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075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权威.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权威

(||华!

科!

专!

用||)近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百年不变~欢迎分享

写在前面:

华科近年的近代史都是下面这些题目中抽出来考,我为了复习,照着买来的资料手打了一份出来加强记忆,手写太慢了,而且手疼……

13,14,15题大家最好自己事先思考一下,不要XX、GOOGLE了,我们华科的前辈N年之前就已经问过这样的问题,我看了觉得没什么标准答案,就没粘上来了~然后考试时选择题40个,这个比较BT了,咱是闭卷来的嘛~去到某个人的博客上挖了40个题目,不确定是哪个学校的,大家做着练练手,最好是把书逐字看一遍再做,或者,去网上挖一个中国近代史复习100题来做做也可以啊

还有,所有学长都说:

一定要把卷子写满不留空白~还有不要太潦草了。

额就这些了,其他的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大家加油,明天近代史考完我就解放了咯~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 基本特征

   第一: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

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技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们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农民阶级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开展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启示一

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天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

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新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

1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启示二

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尽管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上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

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日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是由于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害怕人民群众,从而最终导致了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取得了推翻2000年之久的皇权专制的伟大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但好景不长,革命成果很快落到旧军阀手中,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落空了。

资产阶级激进派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于是爆发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时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

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启示三

中国资产阶级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缺乏革命政党和武装力量的支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导致他们不可能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由于缺少一个深入的启蒙过程,人们不了解民主共和的精神,因而也无法建立组织严密、团结战斗、坚强无比的革命政党。

他们也不敢深入地发动群众,因而始终缺少广大群众的支持。

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移植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失败的实践表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仍需进行新的探索。

 

无产阶级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如何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29年的艰苦探索,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七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大踏步前进。

启示四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革命理论的武装下,在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中国发展道路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得以真正实现。

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的方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震灾中的每一位幸存者,切实反映了尊重所有生命、注重心理关怀的人文思想和仁者态度。

结语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我深刻地了解了国情,坚定了信念: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富强做出了不朽的牺牲,是我深感肩负的重任。

当代社会要求我们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又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迷惘,不惶惑。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精神,便是这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信年轻的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一定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4.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思想的高涨。

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他们是反对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族革命的力量之一。

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事件中作出选择。

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

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用户,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些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6.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8.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它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的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者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毫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5)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盘,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9.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哪些“左”倾错误?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10.怎样正确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

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

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各派系,在抗战爆发前基本上掌握着国家政权,有蒋政权参加,才有全民抗战。

共产党先把“反蒋抗日”改为“拥蒋抗日”,抗战实现以后又反复强调国共合作,强调全国团结抗战,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

西安事变后,蒋政权由“攘外必先安内”转为准备抗日。

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共产党的应有地位和国共合作抗日,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

国共两党合作成为一个历史关键。

中国内部新的团结格局由此确定下来。

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亡。

中华民族使自己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

抗日战争就是这样实现的和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终于坚持到底了的。

从双方合作奠定抗日战争的基础来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

他们这是都站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关键位置上,力挽日本军国主义汹涌而来的狂澜。

这是历史事实。

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起主导作用,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

蒋政权这时具有两面性。

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一面是爱国的,带着革命性的;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带着反革命性的。

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后一面违反民族利益。

抗战初期,前一面表现得比较明显。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对重庆加紧诱降,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很快发展,国民党的态度逆转。

蒋介石这时谈话多次拿抗日、反共并列,甚至认为反共重于抗日。

他要求美国给予军事经济援助时也把担心“国内中共之猖狂”作为重点。

中国因此几度出现国共分裂内战、抗日战争中途夭折的严重危险。

1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且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国际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政治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第四,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所以,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都使中国革命必然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的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的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