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760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docx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

 

隔绝预防控制制度

 

一、隔绝预防的目的

 

隔绝预防,旨在防备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性疾病的流传,是针对外

 

源性感染,切断其流传门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一项重要的保护性措

 

施。

一是对感染源的隔绝,包含感得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及四周污染环境

 

的隔绝;二是保护性隔绝,对免疫受损、高危易感者的隔绝。

 

二、医院建筑布局的隔绝要求

 

1.医院建筑地区区分依据患者获取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

 

4个地区。

低危险地区(洁净区)包含行政管理区、教课区、图书室、生活服

 

务区等。

中等危险地区(半污染区)包含一般门诊、一般病房等。

高危险区

 

域(污染区)包含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极高危险区(要点保护区)包含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2.隔绝地区分分为洁净区、潜伏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病人通道和

 

医务人员通道(两通道)、建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问(两缓冲)并

 

有实质屏障和隔绝标记。

 

三、隔绝感染源的基根源则

 

1.传得病人与一般病人严格分开布置。

 

2.感得病人与非感得病人分区/室布置。

 

3.感得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布置。

 

4.同种病原体感得病人可同住一室。

 

5.可疑特别感得病人(包含可疑传得病人)应单间隔绝。

 

6.依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得病病期分别布置病人。

 

7.成人与婴少儿感得病人应分别布置。

 

四、不一样流传门路疾病的隔绝与预防基根源则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依据疾病的流传门路(接触流传、飞沫流传、空气流传和其余门路流传),采纳相应的隔绝与预防举措。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流传门路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纳针

 

对多种流传门路的隔绝与预防。

 

3.隔绝病室应有隔绝标记,并限制人员的进出。

 

4.各样隔绝的颜色标记:

黄色为空气流传的隔绝,粉色为飞沫流传的隔绝,蓝色为接触流传的隔绝。

 

五、接触流传的隔绝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流传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

 

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纳接触流传的隔绝与预防。

 

1患者的隔绝

 

1.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1.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纳有效举措,减少对其余患者、

 

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备

 

2.1接触隔绝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走开隔绝病室前,接触污染物件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2进入隔绝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绝衣:

 

开病室前,脱下隔绝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改换冲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

 

性隔绝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接触甲类传得病应按要求

 

穿脱防备服,走开病室前,脱去防备服,防备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

 

处理。

 

六、空气流传的隔绝与预防

 

接触经空气流传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采纳空气隔绝与预防。

 

1.患者的隔绝

 

1.1应赶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得病的传染科进行治疗,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备。

 

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按期改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l.3应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备

 

应严格依据地区流程,在不一样的地区,正确使用和穿着不一样的防备

 

用品,走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办理使用后物件。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得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备口罩:

 

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断操作时,应戴防备目镜或防备面罩,穿防备服,当

 

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七、飞沫流传的隔绝与预防

 

接触经飞沫流传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

 

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纳飞沫流传的隔

 

离预。

 

1.患者的隔绝

 

1.1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备。

 

1.2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按期改换。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1.3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

 

科口罩。

 

1.4增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备

 

应严格依据地区流程,在不一样的地区,穿着不一样的防备用品,走开

 

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办理使用后物件。

 

2.2与患者近距离(1m之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备口罩;进行可

 

能产生喷溅的诊断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备面罩,穿防备服;当接触患

 

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a

 

八、保护性隔绝与预防

 

即反向隔绝,保护多种免疫机能低下的高危易感者,为防备来自其余

 

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环境储菌所的各样时机病原体的感染采纳

 

的一种隔绝举措。

 

(1)易动人群:

 

①血液——淋巴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重生阻碍性贫血、多发性

 

骨髓瘤)。

 

②脏器移植病人、免疫缺损、粒细胞减少、放疗、化疗病人,药物过

 

敏性剥脱性皮炎、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大批激素、抗生素的危大病人。

 

(2)举措:

 

①免疫克制治疗病人WBC<1000/mm3者病床隔绝;Bc200一l000/mm3者单室隔绝,正压通风调理空气消毒;WBC<200/Ⅻ3者进层流室隔绝。

 

②戴口罩、穿隔绝衣。

进入病室洗手,接触病人戴手套,室内消毒2

 

次/日。

③进入层流病房,穿着无菌衣、帽、口罩、鞋、手套;病房的食品、

 

药物、敷料、护理用品均需消毒,达到无菌要求。

 

④全部诊断操作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进行。

 

九、感染暴发流行的隔绝举措

 

①赶快展开暴发流行检查,明确感染根源、流传门路与方式,以采纳

 

针对举措,正确治疗及预防播散。

 

②严格隔绝,分组护理:

将已感染、接触感染、未接触感染者分三组严格隔绝、分组护理,踊跃治疗,各组医生、护士一定固定,提防交错感染。

 

③采纳相应预防、消毒隔绝举措。

 

④在上述控制感染举措不可以见效时,应坚决决议,封闭病房,停止收

 

治新病人。

 

