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002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 小学语文教案.docx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劝学|劝学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

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明确:

(1)kuǐ

(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

 

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

例,第一段:

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

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

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

 

三、课文分析

 

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结合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1.检查背诵

 

2.整理、归纳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列出要归纳的项目,小组内相互交流、补充,教师投影提示强调,其中难句理解、特殊句式等应让学生动手翻译,以训练其翻译技能。

 

A.字词解释

 

(1)通假字(结合思考和练习二)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

 

(2)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3)一词多义(结合思考和练习二)

 

B.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交流)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点拨: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点拨: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点拨:

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点拨: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

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点拨: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

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4.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比喻的有关知识,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

引入对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点拨: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例如: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

每段说明一个问题。

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

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

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3)语言特点:

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

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

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这一特点)

 

指导学生齐背课文,进一步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艺术。

 

5.小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教案点评: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学习本课首先要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再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最后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案示例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步骤与方法:

 

1.看预习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

 

2.教师出示应掌握的实词和虚词,让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明白。

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

 

3.同桌轮流口译课文。

翻译不准确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二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

 

4.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师:

同学们,荀况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请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

学不可以已。

 

(板书:

学不可以已)

 

师:

请同学们齐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体背诵)

 

师:

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

 

生:

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师:

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生:

比喻。

 

师:

很好。

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板书: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生: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师:

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

 

师:

对。

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

 

(板书:

直木为轮)

 

生:

说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师:

对。

谁能说得更全面、更具体些?

 

生:

比喻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而且一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人若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师:

很好。

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

 

(板书:

金就砺、木受绳)

 

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板书:

知明而行无过)

 

师:

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

 

生:

学不可以已。

 

师:

对。

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

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先请一名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师:

很好。

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段写了几层内容?

 

生:

分三层。

第1句为第一层,第2、3句为第二层,第4句为第三层。

 

师:

对。

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

 

生:

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师:

对。

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

 

生:

分总关系。

 

师:

对。

第二层是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得出结论:

君子善假于物。

联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生:

学习。

 

师:

对。

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生:

比喻。

 

师:

用哪几个比喻?

 

生: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板书: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善假于物)

 

师:

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

 

师:

请同学们齐背第三段。

 

学生集体背诵。

 

师:

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分几层?

 

生:

这段主要论述学习态度。

分三层:

第一层,从积土成山到金石可镂,阐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第三层,从蚓无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阐述学习要专心。

 

(板书:

学习态度积累、恒心、专心)

 

师:

很好。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

 

生:

比喻。

 

师:

每一层的两个比喻句是什么关系?

 

生:

对比关系。

 

师:

对。

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生:

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师:

很好。

请同学们拿出纸来,按要求作练习。

要求:

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学生动笔写,5分钟)。

 

师: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哪位同学先说一说?

 

生:

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就会枯竭。

 

师:

比喻贴切吗?

(学生答:

贴切。

 

生:

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复生气。

 

师:

很好。

 

生:

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

 

师:

好。

 

生:

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师:

他从反面设喻,也很好。

 

生:

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东摇西晃,虚度年华。

 

师:

请同学们推敲一下是否贴切。

 

生:

不贴切。

断线的风筝,东摇西晃主要是说无明确的飞行方向,与没有知识无相似之处。

 

师:

若将本体改动一下,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请你改一下。

 

生:

将知识改为志向。

 

师:

对。

改为志向目标理想等,就是个很生动贴切的比喻。

好的比喻必须符合合理、生动、新颖的要求。

 

师:

再请同学们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

 

(学生写,6分钟)

 

师:

请同学们先分成几个小组交流一下,写得好的向全班同学推荐一下。

 

师:

哪些同学写得不错,请组长推荐一下。

 

生:

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郎自大。

 

师:

好。

这是以对比设喻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生:

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师:

不错。

这是以对比设喻阐述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

 

三、作业: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论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

适当运用比喻论证法。

 

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