取出,能观察到火柴梗(  )

A.均匀地变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实验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提示:

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40℃)(  )

A.

B.

C.

D.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B.糖水C.食醋D.大理石

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

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③B.②和④C.②④和⑤D.②和③

7.【最新】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C.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垃圾分类投放以便回收利用

8.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

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大小不变

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9.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SO2:

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B.2Fe:

表示2个铁原子

C.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S2﹣:

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0.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11.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12.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甲:

乙:

丙=23:

17: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丙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C.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

D.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13.“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

C.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D.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14.“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归纳与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

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5.X、Y、Z三种物质含有碳元素,根据下列三个化学方程式:

①Z+Y

2X;②2X+O2

2Z;③Y+2CuO

Z↑+2Cu,试确定X、Y、Z分别是(  )

A.C、Cu、CO2

B.CO、C、CO2

C.CO、CO2、C

D.C、CO2、CO

二、填空题

16.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炭,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变化。

(2)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_____。

(均填序号)

①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

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

17.某方便面面饼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

(1)表中“钠”是指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B分子C元素

(2)针对网上流传的“能燃烧的面条不安全,是因为含有添加剂”的消息,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缺乏科学依据。

①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

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是可以燃烧的,淀粉充分燃烧的产物是_____;

②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三、简答题

18.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试管外壁有水时,不擦干直接加热:

________;

(2)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

________;

(3)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________;

(4)把大颗粒药品垂直投入试管中:

________。

19.碳酸氢铵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它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往试管里加入少量碳酸氢铵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碳酸氢铵所需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证明加热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0.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

①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

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_____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_____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_____。

五、计算题

21.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

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

(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1)m点的数值是_____。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_____反应。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解析】A、海水制镁有新的物质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包含着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酒精杀菌消毒是酒精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变性,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是根据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B

【详解】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2 s后取出,能观察到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这是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故选B。

3.C

【详解】

A、液体倾倒是将试管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试剂瓶标签朝掌心,且瓶塞倒放在桌面,错误;

B、读数时视线与凹面最低处平齐,错误;

C、检查气密性时,连接好仪器,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观察是否的气泡生成,正确;

D、加热使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内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瓶内的氧气,通过观察水面上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正确;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瓶内的氧气,通过观察进入集气瓶体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正确;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能使瓶内气压减小,水不会进人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D、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针筒内的氧气,通过观察活塞运动情况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正确;

故选C。

5.A

【分析】

根据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

【详解】

A选项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B选项糖水是由水和糖组成,属于混合物;C选项食醋是由醋酸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D选项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答案选择A。

6.B

【详解】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加快也能减慢),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②质量不变;④化学性质不变。

故选B。

【点睛】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他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7.A

【解析】

A、应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能禁止,正确;B、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C、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再排放,可以减少水污染,利于节能环保,错误;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错误。

故选A。

8.D

【解析】A、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确;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固、液、气三态变化实现的,正确;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大小不变,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正确;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常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9.B

【解析】

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Fe中的“2”表示铁原子的个数为2,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可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D、离子、分子、原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甲是钠,乙是氨气,钠和氨气反应生成氢气和X,X中至少含有钠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化合物。

根据“该反应中甲、乙、丙的质量比为23:

17:

1”,当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时,消耗钠、氨气的质量分别是46份、34份,则X中钠元素质量为46份,氮元素质量为34份×

×100%=28份,氢元素的质量为:

46份+34份﹣2份﹣46份﹣28份=4份,则X中钠元素、氮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6份:

28份:

4份=23:

14:

2,故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则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NH3=H2+2NaNH2,故该反应方程式中乙与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A、丙是氢气,属于单质,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

1,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

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正确;D、甲是钠,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

故选B。

13.D

【解析】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正确;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正确;C、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相似,形成过程复杂,属于化石燃料,正确;D、可燃冰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错误。

故选D。

14.C

【详解】

A、根据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C、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详解】

X、Y、Z三种物质含有碳元素,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O;2CO+O2 

2CO2;2CuO+C

2Cu+CO2,所以X是一氧化碳,Y是碳,Z是二氧化碳,故选:

B。

16.物理化学①④②③

【解析】

(1)白糖熔化变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时白糖发生了物理变化;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了化学变化;

(2)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木炭可以燃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中氧气不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

点睛: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17.C二氧化碳和水BC

【详解】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表中“钠”是指元素;故填:

C;

(2)①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是可以燃烧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淀粉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二氧化碳和水;

②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使人无法工作,故A错误;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能避免爆炸,故B正确;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能避免爆炸,故C正确;

D.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D错误。

故填:

BC。

18.会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会腐蚀胶帽标签会被腐蚀会打破试管底部

【详解】

(1)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有水、不擦干直接加热会引起试管炸裂;

(2)取溶液时,胶头滴管倒转过来会使溶液流入胶头,造成对胶头的腐蚀;

(3)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容易有溶液流到标签上,从而对标签造成腐蚀;

(4)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会打破试管底部。

19.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受热易分解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解析】

【详解】

(1)碳酸氢铵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2)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3)往试管里加入少量碳酸氢铵的方法是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4)加热碳酸氢铵所需的仪器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5)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20.分液漏斗BECaCO3+2HCl═CaCl2+H2O+CO2↑ACu、Cu2O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解答;【猜想假设】根据猜想①②结合Cu和Cu2O都是红色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实验反思】根据Cu2O+H2SO4=CuSO4+Cu+H2O解答。

(1)①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猜想假设】③Cu、Cu2O;【设计实验】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21.

(1)7

(2)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3)10.6%(4)11.1%

【详解】

根据图可以看出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氯化钙反应,所以m对应的pH为7;a→b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根据此段的质量变化求算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而计算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1)根据图可以看出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氯化钙反应,所以m对应的pH为7;

(2)a→b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3)a→b段质量变化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50g﹣147.8g=2.2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50g*x2.2g

x=10.6%

而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47.8g﹣147.8g=100g

设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6

100g*y100g×10.6%

y=11.1%

答:

(1)m点的数值是7;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4)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