十、医务人员防备用品使用穿、脱次序

 

1洁净区进入潜伏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备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伏污染区。

手部皮肤损坏的戴乳胶手套。

 

2.潜伏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绝衣或防备服→戴护目镜/防备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

 

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断护理工作前,应戴防备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备器。

 

4.医务人员走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备面屏→脱隔绝衣或防备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伏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件分别搁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5.从潜伏污染区进入洁净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

 

用防备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洁净区。

 

6.走开洁净区:

洗浴、换衣→走开洁净区。

十一、穿脱防备用品的注意事项

 

1.医用防备口罩的效能连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湿润,应实时改换。

 

2.走开隔绝区前应付佩带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得病患者时,防备服可连续应用。

 

4.接触疑似患者,防备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改换。

 

5.防备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实时改换。

 

6.戴医用防备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备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十二、隔绝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天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出37.5℃

 

实时就诊。

 

十三、医务人员应严格履行地区区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备,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洗浴、换衣后,方可走开隔绝区。

 

NcYY—YG—Oll

 

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监测对象

 

各临床、医技科室的物表、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手。

 

二、监测频次

 

物表:

每季度l次

 

空气:

每季度l次

 

使用中的消毒液:

每季度1次

 

医务人员手:

每季度1次

 

注:

l.依据特别部门的行业规范:

血透室每个月做1次空气、物表、手,

 

反渗水透析液微生物监测。

手术室、内镜室每个月1次内镜内表面微生物监

 

测。

本院灭菌物件依据消毒供给中心规范有关规定履行。

 

2.出现感染暴发或暴发趋向随时采样监测。

 

3.一次性无菌物件不做微生物监测。

 

三、采样方法

 

1.物表消毒成效监测采样时间:

 

A、在消毒办理后

 

B、思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

 

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l支,在规格板内横竖来回

 

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l0ml无菌查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

 

体则采纳,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2.空气消毒成效监测采样时间:

 

A、空气净化或消毒后、从事医疗活动前

 

B、思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

 

“一般房间: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l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地点应距墙壁lm处。

将一般营养琼脂平皿(中90mm)搁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l.5m;采样时将平皿盖翻开,扣放于平皿旁,裸露5分钟后后

 

盖上平皿盖实时送检。

 

B、特别病区及房间:

搁置平皿方法同前,但裸露时间为l5分钟。

(特

 

殊房间详细指代拜见结果判读

 

C、干净房间:

在空态条件下,依据不一样净化级别布点,裸露

30分钟

 

后后盖上平皿盖实时送检。

 

3.手消毒成效监测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断活动前采样。

 

采样方法:

 

被检者双手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润的棉拭

 

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涂掠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

 

管内,实时送检。

 

4.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采样时间:

 

已开启使用中的消毒液

 

采样方法:

 

用无菌空针抽吸lml被检消毒液加入含9m1中和剂无菌试管中a

 

四、结果判读

 

1.物表

 

A、干净手术室,非干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生儿室、烧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

物体表面细菌菌苷总数≤5cfu/m2

 

B、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给室、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阿镜室、各种一般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茵落总数≤

 

l0nfu/cm2

 

2.空气

 

沉降法按新标准格式出报告:

即均匀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

 

露时间)。

 

3

荒弃cfu/m格式。

 

A.特别病区包含非干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4cful(15min·直径9cm平皿)

 

B.一般病区包含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

 

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给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

 

验室、各种一般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4cfu

 

/(5min·直径9cm平皿)。

 

C.干净房间依据干净级别和地区区分判断。

 

3.医务人员手

 

等级手术宣

名称

特别干净

I

手术室

标准干净

手术室

一般干净

手术室

准干净

手术室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均匀浓度

空气干净度级别

手术区

周边区

手术区周边区

0.2个/(30min·90皿)0.4个/(30min·90皿)

100级1000级

(5个/m3)(10个/m3)

0.75个/(30min·90皿)1.5个/(30min·90皿)

1000级10000级

(25个/m3)(50个/m3)

2个/(30min·90皿)4个/(30min·90皿)

10000100000级

(75个/m3)(150个/m3)

5个/(30min·90皿)(175个/m3)

300000级

2

A:

外科手消毒≤5cfu/m

2

B:

卫新手消毒≤lOcfu/m

 

4.使用中消毒液

 

A: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

≤lOcfu/mL

 

B:

其余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lOOcfu/mL

 

五、监测采样时间

 

1.五官科手术室、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内镜室、介入导管室、产房、消毒供给室、重生儿科等要点科室依据每年院感科拟订的监测时间表进行。

科室提早做好准备,院感科人员出席后开始采样。

 

2.其余科室自行安排时间监测,院感科不按期抽查。

 

六、各科室护士须娴熟掌握上述采样技术标准和正确判断报告结果,

 

并将报告结果照实粘贴在监测登记本中各查。

 

七、出现不合格标本,护士长一定报告院感科,组织议论剖析不合格

 

原由,做好有关记录。

经过改良举措后从头采样,直至合格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