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878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docx

最新小学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29页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二三六单元七彩桥

第一单元《七彩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迎宾曲》

2.唱:

《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1. 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过程

一、以乐激情

1.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      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     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 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

目的何在?

7.教师小结:

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 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2)合唱练习:

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

(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

(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丝绸之路》  《中国花鼓》

2.动:

集体舞:

《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 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 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1.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2.欣赏《丝绸之路》

(1)激情导入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5)复听

二、集体舞:

《唱着跳着走近你》

1.复习歌曲

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课,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奏:

竖笛  《茉莉花》

2.动:

采集与分享:

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2. 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

1.“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

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

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

教师讲述:

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茉莉花》(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

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

(3)      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音连奏”的练习。

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4)      分声部学习吹奏。

四、采集与分享:

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

《手拉手,地球村》

听:

《送别》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2)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

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   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1.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   歌词。

念:

2.    歌唱我们的愿望——二声部学习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

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CAI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

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

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第二单元《丝竹流韵》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准备:

PPT、CD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

动:

露一手——认识“江南丝竹”中的演奏乐器

教材分析:

《欢乐歌》:

江南八大曲之一,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表达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紫竹调》: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南山歌、小调,经过长时间演化而逐步形成的,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为接近。

《卜算子.咏梅》:

这是一首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元素,全曲舒展激昂,既有江南音乐的甜美、婉约的风格,又不失迎风奥霜的刚劲气势。

《小巷风韵》:

歌曲以苏州评弹的曲调为基础,并插以短小具有苏州评弹典型特点的间奏,从而赋有浓郁的江南韵味,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

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江南丝竹”:

1.欣赏《紫竹调》

欣赏乐曲,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

揭示曲名,简介“紫竹调”

2.介绍“江南丝竹”:

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

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

3.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

欣赏《欢乐歌》,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

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赏、拓展“昆曲”、“评弹”

1.师:

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

 生回答(黄梅戏、越剧、昆曲等)

 师: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

2.简介昆曲:

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

4.欣赏《卜算子.咏梅》

4.简介苏州评弹:

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5.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

6.欣赏《小巷风韵》

四.课堂总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唱:

《水乡歌儿多》

教学目标:

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播放《欢乐歌》(片段)

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

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三.学唱体验:

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

师:

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样的?

回忆语文课文《水乡歌》,想一想:

水乡(湾)多,(船)多,(歌)多。

师:

今天我们来学唱歌曲《水乡歌儿多》

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学唱歌曲

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

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

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

四.课堂总结:

师:

水乡是美丽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

课后找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听:

《外婆桥》、《姑苏风光》

拓展:

吴文化

教材分析:

《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

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外婆桥》:

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师:

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2.欣赏《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

师:

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3.跟音乐轻唱歌曲

三.欣赏《姑苏风光》

1.简介歌曲:

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

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

四.拓展了解——吴文化

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

2.师:

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

3.简介吴文化:

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

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

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

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

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

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

五.课堂总结

师:

今天,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

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

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

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采集与分享:

赞美家乡的歌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作业纸一张

教学目标:

1.了解吴越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优秀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写出你所听到的音乐作品名称。

写出江南丝竹乐器的名称和分类。

三.分享——赞美家乡的歌

师: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家乡的歌曲?

四五.本单元总结:

师:

这一单元,我们感受到与上一单元《北国豪情》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

江南丝竹的婉转流畅,水乡歌谣的天真活泼,昆曲表演的清新优美,苏州评弹的生动细腻……在去年《锦绣江南》的基础之上,再次领略了江南音乐作品的特点与魅力。

   北方音乐的豪迈粗犷、南方音乐的温柔婉约,构成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希望它成为你们永远的朋友。

 

第三单元《北国豪情》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准备:

PPT、CD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唱:

《对花》(河北民歌)

听:

《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了解民族乐器——唢呐。

能够凭借标题,感受音乐形象,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学唱河北民歌《对花》,感受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快乐,巩固学生对民歌形成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能够区分北方小调与南方小调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认识民族乐器——唢呐

(课件出示):

民族乐器——笛子、箫,说出乐器的名称,

(再出示)唢呐

师:

你认识这件乐器吗?

你在什么场合见过这件乐器?

这件乐器叫唢呐,也叫“喇叭”、“大吹”,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常见吹管乐器。

民间遇到喜庆、热闹的事情时,常会吹奏。

(播放乐曲《山村》片段)你认为唢呐的音色怎样?

唢呐的音色高亢、粗犷。

2.听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

(课件出示曲名),说说你对乐曲内容、情绪的猜测

师:

乐曲内容分这7个部分,你能区分这7 个部分吗?

(课件板书)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

完整欣赏1遍,根据所给标题,感受乐曲描写了  山村售货、购货  的欢闹场面。

师:

了解了音乐形象,我们下面来看看音乐情绪。

这首乐曲有3个段落,3段节奏有很大变化,请同学们边听边将乐曲的7个内容分成3段。

完整欣赏乐曲,师生讨论,归纳。

(课件板书)

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

第一段   第                 二             段    第     三     段

3.师小结:

《山村》是一首   唢呐独奏   曲。

三.学唱《对花》

1.过渡:

你认为《山村》属于北方音乐还是南方音乐?

为什么?

(播放黄梅戏《对花》片段)说出曲名,属于北方还是南方?

师: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北方的“对花”——河北民歌《对花》

2.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熟悉歌词

轻唱歌曲,提出有困难的乐句,教师指导

完整演唱,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

3.讨论:

如何变换演唱形式,使歌曲更加有趣?

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北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完成P21/ 连线。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掏洋芋》(山西民歌)、《蓝花花》、《革命将士出征歌》(陕北民歌)

动:

我的创造:

续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2.通过旋律续编,培养乐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掏洋芋》、续编旋律:

1.齐唱河北民歌《对花》

指名说,《对花》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你觉得民歌有什么特点?

师:

民歌形成于劳动人民生产劳动过程之中,有明显的生活气息,曲调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歌词内容多与劳动生活有关,衬词较多。

2.导入: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山西民歌《掏洋芋》

3.初听歌曲,区分衬词,说说歌曲演唱的内容。

4.复听歌曲,跟读念白部分,轻唱歌词,感受歌曲的诙谐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5.分声部演唱

6.分析歌谱

听旋律,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

(4个)

观察歌曲前2乐句的开头部分,有什么发现?

(开头部分相同)

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怎么样?

(完全相同)

歌曲的结束音在哪个音上?

(la)开始音呢?

(还是la)

7.续编旋律

1=C   2/4

6 6 1 2 | 3 5 3 2 |  3  —  |  3  — |

6 6 1 2 |         |         |        ||

三.欣赏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蓝花花》

1.师:

唱完了山西民歌,我们再来看看陕西。

陕西位于我国中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根据地就在那里。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重新填词的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

2.初听歌曲,提问:

歌曲的速度怎样?

(进行曲速度)

歌曲的情绪如何?

(威武雄壮的)

3.复听歌曲,跟着唱

4.过渡:

接下来,我们去认识一位陕西姑娘——蓝花花,了解一下,在她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5.初听歌曲《蓝花花》,了解歌曲主要内容。

6.熟悉歌曲主旋律,跟唱

7.欣赏钢琴变奏曲《蓝花花》,听一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

乐曲结尾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连线

《蓝花花》            山西民歌    

《掏洋芋》            河北民歌

《对花》              陕北民歌(陕西北部)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唱:

《唱得幸福满山坡》

听:

《跑旱船》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唱得幸福满山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之情,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2.在欣赏《跑旱船》的过程中,尝试用秧歌步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唱得幸福满山坡》

1.(课件出示丰收的场景),提问:

你看到怎样的景象?

想象此时此刻农民们的心情怎样?

2.听歌曲范唱,熟悉歌词

3.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切分音和后倚音。

完整演唱,表达出农民们的喜悦之情。

三.欣赏《跑旱船》

1.过渡:

欢庆丰收、欢庆节日的时候,民间会有哪些民俗习惯?

2.初听《跑旱船》,介绍“跑旱船”

3.学走“秧歌步”,跟音乐表演 

四.课堂总结: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拓展欣赏:

中国北方民歌

内蒙民歌:

《森吉德马》、《嘎达梅林》

新疆民歌:

《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玛依拉》

山东民歌:

《沂蒙山小调》

河北民歌:

《小放牛》

山西民歌:

《走西口》、《绣荷包》

陕北民歌:

《绣金匾》

西藏民歌:

《格萨尔王》、《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光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中国北方民歌的分类,加深对北方民歌豪爽、高亢风格的认识。

2.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眼界,丰富学生的歌曲储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介绍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师:

请同学们完整听赏一组同一风格区的音乐作品,然后概括这一风格区音乐作品的特点。

▲ 草原风格区:

蕴涵游牧民族粗犷的气质,苍劲有力。

▲ 新疆风格区:

受西域影响的音乐风格,活泼欢快。

▲ 东北风格区:

直白、豪爽的风格

▲ 西北风格区:

高亢的风格

三.本单元总结:

本单元,我们通过欣赏、演唱,了解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大致分类以及作品的风格。

北方民歌如同北方人民一样,粗犷、高亢、豪爽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歌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思想、精神凝聚而成的艺术成就,它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传承于民间,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朴实无华、风格多样的中国民歌。

 

第六单元:

《连绵白桦林》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连绵白桦林”为题,展现东欧的异国风情:

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绵延万里的白桦林,这里弥漫浪漫的气息,荡漾着民族觉醒的涛声。

看天鹅湖上了掠影,升腾美丽的幻想。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听赏斯洛伐克民歌《跳吧!

跳吧!

》、俄罗斯民歌《故乡》、克罗地亚民歌《蓝色的雅德朗》,让学生感受这几个国家民族音乐的风格,并在“节奏回应”、“旋律创编”、“设计演唱形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进一步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语言的特点。

通过欣赏《波兰舞曲》、《跳蚤之歌》、《天鹅湖组曲》、《波罗维茨舞曲》,感受多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魅力,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兴趣。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PPT、CD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唱:

《跳吧!

跳吧!

听:

《波兰舞曲》(肖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放《四小天鹅舞曲》(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曲作者以及国籍

师:

本单元,我们将开始东欧音乐之旅。

二.学唱《跳吧!

跳吧!

》:

1.乐句创编

出示乐谱:

 2/4  3 3|5 5|54 4|54 4|

2/4  2 2|4 4|43 3|43 3|

画出两句的旋律线,找到他们之间的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再编一句新乐句。

 2/4  1 1|3 3|32 2|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